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36)
- 2023(18394)
- 2022(15579)
- 2021(14496)
- 2020(11987)
- 2019(27342)
- 2018(26968)
- 2017(51115)
- 2016(28000)
- 2015(30924)
- 2014(30700)
- 2013(30446)
- 2012(28201)
- 2011(25612)
- 2010(25726)
- 2009(23366)
- 2008(22787)
- 2007(20151)
- 2006(17766)
- 2005(15616)
- 学科
- 济(115295)
- 经济(115183)
- 管理(81150)
- 业(79117)
- 企(64738)
- 企业(64738)
- 方法(46758)
- 数学(39892)
- 数学方法(39501)
- 中国(33360)
- 农(31814)
- 地方(29476)
- 业经(26920)
- 财(26138)
- 学(25289)
- 技术(22889)
- 农业(21984)
- 贸(20904)
- 贸易(20885)
- 制(20778)
- 易(20147)
- 环境(18831)
- 银(18308)
- 银行(18232)
- 理论(18178)
- 和(17942)
- 融(17590)
- 金融(17588)
- 行(17491)
- 地方经济(16126)
- 机构
- 大学(394556)
- 学院(394262)
- 济(154909)
- 管理(153851)
- 经济(151489)
- 研究(138442)
- 理学(133298)
- 理学院(131650)
- 管理学(129328)
- 管理学院(128620)
- 中国(101893)
- 科学(89033)
- 京(85322)
- 农(72779)
- 所(71027)
- 财(68793)
- 研究所(65082)
- 业大(63651)
- 中心(61977)
- 江(58873)
- 农业(57110)
- 财经(54653)
- 北京(53901)
- 范(53615)
- 师范(52996)
- 院(50511)
- 经(49713)
- 州(47987)
- 经济学(45158)
- 技术(43361)
- 基金
- 项目(273326)
- 科学(214163)
- 基金(196164)
- 研究(195692)
- 家(173871)
- 国家(172362)
- 科学基金(146492)
- 社会(122605)
- 社会科(116075)
- 社会科学(116046)
- 省(109030)
- 基金项目(104848)
- 自然(96827)
- 自然科(94567)
- 自然科学(94538)
- 自然科学基金(92856)
- 划(92077)
- 教育(89554)
- 资助(79502)
- 编号(78979)
- 成果(63194)
- 发(61947)
- 重点(61853)
- 创(59854)
- 部(58712)
- 课题(55596)
- 创新(55326)
- 科研(52060)
- 计划(50924)
- 国家社会(49833)
- 期刊
- 济(173246)
- 经济(173246)
- 研究(114409)
- 中国(82109)
- 学报(68638)
- 农(66203)
- 科学(62256)
- 管理(57418)
- 大学(50886)
- 财(50062)
- 学学(48014)
- 教育(47368)
- 农业(45574)
- 融(34472)
- 金融(34472)
- 技术(33815)
- 业经(30320)
- 经济研究(27291)
- 财经(25828)
- 业(24131)
- 问题(22321)
- 经(22158)
- 科技(21946)
- 图书(20123)
- 技术经济(19179)
- 版(19024)
- 商业(18627)
- 资源(18152)
- 业大(18128)
- 理论(17586)
共检索到584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杰 于娜娜 张岭 赵龙峰
近年来学者们已经识别了企业与多伙伴研发合作的平均关系强度和关系强度离散两种关系特征,但却缺乏对两种关系特征如何同时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对比。针对这一局限,探讨两种关系特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企业地理区域对主效应的调节机制。基于中国医药制造行业52家上市公司2007—2020年273个研发联盟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多伙伴平均关系强度的增加阻碍了企业创新绩效,而关系强度离散程度的增加促进了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地理区域由东部向西部负向调节平均关系强度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正向影响关系强度离散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杰 谢恩 邵鹏
现有研究很少关注多类型伙伴影响创新绩效的比较。针对这一局限,本文对比了企业和科研、行业及政府三种类型伙伴的合作对渐进性和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基于中国医药制造行业79家公司2007—2017年的447个研发联盟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伙伴数量增加,对渐进性创新绩效而言,政府伙伴的促进作用最强,行业伙伴次之,科研伙伴最低;对突破性创新绩效而言,科研伙伴的促进作用最强,行业伙伴次之,政府伙伴最低;科研伙伴更有利于促进突破性而不是渐进性创新绩效,行业和政府伙伴更有利于促进渐进性而不是突破性创新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阮娴静
在知识竞争的时代,研发组织战略选择过程中合作伙伴对于企业创新绩效至关重要,对于不同的合作伙伴采取不同的战略已经成为必然。本研究对国内126家生物医药企业的调研数据对研发组织战略背景下,合作伙伴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知识伙伴、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合作伙伴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伙伴与供应商合作伙伴的交互对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竞争伙伴、知识伙伴与客户合作伙伴的交互对创新绩效影响是负面的。这不仅拓展了合作伙伴相关理论,也进一步深化了研发组织战略背景下创新绩效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
研发组织 合作伙伴 创新绩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梁杰 谢恩
针对现有文献关注企业与多伙伴合作关系强度的局限,研究探讨了企业与多伙伴关系断层对渐进性创新绩效和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基于中国医药制造行业2007~2017年32家上市公司的164个研发联盟样本,实证结果表明多伙伴关系断层阻碍了企业渐进性创新绩效,促进了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企业技术多样性正向调节关系断层和渐进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关系断层和突破性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毕静煜 谢恩
现有的研究分析了研发联盟组合的平均关系强度特征对于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但是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针对现有研究的局限,本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企业研发联盟组合当中企业与研发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强度的两个特征,即平均关系强度以及关系强度的离散程度(以中心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关系强度的方差来衡量)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机制,并且将创新产出进一步细分为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同时分析了研发合作伙伴地理多样性对其调节作用,从而更加完整地分析了研发联盟的关系特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其作用的边界条件。基于1996—2016年中国医药制造业企业构建研发联盟的数据分析发现,研发联盟组合平均关系强度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为倒U型;关系强度离散对于企业突破性创新有正向影响,但负向作用于企业的渐进性创新;研发合作伙伴地理多样性会增强两者对突破性创新的作用,减弱平均关系强度对于渐进性创新的倒U型作用,但对关系强度离散与渐进性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乌日汗 陈东 李东红
本文研究了竞合伙伴的知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探讨了企业知识管理——研发中心的组建、市场本土化程度、知识产权管理——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竞合伙伴的知识多样性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知识管理的调节作用表现为:知识产权管理对于竞合伙伴知识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企业的市场本土化程度负向调节竞合伙伴的知识多样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研发中心的组建本身能够有效提升其创新绩效,然而研发中心是否组建及研发中心的数量对于竞合伙伴的知识多样性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无显著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震宁 吴剑峰 乔璐
企业通过研发合作来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是开放式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知识基础理论和政治嵌入视角,着重探讨企业研发伙伴的多样性特征(包括组织多样性和地理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的政治嵌入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对来自八个行业的682家高科技企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企业研发伙伴的多样性(包括组织多样性和地理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2)政治嵌入(包括国有企业属性和政府采购水平)会负向调节研发伙伴的多样性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对高科技企业如何合理地选择研发合作伙伴、有效地跨越组织边界和地理边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冰峰
对于企业而言,有效的研发创新战略涉及合作与竞争两个方面。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其若选择合作战略,则必须考虑合作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与伙伴异质性,这将导致其研发创新绩效的差异性;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合作伙伴异质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是积极的,这三者之间相互依赖,共同作用。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合作伙伴异质性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合作伙伴异质性与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最后,提出了强化影响研发创新绩效的关键要素、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培育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内部支撑系统、创新企业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渝
企业在联盟组合背景下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突破性创新,但上述作用机制又会受到联盟伙伴竞争的制约。在探索资源整合、联盟伙伴竞争与突破性创新之间关系的过程中,本文利用三个城市的高科技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有效的资源整合能够促进企业突破性创新;(2)联盟伙伴竞争对资源整合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同时联盟伙伴竞争的两个维度即竞争广度和竞争宽度的调节效应都是显著的。本文的研究结论从竞争性嵌入与资源管理的视角深化了突破性创新研究,同时启发企业管理者选择适宜的联盟伙伴并不断提升自身的联盟管理与资源整合能力。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冬玲
本文基于2012~2018年广东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调查数据,检验了合作伙伴类型多元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外部知识环境特征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1)合作伙伴多样性和相关性与企业创新呈倒U型关系;(2)合作伙伴多样性与相关性共同作用,相比于单独作用,削弱了企业创新绩效,即同时追求高水平合作伙伴多样性和相关性不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3)外部知识模块化程度对合作伙伴多样性和相关性与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多样性为正向调节,而相关性为负向调节效应;(4)外部知识分布范围对合作伙伴多样与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合作伙伴相关性与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对企业联盟组合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旭梅 陈伟
以供应链企业间知识交易为视角,构建了供应链伙伴关系、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其中供应链伙伴关系包括信任与关系承诺两个维度。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结合256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调查数据对上述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企业间信任对关系承诺、知识交易与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承诺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对知识交易的影响并不显著;知识交易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鑫伟 牛雄鹰
选用2011—2015年我国内陆31个省市企业孵化器相关数据,构建省际面板模型,验证区域孵化器规模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并探讨区域中小企业资产规模对影响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区域孵化器规模对区域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中小企业资产对孵化器规模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最后,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鸿源 袁潮清
我国宏观产业政策的持续投入与微观光伏企业难以突破自身核心技术创新瓶颈的矛盾迫切需要理论研究解答。本文选取沪深A股中的41家光伏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梳理了我国政府部门发布的285项光伏产业政策的基础上,以2009—2020年为时间跨度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引入区域创新体系这一异质性因素检验其在影响路径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企业创新指标和创新环境指标在上述传导过程中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调节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何爱 钟景雯
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已经成为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如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是否能够通过研发国际化行为提升母公司的创新绩效,现有文献对该问题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文章基于2011-2017年间沪深两市310家信息技术业上市跨国企业的年度观察数据,采用泊松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企业研发国际化与母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首次从逆向知识转移的视角,探讨了吸收能力和地理多样性对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研发国际化显著促进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以研发投入强度衡量的企业吸收能力显著正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以布劳异质性指数测量的地理多样性则显著负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行为具有重要启示。该研究发现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加大海外研发投资力度以提升母公司创新绩效,且为更好地实现外部知识的逆向转移,应同时提高企业总体研发投入强度。但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不宜在地理分布上实行快速扩张,否则较高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将弱化逆向知识转移的程度,而不利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包月红 高芸 赵芝俊
2000年以来,世界各国农业研发投资来源与研发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私人部门在农业研发中的角色逐渐增强,公共研究机构的角色定位和制度也相应作出了调整。在此过程中,PPP作为一种新的公私合作机制,被广泛运用到农业研发中。本文从PPP的理论出发,梳理了其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影响因素,并结合国外的相关实践经验与中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指出PPP在中国推广运用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PPP 农业研发 类型 影响因素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