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5)
- 2023(14241)
- 2022(12349)
- 2021(11441)
- 2020(9818)
- 2019(22653)
- 2018(22760)
- 2017(43475)
- 2016(24352)
- 2015(27887)
- 2014(28475)
- 2013(28221)
- 2012(27338)
- 2011(25003)
- 2010(25692)
- 2009(24202)
- 2008(24210)
- 2007(22316)
- 2006(19921)
- 2005(18389)
- 学科
- 济(102580)
- 经济(102450)
- 管理(63830)
- 业(60996)
- 企(46911)
- 企业(46911)
- 方法(41020)
- 数学(35330)
- 数学方法(34944)
- 中国(32354)
- 农(30589)
- 地方(26013)
- 学(25714)
- 财(24550)
- 制(22709)
- 业经(21984)
- 农业(20169)
- 银(19809)
- 银行(19733)
- 贸(19225)
- 贸易(19210)
- 行(19042)
- 融(18735)
- 金融(18727)
- 易(18541)
- 和(16235)
- 理论(15888)
- 环境(15530)
- 体(15374)
- 发(14695)
- 机构
- 大学(362979)
- 学院(361925)
- 济(141996)
- 经济(138506)
- 研究(136089)
- 管理(126658)
- 理学(106254)
- 理学院(104861)
- 中国(103787)
- 管理学(102646)
- 管理学院(102011)
- 科学(88200)
- 京(81383)
- 农(75979)
- 所(74208)
- 财(68913)
- 研究所(67134)
- 中心(60925)
- 农业(60168)
- 业大(59985)
- 江(58834)
- 北京(52828)
- 财经(52671)
- 范(50029)
- 师范(49381)
- 院(48738)
- 经(47392)
- 州(47168)
- 省(45330)
- 经济学(42693)
- 基金
- 项目(229032)
- 科学(174790)
- 研究(162183)
- 基金(159786)
- 家(143288)
- 国家(142048)
- 科学基金(116063)
- 社会(97340)
- 社会科(91853)
- 社会科学(91822)
- 省(91795)
- 基金项目(83759)
- 划(78505)
- 自然(76469)
- 教育(75095)
- 自然科(74553)
- 自然科学(74526)
- 自然科学基金(73149)
- 资助(67432)
- 编号(66744)
- 成果(56793)
- 发(54060)
- 重点(53318)
- 部(49543)
- 课题(48862)
- 创(46346)
- 计划(44848)
- 科研(43985)
- 创新(43483)
- 发展(41882)
- 期刊
- 济(168887)
- 经济(168887)
- 研究(110550)
- 中国(81992)
- 农(70622)
- 学报(69043)
- 科学(58818)
- 财(52555)
- 大学(49958)
- 管理(48238)
- 农业(47592)
- 学学(46939)
- 教育(44691)
- 融(37867)
- 金融(37867)
- 技术(31833)
- 业经(28487)
- 经济研究(26675)
- 财经(26142)
- 业(25818)
- 问题(22790)
- 经(22515)
- 版(19070)
- 图书(18971)
- 贸(18765)
- 业大(17891)
- 技术经济(17418)
- 科技(17412)
- 理论(17135)
- 统计(16791)
共检索到573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少帅 李永 任争光 宋传生 林彩丽 朴春根 田国忠
【目的】16SrI组植原体对我国作物和生态植物危害严重。目前植原体尚不能分离培养,对于我国植原体不同株系间遗传变异和种群结构尚不清晰,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揭示我国不同地区16SrI组不同植原体株系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植原体株系间不同持家基因的变异程度,为我国不同植原体株系的检测、分类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和依据。【方法】应用rp,tuf,secA,secY,ipt,dnaK,fusA,gyrB,pyrG和rpoB共10个持家基因序列,结合16S rDNA序列,以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宁子君 刘玉萍 张书飞 高天翔 杨天燕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了艾氏蛇鳗(Ophichthusevermanni)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对其结构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艾氏蛇鳗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7759bp,包含了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22个转运RNA基因(tRNA)、2个核糖体RNA基因(rRNA)、2个控制区(D-loop)和1个轻链复制起始区(O_L)。线粒体DNA全序列的碱基组成分别为A (31.27%)、G (16.19%)、C (26.22%)和T (26.32%),其中A+T含量(57.59%)大于G+C含量(42.41%),呈现出明显的A+T偏好性。与大多数硬骨鱼类不同,艾氏蛇鳗线粒体基因组中发生了基因重排现象,ND6基因和tRNA-Glu移到了tRNA-Thr和tRNA-Pro之间,且ND6基因上游还存在另一个高度同源的D-loop区。tRNA-Gln (Q)、tRNA-Ala (A)、tRNA-Asn (N)、tRNA-Cys (C)、tRNA-Tyr (Y)、tRNA-Ser~(UCA)(S1)、tRNA-Glu (E)、tRNA-Pro (P)和ND6 9个基因位于L链,其余基因均位于H链。除tRNA-Ser (AGC)外,其余21个tRNA均为典型的三叶草二级结构。分别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基于12个蛋白编码基因(ND6除外)构建了蛇鳗科鱼类系统发育关系树。结果显示艾氏蛇鳗与短尾蛇鳗(O.brevicaudatus)和食蟹豆齿蛇鳗(Pisodonophiscancrivorus)的亲缘关系较近,蛇鳗属是蛇鳗科鱼类中分化较晚的一个类群。研究结果丰富了蛇鳗科鱼类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也为该类群鱼类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 滚双宝 雷天云 刘丽霞 秦大伟 赵世峰
为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马鹿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对我国5个马鹿群体43头马鹿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马鹿群体mtDNA Cytb基因全序列中A、T、G、C含量没有明显差别;多态位点占分析位点的7.63%,天山马鹿和塔里木马鹿的单倍型比例分别为100%,50%,单倍型多样度(Hd)分别为(1.000±0.218),(0.700±0.096),核苷酸多样度(Pi)分别为0.00333,0.00544,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值(K)分别为3.800,6.200,其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对13个马鹿单倍型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表明,我国马鹿有2个母系起源。从GenBank获得33个马...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鹏 尹飞 彭士明 施兆鸿
通过PCR扩增与测序分别获得了长度为642 bp和1 138 bp的条石鲷线粒体COⅠ和Cytb基因片段。分析表明,COⅠ序列共定义了11个单倍型,存在21个多态性位点,发生转换4次,颠换5次。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5%、30.6%、18.8%和26.1%。Cytb序列共定义了11个单倍型,存在26个多态性位点,发生转换4次,颠换3次。A、T、G、C碱基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4.9%、28.3%、14.8%和32.0%。基于COⅠ和Cytb两基因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Hd)、核苷酸多样性(Pi)和平均碱基差异(K)分别为0.795、0.008 83、5.667和0.770、0.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潇轩 郑端端 罗明坤 杨志强 郭珺 王兰梅 董在杰
为探讨不同体色锦鲤和“福瑞鲤2号”遗传多样性及变异情况,基于mtDNA D-loop序列对6种颜色(全白、全红、红白、大正三色、白写、绯写)锦鲤、2个“福瑞鲤2号”(青灰和红色)及2个杂交鲤群体(青灰♀×红白锦鲤♂、红白锦鲤♀×青灰♂),共150尾个体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全长932bp的D-loop序列,A、T、G、C含量为33.2%、32.8%、14.2%和19.8%。所有个体共检测34个变异位点,呈18个单倍型。其中,红白和绯写存在2个优势单倍型,全白和青灰“福瑞鲤2号”均存在2个特有单倍型,青灰、红色“福瑞鲤2号”共享1个优势单倍型。10个鲤群体间遗传距离0.001~0.018,遗传分化指数(F_(st))0.011~0.933。分子方差(AMOVA)分析群体间变异67.17%,群体内变异32.83%,呈极显著(P<0.01)分化水平。研究表明,绯写、全白和大正三色3个锦鲤群体具较高遗传多样性,白写、“福瑞鲤2号”(青灰和红色)及杂交鲤遗传纯度较高,结果丰富了不同体色鲤种质资源遗传数据,为后期种质资源利用和遗传选育提供参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根丽 王宇宸 刘鑫阳 尹晶 王灵敏 王有慧 和秋菊 易传辉
褐兜蝽是一种常见农林害虫,主要为害洋丝瓜和南瓜等葫芦科植物,常与药用昆虫九香虫混合发生。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组装拼接获得褐兜蝽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对其进行分析并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褐兜蝽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全长为15792bp(GenBank登录号:MW899158),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PCGs)、22个tRNA、2个rRNA和D-loop区,核苷酸组成及基因排布序列与异翅亚目昆虫一致;线粒体全序列A+T含量为75.16%,G+C含量为24.84%;预测了22个tRNA的二级结构,除tRNA-Val缺失DHU臂外,其余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兜蝽科与荔蝽科互为姐妹群关系,且兜蝽科下5个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为:((褐兜蝽C. brunneus+九香虫C. chinensis)+(短角瓜蝽Megymenumbrevicorne +细角瓜蝽M. gracilicorne))+小皱蝽Cyclopelta parva。褐兜蝽与九香虫亲缘关系最近,与传统形态分类结果一致。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伟 赵金良 李思发
采用PCR技术扩增了鸭绿江、长江、钱塘江、闽江、西江5个群体36尾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Steindachner)mtDNA控制区的基因序列。在长度818 bp片断序列中共检测到112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具有20种单倍型,不同地理群体的单倍型表型不同,鸭绿江、钱塘江群体中含有多个特异性的核苷酸位点。用MEGA 3.0构建了NJ分子树,鸭绿江、长江、钱塘江、西江群体内的个体均能单独聚成群,而闽江群体未能单独成群,个体分别与长江、西江群体聚在一起。这些表明我国斑鳜不同群体间有较明显的遗传分化。
关键词:
斑鳜 群体 控制区 序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霞 于汉寿 回丽静 刘淑园 阮康勤 陈永萱
利用系统发育分析和RAPD技术对我国南京及周边地区的20株昆虫和植物花螺原体的分类地位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菌株与Spiroplasma melliferum聚类,位于以16S rDNA序列构建的螺原体系统发育树的Citri-Chry-sopicola-Mirum类群;菌株ZHUF0901和MF0905位于Apis群内,但二者又分为2个不同的分支。利用筛选的34条RAPD引物共检测出66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数644个,多态性比率为96.99%。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相似性系数达到0.6时,与Spiroplasma melliferum聚类的18株菌可根据螺原体宿主的不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颉晓勇 李思发 蔡完其
对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不同世代选育群体D-loop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47个样本经重排比较后获得902 bp的同源序列。共检测到225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数的24.94%。同源序列中多态位点比例随着选育世代数的累进,呈现出降低的趋势。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也呈现出同样的降低趋势,F0、F6、F7、F8、F9分别为0.074 02、0.068 72、0.064 15、0.049 52、0.044 55。多态位点比例、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在不同世代间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随选育的进展,选育群体逐步纯化。选育基础群体F0与F6、F7、F8、F9之间的遗传距离呈增大趋...
关键词:
罗非鱼 选育 D-loop序列 遗传变异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丽 赵金良
少鳞鳜为东亚特有鱼类,为了解中国少鳞鳜在我国不同水域内的遗传结构特征,利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分析了长江、钱塘江、西江、南渡江34尾样品mtDNA控制区的序列差异。在长度838 bp的同源序列中,共发现81个变异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9.67%;定义了4个单倍型,每个群体仅发现一个单倍型,群体之间没有共享单倍型,且每个群体都有鉴别位点。群体间的核苷酸歧义度(Dxy)在0.360%~8.043%之间,南渡江群体与长江、钱塘江、西江3个群体间的差异最大。分子变异分析(AMOVA)得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1.000(P<0.001),差异极显著。构建的NJ树中,4个群体分为两支,一支为...
关键词:
中国少鳞鳜 群体 控制区 遗传变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窦红霞 张彤晴 许志强 陈婵娟 张鑫 葛家春 黄亚红
分析了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线粒体基因16S rDNA部分序列,并将其与GenBank中的相关4属8个种的16S rDNA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对,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在分析的442个比对位点中,变异位点188个,简约信息位点125个,碱基转换与颠换值比为1.134。以鼓虾(Alpheus cylindricus)为外群,分别用MP法、NJ法及ML法构建的长臂虾亚科4属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支图显示:白虾属(Exopalaemon)首先与长臂虾属(Palaemon)以及小长臂虾属(Palaemonetes)聚在一起,然后与沼虾属(Macrobrachium...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丽丽 程起群
为了解鳀科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信息,以期为进化遗传学研究和分子标记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对已知的10种鳀科鱼类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鳀科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长度在16 660 bp到17 069 bp之间,基因组的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与其它硬骨鱼类一致。2)比对后获得一致序列长度为15 704 bp(不含D-loop),其中变异位点5 570个,占所有位点数的35.5%。在编码基因中,序列变异程度和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最大的是ND6基因(分别是47.5%和0.276),最小的是tRNA拼接序列(分别为18.7%和0.072)。3)基于Ka-Ks的Z检验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超 刘志鸿 杨爱国 周丽青 吴彪 严加坤 侯丫 董春光
对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 laevis、黑龙江河蓝蛤P.amurensis、焦河蓝蛤P.ustulata、红肉河蓝蛤P.rubromuscula4个野生种共40个个体的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经过筛选和剪切,得到长度为650bp和450bp的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序列的碱基组成中G+C含量较低,16SrRNA基因种间和种内的变异较低,COI基因片段种内和种间的变异较高。以沙海螂Mya arenaria为外群,用MEGA 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4种河蓝蛤未能达到不同种之间显著的遗传分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卫尊征 郭丽琴 张金凤 李百炼 张德强 郭华
对杨属4个派17个主要栽培树种及杂种共26个雌雄单株进行了叶绿体trnL-F间隔区序列的PCR扩增、回收和纯化,并分别克隆到pGEM-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在杨树中基因trnL-F间隔区序列的长度为771~811bp,G+C含量为30.6%~31.9%;排序后的比对长度为857个位点,其中46个为变异位点,33个为系统发育的信息位点。以嵩柳和极地柳为外类群,分别用邻接法和UPGMA方法构建了杨属主要栽培树种的系统发育进化树。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白杨派能聚类形成一个单独分支,而黑杨派亚支与青杨、胡杨派亚支聚类形成另外一个主要的分支,其中胡杨派和青杨派不能区分开;2)青杨派的藏川杨独立...
关键词:
杨属 trnL—F序列 系统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军星 王一成 袁秀芳 徐丽华 曹会敏 申世川 张鲁滨
CDT毒素是多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毒力因子。为了阐明CDT毒素在副猪嗜血杆菌不同菌株中的分布及其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对从浙江省不同地区猪场临床发病猪中分离到的41个副猪嗜血杆菌分离株进行了CDT基因PCR扩增,并对其中21个分离株CDT 3个亚基进行了基因测序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有41个临床分离株中都可以检测到CDT 3个亚基的基因,其中cdt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副猪嗜血杆菌菌株中最为保守,同源性≥97.8%;cdtB及cdtC蛋白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同源性均≥92.1%。其中cdtB亚基与牛DNase I活性关键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具有一致性,且这些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在不同菌株中高度...
关键词:
副猪嗜血杆菌 CDT 同源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