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3)
- 2023(13128)
- 2022(11122)
- 2021(10135)
- 2020(8736)
- 2019(19978)
- 2018(19800)
- 2017(38224)
- 2016(20578)
- 2015(22981)
- 2014(22896)
- 2013(22936)
- 2012(21190)
- 2011(19005)
- 2010(19423)
- 2009(18596)
- 2008(18904)
- 2007(17851)
- 2006(15593)
- 2005(13993)
- 学科
- 业(94196)
- 济(90243)
- 经济(90141)
- 企(76812)
- 企业(76812)
- 管理(72272)
- 农(46667)
- 方法(39554)
- 业经(31481)
- 农业(30831)
- 数学(30831)
- 数学方法(30599)
- 财(27814)
- 中国(22342)
- 技术(21291)
- 务(20089)
- 财务(20067)
- 财务管理(20034)
- 制(19666)
- 企业财务(18918)
- 贸(16937)
- 贸易(16928)
- 易(16454)
- 理论(16388)
- 地方(16313)
- 策(16294)
- 和(16276)
- 划(15059)
- 体(14491)
- 学(14456)
- 机构
- 学院(305343)
- 大学(296970)
- 济(129192)
- 经济(126675)
- 管理(125268)
- 理学(107664)
- 理学院(106672)
- 管理学(105252)
- 管理学院(104696)
- 研究(93999)
- 中国(75669)
- 农(63555)
- 京(61046)
- 财(58695)
- 科学(56577)
- 农业(48874)
- 江(48555)
- 业大(48125)
- 所(47102)
- 财经(46379)
- 中心(45830)
- 研究所(42310)
- 经(41859)
- 州(38087)
- 经济学(37927)
- 北京(37637)
- 范(36355)
- 师范(36042)
- 经济管理(35852)
- 经济学院(34514)
- 基金
- 项目(196749)
- 科学(156873)
- 研究(147879)
- 基金(142450)
- 家(122041)
- 国家(120832)
- 科学基金(105760)
- 社会(95622)
- 社会科(90296)
- 社会科学(90269)
- 省(80797)
- 基金项目(76369)
- 自然(66703)
- 教育(66288)
- 自然科(65195)
- 自然科学(65177)
- 划(64907)
- 自然科学基金(64086)
- 编号(61903)
- 资助(55591)
- 成果(48770)
- 创(46828)
- 发(43590)
- 部(43437)
- 业(43312)
- 重点(43289)
- 创新(42861)
- 课题(40844)
- 国家社会(38984)
- 制(38389)
- 期刊
- 济(150911)
- 经济(150911)
- 研究(83988)
- 农(64813)
- 中国(61546)
- 财(48624)
- 管理(47267)
- 农业(43434)
- 学报(42882)
- 科学(42063)
- 大学(33361)
- 业经(31796)
- 学学(31772)
- 融(29730)
- 金融(29730)
- 技术(28882)
- 教育(28183)
- 业(23690)
- 财经(22880)
- 经济研究(21693)
- 问题(20438)
- 经(19731)
- 技术经济(18609)
- 商业(15769)
- 版(15632)
- 科技(15589)
- 世界(15215)
- 农村(14893)
- 村(14893)
- 现代(14807)
共检索到455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辽吉 马廷玉
以创新利益为核心,由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创新机制等要素构建的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整合了农业发展中的生产性要素与非生产性要素,具有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以辽宁省大梨树村为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创新利益与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和创新机制等要素的关系,探讨多维要素构成的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理论框架。结果表明,以生态体验旅游为切入点形成的多功能农业创新网络构建路径,为产业创新发展与土地多样化利用奠定了复合引导机制。社会管理创新是多功能农业网络构建的重要触发力量;产业发展要素与社会管理要素、环境保护要素之间存在的正向作用与反馈关系是创新网络构建的耦合机制。通过实施土地流转...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倪英子 覃正
本研究基于创新网络和社会资本理论,探索了创业板企业间基于非正式联系的创新网络构建方法,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2009~2014年我国创业板企业间的非正式创新网络。研究发现,可以通过股东多元投资行为构建创业板"企业-股东"2-模网络,并经数学映射得到创业板企业单模创新网络;创业板企业创新网络的节点中心性度大小介于2-模网络中的企业节点和股东节点中心度之间;企业网络的结构洞特性比股东单模网络更显著,且存在大量的内部联系紧密、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子群结构。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创业板企业和市场监管部门提供制定企业合作战略和利用社会资本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依据。
关键词:
创业板 创新网络 非正式网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储霞玲 黄修杰
采用文献分析法,以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为主题,对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介绍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国内外在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创新网络的形成演化、结构、创新影响因素、功能及技术创新扩散,对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研究进展作简要评述,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李正锋 叶金福
在分析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网络模型。从资源要素、管理要素、组织要素和战略要素等4个方面分析了系统集成商在创新网络中的领导角色和核心作用,探讨了协作商、用户与系统集成商在技术知识共享、资源整合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对政府在创新网络中扮演的角色和支持作用进行了阐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修松 徐康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创新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本文在阐明创新网络的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业竞争力现状以及创新网络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强创新网络建设提升建筑业竞争力建议。
关键词:
创新网络 建筑业 竞争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琳 程晨 施建军
文章运用博弈理论方法构建基于创新网络的企业研发合作博弈模型,根据博弈均衡解导出企业进行合作研发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合作研发的策略。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研发合作 博弈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小强
从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相似性出发,运用生态学、创新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以生态平衡和生态链思想研究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系统,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创新集聚优势,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从产业生态学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创新网络系统的内涵,分析了集群创新网络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联性,构建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生态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的生态性特征与其内在生态链结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俊岭
评述了农业多功能概念及东北多功能定位。根据农业多功能性相关理论、环境经济学价值评估方法,实证分析东北农业多功能性,得出东北农业多功能性价值为18863.48亿元,其价值大于当地的经济总值,说明当地的农业系统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社会、文化功能。东北农业在我国农业占有重要的地位,应重视农业多功能性并用以促进东北地区农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东北 多功能农业 功能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史焱文 李二玲 李小建 娄帆 陈晓燕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分析寿光蔬菜与鄢陵花木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及各网络间的关系联系,分析表明:1集群企业合作创新网络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寿光集群企业间联系较紧密,而鄢陵集群网络内核心节点集聚现象较多;2两集群官产学研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表现为网络整体联系偏弱,网络结构洞特征不显著,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均衡;3区际创新网络具有相似特征,网络结构洞特征突出,节点结构洞限制度较大;4国际合作创新方面,寿光企业与国际同行创新交流的动机更显著,鄢陵集群网络结构洞特征较突出,核心节点对外部资源控制力强。进一步分析认为,企业合作创新网络为其他创新网络关系联系的基础,农业集群创新主要源于集群的弱关联带来的异质性资源,并通过强关联实现在集群内部的吸收与扩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延婷 陈万明 刘光岭
农业创新系统的参与主体是一切创新的源泉。本文将农业创新系统视为一个完整的创新网络,首先从理论角度指出了农业创新系统参与主体具有三项网络功能:知识共同创造、垂直政治功能和水平中介功能;其次选取"干旱半干旱区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WSA)项目为典型样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参与主体的网络功能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各项功能都有相应参与主体形成其核心群体,三项功能可以通过一个相同的参与主体来实现,参与主体会随着农业创新系统的变化调整其执行功能;我国目前是政府主导型的农业创新体系,应从外部环境上扩大网络的开放程度,从内部机制上搭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从而保障农业创新系统的各参与主体...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景东 朱梦妍
在技术创新网络组织中存在两种治理机制,一种是网络行为主体之间的正式契约和制度安排,另一种是关系治理等非正式的治理机制。正式的治理机制作为协调手段被网络组织广泛使用,但他们仅仅为网络行为主体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大致的框架,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和具体指向性使这些正式的协调手段对处于契约之外的众多无法辨识的问题显得无能为力。技术创新网络惯例是创新网络行为主体重复的交互模式,是一种非正式的治理机制。通过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1个创新网络41家企业的深入访谈、资料查询和文档查阅,在了解技术创新网络发展过程中的运作模式和运行状况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过程,探析和归纳出网络惯例具有行为约束、关系规范和知识建构3种治理功能。研究结果表明,网络惯例在技术创新网络中具有行为约束、关系规范和知识建构的治理功能,这些惯例在网络组织运行中可以有效指导组织成员的相关行为,促进创新网络中知识在行为主体之间的有效传播和共享,协调组织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保持网络稳定,还可以推动网络的变革和演变。网络惯例的行为约束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它影响着关系规范功能和知识建构功能,同时关系规范功能也促进惯例的知识建构功能,而创新网络通过知识建构功能促进网络创新知识的搜索引导、收集整理和复制内化,进而影响整个创新网络的技术创新。研究结果弥补了关于网络治理理论研究的一些不足,丰富和拓展了惯例在网络治理理论方面的研究,在实践中也可以对创新网络中各创新主体的合作行为、关系维护和知识获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增强对技术创新网络惯例在治理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连远强
培育区域产业创新网络是江苏省苏中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路径。针对苏中地区的产业创新网络发展现状与问题,应构建以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联盟创新网络、以集群联动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以区域共生发展为主导的产业生态创新网络三种模式。同时,从创新制度安排、创新扩散战略、创新分工战略以及创新共生系统角度建设苏中产业创新网络综合试验区,打造苏中协同创新共同体。
关键词:
创新网络 苏中地区 产业创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波
在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正确构建、管理并发展企业创新网络,不断调整网络的结构与方向显得格外重要。就构建创新网络的路径而言,通常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和平等自愿的方式,从垂直网络和横向网络入手。在构建创新网络的过程中,应注意构建创新网络路径的多元性,重视政府在构建垂直创新网络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横向创新网络及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同时还应保持创新网络的适度开放。这样,通过构建创新网络,就能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广泛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迎潮 万迪昉
创新网络是企业降低创新风险、实现合作创新、保持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从中间组织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动态能力理论、KBT理论和博弈论等视角剖析了创新网络形成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挖掘创新网络的理论内涵提供一种思考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理论基础 系统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