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65)
2023(10613)
2022(8828)
2021(8144)
2020(6509)
2019(14117)
2018(13745)
2017(25801)
2016(14379)
2015(15799)
2014(15757)
2013(14539)
2012(13040)
2011(11745)
2010(11707)
2009(10678)
2008(9811)
2007(8782)
2006(7630)
2005(6776)
作者
(38511)
(31919)
(31710)
(30407)
(19930)
(15206)
(14530)
(12408)
(12097)
(11297)
(10781)
(10772)
(10051)
(9986)
(9968)
(9962)
(9620)
(9531)
(9437)
(8956)
(8097)
(7897)
(7670)
(7363)
(7202)
(7172)
(7048)
(6963)
(6468)
(6351)
学科
(52407)
经济(52337)
管理(38830)
(32604)
(27286)
企业(27286)
方法(17816)
(15986)
中国(15685)
地方(15245)
数学(14914)
数学方法(14724)
(14017)
(13221)
业经(12907)
(11834)
(11154)
理论(10589)
农业(10251)
地方经济(9170)
(8981)
(8975)
金融(8967)
银行(8956)
环境(8886)
(8678)
财务(8650)
财务管理(8632)
(8625)
企业财务(8200)
机构
学院(192257)
大学(180518)
(69815)
经济(68086)
管理(66921)
研究(64000)
理学(57230)
理学院(56544)
管理学(55418)
管理学院(55077)
中国(47550)
科学(40308)
(38282)
(33900)
(31847)
(30723)
(30253)
中心(29294)
研究所(28937)
技术(28045)
业大(26851)
(26596)
财经(26481)
师范(26260)
职业(24701)
(24377)
(24371)
(23936)
农业(23881)
北京(23343)
基金
项目(130675)
科学(103000)
研究(100902)
基金(90572)
(79060)
国家(78372)
科学基金(66770)
社会(61981)
社会科(58566)
社会科学(58551)
(55334)
教育(48579)
基金项目(47217)
(45601)
编号(44155)
自然(40989)
自然科(39984)
自然科学(39971)
自然科学基金(39224)
资助(35496)
成果(35457)
课题(32532)
重点(30966)
(30035)
(27747)
(27712)
(27629)
项目编号(26096)
创新(25772)
(25572)
期刊
(82407)
经济(82407)
研究(53071)
中国(41244)
教育(31485)
学报(29634)
(29253)
科学(26862)
(26719)
管理(24610)
大学(22394)
学学(21224)
技术(19980)
农业(19929)
(16039)
金融(16039)
业经(15946)
职业(14168)
经济研究(13637)
财经(12715)
(11086)
问题(10158)
(10066)
论坛(10066)
(9694)
(9472)
商业(8902)
技术教育(8828)
职业技术(8828)
职业技术教育(8828)
共检索到281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王敦  周旺  
应然的教育状态跨越至实然的教学状态是一种内生性的教育发展表征。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生性的核心指标、教学模式衔接内部结构性错位、多元治理结构中多元主体治理复位等三个层次的内生性诉求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中高职衔接中政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等各利益主体的辩证关系。并以各主体利益博弈和融合域为逻辑基点,确立了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治理的路径框架,包括做好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内在衔接要素的对接、构建衔接实施平台;鼓励企业实施主体介入、多层次参与衔接项目;以教学模式衔接为内核,规范各要素结构性标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光伟  
目前,我国中职升高职以纸笔考试为主,缺乏直接升学的通道,制约了中高职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建立中职生综合素质评价升学、中高职贯通培养、保送升学等灵活多样的中高职衔接模式,拓宽中职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子舟  
中高职衔接属于我国教育体制顶层设计的范畴,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中高职衔接的应然性入手,分析其出发点是向职业教育的理想回归;再进行实然性分析,探讨中高职衔接面临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升学政策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高职衔接理想与现实之困的可行路径,包括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区域化、中高职院校之间的集团化、区分中职学校功能的分类施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建东  桂德怀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中高职衔接的现实基础和有效路径是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从产业—人才—专业的视角来看,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的制造业面广量大但实力不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型发展的诉求。同时,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短缺,对高学历、高水平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制订"十环节十重点"的研究方案,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创新"六双四协"的顶岗实习衔接机制,可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机衔接提供积极的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现代学徒制具有跨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功能,对深化中高职内涵衔接、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分析DACUM、KOMET以及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制度,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目标与内容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具体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由新手成长为专家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鼓励学生养成具有专家潜质的职业素养。在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合作机制等核心问题,设计具体的实施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家寰  
本文针对当前中高职衔接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整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设计一体化课程结构,实现中高职有机衔接,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关剑  王玲启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作为示范职教园区,在中高职衔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基于此,文章梳理了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政策支持,介绍了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对口招生、"3+2"分段贯通、五年一贯制、自主招生、技能大赛保送等主要模式,认为海河教育园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中高职衔接在专业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衔接、师资等方面尚存在问题,应进一步科学规范地进行专业衔接,开发职业标准,促进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构建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衔接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丽波  王丹  
荷兰政府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帮助学生向更高一级的教育水平过渡,提出了建立持续学习路径。持续学习路径旨在建立一个连续、顺畅的教育教学体系,缩短学生受教育年限,降低教育成本。文章通过分析持续学习路径的典型案例——"绿色学校",了解绿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以期对促进我国中高职衔接工作有所启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秀媚  
作为中高职衔接的核心路径,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对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的资源使用效率、完善职业教育学生的成长通道和提升职业教育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过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协同意识和理念淡薄、具体的制度保障建设缺位、课程建设标准不统一、缺乏资源整合平台。为不断促进中高职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文章建议中高职院校树立协同意识和理念,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和课程建设标准,并积极架构课程资源协同平台,从而助力中高职专业课程衔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建  
构建合理有效的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中高职衔接教育质量的保障。现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忽视了中职和高职办学主体间的质量监控,以及监控实施的可操作性和被监控主体的能动性。文章借鉴共同治理理论,基于求同存异、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阶段性与一贯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12345"中高职衔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从而在中高职协同、分段监控、信息畅通等运行机制下,实施监督而不监视、管理而不管束、宽松而不放松的质量监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少华  
中高职衔接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最终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国内外中高职衔接现状的阐述,针对当前我国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建立课程标准,强化内容衔接;强化师资建设,统筹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湛年远  谭永平  
中高职衔接贯通、产学研用合作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通道。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型时期,要从招生考试、课程改革、联合培养以及考核评价、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和建立中高职衔接贯通、产学研用合作协同的系统化育人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芦京昌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从选拔方式、课程衔接、提前介入、工具课和技能课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选拔比例、加强课程衔接、高职提前介入、抓好工具课和技能课等改革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在思维模式上突破当前的"定位说"之争,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在方法上,则应采取从职业岗位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逐层推进技术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