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0)
2023(4996)
2022(3371)
2021(2799)
2020(2222)
2019(4781)
2018(4832)
2017(8881)
2016(4980)
2015(5551)
2014(5601)
2013(5121)
2012(4360)
2011(3774)
2010(3664)
2009(3444)
2008(3442)
2007(3068)
2006(2848)
2005(2717)
作者
(15138)
(12814)
(12712)
(12247)
(8009)
(6069)
(5632)
(4932)
(4788)
(4429)
(4397)
(4215)
(4172)
(4118)
(3972)
(3961)
(3865)
(3669)
(3640)
(3543)
(3251)
(3152)
(3108)
(2882)
(2840)
(2833)
(2803)
(2796)
(2677)
(2534)
学科
(20515)
经济(20498)
(13795)
管理(11981)
(9171)
中国(9126)
(9119)
企业(9119)
业经(6955)
农业(6869)
方法(5318)
地方(5224)
(4977)
(4869)
产业(4382)
发展(4294)
(4290)
数学(4174)
数学方法(4142)
人口(3788)
信息(3768)
(3566)
总论(3543)
信息产业(3506)
(3322)
劳动(3319)
(3313)
技术(3258)
(3206)
理论(3104)
机构
学院(70914)
大学(70313)
(28666)
经济(28133)
研究(27012)
管理(25031)
理学(21521)
理学院(21276)
管理学(20802)
管理学院(20700)
中国(18819)
科学(17846)
(15857)
(15254)
(14147)
研究所(13078)
农业(12516)
业大(12489)
(11738)
中心(11693)
(11176)
(9957)
师范(9798)
(9544)
财经(9478)
经济学(9234)
北京(9206)
(8964)
(8648)
科学院(8593)
基金
项目(50638)
科学(39966)
基金(36751)
研究(35526)
(33427)
国家(33184)
科学基金(28031)
社会(23611)
社会科(22374)
社会科学(22370)
(20421)
基金项目(19321)
自然(17867)
自然科(17476)
自然科学(17469)
自然科学基金(17156)
(16999)
教育(15549)
编号(13878)
资助(13613)
重点(11956)
(11904)
成果(11025)
(10724)
国家社会(10432)
(10231)
创新(10134)
课题(9965)
计划(9731)
科研(9448)
期刊
(32677)
经济(32677)
研究(19595)
(15868)
中国(14866)
学报(14253)
科学(12885)
农业(10889)
大学(10402)
管理(9911)
学学(9890)
(8393)
教育(7374)
(6416)
业经(6052)
技术(5952)
(5645)
金融(5645)
经济研究(5289)
问题(4803)
财经(4616)
(4276)
业大(4216)
(4068)
科技(3815)
现代(3565)
农业大学(3558)
资源(3357)
图书(3287)
技术经济(3178)
共检索到104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君  强胜  
杂草及外来植物入侵给全球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危害,研究其起源与演化将有助于它们的管理与控制。多倍化是植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量,然而多倍化在杂草起源与演化中的作用还停留在种类统计以及零碎的研究案例证据上。本文综述了植物多倍体基因组结构及基因表达的研究进展以及染色体加倍后的生态学效应。多倍化促进了基因组水平与表型水平的进化,影响物种或群体生存竞争能力和繁殖扩展能力,提高物种或群体生态适应性。这一遗传过程可能促使外来种在新的生境中的成功入侵进而转变为杂草,并提出重视开展对杂草及外来入侵植物的多倍化研究的设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殿荣  孙健  赵明辉  徐正进  陈温福  
杂草稻已成为影响全球水稻生产的恶性杂草。关于分类及起源一直是杂草稻研究的热点问题,但至今尚无定论。杂草稻是指在人工栽培稻田中或稻田周边耕地里,通过种子落粒等对自然环境的极强适应能力而自然繁衍其群体,对稻田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的稻属植株或群体。一般可根据形态特性、籼粳亚种属性、栽培型和野生型对杂草稻进行分类。杂草稻可能起源于栽培稻与野生稻的基因渐渗、籼粳亚中间杂交和栽培稻种间杂交,部分杂草稻可能是普通野生稻演化成原始栽培稻的过渡形态,栽培稻与杂草稻自然异交可产生更多的杂草稻类型。因此,提出了杂草稻分散起源的假说,认为杂草稻很可能是多次起源,而且杂草稻在不同地区可能是分散起源。对利用籼粳基因组分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昆  汪涛  
明确知识网络形成演化的驱动力,对于促进企业间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对其相关研究大致集中在交易费用、资源互补和知识创造三个方面,而在国外"临近"视角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基础上,提出其贡献和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总结了进一步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方法。最后提出国内研究与国外临近因子研究相结合的可能方法,期望对丰富我国知识网络相关理论有所裨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国旗  金凤君  刘思婧  
物流枢纽是城市群及更大空间尺度的物流设施网络运行与组织的核心。在回顾国内外物流枢纽概念形成基础上,从概念演变、构成要素角度,界定了物流枢纽作为具有密切业务联系的设施群的内涵与特征。将物流枢纽的形成归结于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与产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交通与物流组织方式的革新。从节点的集聚与扩散效应、通道的时空压缩效应两方面,分析了物流设施群的形成过程。运用"轴—辐"空间组织模式,揭示了区域性、全国性和全球性物流枢纽的演变过程。最后,指出物流枢纽作为一类新型复合型物流节点,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交通、物流区位条件,经济辐射与影响力,物流业发展水平与质量,进行科学布局,突出场所概念,注重与产业、交通、资源开发的协同融合。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殿荣  马巍  唐亮  孔德秀  刘晓亮  丁国华  赵明辉  陈温福  
近年来,杂草稻在中国北方稻区的危害越来越大,杂草稻也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育种资源。利用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采集到的杂草稻为试验材料,调查了吉林省杂草稻的植物学性状,采用26对SSR引物对吉林杂草稻进行了DNA水平的多态性检测,分析了杂草稻的起源。结果表明:吉林省大部分杂草稻植株高于当地栽培稻,颖壳色共有7种表型,其中以秆黄色居多,赤褐色、黄色、黑褐色、紫黑色、灰黑色和黄褐色相对较少,果皮色以红色果皮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有芒,芒色以秆黄和赤褐为主;大部分杂草稻易落粒且易倒伏。SSR分子标记结果表明:26个位点上有21个具多态性,占80.77%。Shannon多样性指数(I)的变异范围在0.2237~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德耀  姚青  杨保军  周营烽  管泽鑫  唐健  
随着计算机与电子技术的发展,田间杂草识别与除草技术逐步走向智能化,自动除草系统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组成田间杂草识别与自动除草系统的4个主要模块(系统导航模块、图像采集与处理模块、杂草识别模块和除草控制模块)分别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丽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复杂适应性特征,从创新主体的适应性、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耦合性关联以及区域开放三个层面构建了区域创新驱动力模型。运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这些要素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创新需求是区域创新的内生动力源;产学研协同创新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非常显著;体现区内创新主体与外部环境互动的区域开放特征对区域创新的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出来。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省域层面上创新驱动力的形成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贺灿飞  李文韬  
分析中国国际科研合作的时空演化特征与机制。研究显示:科研合作国家分布呈集聚特征,空间分布为核心边缘结构,合作国家根据学科结构划分为5大组团;地理距离和制度距离具有阻抗作用,社会邻近具有积极效应,认知邻近有利于科研合作,但存在“认知锁定”现象,邻近性机制具有学科异质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曹坳程  
草坪杂草的化学防除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曹坳程目前,危害草坪的杂草种类繁多,常见有蟋蟀草、早热禾、稗草、狗牙根、香附子、繁缕、酢浆草、地锦、车前草、黄花首蓿、婆婆纳等。据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菊英等调查,仅北京地区草坪中杂草种类就有62...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肃  李延忠  
通过对国家重点大型企业中国中车集团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1984—2015年间发展的纵向案例的研究,分析和归纳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动态演化的4个阶段,即以二次创新为起点向集成创新过度,最终实现原始创新,并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走向高阶自主创新和向服务制造业转型的路径特征,提出自主创新的演化是在吸收能力和技术差距的内部驱动、国家战略导向的外部驱动以及偶发驱动力共同推动下进行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对目前复杂产品系统自主创新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单保党  洪万树  何大仁  
真鲷属于鲷科,真鲷属,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黑鲷属于鲷科,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与黑鲷杂交属于属间远缘杂交。本研究利用春季繁殖的真鲷种群与春季繁殖的黑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真鲷为♀,黑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真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性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73%,反交组合为67%。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85%,反交组合为87%。该研究证明海水鱼属间远缘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淑琦   席瑞泽   高舒林   胡春艳   郭振宇   宋喜娥   赵娟   李晓瑞   王家刚   任建宏   马永清   原向阳  
为探究谷子秸秆浸提液和田间覆盖对4种谷田恶性杂草(反枝苋、藜、狗尾草、稗草)的化感效应,在室内发芽试验中设置谷子秸秆浸提液原液(100 g/L,W0)、稀释10×(W1)、50×(W2)、100×(W3)液4个浓度和H2O(CK1)处理,测定处理后4种杂草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发芽率化感指数、根长化感指数、芽长化感指数、综合化感指数;大田试验设置遮光量对等的秸秆(F)和地膜覆盖(PF)处理,谷子秸秆覆盖量为2 000(F1)、4 000(F2)、8 000 kg/hm2(F3),地膜遮光处理为50%(PF1)、70%(PF2)、100%(PF3),以露地不覆盖为对照(CK2),测定田间4种杂草的株数、密度、盖度和杂草防效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1相比,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对4种杂草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均具有显著化感作用(P<0.05),且不同浓度浸提液处理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W0处理对4种杂草种子的发芽率、根长、芽长均有化感抑制作用,对4种杂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由强到弱为:藜(-0.86)>狗尾草(-0.84)>稗草(-0.51)>反枝苋(-0.44),对反枝苋根长(-1.00)和稗草芽长(-0.84)的化感抑制效果较强;W1和W2处理对4种杂草种子萌发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化感指数由高到低均为:狗尾草(0.19)>反枝苋(0.16)>稗草(0.05)>藜(0.02);W3处理对狗尾草、稗草和反枝苋3种杂草种子的萌发有较弱的化感促进作用。大田试验中,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4种杂草的密度和总盖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F3处理在第3次中雨的5 d后对藜、狗尾草、稗草密度仍有显著的化感抑制作用(P<0.05),3种杂草密度分别比CK2减少61.66%、63.67%、86.68%;3次中雨5 d后的杂草总盖度均在F3处理达到最低,与CK2相比杂草总盖度分别降低24.23%、33.73%、13.56%;在第1次中雨5 d后,F1和F2处理的株防效均显著高于PF1和PF2处理,秸秆被雨水淋溶后土壤化感物质浓度增加,导致化感抑制作用增强,分别升高5.23%和19.09%;F3处理在第1次中雨5 d后鲜重防效达到最大值,为52.45%,第2次中雨5 d后株防效达到最大值,为68.75%。随着秸秆覆盖时间的延长和降雨次数的增加,秸秆对杂草盖度和密度的化感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综上,谷子秸秆浸提液原液(100 g/L)处理对4种杂草种子萌发、根长、芽长的化感抑制效果最显著;谷子秸秆覆盖量为8 000 kg/hm2(F3)可替代地膜覆盖用于谷田防除杂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淑琦  翟旭涛  胡春艳  郭振宇  杨雪芳  宋喜娥  郭平毅  原向阳  
为探究利用小麦秸秆及浸提液对谷田杂草的化感作用。室内试验设置小麦秸秆浸提液1(T_1)、2(T_2)、10(T_3)、100 g/L(T_4)共4个处理和对照(CK_1,0 g/L),测定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 Beauv)、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 Beauv)、藜(Chenopodium album L.)4种杂草种子发芽率、根长、芽长、发芽化感指数、根长化感指数、芽长化感指数、综合化感指数的影响;田间试验设置0(CK_2)、2 250(W_1)、4 500(W_2)、9 000 kg/hm~2(W_3)4种小麦秸秆覆盖还田量,50%(P_1)、70%(P_2)、100%(P_3)3种地膜覆盖遮光处理,测定4种田间杂草的株数、密度、盖度和防效等指标。结果表明,T_4处理的小麦秸秆浸提液对4种谷田杂草种子化感指数最大,化感抑制效果最强,对4种杂草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由高到低为:藜>反枝苋>狗尾草>稗草,化感指数分别为-0.85、-0.77、-0.71和-0.34;T_1处理对藜、狗尾草、反枝苋杂草种子萌发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促进效果由强到弱为:狗尾草(0.14)>藜(0.05)>反枝苋(0.02),对稗草种子萌发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T_2处理对4种杂草的芽长均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T_3处理对狗尾草和稗草的根长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对藜和反枝苋表现为化感促进作用;T_4处理对4种谷田杂草的综合化感效应由高到低为:狗尾草>反枝苋>藜>稗草。与无秸秆覆盖处理相比,W_3(9 000 kg/hm~2)处理在3次中雨5 d后,藜的发生密度分别降低69.39%、64.29%和43.34%,杂草总盖度分别降低22.04%、41.98%、12.49%。随着秸秆覆盖时间的延长,降雨场次增加,杂草密度先降低后升高,杂草盖度逐渐降低,随着秸秆覆盖量从2 250增加到9 000 kg/hm~2,杂草株防效从20%增加到60%以上。因此,100 g/L小麦秸秆浸提液对4种杂草种子萌发、根长、芽长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9 000 kg/hm~2小麦秸秆覆盖可应用于谷田杂草防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克·卡尼  张新宜  
英国具备负责任及开放的金融体系,将与新兴经济体进一步深化全球金融伙伴关系,这成为未来几十年内全球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英国的新经济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把一系列点对点的关系组合成为强大的网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工作和联系方式。商业的本质正在变化,网络销售平台取代街头店铺,不断提升商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叶志桂  
在严苛条件和巨大压力下,领导者为何仍能义无反顾、不畏艰辛地承担领导角色?组织的成功越来越依赖卓越领导力,因为具有卓越领导力的领导者能带领组织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辉煌,而缺乏领导力的领导者则会给组织带来负面甚至灾难性影响。由此可见,领导者对组织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组织及成员对领导者有极高的能力、素质和品德要求。在严苛条件和巨大压力下,领导者为何仍能义无反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