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84)
2023(16295)
2022(14296)
2021(13587)
2020(11399)
2019(26631)
2018(26720)
2017(51665)
2016(28428)
2015(32525)
2014(32963)
2013(32688)
2012(30516)
2011(27529)
2010(27577)
2009(25638)
2008(25413)
2007(23050)
2006(20280)
2005(17722)
作者
(83885)
(70422)
(69659)
(66650)
(44538)
(33950)
(31881)
(27738)
(26472)
(25139)
(23997)
(23590)
(22122)
(22037)
(21744)
(21603)
(21585)
(20609)
(20261)
(19997)
(17581)
(17257)
(17060)
(16174)
(15904)
(15795)
(15701)
(15437)
(14274)
(14227)
学科
(117281)
经济(117097)
(81214)
管理(76165)
(58779)
企业(58779)
(52894)
方法(52594)
数学(45875)
数学方法(45303)
农业(35040)
中国(29608)
业经(28730)
(27969)
地方(25657)
(25453)
(22065)
(21407)
贸易(21398)
(20763)
理论(18473)
(17260)
(16935)
环境(16843)
财务(16838)
财务管理(16791)
(16735)
技术(16732)
银行(16678)
(15985)
机构
学院(409618)
大学(408520)
管理(159334)
(158865)
经济(155071)
理学(137941)
理学院(136333)
研究(136315)
管理学(133816)
管理学院(133082)
中国(103005)
科学(87735)
(87494)
(84994)
(70973)
(70094)
业大(67963)
农业(65787)
中心(64319)
研究所(63796)
(62043)
财经(56579)
(56270)
师范(55770)
北京(54919)
(51318)
(50361)
(48355)
经济学(45987)
师范大学(44597)
基金
项目(275921)
科学(214279)
研究(202449)
基金(196786)
(171077)
国家(169520)
科学基金(144095)
社会(124374)
社会科(117220)
社会科学(117185)
(109597)
基金项目(105692)
自然(93649)
教育(92615)
自然科(91354)
自然科学(91328)
(91126)
自然科学基金(89662)
编号(85641)
资助(80446)
成果(69850)
重点(61342)
(60417)
(59240)
课题(58139)
(56071)
科研(52694)
创新(52257)
大学(51202)
教育部(50929)
期刊
(180577)
经济(180577)
研究(117021)
(84061)
中国(80478)
学报(69246)
科学(62465)
农业(57126)
(53791)
管理(52955)
大学(52126)
学学(49004)
教育(46838)
(36545)
金融(36545)
技术(35521)
业经(34349)
(27687)
财经(26532)
经济研究(25859)
问题(25266)
图书(22721)
(22710)
(22532)
技术经济(20202)
理论(19663)
科技(19545)
资源(19196)
业大(18799)
现代(18516)
共检索到602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仇凤仙  
农村老人作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在农村社会生活转型之际,其生存状况逐步呈现社会身份边缘化和经济能力弱势化等"去价值化"和"去道德化"趋势。基于主体论视角对欠发达区域农村老人自我生存保障实践的考察,解析其日常实践中建构自我生存保障的实践方式及其生存意义,以此透视在国家和社会离场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欠发达区域的农村老人自我生存保障实践呈现出的困顿与无奈,在他们被动的自我生存保障实践背后是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深度缺位的社会现实。他们的自我生存保障实践将给当前农村养老格局带来较大影响,这些现象应是我们当前对农村老人应给予的现实关怀和理论聚焦所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杨  张家才  
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县顺安镇的三个行政村调查发现,我国农村的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与农村居民对社会保障需求的增长形成很大矛盾。应以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突破口,扩大保障覆盖面;同时关注和建立农民的大病医疗保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的推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希勇  
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功能且不断强化,但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也面临新的困境,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农业经济效率不高、农村土地流转受阻、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等。而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则鼓励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并已成为走出土地保障困境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纪明波  周云峰  陈印军  
论文在对安徽省调研村庄耕地流转的基本状况、不同利益主体对耕地流转的意向、制约农村耕地流转的主要障碍、耕地流转的利与弊,以及促进耕地流转的主要举措等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安徽省农村耕地流转应进一步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让农户敢于自主流转等7项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淼  陈晓红  
农村养老保障问题事关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特别是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成为解决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矛盾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现状入手,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制度困境,农村养老保障仍然还延续1992年颁发的政策规定,与时代发展不适应,资金困境、管理困境等,并结合问题给出了在制度法治化、多元化筹资、提升农民收入、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令伟  王瑜  
伴随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建设滞后于老龄化进程的矛盾愈发凸显。以甘肃省宁县A村为田野点,将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框架与社会福利政策框架结合,研究发现,在人口外流和照护服务供给缺失条件下,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陷入"自我维持型"照护困境。基于对福利多元主义运用本土福利实践的理论反思,以照护困境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领,家庭、农村社区、市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社区照护体系,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根本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令伟  王瑜  
伴随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趋势加快,我国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照护体系建设滞后于老龄化进程的矛盾愈发凸显。以甘肃省宁县A村为田野点,将福利多元主义理论框架与社会福利政策框架结合,研究发现,在人口外流和照护服务供给缺失条件下,农村地区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而陷入"自我维持型"照护困境。基于对福利多元主义运用本土福利实践的理论反思,以照护困境为切入点,构建政府引领,家庭、农村社区、市场、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社区照护体系,是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问题的根本路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龚基云  
现阶段,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促进和推动输出地和输入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基于安徽省芜湖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实地调查,本文认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民工城市就业水平,户籍、土地制度,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劳动者非人力财富,职业与区域之间的配置等因素制约了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稳定而持续的转移。因此,认清形势,及时转变观念,进行科学规划,城乡分治、分类实施,建立合理的劳动力流动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是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守祥  
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中,最为重要的是投入体制和管理体制。投入体制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投入机制.为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创造一个好的基础。安徽省是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省,也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问题暴露最早最充分的省,剖析安徽省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状况,分析导致农村义务教育困境的原因在于:县域经济不发达,地方财政匮乏;政府对教育投入总量严重不足;中央、省、市、县、乡政府的财权与事权严重失衡;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义务教育体制的严重扭曲。尽快建立和完善规范的中央、省、县三级合理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合理调整中央和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以法律形式进一步明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继  
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论述,可以说对于促进"三农"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但是基于城市化、工业化演进以及城乡之间"推拉"效应影响,农村青壮年仍然多数处于外出务工状态,进而引致留守农村的空巢老人数量呈现增长态势。该研究从实证调查入手,以安徽省C县D村作为研究个案,运用社会学的质性研究方法,从制度规范的限定性出发,深度透视农村空巢老人深处乡土社会中的社会支持困境,并进一步在乡土秩序的基础上从正式制度的刚性约束和非正式制度的柔性钳制等双重约制层面来探究这一现象的成因以及实然样态背后的逻辑机理。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戴卫东  孔庆洋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从总体上看 ,一方面 ,这种转移给农民工的父母的养老保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诸如繁重的农业劳动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 ,经济上拮据 ,生病得不到及时周到的照料 ,文化生活方面供给薄弱 ,等等。另一方面 ,受农民工的自身文化程度、农民工对就业地区的文明的认同程度以及他们的经济能力的增强与对参加养老保险的愿望等因素的影响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未来 (近 1 0年左右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所起的积极作用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这双重效应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永芳  马强  
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就包括留守老人问题。通过对安徽典型农村地区的留守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在养老方面存在着缺少必要的养老资金、看病难和看病贵、照顾资源缺乏以及情感需求无法满足等问题。因此,建议政府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农村养老保险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投入等六个方面给予财政政策支持,以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敏  沈琼  陈共荣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各地区农村社会经济水平有较大差异,决定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必需采用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不同地区的试验理论与实践经验证明,构建统一的"国民社会养老保险帐户"作为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是现实可行的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青  
新常态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环境发生变化,这要求财政政策发挥支持和引导作用,提供保障机制。文章基于安徽省的调研分析,分析了财政保障农村文化服务的逻辑,提出了财政保障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机制的构建思路,包含财力保障机制、供给决策机制和绩效考评机制。最后,文章从增强地方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决策机制、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资金的绩效管理、拓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渠道四个方面阐述了财政保障机制的具体政策构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范迪军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在县一级。县域如何建设好新农村,中央提出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指导方针,而欠发达县域由于城市和工业都不发达,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此,文章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考察,提出了农村必须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实现第三次能量释放,从而实现农村经济的第三次繁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