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4)
- 2023(8557)
- 2022(7536)
- 2021(6826)
- 2020(6049)
- 2019(14384)
- 2018(14063)
- 2017(27265)
- 2016(14912)
- 2015(17271)
- 2014(17613)
- 2013(17478)
- 2012(16773)
- 2011(15083)
- 2010(15503)
- 2009(14655)
- 2008(15164)
- 2007(14032)
- 2006(12144)
- 2005(11056)
- 学科
- 济(64488)
- 经济(64421)
- 管理(39915)
- 业(39676)
- 方法(31224)
- 企(30377)
- 企业(30377)
- 数学(26938)
- 数学方法(26598)
- 贸(22099)
- 贸易(22090)
- 易(21427)
- 农(18638)
- 中国(17427)
- 财(15560)
- 地方(13662)
- 学(13227)
- 农业(12470)
- 业经(12257)
- 制(11724)
- 融(11027)
- 金融(11024)
- 银(10404)
- 银行(10377)
- 理论(10372)
- 行(9875)
- 和(9836)
- 出(9431)
- 务(9249)
- 财务(9218)
- 机构
- 大学(224281)
- 学院(222180)
- 济(95421)
- 经济(93416)
- 管理(81779)
- 研究(77060)
- 理学(69630)
- 理学院(68829)
- 管理学(67546)
- 管理学院(67126)
- 中国(59126)
- 京(47587)
- 科学(46437)
- 财(43064)
- 所(40146)
- 农(39131)
- 研究所(36166)
- 中心(35404)
- 江(34471)
- 财经(34065)
- 业大(33209)
- 农业(31095)
- 经(30753)
- 北京(30262)
- 经济学(29914)
- 范(29469)
- 师范(29177)
- 院(27419)
- 州(27326)
- 经济学院(27242)
- 基金
- 项目(139993)
- 科学(108275)
- 研究(102088)
- 基金(100273)
- 家(87184)
- 国家(86488)
- 科学基金(72470)
- 社会(63521)
- 社会科(60179)
- 社会科学(60157)
- 省(54155)
- 基金项目(52376)
- 教育(47594)
- 划(46052)
- 自然(46037)
- 自然科(44983)
- 自然科学(44965)
- 自然科学基金(44128)
- 资助(42468)
- 编号(42213)
- 成果(35541)
- 重点(31875)
- 部(31603)
- 发(30519)
- 课题(29462)
- 创(28322)
- 科研(27153)
- 教育部(26876)
- 创新(26662)
- 大学(26613)
- 期刊
- 济(104883)
- 经济(104883)
- 研究(65514)
- 中国(45938)
- 学报(36391)
- 农(35540)
- 财(33949)
- 科学(31447)
- 管理(28547)
- 大学(27300)
- 学学(25604)
- 教育(24044)
- 农业(23911)
- 融(20881)
- 金融(20881)
- 技术(19467)
- 贸(18290)
- 国际(17477)
- 经济研究(17317)
- 财经(16881)
- 业经(16300)
- 问题(15351)
- 经(14595)
- 业(13530)
- 技术经济(11616)
- 世界(11508)
- 版(11455)
- 统计(11392)
- 商业(10990)
- 图书(10739)
共检索到341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志阳
国际贸易与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两者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日益紧密,但对于是否应在贸易协定中纳入国际核心劳工标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立场相差较大。由于各成员难以达成一致,劳工标准未能纳入WTO多哈回合谈判范畴,目前WTO法律框架中仅有一些零散的规定与劳工问题有关。相比多边贸易体制在纳入劳工核心标准上的犹豫,美欧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积极纳入劳工问题,并形成了"NAFTA模式"和"欧盟模式"。正在谈判的超大型自贸区TPP和TTIP中也将纳入劳工标准问题。中国应参照国际标准,结合发展水平和国内改革进展,逐步同意将劳工标准与贸易问题适度挂钩,并在自贸协定谈判中先行先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孙玉红 武新亚
本文以187个国家的264个区域贸易协定为样本,将劳工标准细化为18个条款进行评估,以此为基础运用扩展引力模型给予分析。研究发现:区域贸易协定中劳工标准的强化显著抑制了缔约方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且对前向参与度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从国别看,这种抑制作用均发生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从行业类别看,这种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对服务业作用相反;从条款类别看,除区域贸易协定中劳工监督机构的建立促进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外,其他条款均起抑制作用。区域贸易协定劳工标准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机制包括成本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前者起抑制作用,后者起促进作用。中国应积极应对区域贸易协定中的劳工标准,在有步骤地推进劳工标准水平的同时,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差异化策略最小化可能带来的损失。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约翰·沃雷 李春顶 郭子睿
中国对国际贸易谈判的热衷并没有随着加入世贸组织(WTO)而停止。现在中国对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越来越积极。截至目前,中国已经签订了12个区域贸易协定,还有6个正在谈判中,并正在考虑加入另外4个。早期,中国主要和香港地区以及一些小的经济体(如爱尔兰)进行贸易谈判。而现在考虑加入的贸易协定谈判规模都非常大,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RCEP)等。当然,中国并不是唯一一个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范洪颖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目前东亚区域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式。这是由于东亚各国为了实现本国特定的地缘目标而缔结双边FTA,双边FTA因其对国内政治的冲击最小并且能够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发展迅速。然而,东亚双边FTA的发展将有可能形成FTA的轮轴模式,它将增加经济往来的交易成本,并将产生对多边自由化的抵触,同时也会给东亚权力结构带来风险,使东亚一体化更加举步维艰。因而,东亚各国应统合其国家利益,达成区域合作共识,以正式的制度安排来排除双边FTA可能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双边协定 轮轴模式 东亚一体化 权力结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超
在多边贸易体制中是否纳入"劳工标准"是有关国际贸易持续10多年讨论的热点问题。南北双方就此问题分歧很大,发展中国家反对贸易与劳工标准的联系,以防出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我国有关法律与国际劳工组织的"核心劳工标准"相比较有一定的差距,应该完善我国相关法律以适应挑战。
关键词:
多边贸易体制 劳工标准 中国劳动标准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计飞 陈继勇
本文利用2006—2015年间中国与70余个主要贸易对象的国家层面数据和进出口贸易商品层面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对不同贸易协定类型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如下:贸易协定的签订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水平,贸易协定对中国进口贸易水平的提升幅度要明显高于对中国出口贸易水平的提升幅度;整体上,多边贸易协定对进出口贸易的提升幅度要高于双边贸易协定;基于行业分类、特定"时间窗口"、国家贸易特征等视角的拓展分析和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褚婷婷 郎丽华 胡睿
利用2014—2018年HS-6分位贸易数据,计算中日双边出口二元边际,实证研究关税对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以此预测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框架下的中日双边贸易前景。研究结论如下:一是中日双边贸易增长均主要依靠广延边际扩张,但2016年后双边出口二元边际及比重波动下降;二是以关税优惠为代表的中日韩FTA对中日双边出口均有利,将提升中国出口集约边际即贸易规模与扩大日本出口广延边际即贸易产品种类,且对日本出口更为有利;三是FTA对中日制造业双边出口的影响与总体一致,补偿式技术创新机制在中国制造业中较为明显;四是FTA对中国不同要素密集型制造业对日本出口均有集约边际的贸易效应,其中将给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带来巨大潜力,对日本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中国出口有广延边际的贸易效应,对日本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出口有负向冲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姜国庆 李烜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渐下降,然而劳工标准等社会壁垒问题随之产生,劳工标准与贸易交织在一起,其与贸易的联系具有必然性,二者的挂钩对贸易将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国际劳工标准正日益受到多角度的关注,并引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争论。文章将主要就劳工标准的贸易效应加以具体分析。
关键词:
劳工标准 联系的必然性 贸易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佘云霞 汪培
国际劳工标准是一种规范全球范围劳工事务的制度。经济全球化导致劳工标准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发达国家采取了将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的方式推进劳工标准的实施,并在地区层次和双边层次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全球层次的谈判则陷入"囚徒困境"。这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劳工标准领域博弈的结果。中国在劳工标准领域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关键词:
劳工标准 自由贸易 谈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钱进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多重自由贸易协定,探究其是否对双边贸易额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发现:中国与太平洋沿岸的美洲国家的双边自贸协定有正效应,还未出现"意大利面条碗效应",表明中国应继续增加与美洲国家的双边协定,特别是应抓住与墨西哥、加拿大等国签署双边自贸协定的战略机遇;东亚区域自贸协定高度重合,已经到了将多重自贸协定进行整合的阶段;同时,RCEP有利于中国巩固在东亚经贸网络中的轮轴国地位。
关键词:
自贸区 贸易效应 引力模型 2SLS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学秀
劳工标准之争——WTO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问题王学秀在1996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WTO)新加坡部长会议召开前后,有关WTO的“新议题”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其中,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政策问题尤为突出。虽然《新加坡部长宣言》对此问题做出了初步的结论,但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伍荣 冯源
在世界贸易组织多边框架下开展的多哈回合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的背景下,以美国、欧盟为主导的"服务业挚友"集团在探寻一种新的谈判路径,《国际服务贸易协定》应运而生。《国际服务贸易协定》与《服务贸易总协定》既有联系,如前者采用后者的核心规范、减让表基本结构等;又有区别,如前者目前是以诸边方式进行的,引入了新的规则,期望实现服务贸易更高水平的自由化等。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对于预测《国际服务贸易协定》进一步的发展,分析对多边贸易体制和各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铂
本文采用劳工工资的变化率作为劳工标准变化指标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在保证模型稳定的情况下,估计国际贸易和出口对中国制造业劳工标准的影响,然后对模型进行向量误差修正,并分析向量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再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和出口对制造业劳工标准均有显著正的影响,出口额的变动是劳工标准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这证实了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在中国的适用性。因此,发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能够提高劳工标准,而抑制中国对外贸易的因素,可能不利于劳工标准的提高。
关键词:
劳工标准 触底竞争 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碧芳 孟祺
随着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非关税壁垒成为限制进口的主要手段,其中国际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已演变成必然的趋势。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出口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短期内会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和降低国际竞争力,从长期看会促进企业参与全球性的战略决策,把企业目标同社会责任、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对此,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国际劳工标准 出口 劳动密集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