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55)
2023(7964)
2022(6582)
2021(5994)
2020(5021)
2019(11124)
2018(10762)
2017(19738)
2016(10972)
2015(11981)
2014(11381)
2013(11254)
2012(10500)
2011(9585)
2010(9360)
2009(8423)
2008(8126)
2007(7205)
2006(6204)
2005(5407)
作者
(37728)
(31617)
(31598)
(29401)
(20111)
(15597)
(14064)
(12516)
(12131)
(11046)
(10800)
(10538)
(10535)
(10258)
(10065)
(9969)
(9695)
(9556)
(9227)
(9174)
(8478)
(7904)
(7674)
(7255)
(7207)
(7006)
(6918)
(6836)
(6590)
(6519)
学科
(41535)
经济(41481)
管理(28721)
(28040)
(21913)
企业(21913)
方法(17720)
数学(15727)
数学方法(15550)
(13766)
(11779)
中国(10378)
(10034)
(9289)
贸易(9285)
(9028)
业经(8848)
农业(8270)
(7803)
技术(7421)
地方(6589)
环境(6468)
(6434)
(6006)
(5995)
金融(5991)
银行(5939)
(5926)
财务(5917)
财务管理(5901)
机构
大学(159884)
学院(157252)
研究(62715)
(60066)
经济(58895)
管理(54468)
理学(48223)
理学院(47514)
(46688)
管理学(46372)
管理学院(46147)
科学(45913)
中国(43950)
农业(37692)
业大(35756)
(35400)
(34378)
研究所(33192)
中心(26846)
农业大学(24835)
(24489)
(23413)
(23220)
(22272)
(21847)
北京(21017)
(20300)
科学院(20283)
实验(20150)
财经(19977)
基金
项目(118363)
科学(90612)
基金(87036)
(83040)
国家(82419)
研究(71639)
科学基金(67187)
自然(49258)
自然科(48146)
自然科学(48119)
自然科学基金(47316)
(46703)
基金项目(46427)
社会(45085)
社会科(42580)
社会科学(42567)
(41071)
资助(35105)
教育(32289)
重点(27997)
计划(27634)
科技(25558)
(25124)
(25055)
(24832)
编号(24749)
科研(24571)
创新(23669)
(23046)
(21511)
期刊
(60976)
经济(60976)
学报(44576)
(41640)
研究(39359)
科学(35351)
大学(31249)
中国(31140)
学学(30324)
农业(27930)
管理(19328)
(17433)
(14997)
业大(14073)
教育(11904)
(11809)
金融(11809)
农业大学(11782)
(11141)
经济研究(10840)
技术(10331)
林业(10286)
科技(10185)
业经(10162)
财经(9658)
(8303)
问题(8186)
自然(7947)
中国农业(7911)
国际(7496)
共检索到225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冠喜  吴小芹  叶建仁  
为研究Burkholderia multivorans WS-FJ9对杨树Populus的促生机制,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接菌后的杨树叶片的光合指标及荧光参数进行了测定,同时对杨树叶片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及杨树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处理期内,接种WS-FJ9菌株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n和Tr在整个处理期均高于对照,Ci在整个处理期均低于对照,Gs在第30天时低于对照,其后均高于对照。荧光参数Fv/Fm和ΦPSⅡ值均高于对照;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b比值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嘉红  李浩  刘辉  叶建仁  吴小芹  
【目的】为揭示生防菌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进入自然环境后对周围的微生态因子是否存在威胁,对其进入自然环境后的微生态效应和生物安全性做出正确评估。【方法】采用固体平板法研究JK-SH007菌株对美洲黑杨盆栽苗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对4种主要土壤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转化酶)的活力进行测定,并通过Biolog ECo微孔板法分析JK-SH007菌株对美洲黑杨土壤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从整体趋势来看,在美洲黑杨根际引入JK-SH007菌株后,随着时间延长,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逐渐高于对照,且差异显著,在接种后150天接种处理达到峰值(3.36×109C...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春全  王世绩  王富国  张启  钮利民  袁国文  
六个杨树无性系苗木(2年生根1年生于)叶面积、苗高和地径的季生长用Richards方程模拟,根据模拟参数分别计算最大绝对生长速率,平均绝对生长速率,生长期和拐点。结果为:六个无性系之间在生长速率、拐点和生长期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最好的欧美杨64号生长季末的总生物量是赤峰杨34号的六倍多;六个无性系的总生物量与它们的总叶面积、平均单个叶片的面积、叶面积的平均生长速率和每株树的日净光合总量等呈正相关,而与单位叶面积的日净光合总量呈负相关;总生物量生产依赖于叶面积、苗高、直径的生长速率及其生长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宫安东  朱梓钰  路亚南  万海燕  吴楠楠  Cheelo Dimuna  龚双军  文淑婷  侯晓  
【目的】筛选兼具高效溶磷和抑菌作用的微生物,检测其溶磷效果和抑菌活性,鉴定抑菌代谢产物,并分析筛选微生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为新型多功能抑菌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材料。【方法】采集信阳毛尖茶车云山茶厂百年龄茶树根际土壤,稀释后涂布难溶性无机磷或难溶性有机磷培养基表面,培养后检测溶磷活性,测定溶磷圈直径,筛选具有高效溶磷作用的微生物,进行后续溶磷效果分析。高效溶磷菌WY6-5接种于培养液和土壤中,检测不同培养时间下,可溶性磷含量的变化规律,分析菌株WY6-5的溶磷活性;玉米盆栽土壤中接种菌株WY6-5菌液,种植27 d后分析玉米植株长势,检测溶磷菌WY6-5对苗期玉米生长的影响;采用双皿对扣培养法,验证菌株WY6-5产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检测其对不同病原真菌的广谱抑菌效果,气相色谱串接质谱(GC-MS/MS)分析挥发性代谢物质,鉴定主效抑菌成分。【结果】筛选到3个兼具有降解难溶性无机磷和有机磷作用的微生物菌株,尤以菌株WY6-5溶磷效果最优。培养基培养条件下,对难溶性无机磷的溶解直径达2.3 cm,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为4.6;对难溶性有机磷溶解直径3.6 cm,溶磷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达7.2。表型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菌株WY6-5为乳白色细菌,16S rRNA序列与Burkholderia pyrrocinia CIP 105874和Burkholderia stabilis CIP 106845两个菌株的同源性最高,进化树中聚成独立一支。另外,WY6-5与Burkholderia pyrrocinia具有高度相同的生理生化反应结果。因此,本研究将WY6-5鉴定为吡咯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WY6-5在液体培养和土壤中均具有较好的溶磷活性,20 d培养时间内,液体培养液中磷含量最高达520.4 mg·L~(-1),为对照组176倍;土壤试验3—20 d期间,WY6-5处理组可溶性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在盆栽试验中,能高效促进苗期玉米植株的生长,处理组叶长、叶宽、叶片数、茎粗、株高、鲜重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菌株WY6-5还可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高效广谱抑制8种重要病原真菌的生长,抑菌率最高达100%,经GC-MS/MS检测发现,挥发性物质含有一种主效抑菌物,相对丰度达97%以上,鉴定为二甲基二硫。【结论】吡咯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WY6-5分离自茶树根际土壤,在培养基、培养液和土壤环境下,均具有高效的溶磷效果,将难溶性的无机磷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可溶性磷,并促进苗期玉米植株的生长;同时该菌还可产生挥发性抑菌物质二甲基二硫,高效抑制8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抑制率最高达100%。菌株WY6-5兼具有提升土壤磷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和抑制真菌病害等多种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学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婉慧  陈飞飞  叶建仁  王朝恩  康熠  付欢欢  
【目的】探索吡咯伯克霍尔德氏菌JK-SH007(Burkholderia pyrrocinia JK-SH007)合成生长素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的能力,并阐明B.pyrrocinia JK-SH007存在色氨酸依赖型的吲哚-3-乙酰胺(indole-3-acetamide, IAM)IAA合成途径。【方法】使用Salkowski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L-色氨酸对B.pyrrocinia JK-SH007合成IAA能力影响的检测;以B.pyrrocinia JK-SH007全基因组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iaaM和iaaH基因,并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蛋白质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B.pyrrocinia JK-SH007中的iaaM和iaaH基因在L-色氨酸处理下的差异表达。【结果】B.pyrrocinia JK-SH007菌株能够合成15.663μg·mL~(-1)的IAA,在以L-色氨酸为前体的条件下其合成IAA的量显著增加,达到了44.404μg·mL~(-1)。iaaM和iaaH基因均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其中iaaM基因全长1 782 bp,编码593个氨基酸,属于Amino_oxidase super family家族;iaaH基因全长1 368 bp,编码455个氨基酸,属于Amidase super family家族。在L-色氨酸的处理下,B.pyrrocinia JK-SH007中的iaaM和iaaH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增加。【结论】B.pyrrocinia JK-SH007具有合成IAA的能力,L-色氨酸对其合成IAA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克隆得到了iaaM和iaaH基因,其在进化上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证明B.pyrrocinia JK-SH007中存在吲哚-3-乙酰胺IAA合成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宫安东  董飞燕  吴楠楠  孔宪巍  赵倩  闫建丽  Cheelo DIMUNA  
【目的】验证吡咯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WY6-5的抑菌作用,评价其对储藏期花生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及毒素的防治效果,分析抑菌作用机制,鉴定活性物质,并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为储藏期真菌病害及毒素的防控提供新材料。【方法】采用非接触培养皿对扣培养法,检测菌株WY6-5对黄曲霉的抑制效果,添加活性炭,验证挥发性物质的抑菌作用;密闭储藏环境,检测WY6-5产二甲基二硫对花生黄曲霉及毒素的抑制效果;收集处理后的花生籽粒,锇酸固定,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检测黄曲霉细胞显微结构变化,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检测黄曲霉细胞内部结构的显微差异;购买活性物质标准品,梯度稀释,与黄曲霉菌丝和孢子对扣培养,分析最低抑菌浓度。【结果】吡咯伯克霍尔德菌WY6-5分离自茶园根际土壤,可产生挥发性物质二甲基二硫,并高效抑制黄曲霉的生长,抑菌率达95%以上;同时,在高水活度(aw)条件下,WY6-5还可抑制储藏期花生黄曲霉和毒素污染;两种水活度下,对照组中发病率高达100%,黄曲霉毒素总含量分别为399.32μg·kg~(-1)(aw 0.859)和3 143.19μg·kg~(-1)(aw 0.923);WY6-5添加组,花生黄曲霉发病率降为2%(aw 0.859)与21%(aw 0.923),毒素含量降为4.86μg·kg~(-1)(aw 0.859)和121.37μg·kg~(-1)(aw 0.923),与对照组相比,对毒素的抑制率达98.78%和96.14%。扫描电镜观察显示,WY6-5产生的挥发性气体能抑制黄曲霉孢子的萌发,透射电镜显示,黄曲霉细胞结构未呈现明显损伤。挥发性物质二甲基二硫抑菌作用明显,对黄曲霉菌丝生长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00μL·L~(-1)(物质体积/培养体积),对孢子萌发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0μL·L~(-1)(物质体积/培养体积)。【结论】吡咯伯克霍尔德菌WY6-5可产生高效抑菌挥发物二甲基二硫,在低浓度下即可完全抑制黄曲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并能抑制储藏期花生黄曲霉的侵染和黄曲霉毒素的产生,为储藏期真菌病害及毒素的防控提供了新型生物材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仰龙   魏书蒙   陈详腾   董玉红   厚凌宇   焦如珍  
【目的】探究1株植物促生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菌株JLS17对Cd2+的耐受与去除能力以及在Cd2+胁迫下的代谢响应,以期为菌株在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并为阐明具有抗镉功能分子与代谢途径的挖掘及微生物Cd2+耐受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通过测定含不同Cd2+浓度培养液的吸光度(OD600)值评价菌株对Cd2+的耐受性,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菌株对LB培养基中Cd2+的去除效果,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LC-MS)分析菌株在Cd2+胁迫下的差异代谢物与代谢途径。【结果】1)不同程度的Cd2+胁迫(50~800 mg·L-1)均对菌株JLS17的生长速率及生物量增长(OD60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Cd2+浓度的升高而不断加剧。2)菌株JLS17对LB培养基中Cd2+的去除量随Cd2+浓度的提高(10~100 mg·L-1)而增加,最高去除量可达55.90 mg·L-1,但去除率受Cd2+浓度影响相对较小,维持在41.9%~66.0%。3)LC-MS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LS17在50 mg·L-1和300 mg·L-1的Cd2+浓度胁迫处理下,共有147种差异代谢物表达趋势一致,其中92种共性上调,55种共性下调,主要涉及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脂质、有机酸及其衍生物、萜类、酮类、生物碱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菌株JLS17在50 mg·L-1和300 mg·L-1的Cd2+浓度胁迫处理下显著富集的共有代谢通路为嘧啶代谢、氨基苯甲酸酯降解、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叶酸的生物合成与磷酸戊糖途径,其中嘧啶代谢、色氨酸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共性下调,叶酸的生物合成共性上调。【结论】1)菌株JLS17对Cd2+胁迫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并能有效去除LB培养基中的Cd2+,在镉污染修复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2)菌株JLS17在Cd2+胁迫下可通过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等代谢物含量变化影响体内的代谢途径,其中色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嘧啶代谢、磷酸戊糖途径、叶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与JLS17的Cd2+耐受性密切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天华  李玫  王沙生  汪涛  
该文通过封闭循环系统沙培盆栽试验研究了一年生杨树、刺槐及两者混植在全营养、缺氮、缺钾和缺磷条件下的生长和杨树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栽植第一个生长季节,缺氮培养的刺槐根瘤固氮主要用于本身,后期才开始影响杨树,杨槐混交能消除缺钾对刺槐的胁迫。两树种在磷素吸收方面未发现明显相互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雪琴  张帆  夏新莉  尹伟伦  
用Cd浓度为0、25、50、100μmol·L-1 Hoagland营养液培养3个欧美杂交杨无性系XMH-4、MH-8、XMH-10扦插苗5个月后,处理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PSⅡ原初光化学反应量子效率均显著降低。对5种与光系统密切相关的矿质元素的分析表明:镉处理显著增加Ca、Mg、Fe、Cu在功能叶的含量,极显著地降低Mn的含量。结合叶绿素荧光和元素分析结果,推测镉胁迫使PSⅡ反应中心氧化端出现电子传递障碍,镉胁迫下的黄化症不是由于Mg或Fe的缺乏引起的,而是镉胁迫导致Mn亏缺,抑制叶绿素合成造成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郝龙飞  王庆成  刘婷岩  许丽娟  
施肥可以增加苗木体内养分含量,改善苗木质量(Sardans et al.,2006a;2006b)。长期以来施肥技术是苗木培育研究的重点,Ingestad等(1986)和Ingestad(1987)创立"指数养分承载理论"后,相关施肥技术在国内外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Timmer,1996;Oliet et al.,2009;Islam et al.,2009;李素艳等,2003;魏旭红等,2010a;2010b)。研究表明:指数施肥技术可以提高苗木生物量积累和增加苗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玉龙  巨关升  朱春全  
比较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下杨树 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光合特性和多种水分参数等 ,探讨其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下 2个无性系幼苗的生长减慢 ,净光合速率降低 ,昭林杨 6号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 ,欧美杨 6 4号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胁迫初期 ,2个无性系光合作用受气孔限制 ,胁迫后期及复水后的恢复期 ,光合作用受非气孔限制。胁迫时杨树呼吸速率降低 ,尤其是昭林杨 6号 ,以保持碳平衡。胁迫时 2个无性系的 ψs1 0 0 、ψs0 、ROWC0 均降低 ,ψs1 0 0 与 ψs0 差值增大 ,表明杨树可以通过渗透调节维持压力势 ,对水分胁迫作出适应性反应 ,与欧美杨 6 4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力  邵明安  侯庆春  张青峰  
 针对神木试区因水肥不协调而导致大面积低效低产林的现状,以1龄杨树幼苗为指示植物,采用3因子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下,水、氮(N)、磷(P)3因子对杨树生物量的协调效应。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水分对杨树生物量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和氮肥,说明水分是影响杨树生物量的主导因素。水分和氮肥、氮肥和磷肥间存在交互效应,且水分和氮肥的交互作用>氮肥和磷肥的交互作用,而水分和磷肥的交互作用不明显。3个因素中,N,P2个因素对杨树生物量的边际效应较为敏感,说明合理施肥对改善杨树的生长状况有重要意义。以上结论说明,黄土高原低效低产林改造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土壤含水量,培肥土壤,改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健  吴泽民  彭镇华  
对滩地杨树叶片净光合速率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杨树光合日变化呈双峰曲线 ;杨树光合作用与个体年龄关系密切 ,2年生的高于 7年生的 ;滩地地形 (高程 )对杨树光合影响很大 ,低凹地杨树生长势差 ,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 ;大行距栽植对单位面积净光合速率的提高有利 ,而宽行距窄株距对群体的光能利用率有利 ;叶片净光合速率 (Pn)直接受光量子通量密度 (PAR)、气温 (T)、空气相对湿度 (RH)等生态因子的影响 ,同时受制于其他生理作用的影响 ,生理生态因子共同作用于净光合速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建伟  刘雅荣  王世绩  
不同杨树无性系光合作用与其抗旱能力的初步研究刘建伟,刘雅荣,王世绩(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关键词杨树无性系,光合作用,水势补偿点,水分胁迫,抗旱在水分逆境的研究中,净光合速率的降低已成为显著的特征,针叶、阔叶树的种间变化曾有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建伟  刘雅荣  王世绩  
不同快、慢生长型的杨树无性系幼苗,在不同渗透势溶液(PBG 6000)中经受12h、24h的轻度、中度和严重胁迫,净光合速率(P_n)均明显降低。在轻度胁迫下,快生长型杨树品种比慢生长型下降迅速;中度和严重胁迫的品种,却表现出受抗旱性强弱的差异。解除干旱处理后,P_n恢复不一。经过中度和严重胁迫的品种均难于恢复,轻度胁迫过的达正常水平。在恢复过程中,杨树各品种的P_n回升趋于稳定。与对照的P_n相比,快慢类型,表现出波动周期与其振幅(P_n回升的大小)的特征,前者P_n(如群众44)恢复周期短、振幅大、恢复快,而后者(如小叶杨)则相反。这种P_n变化趋势在抗旱强速生和抗旱差慢生的品种上表现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