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8)
2023(6039)
2022(4786)
2021(4764)
2020(3708)
2019(8405)
2018(8273)
2017(13133)
2016(8462)
2015(9543)
2014(9152)
2013(8148)
2012(7454)
2011(6957)
2010(7327)
2009(6478)
2008(6299)
2007(5755)
2006(5130)
2005(4710)
作者
(20144)
(16656)
(16442)
(15799)
(10564)
(8052)
(7654)
(6573)
(6415)
(6033)
(5609)
(5481)
(5370)
(5346)
(5263)
(5183)
(5021)
(5015)
(4881)
(4834)
(4369)
(4112)
(4062)
(3872)
(3765)
(3747)
(3676)
(3604)
(3427)
(3282)
学科
管理(21649)
教育(21562)
(19805)
(18353)
企业(18353)
(17625)
经济(17603)
中国(13406)
技术(12657)
理论(9241)
技术管理(8937)
教学(7857)
(6719)
研究(6664)
(6119)
方法(6083)
(5503)
业经(5324)
(5155)
(4988)
(4980)
数学(4571)
发展(4434)
数学方法(4401)
(4311)
研究生(4062)
学法(3985)
教学法(3985)
(3981)
银行(3968)
机构
大学(108712)
学院(101459)
研究(40870)
(33147)
管理(33145)
经济(31999)
教育(31350)
理学(27974)
理学院(27528)
管理学(26922)
管理学院(26671)
(25778)
师范(25672)
(25326)
中国(22407)
科学(21970)
师范大学(21397)
(19345)
(17711)
研究所(17464)
北京(17166)
中心(16505)
技术(15812)
(15720)
职业(15086)
(15046)
(13675)
教育学(12001)
财经(11967)
研究院(11564)
基金
项目(63778)
研究(57313)
科学(52822)
基金(41782)
教育(35874)
(35043)
国家(34539)
社会(33537)
社会科(31509)
社会科学(31503)
科学基金(29343)
(27194)
编号(26068)
(24877)
成果(24748)
课题(22489)
基金项目(20645)
(18870)
(17031)
规划(16838)
重点(16294)
项目编号(15923)
自然(15912)
(15884)
创新(15691)
自然科(15580)
自然科学(15575)
(15320)
自然科学基金(15300)
资助(15260)
期刊
教育(55664)
研究(45372)
(38117)
经济(38117)
中国(36632)
技术(14075)
管理(13557)
职业(13160)
学报(11845)
(11830)
科学(11502)
大学(10967)
(9933)
技术教育(8585)
职业技术(8585)
职业技术教育(8585)
(8284)
论坛(8284)
学学(7867)
(7411)
金融(7411)
(7380)
农业(7065)
高等(6949)
图书(6416)
科技(6004)
高等教育(5991)
财经(5763)
成人(5756)
成人教育(5756)
共检索到1718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金林  龚放  
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博士生教育培养目标单一化受到的挑战,阐述了博耶对博士生教育目标的反思与建议,介绍了近年来美国实施的旨在拓宽博士生培养目标、增强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的重要改革项目,并讨论了其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璐璐  史静寰  
学术志趣是一个融合了个人兴趣与社会理想的综合概念。博士生学术志趣指的是博士生对学术研究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百折不挠的韧性,内化于心的认同,坚定不移的承诺,不计功利的投入,以及恒久不变的志向。博士生学术志趣蕴含学术热情的形成、学术韧性的锤炼、学术认同的建构、专业承诺的恪守以及学术志向的追求多重意涵。在吸收并借鉴了研究生社会化理论与学术整合理论合理内核的基础上,结合对于博士生学术志趣内涵及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初步构建了博士生学术志趣的形成框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科学研究与教学和学习的结合是近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结合使博士生教育与科学研究建立起了历史的、必然的关联,并成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人的重要选择。但随着职业的分化以及学术劳动力市场的萎缩,博士学位作为大学教师"资格证"的传统正面临挑战,从而引发了关于博士生教育是继续保持以"学术为业"的传统,还是要与学生的短期职业目标以及更广泛的职业选择建立联系的本质之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映华   王诗雨   高婷婷  
本研究通过对42名学术型博士生及24名博士生导师的扎根理论探索,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的初始“五因素结构”模型;之后通过对527名学术博士生的问卷调查,最终形成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三因素结构”模型,包括研究过程创新、研究结果创新和学术研究品质三个因素,并编制了相应的测评问卷,因素分析等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应用研究表明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研究结果创新和过程创新能力,男生、由内部动机驱动读博、学术就业期待、参加学术会议较多、不存在导学矛盾等的博士生自我评价的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较高。研究最后提出了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炜  
我国自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增长,但仍然难以满足需求,更不能适应现代化要求。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分布、授权高校、硕博比、学术型与专业博士等结构都亟待优化,质量观也需要更新。应进一步明确任务要求,提升导师队伍,强化培养过程,加强学科建设,为实现现代化做贡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鲁卫  
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创新项目,全国首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今天终于召开。经过激烈竞争,来自四面八方的328位博士生“过五关,斩六将”,得以聚集在清华园内,讨论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是高等教育的一件大事。我谨代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为大家的到来,为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文修  
作者就西安交通大学多年来抓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并指出创新能力是检验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志 ,创新成果是评审博士学位水平的重要指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马永红  吴东姣  刘贤伟  
师生关系和学术兴趣作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和个体影响因素,在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全国35所高校3934名博士生进行调查,分析了师生关系、学术兴趣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路径和影响大小,并对比了不同学科的差异。结果表明,学术兴趣在师生关系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过程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师生关系通过学术兴趣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间接影响要大于其对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在理工科博士生中这一差异更为显著;在师生关系三维度中,认知维度对创新能力影响的总效应最大。要加强高质量师生关系建设,激发和维护博士生学术兴趣,落实博士生培养中的因材施教原则,更好地推动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新忠  邢晓  
在博士生教育改革政策推动与高校积极响应之下,我国博士生分流历经遴选分流、分流淘汰、分流退出等形态的更迭,不断朝着制度化、常态化方向发展,成为高校改善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优化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强化培养质量保障的重要举措。然而,现行以竞争与淘汰逻辑为主的单一式分流实践遮蔽了“分类培养与多元成才”的博士生分流的本质内涵与价值追求,致使分流成效不佳,亟待从分流目标、分流主体、分流方式、分流结果及分流保障等方面加以系统优化,构建以分流目标的人本性、分流主体的交互性、分流方式的多样性、分流过程的嵌套性、分流结果的发展性为本质特征的立体式分流模式,充分发挥教育分流在博士生教育改革中的功效。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树锋  
1978年,我国恢复硕士研究生招生,我考入南京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专业,师从著名地质学家郭令智院士;1982年初,我在郭老师指导下继续博士研究生学业,1984年底,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我有幸成为我国实施学位制度以来自己培养的第一位地质学博士。在学期间,我还担任了研究生支部书记、研究生辅导员。1985年我留南京大学任教后即开始招收硕士生,并协助指导博士生,担任地质学系副主任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系分委员会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东姣  马永红  杨雨萌  
利用全国第四次博士生培养质量调查数据,从师生互动关系和生生学术共同体两个角度论述了学术互动氛围对博士生创新能力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师生互动关系、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对博士生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生生学术共同体和博士生主动性在师生互动关系和博士生创新能力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论文基于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术互动氛围以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锋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我国博士生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力度不够大、效果不够明显。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一、创新能力是衡量博士生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什么是博士生教育质量,如何衡量博士生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界所关注的问题。有学者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对质量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颖  安俐静  怀丽  
在道德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违反学术道德的现象也成为备受社会瞩目的现实问题。本研究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以学术研究后备群体——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群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包括学术底线、学术正义和学术自觉三个层面。因此今后在构建博士生的学术道德教育体系时,应该以该群体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三个层面的认知架构为基础,逐步纠正博士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以降低他们未来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可能性,为社会培养具有高尚学术道德水平的学术队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鑫  朱佳妮  
学术社会化是博士生成为研究者的必经之路。从事学术职业是教育学博士生的主要归宿,其学术社会化经历却鲜为人知。基于扎根理论分析15位教育学博士(生)的深度访谈资料,结合6所高校博士生培养相关文本,探究学术社会化的核心要素与作用机理,构建教育学博士生学术社会化模型。研究发现:读博动机主要在预期社会化阶段发挥作用;院系制度与人际互动是集体社会化阶段的保障性和支持性要素;个人社会化阶段视自我主导力与组织支持程度的高低,分化出主动建构、自我沉淀、寻找外援及接受规训4种类型。高匹配度的导生关系、支持性的制度环境利于激发和维持强动机,顺利实现学术社会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璐璐   刘娟娟   郭菲   赵琳  
基于2020年对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生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由导师、研究团队和院校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在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导师的师德师风及其在博士生学术成长关键期的指导对于提升博士生的学术品格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团队积极的学术氛围及博士生在团队中的科研参与在其学术品格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院校的学术氛围营造和硬件资源支持对于博士生学术品格的形成亦具有比较重要的塑造作用。故须重视研究共同体对博士生学术品格的濡化功能,充分发挥研究共同体在提升博士生学术品格中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构建和完善“导师-研究团队-院校”三位一体的研究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博士生成长环境;同时,以增强博士生学术参与、加强导师关键期指导、营造包容互助的研究团队氛围、强化院校支持为切入点,涵育博士生的学术品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