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45)
2023(2172)
2022(1886)
2021(1745)
2020(1433)
2019(3522)
2018(3658)
2017(6311)
2016(3345)
2015(3821)
2014(3874)
2013(3651)
2012(3477)
2011(3212)
2010(3294)
2009(2987)
2008(3282)
2007(3000)
2006(2629)
2005(2387)
作者
(9038)
(7662)
(7610)
(7247)
(5114)
(3722)
(3482)
(2925)
(2811)
(2744)
(2619)
(2578)
(2511)
(2497)
(2404)
(2387)
(2315)
(2267)
(2201)
(2183)
(1915)
(1910)
(1842)
(1822)
(1734)
(1704)
(1694)
(1635)
(1528)
(1516)
学科
(15739)
经济(15729)
(12624)
(11729)
企业(11729)
管理(11467)
方法(5213)
中国(4225)
数学(4179)
数学方法(4105)
(4104)
贸易(4102)
(4039)
地方(3916)
(3882)
业经(3609)
关系(3510)
(3373)
(3231)
经营(3189)
对外(3096)
(2993)
技术(2978)
(2975)
决策(2797)
计划(2721)
经济关系(2557)
理论(2518)
(2505)
银行(2505)
机构
学院(50040)
大学(49640)
(22377)
经济(21917)
管理(20108)
理学(17071)
研究(16972)
理学院(16894)
管理学(16695)
管理学院(16575)
中国(12428)
(10276)
(9220)
科学(8644)
(7911)
(7681)
财经(7477)
研究所(7121)
中心(7066)
(6857)
师范(6821)
(6712)
北京(6533)
经济学(6491)
(6385)
(6177)
商学(5932)
商学院(5875)
经济学院(5817)
(5579)
基金
项目(30307)
科学(24345)
研究(24064)
基金(22061)
(18503)
国家(18351)
科学基金(15942)
社会(15353)
社会科(14656)
社会科学(14653)
教育(11566)
(11324)
基金项目(10998)
编号(10353)
(9738)
自然(9515)
自然科(9291)
自然科学(9290)
资助(9200)
自然科学基金(9139)
成果(8915)
课题(7409)
(7053)
重点(6987)
(6986)
项目编号(6602)
(6373)
教育部(6300)
国家社会(6239)
(6219)
期刊
(26004)
经济(26004)
研究(15818)
中国(9914)
管理(9210)
教育(7260)
(6990)
科学(5708)
(5030)
金融(5030)
国际(4929)
学报(4786)
(4747)
技术(4573)
(4532)
经济研究(4361)
业经(4344)
大学(3990)
财经(3801)
学学(3634)
问题(3478)
(3308)
农业(3060)
(3048)
论坛(3048)
图书(3047)
现代(2913)
世界(2767)
商业(2729)
改革(2539)
共检索到78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尹艳林  
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其内涵也不断深化。直面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顺应时变,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目标,并首次创造性地提出"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与十七大提出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同,十八大用"多元平衡"替代了之前的"内外联动"。如何看待这一重大变化和"多元平衡"的战略考量,对我们更好地凝聚共识,把握对外开放国策新内涵,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对外开放进程,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从"内外联动"到"多元平衡"变...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卢中原  张小济  隆国强  夏斌  赵晋平  张承惠  张琦  张丽平  陈道富  胡江云  方晋  吕刚  许宏强  
"十二五"时期是危机后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阶段。对中国而言,"十二五"时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实现和平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战略机遇期中的黄金期,也是对外经济贸易摩擦与矛盾的凸显期。本文指出,我国要根据国际国内新形势与新要求,牢牢把握后危机时期的战略机遇,对对外开放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和平发展。对外开放战略将实现四个转变,即从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转变为以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目标,从追求外资外贸规模与速度转为讲求质量与效益,从以"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从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变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开放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玉军  王丽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由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来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具有重要的国内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从国内意义上来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带动沿线城市的开放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开放前沿。从国际意义上来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推进中国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隆国强  张小济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也是“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着全新的形势。要在“十五”计划及长远规划中科学地反映对外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必须在有关的战略问题上形成共识。 未来5至20年新战略 过去20多年中,我国实行对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巫强  刘志彪  江静  
扩大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的核心战略之一,长三角必须改变过去三十余年对外开放所遵循的出口导向条件,其对外开放的方式转变和水平提升必须围绕扩大内需这一前提条件。扩大内需条件下长三角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意味着产业重心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在当地制造业全球化的基础上推动当地服务业的全球化;新条件下长三角对外开放瞄准自身的战略定位,与沿着一体化发展思路下率先实现现代化一致。高铁时代下长三角日益变平,这要求其内部城市间对外开放竞争的准则转变为在扩大内需条件下以人才建设为基础的创新能力竞争;而长三角企业要借助扩大内需机遇,实现从全球价值链参与者向国家价值链主导者的转变,实现对外开放水平的再次提升。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吴鸣桐  程生  张希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龙永图  
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对外开放仍将会继续成为中国新常态下的发展动力,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继续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近年来,中国的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已经为负数,人们认为出口对推动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有限。那么,在寻求新常态下发展动力的时候,对外开放是不是还会继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然在部分人心中存有疑惑。笔者认为,中国必须要坚定以创新的精神,从结构调整方面来对我国对外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霍卿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及其步骤 晋城市位于晋东南,全市辖高平、阳城、沁水、陵川四县和城、郊两区,121个乡镇,总面积9491平方公里,总人口194万,是全国化肥原料煤的重要生产基地和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如何抓住有利时机,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闯出一条具有内陆特色的“开放兴市”的路子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为此,我市实施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门洪华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中国处理与世界关系的核心战略路径,它实质性地促成了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为此,要坚持对外开放的主体战略地位;致力于对外开放的观念创新,强调主权、安全与利益三位一体,坚持和丰富互利共赢的战略思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创建利益共同体;同时要建构科学完备的国家战略体系,其核心内容包括,优化国家战略、完善国内开放布局,深化全球战略、拓展国家战略利益,强化地区战略、主导地区一体化进程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丁国荣  
东北老工业基地已经风光不再。究其原因在于东北工业基地的对外开放不足。毫无疑问,对外开放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慕海平  张宇贤  林中萍  
加快经济发展,争取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必须要有大量的资源、资金和技术投入作保证.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完全立足国内,这三大要素的供给是很难满足经济加速发展的客观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资金和技术来弥补国内的缺口,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王建  
本文首先对实施28年之久的对外开放战略进行了评价,肯定了其对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其次根据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出现的新特点,提出了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的重点,即在经济发展方面,重点是通过不断扩大的出口规模,为国内的工业化建设换取必须的各类初级产品;在经济体制方面,重点是在2015年以前通过贸易顺差的扩大吸纳国内的过剩资本和生产能力,以保持中国经济增长的连续性与社会稳定。最后根据这些战略重点以及新战略面临的国际背景,分析了新时期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了若干具体的战略目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明志  王晟  
本文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资金流入与流出,以及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引进与输出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主动引入的外资量不断增长,资金输出主要以被动的服务贸易付汇以及增持境外金融资产的形式进行;引进的外资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增长较快,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对外输出增长相对缓慢;我国金融市场对外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有限,金融对外开放领域存在着进出不平衡问题。目前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已由短缺转为盈余,金融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金融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有所增强,应转变金融业对外开放思路:由以引进资金、机构和金融服务为主,转向引进和输出资金、机构和金融服务并举,努力实现金融对外开放领域的进出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