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7)
- 2023(18208)
- 2022(15241)
- 2021(13809)
- 2020(11507)
- 2019(25869)
- 2018(25250)
- 2017(47718)
- 2016(25294)
- 2015(28275)
- 2014(28164)
- 2013(27596)
- 2012(25521)
- 2011(23251)
- 2010(23337)
- 2009(21063)
- 2008(20290)
- 2007(17748)
- 2006(15779)
- 2005(14367)
- 学科
- 济(124650)
- 经济(124549)
- 管理(71588)
- 业(69364)
- 企(56088)
- 企业(56088)
- 方法(47894)
- 数学(41244)
- 数学方法(40712)
- 中国(33264)
- 地方(30534)
- 农(30512)
- 业经(27004)
- 财(23958)
- 学(23390)
- 农业(21288)
- 技术(20863)
- 贸(19772)
- 贸易(19761)
- 制(19427)
- 易(19043)
- 理论(18968)
- 环境(18173)
- 融(18019)
- 金融(18017)
- 地方经济(17737)
- 银(17667)
- 银行(17624)
- 行(17033)
- 和(17014)
- 机构
- 学院(364374)
- 大学(362874)
- 济(158884)
- 经济(155762)
- 管理(139736)
- 研究(128666)
- 理学(120440)
- 理学院(119052)
- 管理学(116961)
- 管理学院(116257)
- 中国(96340)
- 京(76761)
- 科学(76739)
- 财(68789)
- 所(64178)
- 中心(58666)
- 农(58213)
- 研究所(58174)
- 财经(54827)
- 江(54688)
- 业大(51839)
- 经(49887)
- 范(49642)
- 经济学(49201)
- 师范(49134)
- 北京(48159)
- 院(46574)
- 农业(45238)
- 经济学院(43985)
- 州(43199)
- 基金
- 项目(245981)
- 科学(195942)
- 研究(181357)
- 基金(178935)
- 家(156047)
- 国家(154751)
- 科学基金(133619)
- 社会(117943)
- 社会科(111965)
- 社会科学(111936)
- 省(97116)
- 基金项目(94220)
- 自然(84376)
- 教育(84025)
- 自然科(82483)
- 自然科学(82468)
- 划(81513)
- 自然科学基金(80990)
- 编号(72393)
- 资助(72096)
- 成果(57956)
- 发(57853)
- 重点(56469)
- 部(54589)
- 创(52394)
- 课题(50965)
- 国家社会(49635)
- 创新(49036)
- 教育部(47253)
- 科研(46590)
- 期刊
- 济(180144)
- 经济(180144)
- 研究(109868)
- 中国(76318)
- 管理(54393)
- 学报(53534)
- 农(52678)
- 科学(51854)
- 财(51673)
- 教育(42921)
- 大学(41537)
- 学学(39108)
- 农业(36517)
- 技术(36411)
- 融(32948)
- 金融(32948)
- 经济研究(29647)
- 业经(28242)
- 财经(27365)
- 经(23861)
- 问题(23051)
- 技术经济(20185)
- 业(19555)
- 贸(18168)
- 统计(17996)
- 科技(17566)
- 世界(17079)
- 策(16835)
- 商业(16721)
- 资源(16525)
共检索到552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欧阳峣 生延超
发展中大国后发地区的技术适应能力不是外生的,而是内生于后发区域的适宜技术选择中。如果后发区域所引进的技术与其现有的技术基础、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相适应,其技术适应能力就高,就能够较快地实现经济收敛。在拓展的"领先-追随"模型中加入适应能力参数,分析技术多元化基础上的技术适应能力。结果发现,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决定于两个区域的技术多元化程度、人力资本差距以及后发地区的人力资本和所引进技术的先进水平;后发地区多元技术与区域内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产业结构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适应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即使在技术多元性和适应性的情况下,后发区域仍无法收敛到发达区域同样的人均产量和工资水平。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春春
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协调度及协调发展水平模型,以广东省四大区域为例,对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四大区域中珠江三角洲处于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类,东翼和山区处于过渡发展类,西翼则为不协调发展类。
关键词:
人口 区域经济 协调度与协调发展水平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璇涛
区域定位问题是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是确立区域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策略的基础。本文运用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结合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增长阶段论的观点,借鉴我国学者的分析方法,以特定区域的定位分析为对象,提出纵横综合定位的基本思路,并以中部地区分析为例简要介绍了这种分析方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定位 综合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海楠 王德起
土地一直以来都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其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制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势必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本文主要探索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实现机制,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厉敏萍 曾光
城市与区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国内学者对城市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存在不同理解,对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较少。为此,加强城市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关系的研究很有必要。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清海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蒋清海从本质上看,区域经济是区域生产力与区域生产关系的统一,因此,区域经济的研究也就相应分为区域生产力研究和区域生产关系的研究。建国40多年业,特别是改革开放10多年来,我们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努力,取得了一定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黄赜琳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乃至各省的综合经济实力都显现了较为明显的区域特征。本文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在对各县(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区域划分和评估分析的基础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分析了该省的综合经济实力的区域特征,从而为该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通过对该省经济实力区域特征分析,也为类似其他各省乃至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综合经济实力 区域经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苏婧 赵城 王必达
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数据成为一种生产要素。本文通过构建数据要素集聚的理论模型,发现品牌创新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数据要素集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两个重要来源;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数据要素集聚对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呈倒“U”型,即数据要素集聚的品牌创新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在短期内拉大了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而在长期内却呈现缩小区域差距的趋势,区域经济空间布局由“中心-外围”演化为“泛中心-大外围”。因此,进一步优化东部地区数据要素的集聚环境,鼓励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东部企业的品牌与技术转移,加快各区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程,有利于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小民
本文针对我国高等级收费公路使用效率不高的现状,从现有公路收费理论入手,分析了主要公路收费理论和通行费的定价方法,认为现行的成本型价格形成机制以生产者为导向,抑制了运输需求。在分析不同经济区域运输需求曲线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依据区域产业高度的需求型收费公路定价机制。
关键词:
公路收费理论 定价方法 边际产品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超 钟昌标
文章紧扣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目标框架,构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八大综合经济区作为地域单元,综合测算1996-2017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并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各子系统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整体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始终未能突破不协调临界线;长江中游和西南经济区协调发展水平较高,且一直处于不协调临界线上方,东部沿海经济区从2014年开始处于较为协调阶段,其余经济区始终处于不协调阶段;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公共服务系统协调的影响程度次之但显著为负,人民生活、基础设施及经济发展系统协调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要通过强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区域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推动区域开放合作交流来促进新时代我国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欧阳峣 刘智勇
发展中大国在人力资本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条件下,因其异质性人力资本与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物质资本投资、技术水平之间的耦合即适应性而形成一种比较优势。这从理论上较好地解释了发展中大国尽管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但仍能较好地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假说。运用耦合度模型的实证研究支持了这一理论假说。其政策含义十分明显: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增强其人力资本对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物质资本投资与技术水平的适应性,以"扬长避短",从而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卓元
大国经济的发展相对于中小国家而言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4个新兴大国经济几乎同时崛起,这应当不是偶然的事情。最近,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了欧阳峣教授的专著:《大国综合优势》。该书在现代经济学研究框架下对大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来源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独特而深入的研究,并对"金砖四国"崛起的原因进行了探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承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经济发展速度更加快速。但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地区间的差距也有逐步加大的趋势,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单一方面,而且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研究视角,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中东西部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形成这些差异的因素分析,提出了西部地区缩短区域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之路。
关键词:
西部 区域经济竞争力 区域差异 区域协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管旸 吕斌
为准确认识云南省各市(州)域水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以及水资源因素对市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从水资源禀赋和供给的差异出发,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7-2014年云南省各市(州)域水资源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发现:(1)以禀赋为水资源评价指标时,全省协调度最低的市(州)域是经济最发达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2)以供给为水资源评价指标时,发达地区的协调度较高而欠发达地区较低,二者的空间分布呈现高度的相关性;(3)以(2)相对于(1)的空间差异来看,水资源状况之于经济发展状态的一致性及支撑力在发达地区得到了提高,但在不发达地区却不变或下降。因此,水资源实际上是云南区域间协调发展的不利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管旸 吕斌
为准确认识云南省各市(州)域水资源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以及水资源因素对市域间协调发展的影响,从水资源禀赋和供给的差异出发,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2007-2014年云南省各市(州)域水资源与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度。发现:(1)以禀赋为水资源评价指标时,全省协调度最低的市(州)域是经济最发达及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2)以供给为水资源评价指标时,发达地区的协调度较高而欠发达地区较低,二者的空间分布呈现高度的相关性;(3)以(2)相对于(1)的空间差异来看,水资源状况之于经济发展状态的一致性及支撑力在发达地区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