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49)
- 2023(7240)
- 2022(5934)
- 2021(4957)
- 2020(3993)
- 2019(8711)
- 2018(8286)
- 2017(15149)
- 2016(8717)
- 2015(9154)
- 2014(8896)
- 2013(8652)
- 2012(7904)
- 2011(7239)
- 2010(6851)
- 2009(5745)
- 2008(5453)
- 2007(4695)
- 2006(3991)
- 2005(3200)
- 学科
- 济(32011)
- 经济(31979)
- 管理(25541)
- 业(22512)
- 企(17077)
- 企业(17077)
- 方法(15464)
- 数学(14206)
- 数学方法(14089)
- 环境(11390)
- 学(10256)
- 农(9596)
- 财(7834)
- 贸(7555)
- 贸易(7554)
- 中国(7485)
- 易(7387)
- 业经(7238)
- 农业(6782)
- 划(6742)
- 技术(5706)
- 地方(4973)
- 务(4955)
- 财务(4952)
- 财务管理(4947)
- 和(4917)
- 产业(4856)
- 企业财务(4735)
- 规划(4710)
- 资源(4670)
- 机构
- 大学(125275)
- 学院(125256)
- 济(48164)
- 经济(47413)
- 研究(46030)
- 管理(45074)
- 理学(40675)
- 理学院(40177)
- 管理学(39233)
- 管理学院(39053)
- 农(38043)
- 科学(34584)
- 中国(30967)
- 农业(30954)
- 业大(30549)
- 京(25821)
- 所(25706)
- 研究所(24436)
- 农业大学(21233)
- 中心(20129)
- 财(18453)
- 江(17286)
- 室(16653)
- 省(16421)
- 院(16354)
- 业(16142)
- 科学院(16015)
- 实验(15916)
- 财经(15902)
- 实验室(15249)
- 基金
- 项目(98993)
- 科学(76260)
- 基金(73199)
- 家(69822)
- 国家(69320)
- 研究(59791)
- 科学基金(57031)
- 自然(41115)
- 自然科(40197)
- 自然科学(40176)
- 省(40001)
- 基金项目(39547)
- 自然科学基金(39478)
- 社会(38975)
- 社会科(37137)
- 社会科学(37126)
- 划(34597)
- 资助(28559)
- 教育(26864)
- 计划(23331)
- 重点(23328)
- 科技(21543)
- 发(21289)
- 创(21087)
- 科研(20524)
- 部(20474)
- 编号(20400)
- 创新(19879)
- 业(19722)
- 农(17805)
共检索到1626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敬恒 徐阳春 郭世伟 沈其荣
以‘豫麦49-198’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施氮量240 kg.hm-2条件下,研究多元素长效碳酸氢铵(简称碳铵)颗粒肥以及不同氮肥类型(尿素、普通碳铵、多元素碳铵粉肥、有机肥+普通碳铵)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后同一时期,几种氮肥处理小麦旗叶的SPAD值,叶绿素荧光指标中的Fv/Fm、ΦPSⅡ、qP均高于对照(CK),并以尿素(T1)和多元素长效碳铵颗粒肥(T4)处理数值较高。氮肥施用能有效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从而使叶片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延缓了叶片衰老,也以T1和T4处理效果较好。产量结果分析表明,几种氮肥处理均能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比对照增产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延丰 汪敬恒 李恒
以豫麦4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肥料对小麦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物MDA、叶绿素含量、不同生育期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以及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和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下的小麦植株叶片和根系内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发现该处理下小麦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通过对不同生育期小麦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的研究,发现在尿素和长效碳铵颗粒肥处理下,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但在不同的生育期根系生物量和根系活力均显著大于对照;研究发现小麦不同生育期内氮和钾的积累规律相似,表现为逐渐增加,而磷的积累在灌浆期表现出降低的趋势。本试验表明,多...
关键词:
长效碳铵颗粒肥 氮素形态 小麦 生育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魏龑伟 张继红 吴文广
2012年夏季在爱莲湾,对采用碳酸氢铵防除养殖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aformis)上的污损生物多棘麦秆虫(Caprella acanthogaster)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碳酸氢铵浓度及处理时间对多棘麦秆虫脱落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实验的3个处理时间分别为5、10、15 min,碳酸氢铵浓度分别为0.5、0.6、0.7、0.8、0.9、1.0、2.0、3.0、4.0、5.0 g/L。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浓度、处理时间对多棘麦杆虫脱落率或死亡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浓度的升高、处理时间的延长,多棘麦杆虫脱落率及死亡率都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多棘麦杆虫脱落率(D)或死亡...
关键词:
多棘麦杆虫 防除效果 碳酸氢铵 龙须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柳丽梅 张强 杨书珍 王乐 周洁 彭丽桃
以引起柑橘采后青霉病的意大利青霉(Penicilium italicum)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测定碳酸铵和碳酸氢铵对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碳酸铵和碳酸氢铵对意大利青霉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当碳酸铵和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32%和0.36%时,2种铵盐均可以完全抑制意大利青霉的孢子萌发;当2种铵盐溶液分别经过4~100℃范围内的不同温度处理一定时间后,仍能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碳酸铵和碳酸氢铵在中性及偏碱性的环境中有利于抑菌活性的发挥。接种和自然贮藏试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0.80%的碳酸铵和碳酸氢铵溶液可以显著降低接种意大利青霉的柑橘果实和自然贮藏条件下...
关键词:
柑橘 意大利青霉 碳酸铵 碳酸氢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莉 宋松 邓旭辉 孙逸飞 文春燕 吕娜娜 李荣 沈其荣
[目的]碳酸氢铵在土壤中对尖孢镰刀菌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通过比较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的抑菌作用,以期探明碳酸氢铵抑制尖孢镰刀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土壤培养和平板培养相结合的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含量碳酸氢铵、亚硝酸钠和硝酸钠对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西瓜专化型以及甜瓜专化型生长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碳酸氢铵杀菌作用的影响,最后采用平板培养法分析了培养基pH值的变化对碳酸氢铵抑菌作用的影响。[结果]碳酸氢铵和亚硝酸钠均可以有效抑制3种专化型尖孢镰刀菌在平板上的生长和土壤中的数量,且抑制作用随其含量的增加显著增加,但硝酸钠则无影响;培养基pH值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
关键词:
碳酸氢铵 亚硝酸 尖孢镰刀菌 硝化抑制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贾阿璞 张喜文 宋殿珍 李萍 石跃进 李贞
针对旱地玉米春季干旱难捉全苗和碳铵播前施利用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碳铵秋施试验。结果表明,碳铵秋施可明显地改善上述情况,增加玉米产量和提高经济效益。并就其增产机理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宗毓铮 张函青 李萍 张东升 林文 薛建福 高志强 郝兴宇
【目的】探讨大气CO_2浓度升高与增温影响下北方冬小麦叶片光合特征、碳氮代谢物、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调节适应规律,为未来气候变化下小麦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冬小麦品种"中科2011"为材料,利用封闭式人工气候室,设置对照CK(CO_2浓度和气温与大田一致)、EC(CO_2浓度为大田浓度+200μmol·mol~(-1),气温与大田相同)、ET(CO_2浓度与大田一致,气温为大田温度+2℃)、ECT(CO_2浓度为大田浓度+200μmol·mol~(-1),气温为大田温度+2℃)共4个处理。测定CO_2浓度升高200μmol·mol~(-1)和气温升高2℃变化条件下冬小麦生长发育、叶片的光合特性、碳氮代谢、生物量和产量指标。【结果】气温升高2℃会缩短小麦全生育期及开花到成熟时间,使孕穗期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24.7%,而对拔节期与灌浆期净光合速率无显著影响,同时,使灌浆期叶片纤维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穗粒数和千粒重下降,进而使产量与生物量分别显著降低23.0%和19.7%;CO_2浓度升高200μmol·mol~(-1)使拔节期与孕穗期小麦净光合速率分别提高32.8%和40.7%,增加灌浆期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虽然生长后期出现光适应,但仍可通过增加单位面积穗数使小麦产量增加26.1%。在增温条件下,CO_2浓度升高可通过使开花到成熟的时间延长2 d、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约25.54%、增加可溶性总糖、纤维素与淀粉含量等弥补升温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负效应。【结论】CO_2浓度升高可通过延长开花到成熟时间、提高小麦净光合速率、增加光合代谢物等弥补升温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负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丽 贾志宽 韩清芳 杨万忠 杨宝平 丁瑞霞 杨海迪
【目的】研究水肥耦合对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建立旱地冬小麦生产的合理水肥管理模式。【方法】2011-2012年,以长旱58为供试材料,设置水分(W)和肥料(Y)2个因子,其中水分包括不灌水、低灌水量、中灌水量、高灌水量4个水平,肥料包括不施肥、低肥、中肥、高肥4个水平,共16个处理,于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测定其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及生物量。【结果】1)方差分析表明,水分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大于肥料,各施肥水平下,旗叶Pn、Gs、Tr与水分呈正相关。不论在何种水肥组合处理中,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冬小麦旗叶Pn、Gs、Tr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于...
关键词:
水肥耦合 光合特性 旗叶 冬小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恒辉 温樱 王东
【目的】针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生产中肥料撒施或埋深过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探索水浇地麦田底肥施用方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冬小麦高产和肥料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6—2018年冬小麦生长季,在水浇地大田条件下,设置5种肥料施用方式:全生育期不施肥(T1);底肥单层条施于地表下8、16和24 cm土层深处(T2、T3和T4);底肥按1﹕2﹕3分为3份,分别条施于地表下8、16和24 cm土层深处(T5)。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旗叶衰老和光合特性、籽粒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随着底肥条施深度的增加,冬小麦花后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均提高,气孔导度(Gs)增大,净光合速率(Pn)提高,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底肥分层条施处理(T5)与底肥24 cm单层条施处理(T4)相比,开花后旗叶衰老、荧光和光合特性差异不明显,但籽粒产量和肥料农学效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5.4%—6.5%和26.8%—72.9%,这与其在较高成穗数条件下仍保持较高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有关。【结论】水浇地麦田,底肥按1﹕2﹕3的比例分层条施可以在获得较高成穗数的基础上,延缓冬小麦旗叶衰老、改善旗叶光合能力,增加穗粒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促进肥料高效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袁慧 马尚宇 王艳艳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侯君佑 盖盼盼 单雅敬
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以皖垦麦076和皖麦52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后设置了0(W0),3(W3),6(W6),9 d(W9)4个渍水处理,研究花后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4 d,两品种W3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皖垦麦076的W9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皖麦52的W3和W6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0但高于W9处理。渍水6,9 d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灌浆的平均速率,不同小麦品种在渍水条件下对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花后各渍水处理对小麦穗数无显著差异,皖垦麦076 W3处理的穗粒数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皖麦52的穗粒数表现为W3、W6和W9处理均显著低于W0,以W9处理最低,两品种千粒质量和产量均表现为W0>W3>W6>W9,渍水9 d时,两品种产量降幅分别为34.99%,40.44%。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渍水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影响了籽粒灌浆进程,降低了平均灌浆速率,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产量。
关键词:
小麦 渍水 光合特性 籽粒灌浆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振旺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赵凯男 侯园泉 赵志明 杨中帅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灌浆期下午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冬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采取测墒补灌的方法,设置重度干旱(W1:播前65%MFC(最大田间持水量)+拔节后45%~55%MFC)、中度干旱(W2:播前75%MFC+拔节后55%~65%MFC)、轻度干旱(W3:播前75%MFC+拔节后65%~75%MFC)、适宜供水(W4:播前75%MFC+拔节后75%~85%MFC)4个处理,测定了灌浆前期、中期和中后期14:00—16:00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成熟期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分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下午的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成熟期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从2 a均值来看,与W4相比,干旱胁迫处理(W1、W2和W3)灌浆期下午的旗叶Pn、Gs和ΦPSⅡ,JM47分别降低2.07%~68.92%,-3.23%~50.00%和-1.89%~30.19%;YZ4110分别降低7.71%~80.19%,11.11%~59.26%和0~73.47%;JM47和YZ4110灌浆中期下午的旗叶Tr分别降低6.30%~32.87%和6.49%~41.74%,灌浆中后期下午旗叶Fv/Fm分别降低1.20%~18.52%和2.50%~30.00%,且上述指标的降幅基本表现为JM4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建辉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田永超 曹卫星
大田条件下 ,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量对优质中筋小麦扬麦 10号和优质弱筋小麦宁麦 9号籽粒产量与品质性状、旗叶光合特性及植株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 ,扬麦 10号以中氮 (2 2 5kg·hm-2 )或高氮 (337 5kg·hm-2 )高磷 (15 0kg·hm-2 )高钾 (15 0kg·hm-2 )和中氮高磷低钾 (30kg·hm-2 )处理籽粒产量最高 ,其籽粒蛋白质含量亦较高。宁麦 9号亦以上述 3处理产量最高 ,以中氮或高氮高磷高钾两个处理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 ;宁麦 9号籽粒蛋白质含量以低氮 (112 5kg·hm-2 )高磷高钾和中氮低磷 (30kg·hm-2 )高钾处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家永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中SOD活性、MDA含量、子粒含硒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初期或中期喷施硒肥,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旗叶中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同时提高了小麦子粒中的硒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产量。利用小麦叶片喷施硒肥的方法生产富硒小麦通过食物链给人和动物安全补硒是一条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