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09)
2023(17220)
2022(14564)
2021(13875)
2020(11364)
2019(26261)
2018(26426)
2017(49029)
2016(27398)
2015(30780)
2014(30922)
2013(29341)
2012(26615)
2011(23970)
2010(24370)
2009(22215)
2008(21198)
2007(18617)
2006(16195)
2005(14149)
作者
(75469)
(62216)
(62035)
(59211)
(39635)
(30062)
(28389)
(24385)
(23853)
(22381)
(21315)
(20828)
(19810)
(19622)
(19322)
(19050)
(18783)
(18684)
(18011)
(17675)
(15551)
(15527)
(15057)
(14397)
(13979)
(13933)
(13834)
(13695)
(12431)
(12378)
学科
(97618)
经济(97506)
管理(77701)
(71703)
(61441)
企业(61441)
方法(45501)
数学(39282)
数学方法(38522)
中国(31043)
(26454)
教育(24495)
(24143)
(24067)
业经(22787)
理论(22101)
技术(21910)
地方(20412)
(18985)
农业(17384)
(16690)
贸易(16678)
(16177)
(16159)
(15511)
银行(15468)
环境(15070)
(14798)
(14765)
财务(14708)
机构
大学(371408)
学院(368834)
管理(143556)
(134594)
经济(131298)
理学(124608)
理学院(123158)
研究(122126)
管理学(120532)
管理学院(119841)
中国(86620)
(80132)
科学(77297)
(62089)
(60633)
(57111)
师范(56624)
(56596)
研究所(55445)
(54975)
中心(54823)
业大(54571)
北京(50934)
财经(49478)
师范大学(45788)
(44921)
(44855)
技术(44633)
(44499)
农业(44247)
基金
项目(254200)
科学(200853)
研究(190687)
基金(180242)
(156493)
国家(155086)
科学基金(133402)
社会(116641)
社会科(110252)
社会科学(110225)
(102416)
基金项目(94600)
教育(93955)
(87162)
自然(86738)
自然科(84794)
自然科学(84775)
自然科学基金(83197)
编号(80203)
资助(74066)
成果(66736)
课题(58058)
重点(57790)
(55911)
(55587)
(54612)
创新(51207)
项目编号(49548)
教育部(48385)
科研(48057)
期刊
(146131)
经济(146131)
研究(112349)
中国(80130)
教育(71813)
学报(57315)
管理(53956)
科学(52573)
(51221)
(46568)
大学(44082)
学学(40045)
技术(37667)
农业(35686)
(27438)
金融(27438)
业经(25531)
经济研究(23414)
财经(22892)
图书(20794)
(19596)
科技(19192)
(19152)
职业(19071)
问题(17860)
技术经济(17435)
(16782)
(16654)
论坛(16654)
统计(16546)
共检索到543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礼刚  周怡婷  徐美娟  
创新教育是一个多领域互动过程,传统的"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更多基于经济利益,而四螺旋在三螺旋基础上加入"社会公众",形成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新平衡以及更加广泛的视角。在此基础上,为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从多元主体协同的角度出发,构建以高校为主导、以产业为载体、以政府为支撑和以社会公众为监督的创新教育四螺旋模式,并阐述模式的动力机理和协同机制,提出构建全方位创新教育体系、优化创新教育顶层设计、联动资源优化创新实践和促进创新可持续发展4条协同路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卫红  陈高翔  张爱美  
本文基于协同创新中的三螺旋理论,结合当前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探索性地构建了"政产学研用资"协同创新三三螺旋模式,分析了政府、产业、大学、研究机构、用户和资本部门的定位和职能作用,探索了三三螺旋模式的构成、主题及协同模式,设计了三三螺旋模式的协同创新机理,意在为多个创新主体在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定位选择、职能发挥提供指导,为多主体协同创新系统的运转模式、核心机理的设置提供思路,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同时还为三螺旋理论的相关研究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东霞  郭书男  周维  
三螺旋理论是在国外大学科技园创新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三螺旋理论主要强调大学、企业和政府的协同创新关系,更突出官产学协同创新。国外大学科技园在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官产学"三螺旋协同创新模式:大学主导型、产业(企业)推动型、政府引导型。中国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官产学"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宜从提高三主体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职能效用;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官产学"创新合作网络;选择适宜的"官产学"协同创新模式三方面着手建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东  朱林  
从创新的内涵与相关背景出发,总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含义;以DNA双螺旋结构为基础仿生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阐述其碱基含义;站在双螺旋的视角对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关系进行研究,建立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双螺旋模型,并对相关过程做详细模拟;最后基于技术与知识的双螺旋模型结构对创新模式的形成基础、性质和特点进行说明,旨在能够更深入地揭示创新的运行规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庄涛  王桂东  
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路径,探寻中国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中的互动关系与发展态势,为完善中国三螺旋模型、实施协同创新战略提供借鉴。运用三螺旋理论,构建包括中国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内的四维协同创新模型,以SCI-E论文数据为依据,通过三螺旋算法对四维合作主体间的紧密程度与协同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官、产、学、研四方合作关系日趋紧密,较为稳定的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大学在协同创新中表现最为活跃,其次是政府和科研机构,而企业参与程度最低;大学、政府、科研机构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庄涛  王桂东  
官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路径,探寻中国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协同创新中的互动关系与发展态势,为完善中国三螺旋模型、实施协同创新战略提供借鉴。运用三螺旋理论,构建包括中国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内的四维协同创新模型,以SCI-E论文数据为依据,通过三螺旋算法对四维合作主体间的紧密程度与协同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官、产、学、研四方合作关系日趋紧密,较为稳定的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大学在协同创新中表现最为活跃,其次是政府和科研机构,而企业参与程度最低;大学、政府、科研机构之间的双边或三边协同创新活动较为深入。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吴卫红,陈高翔,张爱美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聂爽爽  
目前,大力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进一步加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是电商行业仍存在着人才缺口大、就业质量不高等问题。以"岗位"作为电商人才分类的依据,构建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电商人才分类评价体系,可以对高职电商学生电子商务能力高低进行评测,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电子商务岗位胜任能力,同时让企业更好地发现、培养、使用、激励人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少惠  赵军义  朱侃  
有效的农业公共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国农业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借鉴三重螺旋理论模型建构了一个以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合作提供农业公共服务模式,并就政府、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在公共服务中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边界、互动机制和行为规范进行分析,对多主体协同合作服务模中的合同治理开展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华  
基于我国深化改革与"双创"的时代大背景,在职业教育中制定、实施与建设创新战略不仅可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与优化驱动力,同时也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发展方向。文章基于多方主体协同视角,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创新战略发展过程中的主体目标分散、研究水平低下、环境秩序混乱和沟通交流不畅等问题,从包含政府、企业、学校、社会公众等在内的多主体领域入手,提出统一目标、团队建设、环境营造和管道疏通四方面进行职业教育创新战略建设的建议,以期通过对职业教育的探索为全国教育体系内的创新战略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建华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重要的高等教育模式之一,承担着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育任务,同时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然而教育管理模式趋同已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阻碍,应用型本科院校唯有加快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特色化办学与可持续发展。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对明确政府、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以及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应用型院校应当在明晰政、校、企之间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田锦川  刘其先  
"目标客体-责任主体-依托载体-运作机体"这"四体协同、整体联动"的企业文化闭环建设模式,涵盖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元素和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彼此交叉,相互融合的综合有机体,支撑、引领了集团改革发展的稳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多层级多元化企业集团应如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新兴际华集团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基于战略导向的"目标客体-责任主体-依托载体-运作机体"这"四体协同、整体联动"的企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景师  
经济新常态下,全球产业链发生结构性变化,职业教育要主动对接国内产业链发展和升级,根据产业链类型和人才需求链的特征,调整优化专业链,形成系统科学的教育链。本文分析了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内涵,分析指出四链对接融合,需构建以行业企业需求为牵引、政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以市场需求就业为导向的政校企行市协同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模式,通过管理协同、利益协同、资源协同、人员协同、文化协同实现四链融合、双层次螺旋协同创新,最后提出了推动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融合的发展路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余潇潇  刘源浩  
本文以三螺旋理论的视角,探讨提升中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质量的理论路径和实践创新。在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宏观循环,确定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大学、企业、政府长期合作的共同目标;分析微观循环,提出三者保留原作用与身份,同时具备另外两个机构的一些能力的模式,以汇聚梳理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并解决教育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并通过"清华创+"的案例具体介绍实践场景,提炼经验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瑶  王铭  
知识生产模式Ⅱ及"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动力机制模型是国际流行的国家创新战略和模式。由于合作模式单一,内部利益失衡,角色转换趋同,耦合能力缺乏,三螺旋产生了自然、社会问题,影响知识生产的正向效应发挥。为此,四螺旋与知识生产模式Ⅲ应运而生,四螺旋在三螺旋基础上加入了"公民社会",将"大学"扩展为"学术界",形成私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新平衡。研究认为,知识生产动力机制演变原因包括知识经济化向知识社会公益化转移,知识的弥散由国际化向全球化改变,利益相关群体从多极化向扁平化发展,以及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与发挥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