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99)
- 2023(12936)
- 2022(11245)
- 2021(10521)
- 2020(8595)
- 2019(19831)
- 2018(19894)
- 2017(37675)
- 2016(20727)
- 2015(23436)
- 2014(23527)
- 2013(23248)
- 2012(21633)
- 2011(19622)
- 2010(19681)
- 2009(17764)
- 2008(17225)
- 2007(15043)
- 2006(13300)
- 2005(11830)
- 学科
- 济(85431)
- 经济(85348)
- 管理(55684)
- 业(54297)
- 企(43673)
- 企业(43673)
- 方法(34363)
- 数学(29213)
- 数学方法(28883)
- 中国(25476)
- 地方(23707)
- 农(23686)
- 业经(19990)
- 学(19355)
- 财(18161)
- 农业(16194)
- 贸(14698)
- 贸易(14685)
- 易(14149)
- 制(14090)
- 环境(14033)
- 和(13974)
- 技术(13896)
- 理论(13728)
- 银(13423)
- 银行(13371)
- 融(13087)
- 金融(13086)
- 地方经济(12906)
- 行(12880)
- 机构
- 大学(292045)
- 学院(291982)
- 管理(113796)
- 济(111173)
- 经济(108551)
- 研究(104062)
- 理学(97830)
- 理学院(96653)
- 管理学(95004)
- 管理学院(94490)
- 中国(75875)
- 科学(67586)
- 京(64291)
- 所(54111)
- 农(53298)
- 财(49685)
- 研究所(49468)
- 业大(46531)
- 中心(46173)
- 江(43457)
- 农业(41815)
- 北京(41220)
- 范(40915)
- 师范(40477)
- 财经(39354)
- 院(37904)
- 州(36085)
- 经(35720)
- 技术(33071)
- 师范大学(32613)
- 基金
- 项目(200855)
- 科学(156113)
- 研究(146006)
- 基金(142448)
- 家(125602)
- 国家(124481)
- 科学基金(105212)
- 社会(88740)
- 社会科(83912)
- 社会科学(83889)
- 省(80553)
- 基金项目(76114)
- 自然(69508)
- 划(67973)
- 自然科(67830)
- 自然科学(67813)
- 自然科学基金(66552)
- 教育(66361)
- 编号(60258)
- 资助(58615)
- 成果(49081)
- 发(46963)
- 重点(45284)
- 部(42976)
- 课题(42437)
- 创(41789)
- 创新(38924)
- 科研(38360)
- 计划(37385)
- 发展(36939)
- 期刊
- 济(127982)
- 经济(127982)
- 研究(87626)
- 中国(60217)
- 学报(50167)
- 农(49534)
- 科学(45558)
- 管理(42569)
- 教育(37060)
- 大学(36311)
- 财(35245)
- 农业(34645)
- 学学(34043)
- 技术(25609)
- 融(25490)
- 金融(25490)
- 业经(22584)
- 经济研究(19741)
- 财经(18250)
- 业(18071)
- 图书(17392)
- 问题(16449)
- 科技(15442)
- 经(15436)
- 理论(14719)
- 技术经济(13829)
- 实践(13672)
- 践(13672)
- 现代(13404)
- 版(13299)
共检索到437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武云 黄钢 胡晓蓉 饶世达
将多小穗小麦10-A与普通小穗小麦绵阳11和矮孟牛,及其杂种F1的幼穗分化特点作了系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A具有小穗分化持续期长和小穗分化速率高等两个显著特性;其中,小穗分化持续期长的特性未在杂种F1中表达,而小穗分化速率高的特性不仅能在杂种F1代中表达,且出现较强的杂种优势。
关键词:
小麦,多小穗,穗分化,发育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先泉 任正隆
小麦单穗生产力的提高是小麦育种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多年以来,育种工作者致力于增加单穗生产潜力的特异资源——超大穗资源的创造和利用。本文分析了前人在超大穗资源分类、多小穗类超大穗资源创造和遗传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建议将超大穗资源分为大粒、多粒和多小穗三类,并根据小穗增加方式对多小穗类进行了合理细分;还着重讨论了多小穗类资源的遗传基础,认为不同来源的多小穗类资源可能有:圆锥小麦、黑麦及其它小麦属近缘物种染色体、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等三种遗传基础;不同遗传基础的多小穗类小麦资源的性状表现和遗传特征均有所不同,因而在超大穗小麦育种中的利用价值也有所不同。希望这些观点能促进超大穗小麦生理、遗...
关键词:
小麦 遗传资源 多小穗 育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佳 莫利平 赵春华 纪军
为揭示总不育小穗数、基部和顶部不育小穗数的遗传特点,利用2个相关重组自交系群体,结合4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和QTL检测结果,对其进行了分析。2个群体表型数据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顶部不育小穗是引起总不育小穗数的主要因素,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反。环境间表型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受环境影响均较大,其中复合性状总不育小穗数由于受其构成因素基部和顶部不育小穗数的双重影响而表现受环境影响最大,顶部不育小穗数次之。QTL检测结果表明:影响总不育小穗数的遗传因素并非是其构成因素遗传因子的简单累加,总不育小穗数、基部和顶部不育小穗数3个性状在QTL水平关系复杂,既在3个性状间或两两性状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兆夏 蒋国梁
小麦白粒品种抗穗发芽性具有明显的倾母现象,28个组合正、反交杂种F1穗发芽率差异显著。不抗×抗和抗×不抗两组杂交组合F1、F2的抗穗发芽性表明,F1代的母体效应在F2仍能得到保持,抗穗发芽性遗传可能具有倾母遗传特点。白粒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性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但亦有主基因的作用。多数组合的穗发芽敏感性呈部分显性。抗穗发芽性的广义遗传力中等偏高,平均6307%。用抗性亲本回交可提高其后代的抗穗发芽性。在小麦白粒抗穗发芽新品种选育中,早、中代选择及回交育种是可行的。
关键词:
小麦 白粒种质 抗穗发芽性 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又佳 刘世家 吴兆苏
选用穗发芽抗性不同的6个杂种小麦的亲本品系组配成36个组合,对各组合亲本、正反交一代、二代和各回交后代的种子进行穗发芽率、α-淀粉酶活性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正反交一代种子均偏抗,但存在母性效应;杂交一代有一定的负向杂种优势,杂交二代的负向优势又强于杂交一代;以抗性材料作母本,再用抗性亲本回交,后代抗性更高;穗发芽抗性受部分显性基因控制,而很少受完全显性基因控制;在核基因相同条件下,A型细胞质和T型细胞质对后代穗发芽抗性的影响没有差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季梅 张国泰
两年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温光条件对小麦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扩颖原基分化以前的阶段.从种子萌发至生长锥伸长至单棱出现要求较宽范围的中低温诱导,单棱至二棱要求某种低温诱导,二棱至护颖原基出现要求一定的日长和温度诱导.品种间随冬性增强,对温度要求更为严格,对日长反应更为敏感,各阶段经历的天数相应延长.能进入护颖分化的播期均能正常抽穗,迟播因温度条件不能满足而穗分化滞留在单棱、二棱或初生阶段.
关键词:
小麦 幼穗分化 温光诱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文业 孙玉 张美荣 裴自友 孙善澄 李丕皋 封如敏
李丕皋等将圆锥小麦的穗分枝特性导入普通小麦并选育出超高产穗分枝小麦新品系分33。通过对分33进行细胞学鉴定和对其穗分枝特性的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分33的基本核型及带型均为普通小麦型,为一普通小麦新品系;分33的穗分枝特性源于分枝型的圆锥小麦;分33小麦新品系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虽然穗分枝性状表达的程度不同,但均具穗分枝特性,且与分枝型圆锥小麦的遗传稳定性相似,在普通小麦背景下穗分枝性状的表达受两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并可能受到一些修饰基因的影响。
关键词:
小麦,穗分枝,超数小穗,遗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兆龙 曹卫星 戴廷波 周琴
以 97鉴 1、扬麦 15 8和河南 86 79为代表基因型 ,研究了特大穗型、大穗型和小穗型小麦品种在小花发育与结实特性上的差异。结果显示 ,小麦小花的分化动态符合二次曲线方程模式 ,小花的退化动态符合一次方程模式 ,不同穗型品种在方程参数上有明显区别。特大穗型小麦小花分化速率快 ,每穗分化小花数多 ,形成的可孕小花数和结实粒数最多。不同穗型小麦的小穗结实率、小花结实率和可孕花结实率均为穗型越大 ,结实率越高 ,其中以可孕花结实率的级差最为明显。不同穗型小麦的强势位小花在结实特性上差异较小 ,但弱势位小花依穗型不同有明显的级差。特大穗型和大穗型小麦在幼穗分化后期输入穗中的干物质相对较多 ,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艳丽 向珣朝 徐艳芳
对突变体TS和正常籼稻G2480B的品质进行分析,考察其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等指标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正常籼稻G2480B相比,TS谷粒粒型变长,长宽比变大,谷粒长宽比达到国标优质稻米1级;直链淀粉含量达到国标优质稻米1级;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低于国标优质稻米3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欧俊梅 王治斌
以4个矮秆大穗型小麦材料为母本,6个高产小麦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小麦15个茎叶穗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的表现都是由加性和非加性基因共同决定的。15个性状遗传力均较高,除旗叶宽、旗叶面积和单株粒重三性状外,其余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除叶宽和结实小穗两性状外,其余各性状的GCV均较大,表明对其选择和改良的潜力较大。各茎叶穗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依存关系。指出小麦高产育种应注意协调好提高结实小穗、穗长、每穗粒数与提高穗下节长和穗颈节长以及穗长与单株穗数间的关系。
关键词:
矮秆大穗小麦 茎叶穗 株型 遗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琦馥 周界光 王健 陈黄鑫 杨瑶瑶 刘倩 闫磊 王瑛 周景忠 崔凤娟 蒋云 马建
【目的】穗长在决定小麦穗的构造和产量潜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挖掘具有育种利用价值的小麦穗长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并解析其遗传效应,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自然突变体msf和川农16构建的198份F6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MC群体)作为研究材料,于2020—2021和2021—2022年生长季,在四川温江区、崇州市和雅安市(2021WJ、2022WJ、2021CZ、2022CZ和2021YA)进行试验,对5个环境下的穗长进行表型鉴定。利用基于16K SNP芯片构建的高质量遗传连锁图谱对穗长性状位点进行定位。另外,根据穗长主效QTL侧翼标记的基因型分析主效位点对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从而评估其对产量提升的潜力。【结果】共鉴定到14个控制穗长发育的QTL,主要分布在1A(1个)、1B(1个)、2B(1个)、3D(3个)、4A(1个)、4D(2个)、5A(1个)、5B(1个)、7A(1个)、7B(1个)和7D(1个)染色体。其中,QSl.sau.1A在4个环境及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值中被检测到,可解释6.46%—20.12%的表型变异率,定位于1A染色体侧翼标记1A_1208254—1A_10060497间,被视为主效QTL。QSl.sau.1A的正效应位点来源于亲本msf。在多环境QTL分析结果中也检测到QSl.sau.1A,表明其受环境影响较小,为主效且稳定表达的QTL。QSl.sau.1A的效应在2个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验证群体中得到进一步验证。除旗叶长无显著变化以外,携带QSl.sau.1A正效应位点株系的每穗籽粒数(12.68%)、每穗粒重(14.99%)、千粒重(5.79%)、旗叶宽(2.94%)和小穗数(1.48%)显著增加,花期(0.61%)显著提前,而株高(-6.47%)和有效分蘖数(-36.11%)显著减少。【结论】在1A染色体定位到1个主效且稳定的穗长位点。QSl.sau.1A正效应位点显著提高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和小穗数,具有一定的育种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林 王辉 孙道杰 李学军
选择有效穗数有显著差异的3个小麦品种(品系)西农9814(P1)和西农953、西农9718(P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西农9814×西农953、西农9814×西农9718),采用P1、P2、F1、F四家系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小麦有效穗数的遗传效应及对其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2个组合有效穗数性状的遗传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在西农9814×西农953组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近似相等,分别为-1.850、-1.831,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931;在西农9814×西农9718组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2.984和-1.15...
关键词:
小麦 成穗数 遗传模型 SSR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明慧 高秋霞
目的研究高粱小穗结构,完善其形态解剖和遗传理论,探讨在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和育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笔者发现创制的复粒高粱材料SZ0,以及10个国内外高粱双粒资源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小穗结构观察解剖,与普通(单粒)品种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双籽粒小穗是复粒高粱小穗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复粒品系SZ0的小穗中有高频率的多小花、多籽粒、多雌蕊、多浆片、多花药、多柱头及孪生连体籽粒等结构特征;在109-双粒(怀德)的小穗中有第三颖壳、双芒、4个浆片等结构,存在低频率的三籽粒小穗;高粱复粒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在TX431中复粒对单粒为显性,在中国的农家品种109-双粒(怀德)中复粒对单粒为隐性。结论复粒高粱小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海瑞 方仁 王景林 孙敬三 路铁刚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小穗培养是克服小麦与玉米杂种幼胚败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让小麦与玉米的杂交穗在植株上生长14~16天时,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仅为0.2%,而在授粉后2天采用小穗培养,则使获得杂种幼胚的频率提高到4.2%,获得杂种幼胚的效率提高21倍。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远缘杂交 小穗培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佳 姚家玲
以粳稻品种中花11为材料,对其雌蕊、雄蕊发育的细胞学进程与其相应的小穗外部形态进行分析,获得了该品种雌雄蕊发育的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孢子形成和配子体发育等各个时期与颖花稃片长度的对应关系。随着稃片长度的不断增加,其颜色逐渐由白色转为嫩绿色,稃片最终长度达6.4mm时,雌蕊(胚囊)和雄蕊(花粉)发育成熟。同时还对中花11种子发育和颖果及稃片的形态学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胚胎和胚乳发育进程与颖果及稃片长度和形态的关联性。颖果和稃片的发育呈阶段性的变化,当胚囊授粉后9d时,颖果和稃片均发育伸长至6.71、7.34mm,达到最大值后颖果和稃片不再伸长,主要进行横向加宽发育,直至成熟。
关键词:
水稻 生殖发育 小穗外部形态 对应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