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0)
- 2023(10353)
- 2022(8105)
- 2021(7162)
- 2020(6117)
- 2019(13554)
- 2018(13565)
- 2017(26478)
- 2016(14516)
- 2015(16114)
- 2014(15973)
- 2013(15523)
- 2012(13636)
- 2011(11814)
- 2010(12044)
- 2009(11384)
- 2008(11761)
- 2007(10700)
- 2006(9551)
- 2005(9133)
- 学科
- 业(79861)
- 企(74652)
- 企业(74652)
- 济(68351)
- 经济(68273)
- 管理(59687)
- 方法(30633)
- 业经(27688)
- 财(24905)
- 农(23832)
- 数学(22850)
- 数学方法(22736)
- 务(21133)
- 财务(21115)
- 财务管理(21106)
- 企业财务(20136)
- 农业(17731)
- 技术(16131)
- 中国(15747)
- 制(14510)
- 策(13688)
- 划(13340)
- 理论(12505)
- 体(12419)
- 企业经济(12227)
- 经营(12031)
- 和(12010)
- 技术管理(10467)
- 体制(10444)
- 地方(9917)
- 机构
- 学院(213718)
- 大学(206113)
- 济(93113)
- 经济(91632)
- 管理(88805)
- 理学(76371)
- 理学院(75732)
- 管理学(74807)
- 管理学院(74423)
- 研究(63975)
- 中国(52695)
- 财(43983)
- 京(42358)
- 农(39257)
- 科学(37005)
- 财经(35190)
- 江(33378)
- 所(32093)
- 经(32010)
- 业大(31632)
- 农业(30819)
- 中心(29196)
- 研究所(28627)
- 经济学(27893)
- 商学(26160)
- 北京(26033)
- 州(25973)
- 商学院(25934)
- 财经大学(25915)
- 经济学院(25328)
- 基金
- 项目(136144)
- 科学(109975)
- 基金(101278)
- 研究(100154)
- 家(87139)
- 国家(86292)
- 科学基金(76735)
- 社会(66735)
- 社会科(63467)
- 社会科学(63448)
- 省(54464)
- 基金项目(53847)
- 自然(49197)
- 自然科(48184)
- 自然科学(48174)
- 自然科学基金(47459)
- 教育(45125)
- 划(43786)
- 资助(40286)
- 编号(39799)
- 业(34741)
- 创(31840)
- 成果(30367)
- 部(30082)
- 重点(30044)
- 发(29449)
- 创新(28782)
- 国家社会(27924)
- 制(27014)
- 人文(26431)
- 期刊
- 济(107385)
- 经济(107385)
- 研究(60495)
- 财(39151)
- 中国(39138)
- 管理(38537)
- 农(37657)
- 科学(29162)
- 学报(28680)
- 农业(25873)
- 大学(22929)
- 学学(22135)
- 融(21361)
- 金融(21361)
- 技术(20652)
- 业经(20630)
- 财经(18422)
- 业(16613)
- 经济研究(16524)
- 教育(16029)
- 经(15902)
- 问题(14260)
- 技术经济(13788)
- 财会(12668)
- 现代(11731)
- 商业(11150)
- 世界(11010)
- 会计(10196)
- 贸(10032)
- 经济管理(9885)
共检索到318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佳悦 范源浩 范亚东
减少非理性的多元化扩张行为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考察连锁股东所施加的调节效应及三者间关系的异质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多元化经营会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体现为多元化经营的“折价”效应;连锁股东能够发挥监督效应与信息效应,从而缓解多元化经营的“折价”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多元化经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在不同分位点上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全要素生产率分位点的提高,多元化经营的“折价”效应越发显著,连锁股东的监督效应和信息效应也更为凸显。此外,当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以及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较高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无明显影响;反之,多元化经营的“折价”效应及连锁股东的调节效应显著。本研究为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重新审视多元化经营折损理论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也为全面认识连锁股东的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昆儒 孙夫祥
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连锁股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锁股东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路径检验证实,连锁股东通过促进双元创新这一路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连锁股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规模较大企业、盈利企业、薪酬激励较高企业和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连锁股东的经济后果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也为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昆儒 孙夫祥
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连锁股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锁股东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路径检验证实,连锁股东通过促进双元创新这一路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连锁股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规模较大企业、盈利企业、薪酬激励较高企业和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连锁股东的经济后果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也为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兴全 张记元
在多元化经营浪潮逐渐消退的现实情境下,回归主业已经成为新的经营趋势,作为对企业行为决策有重要影响的连锁股东在多元化经营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以2007-2019年沪深两市企业为样本,从“归核效应”和“扩张效应”双重视角刻画了连锁股东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连锁股东有效抑制了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即呈现“归核效应”,其主要作用机制为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异质性研究发现,在有连锁股东委派董事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对多元化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此外,连锁股东还提升了企业相关多元化程度以及多元化的经营价值。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广子
多元化经营在现实企业中普遍存在,这也吸引了大量研究探寻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动机。已有文献主要关注企业本身多元化经营,忽略了控股股东因素,从而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不同于已有文献,基于手工搜集数据,本文首次考察了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首先,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替代关系,说明控股股东将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作为其整体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一部分;其次,从影响机制上看,控股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权益在其总资产中份额越高、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越高,控股股东多元化经营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之间的替代关系会越弱,说明那些有助于减轻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进行干预的因素将会弱化这种关系。本文为理解企业多元化经营行为以及企业与其控股股东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多元化经营 控股股东 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邢劭思
优化股权结构安排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多个大股东并存产生的经济后果备受学术界关注。采用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东信息和财务数据,研究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多个大股东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经过了多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多个大股东会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杠杆和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多个大股东发挥积极治理作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优化股权结构、提升经营治理水平以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袁玲
笔者以2004年~2008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了控股股东的攫取私利动机对多元化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经营不一定有益或有损于公司价值,而控股股东两权分离引起的代理问题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多元化折价现象,在控股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时,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显著恶化了多元化公司价值。
关键词:
控股股东 两权分离 多元化经营 公司价值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解元元 黄俭
文章采用我国A股2011—2016年的上市公司作为观测对象,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股权质押程度越高,就越容易侵占上市公司或其他股东的利益,并最终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考虑到我国国企与非国企在制度安排与经营环境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异,文章进一步检验了不同产权性质的样本组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后,为优化企业治理机制与治理环境,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 产权性质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泽艺 黄玉清
在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对企业资源配置优化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广泛存在的连锁股东网络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连锁股东能否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值得关注。以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连锁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的研究发现,连锁股东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协同效应,助力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连锁股东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筹集资金、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协同效应,提升了数字化转型能力,进而推动了企业的加速转型。进一步地,连锁股东对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更强。此外,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动企业成长,提升了企业绩效。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合理地引入连锁股东、充分挖掘股东网络的资源和信息优势以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连锁股东 数字化转型 股东网络 治理协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申丹琳 文雯 靳毓
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社会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关系。实证检验发现,社会信任与企业多元化经营显著正相关,说明社会信任有助于提升企业多元化经营。同时,当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企业治理水平较弱时,社会信任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促进作用更大。机制检验表明,提高银行借款规模以及吸引高级人才是社会信任促进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重要途径。此外,社会信任能缓解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的负向关系。本文丰富了社会信任对企业行为影响的文献,并从非正式制度视角补充了企业多元化经营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社会信任在微观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实践上对于中国推动诚信社会建设也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赵文娟
面对市场经济,企业多元化经营并没有象人们原来预期的那样获取稳定收益和分散经营风险,反而将诸多经营风险集于一身,如无法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技术创新能力弱、决策失误增加等。鉴于国内已有不少企业涉足多元化经营,在对策方面可考虑。一是从事这种经营的企业必须具备规避风险的基本条件;二是根据企业涉足多元化经营的程度,将多元化经营企业分类。
关键词:
企业 企业多元化经营 规模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昊征 傅裕嘉 岳建中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炳亮
从股东的角度入手,依据代理理论和制度理论分析了股东的股权与身份两种股东属性对企业多元化的影响,实证发现,股权集中度降低企业的多元化水平,而股东身份的多元化则显著提高企业的多元化程度。
关键词:
多元化 股权 身份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勇 马文龙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既是衡量微观企业绩效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文章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是否存在机构共同持股、同行业联结程度和机构共同持股比例三个维度,探索机构共同持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共同持股能够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联结程度和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构共同持股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降低代理成本,在资本市场中扮演治理角色;在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中,机构共同持股更能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该结论在工具变量、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文章从机构共同持股角度出发,探讨这一新兴所有权模式对公司治理及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新红 冯若雯
本文以2008—2020年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两个维度考察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环境不确定性和行业竞争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非国有股东治理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环境不确定性对非国有股东治理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非国有股东治理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在竞争性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