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2)
- 2023(8184)
- 2022(7172)
- 2021(6926)
- 2020(5953)
- 2019(13733)
- 2018(13881)
- 2017(25331)
- 2016(14914)
- 2015(17566)
- 2014(18316)
- 2013(17166)
- 2012(16134)
- 2011(14521)
- 2010(14945)
- 2009(13742)
- 2008(13918)
- 2007(13204)
- 2006(11106)
- 2005(9993)
- 学科
- 济(52164)
- 经济(52114)
- 管理(36570)
- 业(32459)
- 企(26425)
- 企业(26425)
- 方法(25590)
- 数学(21571)
- 数学方法(21281)
- 中国(16361)
- 农(15934)
- 财(13663)
- 教育(13451)
- 理论(12820)
- 学(11729)
- 业经(11575)
- 地方(11384)
- 贸(10621)
- 贸易(10617)
- 农业(10393)
- 易(10265)
- 制(9944)
- 和(9796)
- 教学(9787)
- 务(8635)
- 财务(8613)
- 财务管理(8576)
- 企业财务(8015)
- 银(7809)
- 银行(7786)
- 机构
- 大学(210405)
- 学院(206215)
- 济(73582)
- 经济(71492)
- 管理(71238)
- 研究(66506)
- 理学(60346)
- 理学院(59514)
- 管理学(57975)
- 管理学院(57584)
- 中国(48260)
- 京(45168)
- 科学(42222)
- 财(35631)
- 农(34826)
- 江(34418)
- 所(34188)
- 范(33814)
- 师范(33531)
- 中心(31456)
- 业大(30922)
- 研究所(30763)
- 北京(28973)
- 州(27846)
- 财经(27839)
- 农业(27461)
- 师范大学(26207)
- 经(24892)
- 技术(24784)
- 院(23704)
- 基金
- 项目(127821)
- 研究(100092)
- 科学(97495)
- 基金(85289)
- 家(72431)
- 国家(71654)
- 科学基金(59921)
- 社会(57701)
- 社会科(54195)
- 社会科学(54176)
- 省(53506)
- 教育(51116)
- 编号(45614)
- 基金项目(45230)
- 划(44395)
- 成果(40386)
- 自然(37078)
- 自然科(36113)
- 自然科学(36100)
- 自然科学基金(35418)
- 资助(35206)
- 课题(33072)
- 重点(29309)
- 年(28154)
- 部(28031)
- 发(27819)
- 项目编号(27475)
- 大学(27299)
- 创(26405)
- 性(26207)
共检索到318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俊利
民族高校有来自民族聚居区、汉民杂散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又有部分汉族生源,族群身份的多样性决定了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多元化。研究发现,对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认同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族群身份、个体从小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和现实社会、经济地位。为增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民族高校要积极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文化融凝作用;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国家在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兼顾效率和公平。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大学生 文化认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岳永杰 刘兆芙
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既是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民族院校多元文化生态环境下各民族文化个体拥有的民族意识、文化心态特点,使其成为中华文化认同教育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民族院校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引领中华文化认同,积极搭建各民族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实现课堂系统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燕
无论在哪个教育阶段,美育在素质教育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等教育中,美育更是成为了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美育应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和完善大学美育的教学模式和实践体系,而不是简单套用美学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本文旨在探讨从实际出发,创新高校灵活的教学模式,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层次、全方位地拓展美育的实施内容和形式,使美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协调与发展更加合理化、科学化,充分发挥美育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效能。
关键词:
高校 美育 大学生 素质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潘康明
文化多元是当下的社会现实,也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目标。然而许多民族学校文化中却是单一文化一统天下,具体表现在课堂、课程和校园文化层面。对民族学校固有的民族文化现象关注不够,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度降低,妨害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本文以文化学为视角,运用文献、反思和建构等方法,对民族学校的文化进行重新选择,认为只有从学校文化的课堂、课程和校园等层面整体入手,才能实现民族学校的文化多元化选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人杰
当代大学生承载着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良莠不齐的多元文化扑面而来,部分大学生出现了以丑为美、美感缺失和审美弱化等共性问题。要解决这些共性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多元文化冲击对大学生美育的消极影响,进而提出以注重培养"五个能力"为主要内容,以社会文化、校园文化、舆论宣传、课堂教学"四位一体"为美育体系的应对策略,在多元文化错综交织的形势下,大学生美育策略探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殊意义。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大学生 美育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迅 丁玲
以网络文化为基础的微文化,一方面形式多样有吸引力,可以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也存在着对大学生价值观养成不利的信息。借力微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能借助这个平台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加强思政工作者微文化素养,适应微文化工作模式;同时也要利用意见领袖极强的舆论引导作用发好主流声音。在复杂的网络时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占领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尽可能发挥微文化的正向力量。
关键词:
大学生 微文化核心价值观 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丽丽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调查与分析,力图深入了解和掌握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为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理想信念 调查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艳秋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文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大学生价值观及生活方式进行了调查,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生活态度观、生活消费观以及业余休闲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以期为实践中探索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效手段。
关键词:
多元文化 大学生 价值观 生活方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雷军
我国当前正处在一个独特的多元文化背景之中,其决定了民族教育优惠政策也要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发生一定的转型。这种转型在价值观上表现为由形式平等到实质平等,在作用机制上表现为由补偿机制到引导机制,在对象选择上表现为由普遍优惠到分层优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颖
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促使社会信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导致当代大学生出现民族意识退化、拜金主义等不健康思想,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在多元化背景下加强改革与创新。文章对多元化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产生各种思想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多元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冠强
文章从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背景下,结合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对构建校园休闲体育文化进行分析,并在文化的精神、物质和制度层面,对新疆高校休闲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策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智慧
基于民族地区多元文化背景,该地区学校教育应构建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特色的课程,重建课程的多元文化生态。从文化适宜性的视角探究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文化既需要接受当代所倡导的主流文化,承认所在民族地区的本土文化,同时还需要吸纳外来文化。本研究运用行动研究的范式,围绕研究设计、研究过程与研究反思3方面来开展研究。通过民族地区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的行动研究来检验幼儿园课程文化适宜性理论的合理性,并与教师不断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旨在教育儿童形成一种理解、尊重、赞赏不同民族地区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态度,符合民族地区儿童的内在心理诉求,推动幼儿园课程的文化学研究更加丰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伟
高校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实施"和而不同"为基本价值取向多元文化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将帮助其形成科学的民族文化观,实现自觉的国家认同,以追求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之宏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论文借助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类型学"理论,探讨多元文化情境中教师文化身份认同的发展过程。作者对云南4位"外来"(户籍不在当地)中学教师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教师的文化身份认同经历了文化心理束缚、文化身份厘清与多元文化主义三个阶段。其中,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多元文化教育信念、我国师范生就业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教师的跨文化交往经历、反思性实践以及各种途径的学习对教师的文化身份认同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教师文化身份认同发展的实质是教师的"文化意识"或"文化价值观"的发展。它意味着教师个体的文化身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立爱
在高校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文化传承、大学生素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从搭建多元传统文化教育、交流平台;以提升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着力开展文化实践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等多方面入手,将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血脉。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传统文化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