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9)
- 2023(5783)
- 2022(4739)
- 2021(4707)
- 2020(3747)
- 2019(8617)
- 2018(8739)
- 2017(14126)
- 2016(9296)
- 2015(10821)
- 2014(11419)
- 2013(9862)
- 2012(9066)
- 2011(8624)
- 2010(8970)
- 2009(7751)
- 2008(7523)
- 2007(7119)
- 2006(6572)
- 2005(5761)
- 学科
- 教育(22104)
- 济(21064)
- 经济(20922)
- 管理(17701)
- 中国(15037)
- 业(13167)
- 理论(12564)
- 企(11894)
- 企业(11894)
- 学(9112)
- 教学(8998)
- 农(7710)
- 方法(7501)
- 制(6578)
- 财(6555)
- 业经(6388)
- 和(6177)
- 体(5736)
- 发(5189)
- 政治(4936)
- 思想(4791)
- 学法(4698)
- 教学法(4698)
- 学校(4684)
- 发展(4628)
- 研究(4562)
- 展(4500)
- 技术(4433)
- 思想政治(4400)
- 政治教育(4400)
- 机构
- 大学(118400)
- 学院(113309)
- 研究(45347)
- 教育(33785)
- 管理(32753)
- 济(31888)
- 经济(30635)
- 范(29540)
- 师范(29348)
- 京(28315)
- 理学(27548)
- 科学(27250)
- 理学院(26965)
- 中国(26795)
- 管理学(26053)
- 管理学院(25780)
- 师范大学(24068)
- 所(23192)
- 研究所(20765)
- 江(20525)
- 中心(19268)
- 北京(19096)
- 技术(19065)
- 农(18069)
- 职业(17679)
- 财(17658)
- 院(16292)
- 州(15662)
- 业大(15064)
- 农业(13957)
- 基金
- 项目(69921)
- 研究(61477)
- 科学(55796)
- 基金(44402)
- 教育(38815)
- 家(37518)
- 国家(36954)
- 社会(35362)
- 社会科(31810)
- 社会科学(31799)
- 科学基金(30281)
- 省(29933)
- 编号(29400)
- 成果(28836)
- 划(27633)
- 课题(25175)
- 基金项目(22132)
- 年(21575)
- 规划(17905)
- 项目编号(17713)
- 重点(17637)
- 资助(17608)
- 部(17307)
- 自然(16903)
- 性(16750)
- 自然科(16495)
- 自然科学(16488)
- 自然科学基金(16180)
- 发(15796)
- 度(15742)
共检索到196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慧 朱小蔓
在多元社会中 ,人类的生命意识在凸显 ,道德教育观应从机械论转向生命论。学校道德教育必须从远离学生生命世界的格局中走出来 ,回归学生的真实生活 ,关注学生的生命世界。关注生命不仅要关注学生理想性的需要 ,更应关注其生命现实的需要。学生讲述自己的生命故事 ,寻找生命的感觉 ,是生命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存在方式。关注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活动 ,是生命论学校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孔维民
本文分析了现行德育目标的不完善、不科学和不道德;指出个体幸福作为德育目的的心理学、伦理学根据;通过对个体幸福的积极心理效应以及个体不幸福感受的消极的心理效应的分析说明,把个体幸福作为德育的一个目的,不仅不会降低德育的目标,而且会有效地改善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
德育目的 个体幸福 心理效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俊
个体化社会是指某种具体的个体化进程正在其中发生着的社会。学校的教育功能是个体社会化,包括个体个性化与个体共性化两个方面。我国社会的个体化进程无论对个体的个性化还是共性化都呈现出一种"双刃剑"式的影响,同时也使个性化逐渐取代共性化成为个体社会化的主导成分。面对个体化进程所带来的挑战,学校教育一方面要把培养的重心从培养共性转移到培养个性上来,实现教育目的的个性化;另一方面则要在"走向个人"的同时"回归集体",实现教育手段的社会化。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高社会性发展的"个性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啸
道德教育功能的研究是关于道德教育作用的深层探讨与定位。"人在社会中生活"是考察道德教育功能的主线。道德教育有三大功能:正义功能、意义功能与幸福功能。道德教育的正义功能是从"社会"入手,侧重于好公民的培养;道德教育的意义功能是从"个人"入手,侧重于好人的培养;道德教育的幸福功能是从"生活"入手,侧重于创造幸福生活,由于"社会"与"个人"统一于人的"生活",所以,幸福功能是正义功能与意义功能的综合与提升。
关键词:
道德教育 正义功能 意义功能 幸福功能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浩
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的《凡人》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与孤独、疾病与死亡的故事。主人公作为一个犹太裔美国人,因其身份的特殊性与美国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显得格外孤独与痛苦,这种孤独个体的特性也贯穿了其一生。与此同时,在他的一生中无时无刻不在与疾病和死亡作斗争,体现了向死而生的特点,即在绝望中蕴含着希望。在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主人公追寻的身份认同正是当代美国人普遍的生存状况,表现了普遍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
孤独个体 向死而生 身份认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范微微 赵明玉 饶从满
多元文化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实。国家的公民构成多样化不断冲击着民族国家原本稳固的社会情感基础。这些文化群体在相互碰撞、融合过程中发生的冲突和对抗加剧了人们对于国家秩序和团结的担忧。在这样的国内外环境下,对于国家认同和归属的情感显得有些复杂。现代民族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整合功能,以强化公民的情感联结;现代民主国家需要公民教育的民主化功能,以实现公民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因此,现代国家必须找到一条与它们的新角色相一致的社会团结和凝聚的新途径和基础。多元文化主义思想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中发挥着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唐汉卫
多元文化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一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应对这些挑战,迫切需要学校道德教育进行必要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意识,明确文化立场,提升文化厚度,彰显文化特色。
关键词:
多元文化 道德教育 文化自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托尼·贝兹 李亚婉 刘莉
托尼·贝兹先生在本文中充分展示了网络社会中教育多媒体的优势所在;深刻分析了未来世界对人才培 养的要求;设计了新型的电子化教育机构的运作机制。
关键词:
网络社会 多媒体教学 学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风强 李德显
当前德育主要基于道德规范,忽视个体明见性。如果德育要在个体行为与道德规范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它必须触发个体明见性的情感体验,后者才是德育在个体内心发生教育影响的现实基础。因此,德育并不是它表面所显示的那种基于道德规范的实践,德育始终是要建立在个体内隐的、生成于个人日常生活体验的原生意识之上。这样的德育不仅可以把我们引向我们心心念念的道德世界,也可以让个人在人类道德生活的真实情感与自我呈现中产生自主的道德行动。这种德育路径不是原来的结构外烁,也不是对个体自我意识的破坏性批判,而是借助现象学还原到我们生命的原初体验,它既可以促进个人成长,也可以阻断对个体生命的无意识集体控制。
关键词:
个体明见性 内心体验 还原 验前 超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燕妮 李月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提炼总结出的内涵丰富、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要求的价值原则和价值取向,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旗帜,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道德教育,既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道德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仁
民主主义社会是杜威理想的社会 ,他把教育视为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重要工具。他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 :培养民主主义社会的公民品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 ;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与人性发展的统一 ;理想的学校道德教育途径是现实生活、教法和课程三位一体。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思想尽管形成于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但其中仍不乏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杜威 民主主义社会 学校道德教育 思想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桂生
尽管在各个时代的社会一文化中,或许都有那个时代的"个性"及人与人之间某种"共性"问题,然而,把"个性"或"个体社会性"作为价值追求并就此进行论证,则是近代以来的事情。18世纪启蒙运动中,在这方面多有建树。时至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理论上又多有进展。笔者对此了解有限,本文关注的主要是学校教育中学生"个性"与"社会性"问题。因为迄今为止,这依然是学校教育中抉择与统合的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燕楠
当前,多元文化给人们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带来冲击,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改进道德教育,要在确立我国核心文化的道德价值取向基础上,重建国家伦理文化传统,提升我国道德文化自觉,以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为参照,凝练学校德育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学校德育内容与方法的转型与变革,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能力。
关键词:
学校道德教育 多元文化 核心文化价值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中宇
学术交流在大学生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吴中宇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促使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促使其社会化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拟就学校教育中的另一途径,即高校中的学术活动的教育作用作些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檀传宝
历史条件的变化决定着中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德育 ,应有一个与 1978年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相联系的重点转移。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质是世界德育、教育界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无论我们如何定义德育 ,道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和教育的根本。奠基在道德教育基础之上的学校德育、学校教育是中国大陆改进基础教育品质 ,迎接 2 1世纪必将出现的新的开放、新的挑战的必然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