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5)
- 2023(14907)
- 2022(12357)
- 2021(11508)
- 2020(9473)
- 2019(21891)
- 2018(21619)
- 2017(40390)
- 2016(23083)
- 2015(26265)
- 2014(26975)
- 2013(25684)
- 2012(23376)
- 2011(20792)
- 2010(20712)
- 2009(18441)
- 2008(17749)
- 2007(15554)
- 2006(13595)
- 2005(11867)
- 学科
- 济(83414)
- 经济(83316)
- 管理(64131)
- 业(58480)
- 企(48461)
- 企业(48461)
- 方法(37067)
- 数学(31662)
- 数学方法(31225)
- 中国(25685)
- 农(24448)
- 财(20865)
- 学(20371)
- 业经(20309)
- 理论(18232)
- 地方(18082)
- 制(16437)
- 农业(16233)
- 教育(15284)
- 技术(14907)
- 和(14010)
- 务(13379)
- 财务(13297)
- 贸(13281)
- 贸易(13271)
- 财务管理(13270)
- 环境(13217)
- 银(12899)
- 易(12844)
- 银行(12841)
- 机构
- 学院(318401)
- 大学(314200)
- 管理(122326)
- 济(114730)
- 经济(111850)
- 研究(106366)
- 理学(105588)
- 理学院(104384)
- 管理学(102365)
- 管理学院(101828)
- 中国(76167)
- 科学(69269)
- 京(68560)
- 农(54822)
- 所(54105)
- 财(52455)
- 业大(50104)
- 研究所(49633)
- 江(48028)
- 中心(47521)
- 范(44566)
- 师范(44080)
- 北京(43104)
- 农业(43014)
- 财经(42080)
- 技术(41707)
- 院(39464)
- 州(39043)
- 经(38213)
- 师范大学(35277)
- 基金
- 项目(221349)
- 科学(172164)
- 研究(164133)
- 基金(154877)
- 家(135753)
- 国家(134556)
- 科学基金(114443)
- 社会(98462)
- 社会科(92965)
- 社会科学(92939)
- 省(90307)
- 基金项目(82318)
- 教育(78291)
- 划(75522)
- 自然(74867)
- 自然科(73086)
- 自然科学(73064)
- 自然科学基金(71672)
- 编号(69816)
- 资助(63640)
- 成果(56866)
- 重点(50212)
- 课题(49938)
- 部(47387)
- 发(47226)
- 创(45944)
- 创新(42657)
- 项目编号(42189)
- 科研(41998)
- 年(40586)
- 期刊
- 济(125609)
- 经济(125609)
- 研究(91168)
- 中国(67388)
- 学报(54036)
- 教育(51805)
- 农(49965)
- 科学(47596)
- 管理(44273)
- 大学(40245)
- 财(39215)
- 学学(37397)
- 农业(34905)
- 技术(32179)
- 融(23289)
- 金融(23289)
- 业经(21575)
- 财经(19522)
- 经济研究(19322)
- 图书(18604)
- 业(18370)
- 职业(17166)
- 经(16578)
- 问题(16424)
- 科技(16176)
- 版(15332)
- 理论(14609)
- 坛(14594)
- 论坛(14594)
- 技术经济(14495)
共检索到462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华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关系到教育成败的大问题,如何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采取怎样有效方法去评价去保障,则是高职教育办学高度重视的关键问题,经过对研究问题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评价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实施多元主体内外部有效衔接的"双原则"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打破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改革弊端,不断更新高职教育观念,科学系统地探索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晓蓉 龙山红 余绍军
工学结合是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从学校、企业、社会三大方面构建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的评价权重。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佩华 胡泊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其具体策略是,组建多元化的评价专家库,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小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个性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艳萍
构建高职公共外语教师多元化知识结构以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当今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高职公共外语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科研能力较弱的成因分析,探讨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多元化知识构建的内涵、必要性及途径。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 公共外语教师 多元化知识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晓茗
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毕业生的质量评价还没有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来量化还没有科学有效的依据。明确建设高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价值,探析高职人才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策略,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 人才质量 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谷溪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矛盾的最好办法。然而,在我国,高职院校数量庞大,专业种类繁多,就是在同一所学校,不同的专业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也存在差异性。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创造条件,依据不同专业需求,推进多元化工学结合创新体制,真正搭建起了学生、企业、院校间的桥梁,实现了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季跃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的实施主体、教学模式、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均体现出鲜明的特征。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也必须体现工学结合特色。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应遵循科学性、激励性、可操作性、多元化的原则,以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可持续发展能力考核为核心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应中
构建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需要遵循达成评价主体认同、凸显专业特性、突出人才培养绩效评价、兼重定量与定性评价等基本准则,采取建构评价目标、协商评价方案、开放评价渠道、交流评价信息等行动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平
高职与普通本科"3+2"分段人才培养有其特殊性,既要让学生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又要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基于此人才培养定位,以满足企业和学生需求为导向,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成效三方面确定"3+2"分段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方元春 王璜
高职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具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构建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转变高职教育教学评价观念,改革传统的以校内监控评价为主的教学导向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关键词:
高职 教育教学评价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亚军 赵萍 孔月红
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理论和多年实践成果的指导下,以学校发展状态评价为引导,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为核心,以教学过程监控为抓手,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三维度"评价监控体系,从多元评价主体视角对学校环境支持、专业发展状态和教学效果达成度开展评价、监控与诊断,不仅为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的内控和持续改进提供依据,而且理顺了人才培养宏观、中观和微观质量管理工作三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诊断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江涛 唐继红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的一般作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内适"质量观、"外适"质量观和人本质量观,研究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设的原则、内容和结构关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志国、刘志峰在《中国高教研究》2014年第7期中撰文,指出一些职业院校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水平有待提升,提出要在组织系统、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监控评价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作者将中高职衔接的关键问题概括为衔接模式、资源共享平台、质量保障体系三方面。其中,质量保障体系是基础。从人的发展理论看,质量保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志国 刘志峰
中高职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尽管一些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质量保障体系亟待从组织系统、制度体系、运作机制和监控评价系统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人才培养 质量保障体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仇荣国
就高职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界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苏州地方特点和"利益相关者多元化"的视角,构建了高职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十维"一级指标和6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