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48)
2023(17434)
2022(14628)
2021(13613)
2020(11141)
2019(25038)
2018(24465)
2017(45748)
2016(24662)
2015(27580)
2014(27001)
2013(26743)
2012(25271)
2011(23403)
2010(23614)
2009(22056)
2008(21564)
2007(19173)
2006(17570)
2005(16129)
作者
(71558)
(60225)
(59963)
(56919)
(38206)
(28841)
(26804)
(23211)
(22941)
(21244)
(20986)
(20101)
(19412)
(19253)
(18897)
(18395)
(17525)
(17418)
(17336)
(17232)
(15457)
(14930)
(14588)
(14142)
(13632)
(13554)
(13252)
(13013)
(12148)
(12012)
学科
(119830)
经济(119691)
(66735)
管理(61487)
(49564)
(43015)
企业(43015)
方法(38736)
中国(36474)
数学(33682)
数学方法(33348)
农业(33132)
地方(30280)
业经(26975)
(24138)
(23221)
(23128)
(21812)
贸易(21795)
(21098)
(19090)
银行(19063)
(18768)
金融(18764)
(18644)
(18237)
环境(17544)
地方经济(16623)
(16477)
(14831)
机构
学院(357960)
大学(356094)
(160191)
经济(157160)
研究(136397)
管理(129262)
理学(110018)
理学院(108617)
管理学(106804)
管理学院(106142)
中国(105459)
科学(80656)
(76629)
(72785)
(71231)
(69735)
研究所(62938)
中心(61020)
农业(55811)
财经(55517)
(55289)
业大(53986)
(50482)
(50420)
经济学(50139)
师范(49994)
北京(48884)
(48720)
经济学院(44868)
(43401)
基金
项目(233433)
科学(185354)
研究(173030)
基金(170803)
(149932)
国家(148678)
科学基金(126006)
社会(113666)
社会科(107459)
社会科学(107437)
基金项目(89515)
(89397)
自然(77951)
教育(77807)
自然科(76124)
自然科学(76103)
(75985)
自然科学基金(74722)
编号(69298)
资助(68532)
成果(56931)
(55979)
重点(53836)
(52768)
课题(48925)
国家社会(48312)
(48043)
发展(45307)
创新(45068)
教育部(44941)
期刊
(193667)
经济(193667)
研究(115948)
中国(79866)
(73016)
学报(55518)
科学(54260)
(51449)
农业(49360)
管理(47134)
大学(42903)
学学(40569)
(39260)
金融(39260)
教育(38974)
业经(33655)
经济研究(30740)
技术(29289)
财经(28283)
问题(26002)
(25189)
(24564)
世界(21554)
(20248)
国际(18379)
技术经济(18269)
资源(17964)
(17754)
经济问题(16972)
现代(16350)
共检索到566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芷萱   向云   廖仪慧  
[目的]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从多尺度空间视角出发,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单元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对比研究,揭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序和空间演变特征。[方法]利用2010-2020年236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探讨不同空间尺度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和5个分维度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而借助莫兰指数,对省级和地级市两个空间尺度的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性进行系统剖析。[结果]全国及四大地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自2010年以来“稳步上升”,省级尺度与地级市尺度整体上升趋势也较为明显,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总体分布格局;省级尺度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地级市尺度则逐渐减弱,但后者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强于前者;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省级尺度和地级市尺度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相关性,省级尺度主要表现为显著的HH型和LL型集聚,地级市尺度则是LL型集聚占据主导。[结论] 基于分析得出了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政策、注重不同空间尺度的联动发展、强化地区辐射带动能力来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空间均衡发展的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晓倩   李玲  
粮食主产区作为我国农产品主要供应基地,确保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0年13个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选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ArcGIS可视化功能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测算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探究其区域差异和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表现为由中低水平地区向中高水平地区缓慢过渡、东北地区向中南部地区逐渐推进的演变趋势,其空间集聚特征逐渐弱化。三大地区内区域差异不断减小,但区域间的差距仍是农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提出应重点优化农业生态效率,统筹兼顾各地区农业农村发展,充分利用经济高水平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建伟  蒲柯竹  图登克珠  
文章以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从新发展理念视角出发,构建了由农业经济动力机制、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农业经济系统稳定、农业经济绿色发展、农业经济福利共享5个维度、27个具体变量组成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分配,并对中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结果发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五大系统权重大小分别为农业经济动力机制(0.27)>农业经济福利共享(0.24)>农业经济结构优化(0.21)>农业经济绿色发展(0.17)>农业经济系统稳定(0.11)。从四大经济区来看,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东北地区(0.470)>东部地区(0.412)>中部地区(0.387)>西部地区(0.356),农业经济发展动力指数和农业经济结构优化指数差异较大。从农业经济高质量内部结构来看,区域内部存在较大失衡,东部和中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动力的贡献率最大,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绿色发展的贡献率最大,东北地区农业经济结构优化的贡献率最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朱伟华  黄琳  
构建农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0—2016年我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空间分析、面板回归模型等方法,揭示了我国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中国及其东、中、西三大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大体都可以划分为2000—2011年的持续增长阶段和2012—2016年的基本稳定阶段,并呈现出由东向西明显递降的特征;2)2000—2016年区域间差异是驱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但在2007年以后区域内差异逐渐扩大,并于2015年开始成为农业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3)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其空间格局在2000—2008年变化较为复杂,而在2008—2016年基本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4)经济增长是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其作用要明显大于工业化和降水量,而城镇化和复种指数则对区域农业经济有一定的负向影响,而且农业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和外溢,能够产生跨区域的极化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郑红玲  
文章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标准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TOPSIS分析方法对我国2013—2017年30个省份及五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泰尔指数对高质量发展差异进行测算与分解;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五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我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差异变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特征相似,西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五个维度对于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创新和协调因素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石建文   杨秀云  
运用IPCC方法测算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牧业减排固碳水平,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农业减排固碳水平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保持平稳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区域整体减排固碳能力较好;(2)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各地级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部差异较大;(3)整体而言,减排固碳和经济增长水平对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经济关联,农业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环境规制、人口规模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主要受到地区间的经济关联,城镇化水平负向抑制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4)分地区而言,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及程度均存在异质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丹玉   崔建军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采用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2006-2020年30个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但区域差异显著,东部整体水平最高,西部增长速度最快。(2)空间上正相关性显著,多数省份处于HH区和LL区且无跃迁现象,时间上核密度估计曲线逐渐右移,西部地区省际差异趋于收敛,其余地区内部差异逐渐扩大。(3)基尼系数呈“U”型变化趋势,区域间差异为首要来源,分地区看,东-西部地区间发展差异最大,分维度看,创新及开放发展区域间差异最大。(4)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受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金融支农水平等多因素共同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丹玉   崔建军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采用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2006-2020年30个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区域差异,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农村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但区域差异显著,东部整体水平最高,西部增长速度最快。(2)空间上正相关性显著,多数省份处于HH区和LL区且无跃迁现象,时间上核密度估计曲线逐渐右移,西部地区省际差异趋于收敛,其余地区内部差异逐渐扩大。(3)基尼系数呈“U”型变化趋势,区域间差异为首要来源,分地区看,东-西部地区间发展差异最大,分维度看,创新及开放发展区域间差异最大。(4)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受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和金融支农水平等多因素共同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模珍  
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农业作为农村地区产业振兴的主要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资金需求,但是农村地区传统金融服务普遍存在准入门槛高、服务效率低、普惠性低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因此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转型尤为重要。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服务新模式,在提高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效率,促进农业经济转型,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转型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未来普惠金融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洋  朱启荣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9—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数据,分析了全国,东、中、西部以及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实证分析影响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情况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从地区情况看,不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由沿海至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另外,技术进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环境规制、财政支持政策、开放程度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加强环境规制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亦潍  
以数据资源要素为基础的,借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手段,推进了农业生产、运营、流通与管理的数字化转型,构筑了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型经济活动。基于资本效率视角,数字农业经济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特色化、普惠化特点实现了资本配置效率、资本运营效率、资本增值效率、资本创新效率的显著优化,对农业要素供给、农业产品结构、农村投资环境和对农村市场化程度改善明显。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依托科技力量,数字农业经济模式助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可从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和生态发展等层面,实现从农业到农户、从经济到社会再到生态的全方位改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洁玉   李富宁   张捷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路径,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与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辩证统一。新阶段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对此,基于共同富裕目标视域出发,提出推动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衔接、多举措健全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以创新机制带动农业绿色发展、创新乡村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等措施,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红光  宋林  李光勤  
本文构建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统计技术对全国1990—2014年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重点考察了2005—2014年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1)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在1990—2004年为缓慢提升期,2005年后为快速提升期;(2)农村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贡献较大,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3)从空间维度来看,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程度和发展均衡性均存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红光  宋林  李光勤  
本文构建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统计技术对全国1990—2014年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测度,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重点考察了2005—2014年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1)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在1990—2004年为缓慢提升期,2005年后为快速提升期;(2)农村发展水平和农业经济结构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贡献较大,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3)从空间维度来看,各省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程度和发展均衡性均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东南沿海,而中南部省份的农业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相对较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丽伟  高中理  周密  
研究目标:探究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三大能力间的耦合关系及其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研究方法:从技术能力、组织能力、支撑制度能力的视角构建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2000~2017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2000~2017年全国农业经济数据分析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对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影响。研究发现:这三大能力间的耦合程度总体处于较高水平,且呈逐年递增趋势;耦合协调度的初始发展程度较低,但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在排除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经济增长后的回归结果表明,现阶段影响农林牧渔总产值的主要是技术能力,而且只有技术能力与组织能力等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林牧渔总产值提高。研究创新:从能力成长的视角研究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价值:为"十四五"时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深层次转变提供经验依据和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