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93)
- 2023(12618)
- 2022(10983)
- 2021(10369)
- 2020(8476)
- 2019(19269)
- 2018(19331)
- 2017(36722)
- 2016(20477)
- 2015(22900)
- 2014(23098)
- 2013(22345)
- 2012(20377)
- 2011(18343)
- 2010(18185)
- 2009(16512)
- 2008(15863)
- 2007(13759)
- 2006(12018)
- 2005(10401)
- 学科
- 济(78591)
- 经济(78499)
- 管理(58834)
- 业(51260)
- 企(43063)
- 企业(43063)
- 方法(34531)
- 数学(29535)
- 数学方法(29196)
- 农(21370)
- 中国(20117)
- 学(20027)
- 地方(19900)
- 财(18603)
- 业经(17556)
- 环境(16093)
- 制(14941)
- 理论(14200)
- 和(14006)
- 农业(13959)
- 划(12330)
- 贸(11939)
- 贸易(11934)
- 教育(11844)
- 技术(11789)
- 体(11740)
- 务(11728)
- 财务(11657)
- 财务管理(11634)
- 易(11503)
- 机构
- 大学(282918)
- 学院(282620)
- 管理(112476)
- 济(104285)
- 经济(101753)
- 理学(97935)
- 理学院(96780)
- 研究(95889)
- 管理学(95041)
- 管理学院(94540)
- 中国(69198)
- 科学(62864)
- 京(60936)
- 所(48162)
- 财(47169)
- 农(46975)
- 研究所(44416)
- 业大(44151)
- 中心(43040)
- 江(40756)
- 范(39459)
- 师范(39063)
- 北京(38313)
- 财经(38173)
- 农业(36794)
- 院(35779)
- 经(34664)
- 州(33424)
- 师范大学(31625)
- 技术(31550)
- 基金
- 项目(202201)
- 科学(158185)
- 研究(148077)
- 基金(144689)
- 家(126991)
- 国家(125935)
- 科学基金(107282)
- 社会(91070)
- 社会科(86030)
- 社会科学(86006)
- 省(80086)
- 基金项目(77526)
- 自然(70477)
- 自然科(68673)
- 自然科学(68656)
- 划(67828)
- 教育(67588)
- 自然科学基金(67360)
- 编号(61247)
- 资助(58483)
- 成果(49506)
- 重点(45676)
- 部(43601)
- 发(43484)
- 课题(42533)
- 创(41712)
- 创新(38894)
- 科研(38560)
- 项目编号(37282)
- 大学(36821)
共检索到402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瑞恒 姜旭朝 袁保瑚
当前,我国海洋生态退化状况日趋严重,研究建立多元主体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至海洋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多元补偿主体框架下,依据补偿主体的权责利不同,划分为政府补偿、企业补偿和居民补偿。政府、企业和居民追求的分别是生态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多元化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是,实现多渠道经济补偿,提高生态补偿效率。
关键词:
海洋经济 海洋生态治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石意如 陈辉 向鲜花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中存在制度、机制、执行、问责等方面的治理困境,而这主要归因于整体视角海洋环境治理体系缺乏。西方发达国家海洋环境治理实践经验表明,高质量的海洋环境治理一般要满足整体思维、全程治理、全面合作、联动问责四个特征。借鉴成功经验,提出以海陆统筹协调发展为目标,以主体功能区为环境治理基本单元,全程合作治理海洋环境的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海洋环境治理模式的不足,为海洋环境治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郭建科 董梦如 郑苗壮 韩增林
随着海洋资源经济潜力及战略价值的不断提升,国际海域尤其是公海保护区的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逐渐成为海洋国家关注的焦点。从地缘经济视角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则。在对国际海域经济活动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方法。首先,依据国际海洋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形态,将国际海域经济活动划分为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类。各类经济活动的开展除受海洋生态环境、海域自然条件和国际规则、国家战略与地缘关系等因素外,还受到具体的技术瓶颈、装备保障和交通成本等多方面的制约。其次,从商品的价值属性出发,提出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所具有的三个属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地缘属性,进而从自然价值、需求程度和可获得性三方面构建了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的三维空间概念模型,并运用海域承载力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边界与阈值。再次,以油气开采、海上航行及渔业捕捞为典型代表,构建了三位一体的指标体系,集成生产函数、需求函数等计量模型,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国际海洋资源战略价值评估技术方法。最后,结合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战略需求,提出我国加快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应对策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曼
中国当前处于乡村振兴的历史转折阶段,海洋乡村作为乡村振兴实践的重要场域,其基层社会治理不仅需要依靠国家制度层面的革新,同时也需要基于融合当地的生计方式与传统文化。与农耕文化根植于土地不同,更具开放性、风险性与不稳定性的海洋生态影响下的海洋乡村基层社会在面临国家制度性导向的生计方式转型时往往面临更多困境。S镇基于对海洋生态的保护与乡村发展的双重目标,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获得根基性力量,通过对包含集体记忆与传统生计方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仪式化再生产,将乡村振兴与社会秩序维系植入当地社会,为海洋乡村的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提供一种经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穆桂斌 高雪原
体面劳动是维护人格尊严、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体面劳动的关注不断升温,并且呈多元化趋势:国际组织、国家、企业、劳动者等多种主体均对体面劳动有着各自的理解。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不同主体对体面劳动的认知、评价及差异,归纳了体面劳动测评的指标体系,回顾了不同主体对体面劳动的实践探索,并对体面劳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
体面劳动 国际组织 国家 企业 劳动者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超
生态危机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安危,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生态治理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它能够成功破解生态格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重塑生态秩序,推动生态治理的创新发展。在精确阐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于生态治理价值的基础上,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层面寻找应对措施:聚焦生态危机,探寻治理路径;构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推进整体发展;重塑生态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担当;深化绿色发展,共建美好生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向鲜花 石意如
我国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存在"四重四轻"现象,导致绩效评价机制与海洋环境治理模式错位,严重影响海洋环境治理效果及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评价。借鉴发达国家(地区)海洋环境治理绩效评价实践的成功经验,基于陆海统筹视阈,对不同海洋主体功能区生态预算治理PSR设计差异化指标,建立将海洋环境治理动态绩效与预算治理能力纳入评价范畴的区域海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曼
作为巩固海疆安全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场域,海洋渔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洋渔村传统生计方式的形成基于悠久的海洋发展史,现代海洋文化的发展则推动了海洋渔村从传统生计方式到新型生计方式的转型。通过对海洋渔村生计方式转型与乡村振兴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到国家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2个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海洋渔村围绕海洋,以人为中心,以文化为载体,通过平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海洋文化的“乡土性”与现代海洋文化的“现代性”,实现渔村生计方式的转型与创新,推进了海洋渔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进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骁乐 李茜茜 杜元伟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生动实践。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建设资金匮乏等问题,已成为海洋牧场现代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阻碍。鉴于此,针对海洋牧场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双重困局,基于“协同创新”与“多元融资”两条脉络,按照“价值共创系统主体界定→价值共创系统功能与特征分析→价值共创机制探究”的逻辑,提出“核心企业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海洋牧场多主体价值共创系统,从“两端+三层”和“两侧+三维”角度分别探析协同创新、多元融资驱动下海洋牧场多主体价值共创机制,以期为形成海洋牧场长效治理范式,加快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郑鹏 王欣宇 田宛鑫
将单一经济责任审计向经济建设责任与生态建设责任两种责任审计拓展,是新时期审计职能的拓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评价和监督职责。以A省为研究区,引入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维度构建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赋值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领导干部海洋资源资产进行离任审计评价,丰富海洋资源审计的研究方法,验证海洋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
关键词:
海洋资源 离任审计 治理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嘉玥 王洋
海洋生态系统是蓝碳的主要贡献者,提高海洋生态效率对促进海洋经济增长、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从海洋能源消耗、海洋环境污染以及海洋经济水平三个维度构建海洋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海洋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生态效率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其原因主要在于能源和产业结构以及各地政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海洋领域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嘉玥 王洋
海洋生态系统是蓝碳的主要贡献者,提高海洋生态效率对促进海洋经济增长、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三阶段DEA模型,从海洋能源消耗、海洋环境污染以及海洋经济水平三个维度构建海洋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的海洋生态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海洋生态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海洋生态效率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格局,其原因主要在于能源和产业结构以及各地政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为促进海洋领域支撑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袁沙 郭芳翠
全球海洋治理主体间合作关乎全球海洋治理的成败。全球海洋治理主体间存在竞合关系。影响治理主体合作的根源是治理主体对私利的追逐导致集体治理的困境。此外,治理主体身份二重性矛盾以及治理问题和治理领域对治理需求的紧迫性非均匀分布都制约着全球海洋治理主体间合作。要实现全球合作必须打破博弈困境,处理好个体与全球的关系,同时,还要不断塑造全球公民身份使治理主体能够自觉地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关键词:
全球海洋治理 合作 进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玮
在现代大学管理工作中,公共理性的运用是为了缓解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分歧和固有矛盾,从而达到共识,积极推动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论为多元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价值诉求和路径选择做出了阐释和应答,具有极强的借鉴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怀斌 毕贺轩
本文在指出企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现代性局限的基础上,把共主体话语、社会嵌入性和企业组织范式结合起来研究,提出和论证了在共主体这一广角视域下的"嵌入性企业范式"及其特征,认为该企业范式是一种"经济-社会"系统和多重关系的函数,有经济和非经济属性,受来自企业内外部的正式非正式权力中心调控,有内部的和兼具内外部双重属性的组织要素和标准非标准双模分形结构,同时,也是一种实行经济和非经济战略,有经济社会双重边界和双网机制的网络化企业发展模式。
关键词:
共主体 社会嵌入 组织范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