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11)
2023(14508)
2022(12146)
2021(11304)
2020(9117)
2019(20685)
2018(19921)
2017(37070)
2016(19891)
2015(22227)
2014(21667)
2013(21158)
2012(19824)
2011(18108)
2010(18158)
2009(17004)
2008(16429)
2007(14248)
2006(12839)
2005(11718)
作者
(55455)
(46327)
(46264)
(43801)
(29659)
(22033)
(20787)
(17870)
(17685)
(16221)
(15936)
(15431)
(14895)
(14503)
(14439)
(14280)
(13642)
(13382)
(13353)
(13230)
(11561)
(11268)
(11118)
(10692)
(10436)
(10221)
(10114)
(10108)
(9348)
(9125)
学科
(87383)
经济(87268)
管理(52908)
(48985)
(37653)
企业(37653)
中国(32345)
方法(29084)
数学(25146)
数学方法(24897)
(24286)
地方(24010)
(19873)
业经(19530)
(18019)
贸易(18003)
(17683)
(17445)
(16311)
农业(16168)
(15639)
银行(15619)
(15177)
(15106)
金融(15103)
环境(14610)
(14582)
地方经济(12733)
(12624)
(12048)
机构
学院(278504)
大学(277342)
(121263)
经济(118831)
研究(104679)
管理(100006)
理学(84788)
理学院(83655)
管理学(82351)
管理学院(81817)
中国(81018)
科学(61251)
(60908)
(56083)
(52043)
研究所(46866)
中心(46714)
财经(43773)
(43704)
(41419)
(39882)
(39852)
师范(39490)
北京(38978)
经济学(38875)
(38500)
业大(37195)
经济学院(34845)
农业(34002)
(33526)
基金
项目(183595)
科学(146564)
研究(136731)
基金(134618)
(117593)
国家(116638)
科学基金(99835)
社会(90508)
社会科(85829)
社会科学(85815)
基金项目(70468)
(69589)
教育(61855)
自然(61458)
自然科(60083)
自然科学(60069)
(59743)
自然科学基金(58989)
编号(53978)
资助(53806)
(45061)
成果(44243)
重点(42437)
(41132)
课题(38837)
国家社会(38568)
(38399)
发展(36637)
(36051)
创新(36032)
期刊
(142654)
经济(142654)
研究(91239)
中国(62448)
(41819)
(41712)
学报(40204)
科学(40037)
管理(38601)
教育(31972)
大学(31210)
学学(29251)
(29172)
金融(29172)
农业(28793)
经济研究(24220)
业经(23562)
技术(22094)
财经(22082)
问题(19872)
(19286)
(16443)
(15594)
世界(15187)
国际(14693)
(13283)
现代(13051)
资源(12905)
技术经济(12626)
商业(12307)
共检索到436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青松  王博  
研究目的:基于多尺度视角揭示全国21个城市群内新旧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与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外部形态紧凑扩张而内部功能发育不良错配空间并探究其驱动机理,为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背景下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景观扩张指数,空间错配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Maxent模型。研究结果:(1)新增填充型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整体表现为“ 南高北低”分布特征,呈显著集聚性与“南热北冷”空间分异格局。(2)“高—高”聚集区分布于南部成渝、长三角、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及珠三角城市群内,“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北部京津冀与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中。(3)中国城市群填充式扩张尚未实现外部形态与内部功能的空间协同发展,多数新区功能发育相对尚不成熟,各尺度下均以蔓延式空间错配为主。(4)地形、公共服务设施、经济水平与土地价值是造成空间错配驱动因素,而各因子对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亟需秉持建设用地存量优化和提质增效新理念,促进新城区与老城区间各类要素合理配置与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以此构建兼顾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斌   施德浩   鲁亚楠   岳文泽  
构建了基于尺度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了中国城市群发展的内在逻辑,剖析了面向双循环的城市群尺度重组与空间演变。研究发现:新发展格局下,国家需要延伸对城市群的监管尺度,城市群需协调内部城市间的差异化发展。同时,城市群将发生空间演变以服务不同尺度的资本循环:(1)城市群作为“点”承担内外循环窗口功能,维系创新、科技等高端要素在国内外市场的互通。(2)城市群作为“线”串联国内大循环,协调国内不同地区分工协作、保证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安全韧性,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3)城市群作为“面”组织内部微循环,优化基础设施配置、服务腹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推进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丽  金凤君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空间扩张造成耕地面积减少以及能源资源消费与污染排放增长。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以其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布局较高密度的产业和人口的特征,成为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的选择。但是,由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和特征迥异于西方国家,因此关于紧凑城市"提高城市密度、促进土地利用的功能混合以及鼓励公交出行"的内涵,以及紧凑城市可以降低城市交通能源消费与污染排放、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利用率的观点在中国是否可行,还需要仔细分析。在辨析中国所需要的紧凑城市内涵基础上,建立城市紧凑度评估指标体系,对中国12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进行评估,并对其与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强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67.2%的城市处于不紧凑状态,城市的紧凑度与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没有很强的联系,与人均能源消耗以及污水排放的相关系数也比较低。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产业结构特征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不足。本文还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紧凑城市,以及如何实现紧凑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焦利民  唐欣  刘小平  
在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扩张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从城市群视角研究城市扩张的时空规律,对于理解城市扩张与城市群网络化组织结构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基于交通网络、引力模型和空间句法模型,结合1980、1990、2000和2010年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信息,计算城市扩张强度与速度指标;采用核心城市可达性与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分析城市的交通网络区位;采用空间句法模型计算城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城市在城市群交通路网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强度与核心城市可达性、核心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空间句法变量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城市扩张速度与上述指标在第一阶段(1980-1990年)和第二阶段(1990-2000年)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第三阶段(2000-2010年)整体表现为负相关,分布在城市群外围、交通路网联系程度较低的城市扩张速度更快,呈现出空间收敛的趋势。表明城市群中的城市空间联系在城市扩张中起到重要但又不断演变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和其他城市群城市扩张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月英  文雯  
以关中城市群35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根据陕西省县域经济监测数据,通过熵值法建立测度模型,重点研究关中城市群县域层面的经济紧凑度,以揭示关中城市群经济紧凑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对影响经济紧凑度的驱动因素做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贾梦圆  刘晓阳  陈天  范斐  
在明确紧凑城市内涵的基础上,从空间利用效率、物质流通效率、城市运营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紧凑度测度体系,评估了2005年和2015年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紧凑度,并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紧凑度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中国城市紧凑度整体上有所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驱动城市紧凑度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从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和城市空间结构来看,紧凑度呈下降趋势;不同等级城市间的紧凑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与非均衡性,城市紧凑度与城市等级呈U型分布特征,中小城市具有较高的城市蔓延风险;城市紧凑度的空间聚集特征显著,东南沿海地区为高紧凑度聚集区,东北地区和中原地区为低紧凑度聚集区;中西部地区城市紧凑度差异性逐渐增大,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紧凑度呈现出扩散效应,京津冀地区城市紧凑度呈现出极化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国平  林伊琳  赵俊三  袁磊  吴晓伟  李强军  
【目的】以滇中城市群耕地分布为例,通过对比分析空间多尺度耕地模型,探析适宜的土地利用模拟模型。【方法】从1 km、5 km、10 km、20 km和30 km 5种栅格尺度和16个驱动力因子视角,选取拟合优度、残差空间自相关、因子数量及空间尺度等指标,对比经典回归、空间滞后、空间误差和地理加权回归4种耕地模型的差异性及精度。【结果】耕地及驱动因子在空间多尺度下均存在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且具有空间非平稳性,权重距离越小,空间依赖程度越高,随权重距离的增加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耕地集聚特性随空间尺度变化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具体到空间位置及细节表达程度则存在一定的差异,尺度越小,集聚性越明显,其局部空间差异性越显著,反之,则相反;选取拟合优度、模型残差的空间自相关性、影响因子数量及空间尺度等指标,对比分析各空间多尺度模型,得出表征耕地局部空间格局和分布规律模型从优到劣依次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回归模型。【结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顾及且量化了地理空间局部特征及地理空间差异性,既能详细地表征耕地空间局部特征,又能判定不同空间位置模型拟合度的优劣,还可以得到土地利用各驱动因子随空间位置变化的权重。在局部空间特征表达、模拟精度及驱动因子系数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模型构建能力,可以与其它数理模型结合来构建适用于高原山区城市群尺度的土地利用预测模拟模型。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曹文超  韩磊  
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在不同地理空间的集聚产生众多城市,城市之间的分工和经济联系形成城市网络。产业在城市的集聚可能带来集聚经济或集聚不经济,且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影响城市生产效率的机制不同,因而MAR外部性与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可能有不同的影响并表现出区域异质性;城市可以“借用”网络内其他城市经济集聚的外部性,但其生产资源也可能被“集聚”到其他城市,因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两种反向机制;城市间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借用规模效应”和“集聚阴影效应”的发挥,而产业功能互补性的增强会强化“借用规模效应”和弱化“集聚阴影效应”。以2003—2019年中国285个城市为样本的分析发现:在全国层面,MAR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呈现倒U型关系,而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与城市生产效率显著负相关(“集聚阴影效应”强于“借用规模效应”),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强化而城市功能互补性的提高会弱化这种负面效应。在城市群城市与非城市群城市层面,Jacobs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趋势,但对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具有负向影响;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群城市和非城市群城市生产效率均具有正向影响,且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功能互补性的提高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十大城市群层面,产业集聚外部性和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生产效率的影响表现出多样化的异质性。因此,应进一步强化城市间的产业分工,提高城市功能互补性;城市群发展要注重改善内部交通条件和产业分工,并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非城市群城市应找准自身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定位,与其他城市形成合理分工和功能互补,并改善交通通达条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仇保兴  
城市的紧凑度和多样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要素。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我国城市紧凑度的主要原因,并着重分析了城市多样性的五种类型,回顾了城市紧凑度的发展历史,最后给出了提高城市紧凑度和多样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郝伟伟  高红岩  刘宗庆  
城际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群发展的骨干力量,对引导和带动城市群经济、人口和资本紧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本文全面界定了紧凑型城市群的内涵,并对中国十大城市群2001—2016年紧凑发展程度进行测算;通过构建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紧凑度模型、城市群紧凑度—经济效率模型和城际轨道交通—城市群紧凑度—经济效率模型,分别探究了城际轨道交通对城市群紧凑发展及其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际轨道交通变量对城市群紧凑度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这一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性;城市群紧凑度变量与经济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这意味着城市群紧凑发展要有一定限度;城际轨道交通既对城市群经济效率产生积极的直接影响,又通过影响城市群紧凑度对经济效率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应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使其实现网络化,才能充分发挥对城市群紧凑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促进城市群经济效率的提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卫枚  方勤敏  刘婷  
从人口紧凑度、经济紧凑度、土地利用紧凑度、公共服务紧凑度和生态环境协同五个维度构建了城市紧凑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测算了2015年环长株潭城市群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紧凑度。结果显示:从综合紧凑度来看,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的紧凑度较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分项紧凑度来看,环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的经济紧凑度相对较高,而土地利用和公共服务紧凑度相对较低;各城市人口紧凑度和公共服务紧凑度的个体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现象较突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红玉  吴次芳  郑盛  卓跃飞  张群  
研究目的:直观呈现上海城市紧凑度及土地混合利用度空间发展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其空间一致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研究结果:(1)上海市整体紧凑度不高,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郊区新城为延展的"掌状"分布,"中心城区—外围"空间梯度差异显著;(2)上海市土地混合利用度较高,从中心城区向郊区缓慢递减,布局相对均衡;(3)空间一致性区域面积占比约43%,上海整体依据"紧凑度—混合度"可划分为高紧凑高混合的中心城区及郊区新城、低紧凑高混合的城市边缘区、低紧凑低混合的远郊区三大区域。研究结论:上海市已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高紧凑高混合向心蔓延的空间格局,可通过整合城市空间形态及土地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伟平  朱佩娟  罗鹏  李昕昕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区的方法进行城市群识别,并结合指标法对所识别的城市群进行发育格局判定,以期为城市群识别方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为国家准确进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表明:中国现有城市群数量有18个,形成"5+6+7"的分布格局,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6个区域级城市群和7个地区级城市群,发育格局呈现出发育程度的等级性、地域分异性和沿主要交通经济轴带分布等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伟平  朱佩娟  罗鹏  李昕昕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区的方法进行城市群识别,并结合指标法对所识别的城市群进行发育格局判定,以期为城市群识别方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为国家准确进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表明:中国现有城市群数量有18个,形成"5+6+7"的分布格局,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6个区域级城市群和7个地区级城市群,发育格局呈现出发育程度的等级性、地域分异性和沿主要交通经济轴带分布等特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曾伟平  朱佩娟  罗鹏  李昕昕  
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分区的方法进行城市群识别,并结合指标法对所识别的城市群进行发育格局判定,以期为城市群识别方法和理论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为国家准确进行城市群发展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研究表明:中国现有城市群数量有18个,形成"5+6+7"的分布格局,包括5个国家级城市群、6个区域级城市群和7个地区级城市群,发育格局呈现出发育程度的等级性、地域分异性和沿主要交通经济轴带分布等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