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4)
2023(7948)
2022(6584)
2021(5552)
2020(4494)
2019(9922)
2018(9430)
2017(17359)
2016(9962)
2015(10558)
2014(10346)
2013(10095)
2012(9256)
2011(8486)
2010(8033)
2009(6987)
2008(6682)
2007(5801)
2006(5091)
2005(4185)
作者
(33188)
(27907)
(27731)
(25937)
(17246)
(13675)
(12164)
(11121)
(10452)
(9649)
(9571)
(9233)
(8906)
(8849)
(8817)
(8653)
(8385)
(8379)
(7963)
(7834)
(7303)
(6815)
(6588)
(6422)
(6334)
(6081)
(6030)
(6002)
(5772)
(5660)
学科
(37738)
经济(37697)
管理(29627)
(26790)
(20702)
企业(20702)
方法(18190)
数学(16575)
数学方法(16436)
环境(11887)
(11308)
(10868)
(10603)
中国(8862)
(8847)
税收(8335)
(8307)
(8173)
贸易(8172)
业经(8114)
(7978)
农业(7752)
(7513)
技术(6509)
(6384)
财务(6378)
财务管理(6369)
企业财务(6088)
(6081)
(5761)
机构
大学(142854)
学院(142659)
(56138)
经济(55201)
管理(52186)
研究(51931)
理学(46676)
理学院(46134)
管理学(45167)
管理学院(44958)
(39618)
科学(37547)
中国(35741)
农业(32175)
业大(31746)
(29251)
(28620)
研究所(26895)
(24407)
中心(22746)
农业大学(21893)
财经(20255)
(20092)
(18612)
(18579)
(18235)
科学院(17557)
经济学(17508)
北京(17424)
(17367)
基金
项目(109088)
科学(84447)
基金(80635)
(76180)
国家(75621)
研究(67853)
科学基金(62429)
自然(44232)
社会(44228)
(43477)
自然科(43238)
基金项目(43221)
自然科学(43221)
自然科学基金(42478)
社会科(42124)
社会科学(42114)
(37815)
资助(32002)
教育(30208)
重点(25691)
计划(25009)
编号(23675)
(23376)
(23118)
(22961)
科技(22723)
科研(22331)
创新(21820)
(21277)
国家社会(19313)
期刊
(51264)
经济(51264)
学报(37325)
研究(35473)
(34517)
科学(29378)
大学(25741)
学学(25142)
中国(24049)
农业(23444)
(17100)
管理(16279)
(13217)
业大(11414)
农业大学(9836)
经济研究(9646)
财经(9234)
(9109)
技术(9034)
(8734)
金融(8734)
业经(8724)
科技(8612)
教育(8053)
(7875)
中国农业(7536)
林业(7488)
问题(6983)
资源(6876)
统计(6696)
共检索到1919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延丰  汪敬恒  李恒  
以豫麦4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肥料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物MDA、叶绿素含量、不同生育期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以及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和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下的小麦植株叶片和根系内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发现该处理下小麦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通过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的研究,发现在尿素和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下,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在不同的生育期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研究发现小麦不同生育期内氮和钾的积累规律相似,表现为逐渐增加,而磷的积累在灌浆期表现出降低的趋势。本试验表明,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敬恒  徐阳春  郭世伟  沈其荣  
以‘豫麦49-198’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研究多元素长效碳酸氢铵(简称碳铵)颗粒肥以及不同氮肥类型(尿素、普通碳铵、多元素碳铵粉肥、有机肥+普通碳铵)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后同一时期,几种氮肥处理小麦旗叶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指标中的Fv/Fm、ΦPSⅡ、qP均高于对照(CK),并以尿素(T1)和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T4)处理数值较高。氮肥施用能有效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从而使叶片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延缓了叶片衰老,也以T1和T4处理效果较好。产量结果分析表明,几种氮肥处理均能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比对照增产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王运华  
在供钾(K2O,g/kg)0.0,0.3的盆栽条件下,研究了12个小麦品种吸收N、P以及N/K、P/K比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钾水平下,12个小麦品种植株地上部N、P含量构成明显的数量等级而呈等级差异,其生物学产量与地上部N、P吸收量呈极显著相关。在低钾条件下,N/K比与植株生物学产量呈极显著相关,提高钾水平,小麦地上部N、K吸收量增值之比与施钾效益(EF)值(以每吸收1g钾所增加的地上部干物质克数表示)达极显著相关,但小麦地上部P、K吸收量增值之比与EF值则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小麦品种耐低钾及高效利用钾的能力与植株对氮的吸收、氮钾平衡有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贾兵丽   李艳行   杨文杰   于杰   苑爱静   李宁娜   邱炜红   王朝辉  
【目的】探究不同降水年型及夏闲期降水量下磷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优化管理旱地冬小麦磷肥施用及稳产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基于陕西渭北旱塬2018年7月开始的冬小麦磷肥定位试验,设置优化施磷(+P)和不施磷处理(-P),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分析磷肥施用对冬小麦产量、降水利用效率、土壤贮水量、磷肥利用效率、冬小麦磷素吸收和土壤磷盈余的影响。【结果】干旱年和平水年小麦产量分别为3 432和4 549 kg·hm-2,而丰水年冬小麦产量可达7 634 kg·hm-2。与-P处理相比,+P处理显著提高小麦产量5.8%。冬小麦产量与年降水量、夏闲期降水量均呈线性加平台相关关系。干旱年,+P处理年降水利用效率和夏闲期降水利用效率显著低于-P处理,分别降低9.5%和8.0%,但在丰水年,+P处理年降水利用效率和夏闲期降水利用效率显著高于-P处理,分别提高13.1%和12.9%。平水年,1 m土层贮水量显著低于干旱年和丰水年,分别降低了10.8%和10.5%;在丰水年,磷肥施用对0—3 m土层贮水量无显著影响;在干旱年和平水年,+P处理表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P处理显著增加了29.1%和17.8%;磷肥利用效率随着年降水量和夏闲期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丰水年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农学效率较干旱年分别显著提高74.0%和176.3%。此外,丰水年,+P处理土壤磷盈余最少,与干旱年和平水年相比,分别显著降低了67.9%和62.9%。-P处理土壤磷均亏缺,且丰水年的土壤磷亏缺量显著高于干旱年和平水年。【结论】冬小麦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在不同降水年型有不同效应,故旱地冬小麦生产中施用磷肥时需要考虑降水量变化。夏闲期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有相似的规律,因此应当更关注夏闲期降水量,以此来预测目标产量和优化磷肥施用量,保证合理施用磷肥和作物稳产增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英超  郑毅  汤利  
【目的】为了揭示在不同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蚕豆各生育期磷养分吸收累积规律。【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水平(N/2、N、3N/2)对间作小麦、蚕豆的磷养分动态累积吸收变化和养分竞争规律的影响。【结果】推荐施氮水平下(N),小麦、蚕豆生物量最高;相同施氮水平下,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小麦、蚕豆生物量。随施氮量增加,小麦、蚕豆磷养分吸收量增加。与单作相比,间作小麦提高了磷养分吸收量,间作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磷养分吸收量分别提高了20%~72.8%和20%~28.12%,蚕豆差异不明显。同时,随施氮量增加,小麦磷养分吸收速率增加,蚕豆磷吸收速率减少。与单作相比,间作提高了小麦磷吸收速率,3个施氮水平下,间作小麦抽穗至成熟期磷养分吸收速率分别提高了0.1~5.3倍、21.9%~90%和2%~242%;常规施氮和高氮水平下,间作蚕豆分枝期至鼓粒期磷养分吸收速率分别增加了38.4%~89.8%和8.7%~48.6%。【结论】氮肥施用量和间作种植方式同时改变了小麦、蚕豆生物量和磷素吸收累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晶  冯文强  秦鱼生  喻华  廖明兰  甲卡拉铁  程瑜  王昌全  涂仕华  
研究了3种主要磷肥品种和3种主要钾肥品种对不同生育期小麦吸收镉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磷、钾肥处理对小麦吸收镉存在显著差异。施用磷肥都比无肥处理增加小麦对镉的吸收,其中以磷酸二铵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高量普钙处理;低量普钙和磷酸一铵处理小麦吸收镉相对较少。所有钾肥都比无肥处理增加小麦对镉的吸收,其中以高量KCl处理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为低量KCl处理;硝酸钾和硫酸钾处理小麦吸收镉最少。小麦生育前期吸收的总镉量较少,中、后期明显增大;但植株体内的镉浓度却表现为前期高,后期低,呈现随生育期递进而逐渐降低的趋势,只有磷酸一铵和无磷处理表现为拔节期体内镉含量为最高。镉在小麦体内的累积与其生物量的增加呈正...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恩平  李天来  葛晓光  刘俊东  
在无土盆栽条件下研究了钾营养对大棚番茄的光合特性与NPK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叶片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等光合指标均以10.7mmol.L-1钾处理为最好。钾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除了与钾浓度有关外,还与氮素的水平有密切关系,适当的钾氮比例是提高光合作用的关键。合理的钾营养促进植株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更好地协调植株体内各器官的NPK合理分配,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9.8mmol.L-1氮,10.7mmol.L-1钾处理产量最高,单株产量达到1.427k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凤真  
【目的】研究氮磷钾用量及配比对黄瓜矿质元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为黄瓜的优化施肥和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春季在拱圆大棚内,以"中农2号"黄瓜品种为试材,采用无机基质栽培方式,研究浇灌氮磷钾用量和配比不同的营养液对黄瓜功能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和黄瓜产量的影响。【结果】钾肥施用量和配比不变的条件下,增加氮磷用量,可使黄瓜叶片中的氮磷含量升高,但钾含量降低;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多,促进了黄瓜叶片对钾的吸收,抑制了对氮磷的吸收。增加氮的用量和配比可以提高黄瓜叶片中的镁、钙和锌含量,而铁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增加磷和钾的用量和配比均抑制了黄瓜叶片对钙、镁与锌的吸收,促进了对铁的吸收;氮、磷对锰的吸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隽峰   张学美   杨珺   郭子糠   黄翠   丁玉兰   黄宁   孙蕊卿   田汇   王朝辉   石美  
【目的】明确高产小麦品种间籽粒氮含量差异及其与产量形成和氮磷钾养分吸收、转移及分配的关系,为旱地高产高氮含量的优质小麦品种选育和小麦丰产优质绿色生产的养分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2022年,以14个产量相近、籽粒氮含量差异显著的高产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在陕西黄土高原旱地连续5年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籽粒氮含量差异及其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和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关系,并分析高产高籽粒氮含量小麦品种的生物量累积、产量构成和氮磷钾吸收、转移及分配对施肥的响应。【结果】小麦品种的籽粒氮含量与千粒重显著正相关,籽粒千粒重每增加1.0 g,籽粒氮含量增加0.3 g·kg~(-1)。高产小麦品种间籽粒氮含量差异显著,高氮品种籽粒含氮量平均为24.9 g·kg~(-1),比低氮品种(21.5g·kg~(-1))高16%。高产高氮品种产量、生物量和穗数在施氮和施磷后增加幅度均高于低氮品种。高产高氮小麦品种籽粒含磷量和茎叶含钾量在不同施肥条件下均高于低氮品种,籽粒和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在施氮和施磷后增幅均高于低氮品种。高产高氮品种颖壳向籽粒转移氮的能力高于低氮品种,茎叶向籽粒和颖壳转移钾的能力却低于低氮品种,施氮后茎叶向籽粒和颖壳转移钾的能力大幅下降。施氮、磷和钾均有利于提高高产高氮小麦品种地上部向茎叶的钾素分配。【结论】高产小麦品种间籽粒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籽粒氮含量品种的千粒重、籽粒含磷量和茎叶含钾量较高,茎叶向籽粒和颖壳转移钾的能力低,籽粒和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对施氮和施磷响应更敏感。因此,在高产的基础上,选育高籽粒氮含量的优质小麦品种,应关注高千粒重、磷向籽粒和钾素向茎叶转移分配能力强的材料,在生产中应注意磷钾与氮的协同供应,以提高小麦籽粒氮含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思旺  许凯  王文磊  徐燕  陈昌生  谢潮添  纪德华  
为了研究养殖海带的生态环境效应,通过南日岛海带养殖区现场测量和取样,分析了海带的生长速率、组织C、N 、P含量和元素比值,以及养殖区颗粒和溶解有机物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在1个生长周期内,海带的湿重与长度呈明显幂函数关系(W = 0.02 L~(7.57),R~(2) = 0.84),海带的湿重、长度和宽度与养殖天数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湿重、长度和宽度与养殖天数的R~(2)分别为0.96、0.96和0.93)。海带C/N比变化范围为9.13~18.66,N/P比变化范围为11.32~18.48,C/P比变化范围为153.18~267.99。海带C/P比与P含量呈明显指数函数关系(Y = 748.30 e -4.10X,R~(2 )= 0.88),C/N比与N含量呈明显指数函数关系(Y = 50.21 e ~(-0.60X),R~(2 )= 0.92)。海带养殖海区POC、PON和PO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3~0.86、0.07~0.11和0.01~0.02 mg/L;DOC、DON和DO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8~17.06、0.20~0.55和0.01~0.04 mg/L。海带C、N 、P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2.82%~26.43%、1.65%~2.97%和0.25%~0.42%。收获时海带的平均碳氮磷含量分别为26.17%、1.76%和0.29%,2018年福建海带养殖总产量76.83万t计算,即通过收获可移除C、N 、P分别为20.13、1.35和0.22万t。研究表明,养殖海带可能是养殖区海水有机物的重要来源,是近海碳循环的重要组成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箫璇  张敏  张鑫尧  魏鹏  柴如山  张朝春  张亮亮  罗来超  郜红建  
【目的】探究不同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转化及小麦磷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土壤-磷肥-作物体系磷肥精准匹配及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砂姜黑土和红壤上设置不施磷(CK)、施用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FMP)、磷酸二铵(DAP)、重过磷酸钙(TSP)和聚磷酸铵(APP)6个处理,研究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磷库转化特征及其与植株体内磷素累积利用的关系。【结果】砂姜黑土施用磷肥后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194%—662%,不同磷肥处理小麦根际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为APP>TSP>DAP>FMP>SSP>CK处理。施用磷肥显著提升了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砂姜黑土中H2O-P和NaHCO3-Pi含量,降低Residual-P含量,其中H2O-P和NaHCO3-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TSP和APP处理在小麦拔节期对NaHCO3-Pi含量提升幅度最大,分别较不施磷提升了41.0和36.0 mg·kg-1。红壤施用磷肥后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提高84%—791%,其中DAP和TSP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磷肥处理,红壤中根际土壤NaHCO3-Pi和NaOH-Pi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施用磷肥后红壤中NaHCO3-Pi和NaOH-Pi含量分别提高275.2%—848.3%和26.9%—58.3%,其中DAP和TSP处理提升效果最为显著。砂姜黑土和红壤上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小麦拔节期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砂姜黑土和红壤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小麦拔节期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每提高1 mg·kg-1,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分别提高0.87和0.37 mg/pot。砂姜黑土施用不同磷肥均可显著提高植株磷素累积量,较不施磷提高15.4%—50.9%,其中APP和TSP处理使小麦植株磷素累积量及磷素利用效率较其他磷肥处理显著提高。红壤中施用不同磷肥使磷素累积量和产量分别较不施磷提高123.7%—643.9%和75.5%—337.2%,其中TSP处理的小麦产量、植株磷素累积量和磷素吸收效率较其他磷肥处理均显著提高。【结论】砂姜黑土施用重过磷酸钙和聚磷酸铵显著提高土壤H2O-P和NaHCO3-Pi含量,红壤施用重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可显著提高土壤NaHCO3-Pi和NaOH-Pi含量。因此,从提高磷肥利用效率角度考虑,两种土壤均适合施用重过磷酸钙,种植小麦时,砂姜黑土还可推荐施用聚磷酸铵,红壤可选用磷酸二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飞  闫秋艳  张敏敏  李峰  贾亚琴  鲁晋秀  申艳婷  杨峰  
为探究氮肥追施量对不同粒色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选用4 个黑粒小麦(‘运黑161’、‘紫优5号’、‘冬黑1号’、‘临黑131’)和7个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44’、‘济麦23’、‘晋麦95’、‘石农086’、‘邯农1412’、‘中农175’)品种,设置0(N_0)、34.5(N_1)、51.8(N_2)和69.0(N_3)kg/hm~(2 )4个追氮水平(在拔节期追施),测定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含量和氮吸收量、硒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与 N_0相比,追氮均增加小麦籽粒产量,不同品种达到最高产量的适宜追氮量不同。4个黑粒小麦籽粒产量在 N_1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19.4%~30.8%;白粒小麦‘品育8012’、‘济麦23’、‘晋麦95’、‘济麦44’和‘石农086’籽粒产量在 N_2处理最高,产量增幅为20.8%~85.1%,‘邯农1412’和‘中农175’产量随追氮量增加而增加。2)追氮可增加2种粒色小麦籽粒氮含量,黑粒小麦在 N_3处理氮含量最高,增幅为4.2%~18.3%,白粒小麦 N_2处理最高,增幅为3.9%~18.1%。追氮可使黑粒小麦籽粒硒含量增加11.3%~121.8%,白 粒 小 麦 籽 粒 硒 含 量 降 低 6.7% ~83.0%;追 氮 使 黑 粒 小 麦 籽 粒 蛋 白 含 量 增 幅 为0.7%~16.1%,白粒小麦增幅为0.8%~31.7%。3)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指标,在基施氮肥165.0kg/hm~2基础上,黑粒小麦拔节期追氮34.5kg/hm~2,白粒小麦拔节期追氮51.8kg/hm~2较为适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艳  陶光灿  余珺  阎静  郭兴强  谢光辉  
在淮河平原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旱稻小麦两熟种植系统土壤氮、磷、钾供应状况、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肥料需求规律。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对肥料的依赖性以及对磷和钾素的敏感程度高于旱稻。旱稻小麦两熟种植系统一个周期内的土壤氮素供应量为12.5 g/m2、磷素为3.3 g/m2和钾素为22.7 g/m2。土壤对第一季旱稻和小麦的氮、磷和钾素供应能力均显著高于第二季,表明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很大程度上受施肥的影响。旱稻氮、磷和钾肥表观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33.4%、3.0%和-8.5%,小麦分别为69.3%1、3.4%和36.9%。每生产1 t旱稻籽粒需氮素14.9~33.7 kg、磷素2.9~5.9 kg和钾素1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建硕  张彦才  王丽英  李若楠  任燕利  翟凤芝  孙璇  
为探究聚磷酸铵水溶肥对番茄的农学效应,该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聚磷酸铵水溶肥对秋冬茬设施番茄产量、品质、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磷(化肥磷P2O5)量为29 kg/hm2时,番茄单果重和产量均达到最高;番茄品质的各个指标均表现出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得到适宜施磷量为29 kg/hm2;不同施磷量处理之间番茄根的磷吸收量差异不显著;番茄叶、果实和全株的磷吸收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呈二次多项式关系,经拟合,番茄果实和全株磷吸收量最高时对应的施磷量分别为21.17,25.79 kg/hm2。综合分析,该试验条件下秋冬季设施番茄产量为42.88 t/hm2时,聚磷酸铵水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买文选  田霄鸿  陆欣春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在土壤中施用不同水平组合的磷、锌肥,在小麦的不同生育时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以及成熟期)分器官对磷-锌营养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施磷降低了小麦地上部各器官锌含量,且水平越高效果愈明显,在作用时间上主要表现在生长前期(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小麦苗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地上部各器官磷含量在施锌后有所降低,而抽穗期和灌浆期略有提高,表明小麦磷锌拮抗作用可能主要发生在生育前期(包括苗期和拔节期)和后期(成熟期)。在小麦不同的生长阶段,施磷后锌含量降低程度大小顺序为:茎>穗(籽粒或颖)>叶,其中对茎部锌含量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小麦生长前期,后期主要作用部位是籽粒。施磷比较明显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