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13)
2023(17632)
2022(14745)
2021(13935)
2020(11088)
2019(25593)
2018(25346)
2017(48003)
2016(25925)
2015(29026)
2014(29081)
2013(28593)
2012(26581)
2011(24178)
2010(24045)
2009(22105)
2008(21029)
2007(18748)
2006(16640)
2005(14487)
作者
(74029)
(61506)
(61028)
(57949)
(39289)
(29484)
(27821)
(24022)
(23480)
(22014)
(21015)
(20720)
(19525)
(19373)
(18790)
(18746)
(18236)
(17963)
(17596)
(17500)
(15205)
(15181)
(14830)
(14149)
(13750)
(13731)
(13659)
(13640)
(12412)
(12208)
学科
(106080)
经济(105960)
(70383)
管理(68662)
(52381)
企业(52381)
(40281)
方法(39696)
数学(33680)
数学方法(33299)
中国(32850)
地方(29687)
业经(27425)
农业(27420)
(24371)
(22067)
(20153)
(17940)
贸易(17924)
(17278)
环境(17229)
(17208)
银行(17168)
(16791)
理论(16678)
(16567)
金融(16563)
(16522)
(16413)
技术(16347)
机构
学院(361170)
大学(359011)
(141085)
管理(140306)
经济(137750)
研究(125232)
理学(120572)
理学院(119123)
管理学(117149)
管理学院(116491)
中国(93864)
(77980)
科学(77557)
(64115)
(63405)
(62061)
中心(57729)
研究所(56384)
(54730)
业大(54579)
(52162)
师范(51721)
财经(50337)
北京(49549)
农业(48206)
(45896)
(45719)
(45033)
师范大学(41732)
经济学(41396)
基金
项目(247030)
科学(193874)
研究(186180)
基金(175860)
(152174)
国家(150724)
科学基金(129209)
社会(116482)
社会科(109898)
社会科学(109873)
(98048)
基金项目(93987)
教育(84695)
(81939)
自然(81317)
自然科(79342)
自然科学(79324)
编号(78446)
自然科学基金(77850)
资助(69813)
成果(64107)
(56942)
重点(55269)
课题(54326)
(53487)
(51436)
创新(47752)
国家社会(47184)
项目编号(46859)
科研(46055)
期刊
(166424)
经济(166424)
研究(109294)
中国(77533)
(62791)
学报(56166)
科学(53256)
管理(50240)
教育(47399)
(46743)
大学(43213)
农业(42621)
学学(40373)
(34937)
金融(34937)
技术(31421)
业经(30985)
经济研究(24818)
财经(23351)
问题(22008)
图书(20920)
(20039)
(19979)
科技(17960)
(17933)
资源(17164)
理论(17101)
现代(16688)
技术经济(16440)
(16266)
共检索到546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晴  程明洋  刘彦随  
在梳理多功能理论的基础上,以村域为研究单元,结合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贫困村转型发展过程中乡村地域多功能的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重庆市茶山村依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形成了乡村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乡村地域产品生产、生态保育、文化传承、社会稳定、生活保障的多功能发展;(2)驱动茶山村乡村地域多功能演化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地域系统外部的市场、政策、交通、技术、人才、资金因素和内部的资源本底因素,市场是根本因素,政策是关键因素;(3)乡村振兴是对脱贫成果的巩固,贫困村应在调整产业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化基层组织管理等关键领域着力,强化地域功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历  龙花楼  屠爽爽  张英男  
对于多数农村地区而言,贫困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摆脱对农业的过度依赖和单一生产功能,乡村多功能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日渐受到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多功能路径有助于减少贫困发生率,并提高农村社区和家庭面对生存压力的能力。论文立足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在阐释乡村多功能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研和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基于多功能视角剖析贫困村域乡村发展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总结提炼其创新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贫困村域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结果表明:①在内外部驱动力的作用下,海南省什寒村实现了从弱势的贫困农村向产品多样化的多功能乡村转变;②乡村农业生产、就业与社会保障、生态保育及文化传承等多项功能的协调发展,对于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增强乡村弹性具有积极意义;③驱动乡村多功能演化的因素包含政策支持、市场需求、自然本底、资金技术、行为主体和文化特质等多个方面;④针对贫困村域乡村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从宏观层面提供乡村振兴外援力、从中观层面促进乡村振兴交互力、从微观层面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力,通过总体谋划、各个击破以实现乡村振兴。最后从多功能视角,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了探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洪惠坤  蔡智聪  廖和平  王刚  刘亭  
乡村“居住—就业”协同是推进共同富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论文以重庆市2007、2014和2020年3期分县截面数据,基于共轭发展视角,从乡村“居住—就业”协同的量和质2个方面,构建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测算综合居业协同度,从而揭示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而划分居业协同类型,并提出差异化的振兴路径。研究发现:(1)重庆市乡村居业协同度时空差异显著,总体呈“量”“质”齐升的良性发展趋势及“中高周低”的空间格局特征;乡村居业平衡指数总体呈平衡趋势发展及“局部突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特征;乡村居业效率指数呈平稳上升趋势及空间分布格局呈“团块状”向“西高东低”转变的特征。(2)县域乡村居业协同类型可划分为高协同型、中协同型、平衡中等型、平衡中低效型、强就业中低效型、强居住中低效型6种类型,协同型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核心区域,乡村居业中轻度失衡类型主要集中在主城都市区外围区和渝东北区,乡村居业重度失衡类型主要集中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区县。(3)县域经济水平更为发达的主城都市区县域乡村居业协同度高,更能吸引本县乡村人口在县域内居住就业;精准扶贫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渝东北渝东南经济水平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乡村居业协同增长趋势明显快于主城都市区,乡村人口回流效应初显。最后,基于乡村居业协同类型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差异化的乡村振兴路径。研究结果可为协调人地关系、激活农村内生动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宜居宜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示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向籽佺  刘峰  唐雨婷  王江海  赖佳鑫  张苧尹  刘英  
探究差异化乡村振兴路径下村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格局和制定乡村振兴路径有重要意义。以长江流域浅丘河谷区2个地形地貌相似、历史发展情况接近、乡村振兴路径迥异的行政村——芳阴村和横山村为例,基于无人机航测和多期Google Earth卫星影像,从土地利用转移、核心用地扩张模式、像元级地块属性和边界二值变化等视角综合探讨了两村在2017~2021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引入地理探测器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因素等多个方面定量归因。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两村均经历了较为剧烈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以蔓延式的园地扩张为主,最后芳阴村和横山村分别形成了农旅融合型和农林复合型的发展格局,并且芳阴村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较横山村更具多样性和均衡性。(2)像元层面上,芳阴村的地块属性和边界变化均较为剧烈,且二者在超50%的村域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而横山村仅地块属性变化较为明显,地块边界变化度整体低于芳阴村。(3)村域土地利用变化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不同乡村振兴路径下村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类型和驱动解释力度存在差异,对于有明确政策区划驱动的芳阴村而言,政策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的解释效力,而没有明确政策区划的横山村,自然因素则更具有解释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耀彧  
供销合作社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任担当。随着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重庆市武隆区沧沟乡供销社不断探索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一体化社会服务。沧沟乡供销社的实践表明供销合作社是“三位一体”合作发展的良好抓手和综合平台,更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和必然选择。文章陈述了沧沟乡供销合作社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一些成绩,着重剖析了沧沟乡供销社面临缺乏人才和核心竞争力、缺乏运行规范、缺乏自我发展机制的发展困境,并据此提出了组建“农合联”,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和深化基层社改革,创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两个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艳  
乡村生态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相结合的产业,其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已然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渠道。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农业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发达,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已经初现规模。但由于重庆整体经济水平在全国处于中游,加上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占去政府财政支出的大部分,因此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项目面临资金短缺和管理不善的困境。BOT模式是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又被称为"特许经营权",是指政府将"特许经营权"下放给私营企业,允许其参与建设和运营公共设施项目,并通过经营和管理获得利润回报的一种营销运作模式。BOT形式适用于我国当前乡村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邹卒  
基于重庆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重庆市乡村旅游收入与旅游区固体废物产生量、环保资金投入占生产值比重呈正相关,重庆市乡村旅游收入与空气质量优良率和人均森林拥有面积呈负相关。由此提出5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全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调控旅游地生命周期,提高整体旅游发展水平;深化低碳环保理念,着力提倡绿色旅游;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搭建智慧环保平台,适时解决污染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梁海兰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要"精准滴灌",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要因地制宜,认识到乡村内在价值的重要性;要认识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时时发展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探索乡村旅游扶贫的精准实践路径奠定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鲁钊阳  徐鲲  李敬  
本文以重庆市三类48个贫困村1998~2007年的数据资料为例,分析了重庆市不同类别贫困村农民消费结构的差异,研究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多方面原因,并就优化贫困村农民消费结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海波  聂凤英  
从脱贫攻坚的"产业扶贫"到乡村振兴的"产业兴旺",折射出产业发展对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根本性作用。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调研中发现的产业扶贫市场机制不彰、可持续性差问题,本文首先以新结构经济学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理论为基础,提出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即应根据当地资源、人力、资本、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的禀赋结构,依循"市场逻辑+政府逻辑"的双重逻辑,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形态,并构建多主体激励相容的参与机制及利益分配机制。进一步,基于对深度贫困地区符合上述逻辑的产业扶贫模式的多案例分析,从微观层面探讨市场逻辑和政府逻辑如何协同推动扶贫产业形成市场竞争优势并带动贫困户获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收益:企业发展与企业家才能的有效发挥将本地资源禀赋变成有市场的产品,政府因势利导对企业进行扶持激励并协调提供软硬件服务,从而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扶贫产业;在可持续产业带动下,贫困户通过参与产业链订单生产、直接就业,以及将土地租出、到户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方式获取收入,提高内生发展能力,从而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促进人的发展和福祉提升的最终目标。最后,就进一步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婷婷   辛绪红   焦翔  
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苏州通过推动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加强品牌农业建设,助力培养树立农业品牌闯市场,品牌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效益得到一定彰显,但也存在着品牌发展水平不够高、品牌建设体系不健全,品牌富农成果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基于分析最后提出以全面建立标准化质量管控体系、加强品牌经营主体培育、打造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卢会翔   刘义兵  
产业兴旺是解决乡村一切问题的前提。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重庆市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经验和矛盾症结,从学理和实践角度界说了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振兴存在的耦合关系,并提出人才培养由“国之能者”向“国之大者”转变、产教融合由“加式互融”向“乘式互融”转变、教育理念由“短期培训”向“终身提升”转变、环境保障由“理想城市”向“安居乡村”转变的逻辑转向。未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必须通过价值回归推动职业教育“乡村化”、主体融合推动职业教育“产业化”、资本强化推动职业教育“技能化”、生态转型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守正创新推动职业教育“模式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广辉  叶子祺  
实现不同类型村庄的分类治理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厘清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村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不同类型村庄所面临的困境,阐明不同类型村庄分类治理的实施原则,并进一步提出不同类型村庄突破发展困境,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具体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玉璨  
"三农"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来说是重大政策利好。如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全面振兴,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研究信阳近年来毛尖茶产业发展状况,来探析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普适路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平   黄靖川   王骥菱  
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推进带来了国家对乡村振兴项目资金的大量投入,这凸显了及时且准确的会计核算对国家监控乡村振兴进展和评估绩效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以其自动化处理重复性任务和固定流程的能力,成为提升村级财务会计核算效率的创新解决方案。文章选取FJ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村级财务会计核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其次基于RPA技术构建了一个面向会计核算的村级财务共享机器人模型,最后详细介绍了其运作机制。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机器人的开发部署、应用价值、对组织人员的影响,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问题。通过机器人的应用,旨在实现会计核算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