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6)
- 2023(9197)
- 2022(7472)
- 2021(6833)
- 2020(5515)
- 2019(11825)
- 2018(11926)
- 2017(21556)
- 2016(11791)
- 2015(12900)
- 2014(12520)
- 2013(11468)
- 2012(10226)
- 2011(9294)
- 2010(9436)
- 2009(8970)
- 2008(8476)
- 2007(7757)
- 2006(6910)
- 2005(5853)
- 学科
- 济(37644)
- 经济(37595)
- 管理(34575)
- 业(25794)
- 企(21806)
- 企业(21806)
- 农(13919)
- 中国(12990)
- 地方(11393)
- 环境(11238)
- 方法(11131)
- 业经(10716)
- 财(10353)
- 制(10346)
- 学(10332)
- 体(8824)
- 理论(8604)
- 农业(8571)
- 数学(8495)
- 数学方法(8355)
- 和(7701)
- 划(7614)
- 教育(7242)
- 银(7158)
- 银行(7141)
- 融(7028)
- 金融(7020)
- 行(6906)
- 发(6784)
- 贸(6404)
- 机构
- 学院(151951)
- 大学(146916)
- 管理(54339)
- 研究(52657)
- 济(52202)
- 经济(50777)
- 理学(45774)
- 理学院(45263)
- 管理学(44274)
- 管理学院(44013)
- 中国(39691)
- 科学(33433)
- 京(31909)
- 财(26479)
- 农(26347)
- 所(25670)
- 江(24793)
- 中心(24650)
- 研究所(23216)
- 业大(22816)
- 范(22002)
- 师范(21735)
- 农业(20340)
- 院(20312)
- 技术(20266)
- 财经(19947)
- 州(19850)
- 北京(19695)
- 经(17940)
- 省(17265)
- 基金
- 项目(104246)
- 科学(80988)
- 研究(80450)
- 基金(71347)
- 家(62675)
- 国家(62129)
- 科学基金(52565)
- 社会(48968)
- 社会科(46066)
- 社会科学(46056)
- 省(43728)
- 教育(37403)
- 基金项目(37333)
- 划(36187)
- 编号(34729)
- 自然(32280)
- 自然科(31377)
- 自然科学(31367)
- 自然科学基金(30740)
- 成果(28738)
- 资助(27452)
- 课题(25608)
- 重点(24469)
- 发(23637)
- 创(22117)
- 年(21818)
- 部(21401)
- 项目编号(20826)
- 创新(20663)
- 制(20160)
共检索到235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国根
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适应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协同学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应着力于从主体互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从理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即通过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和全面推进多元主体环境信息公开共享等路径来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国根
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适应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协同学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应着力于从主体互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从理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即通过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和全面推进多元主体环境信息公开共享等路径来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静 张雪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的构建还存在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市场机制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相对薄弱、社会主体合作基础薄弱等障碍。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多元协同治理模式,核心在于立足基本国情,不断拓展行政民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能,促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引导公众参与,逐步释放社会组织活力;全面践行核心价值观,着力培育价值共识。
关键词:
多元协同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秋芳 汪文雄 崔永正 陈丹玲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整合多方资源要素、协调多元主体行动、提升整治效率提供了有效路径。从组织关系视角构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逻辑框架,以湖北省J县GQ镇为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包含命令传递、资源流动和信息沟通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网络,并分析网络结构特征,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剖析这些网络的内外生机制。结果显示:(1)案例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三个网络密度较低,尚未形成紧密联系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2)命令传递网络和资源流动网络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和“小世界”特征,存在以县政府、镇政府为中心的命令传递集群和以施工企业为中心的资源流动集群,大量农村集体和村民位于网络边缘未发挥主体作用;(3)三个网络的形成不同程度上受互惠性、核心—边缘结构效应、传递闭合效应、连通效应等内生机制和主体属性、夹带效应等外生机制的影响。据此提出,为提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有效性,应强化核心主体的稳定作用,搭建多元化参与渠道,发挥农村集体和村民的内生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有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稳步上升,旅游业成了在现代繁忙城市生活之余闲暇放松的热门方式,尤其是乡村旅游更为人津津乐道,农家乐、民宿、乡村家常菜等吸人眼球。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经济体系。关于乡村旅游系统主体如何多元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等问题有待多方面协调治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未来发展途径、各主体协调治理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展开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有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稳步上升,旅游业成了在现代繁忙城市生活之余闲暇放松的热门方式,尤其是乡村旅游更为人津津乐道,农家乐、民宿、乡村家常菜等吸人眼球。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经济体系。关于乡村旅游系统主体如何多元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等问题有待多方面协调治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未来发展途径、各主体协调治理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展开研究。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文彬 贾若兰
主体高质量协同合作有助于新时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也能助力化解多项现实挑战。借助整体治理和系统思维,可以科学剖析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性困境和深层病因。一方面,主体协同碎片化问题凸显,包含主体参与体制仍不完善、合作渠道单一、协同尚未形成合力、协同行动要素供应不足以及协同监督体系缺乏等。另一方面,目标耦合不足、思维相异、能力欠缺、协同虚化以及动力不足,是阻碍主体协同的复杂性成因。为此,既需着眼机制设计、资源筹集、共同体构建、渠道畅通以及监管强化等方面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逻辑,也要锚定实践需求,持续完善改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流程方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福周 李静
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多重污染复合交织的形态,严重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文章构建村镇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户三方主体协同治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博弈主体行为策略选择和演化稳定性条件。结果表明,降低地方政府引导成本且给予净化企业和监督举报的农户经济激励、降低农户参与成本且做好对受损农户的补偿、降低村镇企业净化成本并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督强度和惩罚力度,将有利于推进三方互动,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演化博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新珍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办学等新兴职业教育模式,参与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这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协调作用,发挥企业实训就业保障作用,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协调作用,以此来探寻基于多主体协同治理的职业教育集团新出路。
关键词:
职业教育集团 多主体 协同治理 校企合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艳丽 李桦
多主体协同治理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为例,采用DEA-HR模型分析地理标志保护多主体合作博弈及协同绩效。结果表明:现阶段地理标志保护主体(监管部门、茶厂、茶农)合作不完全;保护主体协调度仅为0.64,处于"初级协调发展型"阶段,茶厂与茶农成为拉低整体协调度的短板;进一步运用门槛模型揭示茶厂与茶农协调度低的关键因素在于监管部门的质量检测强度弱、茶农的品牌了解程度低,同时测出茶厂与茶农的经营规模存在门槛效应。为提高地理标志保护主体协同绩效,政府应协同其他主体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宣传力度,构建以市场监管为主、政府规制为辅的地理标志保护主体协同治理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贵艳 王传胜 刘毅
生态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生态系统的质量变化状况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需要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建立长期性与持续性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机制、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调控人类活动、继续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加强生态保护。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保护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逢春
为探寻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效率低下的解决之道,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协同论,构建了政府、自治组织、私人部门、第三部门、村民五大主体共同参与,表达、决策、筹资、生产、评估、问责六大环节循环运转,合作、竞争、制衡三大系统共同作用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系统",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状况为实证检验对象,为村级公共服务"成都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协同治理 成都模式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庞素琳 房秋文 蔡牧夫
本文提出研究基于LEC评价法的多主体协同治理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风险管理方法,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与评估、平台构建与实现方法、案例分析、政策建议等,给出了一套多主体协同治理下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的创新风险管理思路;首次将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风险管理的多主体分为外部相关主体、内部主体和基层主体三大类,并对各类相关多主体进行主体和客体脆弱性分析;运用多主体协同治理理论、结合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和LEC评价法相结合,对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暴露性以及导致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价和危险性评估;构建了多主体协同治理下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风险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对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风险进行多主体实时联动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方方
职业教育协同育人要求构建“政校企行社”多元主体高度共治的治理格局。然而,受行政化管理思维、利益联结点缺失、角色定位不清、权责关系不对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多元治理主体缺位问题突出。为了实现多元主体归正、凝聚协同治理合力,必须变革思维、锁定共识、建章立制、理顺关系,通过强调多方协商对话、达成多方利益契合、明确各方身份认知、促进多方协同共促,以助力我国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裴潇 董艳秋 罗森
构建多元主体环境协同治理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基于前景理论,建立了“政府-企业-公众”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深入分析了环境协同治理中多元主体的策略选择和决策机制,并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实验,揭示了博弈方初始意愿、奖惩力度、风险偏好系数和损失规避系数等因素对环境协同治理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1)博弈主体的决策行为不仅受自身策略的影响,还受其他方策略的制约,并能在特定条件下实现均衡;(2)尽管博弈方初始意愿和政府奖惩力度会影响系统演化速度,但这些因素不会改变最终的策略选择,系统将稳定地演化至理想状态;(3)感知价值函数中的风险偏好系数与损失规避系数对系统稳定策略有显著影响,提高博弈主体对奖惩的感知价值是实现最优均衡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