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4)
2023(3626)
2022(3154)
2021(2898)
2020(2494)
2019(5488)
2018(5529)
2017(10103)
2016(5546)
2015(6416)
2014(6557)
2013(6329)
2012(5822)
2011(5626)
2010(5856)
2009(5659)
2008(5598)
2007(5395)
2006(4904)
2005(4547)
作者
(17543)
(14514)
(14400)
(13740)
(9323)
(6960)
(6668)
(5706)
(5501)
(5237)
(5006)
(4912)
(4864)
(4722)
(4615)
(4468)
(4424)
(4266)
(4205)
(4133)
(3881)
(3595)
(3574)
(3425)
(3334)
(3315)
(3310)
(3227)
(2928)
(2842)
学科
(23016)
经济(22985)
管理(21711)
(17494)
(16957)
企业(16957)
方法(8800)
(8195)
理论(7169)
业经(6493)
中国(6316)
数学(5652)
技术(5587)
数学方法(5537)
(5530)
(5324)
地方(5041)
(5003)
(4887)
(4686)
(4606)
教育(4448)
(4129)
银行(4118)
(3957)
(3939)
金融(3937)
(3920)
经营(3693)
技术管理(3652)
机构
大学(90808)
学院(88937)
管理(34733)
(30568)
经济(29785)
理学(29047)
理学院(28744)
管理学(28238)
管理学院(28068)
研究(27954)
中国(21375)
(19661)
科学(18065)
(15871)
(14458)
(14156)
(14083)
师范(13935)
中心(12845)
研究所(12681)
财经(12324)
北京(12288)
(12166)
业大(11749)
(11720)
师范大学(11123)
(10904)
技术(10195)
(9611)
农业(9085)
基金
项目(55769)
科学(44315)
研究(42392)
基金(39873)
(34178)
国家(33894)
科学基金(29522)
社会(26287)
社会科(24888)
社会科学(24879)
(22532)
基金项目(20973)
教育(20371)
(18982)
自然(18520)
自然科(18090)
自然科学(18086)
编号(18058)
自然科学基金(17753)
成果(16607)
资助(15490)
课题(12604)
重点(12594)
(12117)
项目编号(11851)
(11768)
(11348)
创新(11267)
国家社会(10647)
教育部(10329)
期刊
(37648)
经济(37648)
研究(27109)
中国(20465)
管理(14825)
学报(14798)
教育(14491)
(13292)
科学(13196)
大学(11073)
(10830)
学学(9941)
技术(9387)
图书(8607)
财经(7111)
农业(7038)
(6632)
金融(6632)
(6177)
书馆(6050)
图书馆(6050)
业经(5992)
情报(5673)
问题(5101)
科技(5000)
(4908)
论坛(4908)
经济研究(4862)
理论(4655)
(4605)
共检索到139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贾君枝   崔西燕  
[目的/意义]基于认识论的哲学视角研究知识组织系统,旨在揭示知识组织系统构建过程中所蕴含的多元认识论立场,并为概念知识的构成提供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思考和理解,从而为知识组织系统的构建提供哲学层面的理论指导,以更好地规范和提升知识组织系统构建的过程和质量。[方法/过程]利用符号学、概念理论揭示概念的本质,基于知识组织中概念的认识论立场,分析不同认识论影响下知识组织系统的发展,进而探讨知识组织系统构建中所蕴含的多种认识论的协调作用。[结果/结论]充分明确了知识创造过程中认知主体的认识观,即明确了认知主体在概念知识选取中的哲学视角,揭示了知识组织系统对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实用主义、历史主义、批判理论等多元认识论的协调构建,进一步优化了知识组织系统构建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认识始于生存环节的中断,基于生存实践的逻辑,止于对存在意义的建构。知的自身作为人认识所得的原初处所,以领会和直觉的方式存在于生命和实践中。知的自身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时才显现出来,行是知之体。知的自身有助于人拓展澄明的世界并开展本真的生存。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知的载体,需要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存在性联系和直接经验为基础去活化和消化,以体会知的自身;进而将其应用于自身的生存,从而超越知识的功利价值,使知识学习有助于因缘整体的扩大、澄明世界的丰富、生命自我经验的提升。唯此,才能从知识走向意义,才能实现知识的教养功能以及促进人全面发展、改进人与周围世界之间关系的功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作为近代社会时代精神表征之一的科学认识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今天对知识教学的思考。受其影响的知识教学实践颠倒了逻辑起点,抽离了学校知识的文化意蕴,遮蔽了学校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和道德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误读是科学认识论还在影响知识教学的一个深层动因。而生活认识论则是我们思考知识教学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乃基  
大数据认识论的主体高度分化并社会化,对象是世界2在世界3的映射,技术手段会极大影响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大数据认识论一步达到传统认识论第一条道路的终点,引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之争。认识结果具有多样性和多重评价,并反作用于世界2。大数据认识论既是认识论,又是产业和实践论。大数据认识论的特点具有认识史和知识论依据。中国语境下的大数据实践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甫全  
美国中小学课程的发展,伴随着不同课程观之间一场又一场的争论。人们对课程本质的阐释,典型说法有12种;给课程下的定义,影响较广的就有9种。①对这种歧义纷呈现象,学者们多是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加以分析,或在社会发展、文化继承的背景下进行考察。②③然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人们对它的核心要素“课程”的研究,必须打上认识论的烙印。本文拟从哲学的视角,对影响美国课程理论的主要认识论流派及其导致产生的不同课程观作一初步分析探讨,以供我国课程改革和课程研究参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洁  张广君  
以往的教学认识论将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其历史合理性与进步意义,同时也遭遇了根源于知识论哲学的基础性困境。基于当代生成论哲学尤其是生成论教学哲学的整体立场,生成论教学哲学的教学认识论——生成论教学认识论,以生成性、关系性思维为核心,扬弃进而整体重构教学认识论的方法论基础,在内涵上表现为生成性、实践性、关系性和超越性等内在规定性,在外延上展现出在教学认识、教学关系、教学职能及教学知识等方面的创新元素,从而努力地追求、参与、体现并力推当代教学认识论从知识论向生成论的整体转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永明  汪明  
从教学认识论的理论视角来看,知识教学包括知识打开、知识内化和知识外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有各自独特的内涵和方法,又有特定的先后顺序,同时它们又相互包含,循环不断,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知识教学不是单维的发展,不是单向的流程,不是单一的方式,而是全面的发展,是复杂的过程,是多样综合的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甫全  
在教学研究领域,一种文化路向不断发展和凸显,逐步孕育起当代的文化教学论。已有的教学认识论,在教育领域揭示了"教学的特殊认识属性",确立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却埋下了"主体沦丧陷阱"。在超越这种困境中,人们逐步洞察到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认识活动,从而建构起文化教学认识论,形成了三个基本观点:一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二为知识是教学认识的根本价值,三为整体主义是教学探究的新兴方法论。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晓伟   祝智庭   沈书生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日常语言-符号语言-数字语言”的话语转向,每一次转向都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或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教育提示语作为数智时代的认识论新话语,在大语言模型的教育应用中提供加速力量,以因人而异的对话内容、循环连贯的对话进程、高质稳健的对话产出为学习者创造定制化学习体验,为教育者提供全流程设计支持,为管理者带来针对性决策见解。为了释放大语言模型在教育中的潜力,文章提出了教育提示语设计的“CORE”框架,该框架由必备要素(语境、目标)和可选要素(角色/规则、示例)构成,归纳出基础提示、示例提示、角色提示、规则提示、组合提示五种提示语类,提供了结构化提示模板设计范例。文章最后建议,实现教育提示语工程需要创建面向不同场景的教育提示库,研制教育提示语工程的技术规范,培养教育领域的“提示语设计师”,测评提示语表现性能并进行风险防范,以期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注入新活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宏安  
数学教育(mathematical Education)现在已成为一项独立的社会活动,理论上则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08年在罗马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成立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并且从1969年起,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最近的一次是1996年7月在西班牙的塞维里(Seville)召开的ICME—8。ICMI还于1968年创办了一份国际性的数学教育杂志——《数学教育研究》(ESM)。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本文探讨了教学认识论的关键问题 ,即教学认识的概念 ,教学认识和教学交往的辩证关系 ,教学认识与实践活动、学生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认为教学认识是教师领导学生认识人类文明成果并获得身心发展的特殊认识活动 ;教学中的各项交往行动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 ,是为学生认识人类文明经验服务的 ;教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相对独立的特殊认识活动 ,学生发展是教学认识的基本目的 ,教学认识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康永久  
人生活在印象、语言和知识之中,集体行动也这样建立在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正因为如此,管理首先就是以某种知识为基础而推行的对知识的管理。对行动逻辑的思考促使我们在考察教育行动时采取一种认识论视野,这一视野就其内核而言就是一种新的知识观,以及依此对知识和实践之间相互关系的重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注制度和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摒弃知识分子所惯有的导师心态,走出理性自负和知识输入的泥沼,将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增长托付给一种超主体的社会过程。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大军  黄甫全  左璜  
学习环境设计在科学认识论指导下强调知识共享和传递,逐步暴露出滞后于学习理论发展、群体协同缺失、知识创新不足等局限。因应新认识论的兴起和技术的进步,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正在由知识共享走向知识创造。这一嬗变为知识创造学习环境设计研究提供了际遇。来自欧洲的三元交互式学习环境设计研究项目有效地弥合了学习环境设计的不足,提出了以知识创造为核心的学习环境设计理论,并进行了系列实证研究,实现了学习环境设计基础的知识创造认识论转向。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逻辑演绎法,梳理了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嬗变过程,分析了知识创造学习环境的典型案例,以多学科视角洞见学习环境设计认识论基础的变化表现及原理,并探究其原因,...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良  
课程思政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其实质在于挖掘专业教育中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两张皮”难题是对课程思政实践中拼贴式、标签化地添加思政要素,引发的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难以深度融合,呈现出相互游离式困境的形象表达。“两张皮”的症结导致课程思政被异化为“专业课程+思政课程”。为此,破解“两张皮”难题的关键在于,从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中理解知识与社会的关系实质,确定知识与社会的融合处作为课程思政的内生载体。破解课程思政“两张皮”难题的认识论思路在于发现知识的社会基础与实现知识的社会价值,以此强化知识与社会的内在联系,其实践策略在于通过构建社会取向的课程育人体系,凸显课程目标的社会维度,增强课程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推进社会实践取向的课程实施,开展社会价值导向的课程评价。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才唤  
国际图联确立的新主题为图书馆事业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将推动图书馆发展从"技术"到"人文"的回归。"社会认识论"和"知识交流论"基本勾画出20世纪中西方图书馆学"理性思潮"的演进脉络。它们对图书馆活动本质的积极探索和对当今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两论"深入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引入组织管理学的"SECI模型"试图突破先前理论的时代局限进行理论拓展,并提出隐性知识交流作为知识"直接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符合当今社会知识交流习惯,有利于全社会知识共享和创新,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间接交流"中"作者"与"文献/信息/知识"的"不同一性"问题,试图为图书馆在新时期发挥"空间"价值的实践寻求理论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