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11)
2023(2536)
2022(1928)
2021(1545)
2020(1161)
2019(2635)
2018(2518)
2017(4494)
2016(2769)
2015(3064)
2014(3128)
2013(3195)
2012(3212)
2011(2957)
2010(2698)
2009(1987)
2008(1796)
2007(1693)
2006(1472)
2005(1234)
作者
(10993)
(9294)
(9262)
(8663)
(5677)
(4733)
(4022)
(3832)
(3536)
(3395)
(3306)
(3248)
(3139)
(3105)
(3065)
(2907)
(2823)
(2776)
(2740)
(2739)
(2540)
(2341)
(2337)
(2214)
(2054)
(2050)
(1986)
(1983)
(1962)
(1953)
学科
(9338)
经济(9334)
环境(8724)
管理(8387)
(6925)
(4281)
生态(4211)
资源(3707)
(3658)
方法(3459)
规划(3321)
环境规划(3277)
数学(3193)
数学方法(3125)
(3058)
森林(3058)
(3051)
(2860)
(2839)
企业(2839)
(2675)
经济学(2547)
中国(2264)
环境经济(1993)
农业(1951)
(1797)
业经(1755)
生态学(1685)
地方(1649)
部门(1637)
机构
大学(41062)
学院(40831)
研究(19924)
科学(16213)
(13781)
中国(13641)
(13582)
经济(13336)
管理(12902)
(12124)
业大(11783)
研究所(11625)
理学(11025)
理学院(10835)
农业(10630)
(10546)
管理学(10494)
管理学院(10432)
(8285)
中心(8181)
(8015)
(7893)
实验(7780)
林业(7628)
实验室(7421)
北京(7012)
重点(6979)
农业大学(6959)
科学院(6938)
研究院(6663)
基金
项目(34264)
科学(25204)
(24871)
国家(24759)
基金(24186)
研究(19383)
科学基金(18823)
自然(14755)
自然科(14314)
自然科学(14313)
自然科学基金(14007)
(13514)
基金项目(12928)
(12647)
社会(10556)
资助(10095)
社会科(9967)
社会科学(9965)
科技(9522)
计划(9447)
重点(8893)
(8021)
教育(7665)
科研(7542)
专项(7313)
(6488)
(6473)
创新(6247)
编号(6240)
(6012)
期刊
学报(14690)
(14089)
经济(14089)
科学(12085)
(11397)
大学(9954)
学学(9790)
研究(8349)
林业(7838)
农业(7704)
中国(7475)
业大(4732)
资源(4641)
(4598)
管理(3722)
科技(3574)
自然(3205)
(3178)
农业大学(3077)
业经(3054)
(2868)
科技大(2690)
科技大学(2690)
技术(2448)
中国农业(2406)
(2326)
(2218)
自然科(2082)
自然科学(2082)
农林(2076)
共检索到58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通过收集多代连栽桉树、落叶松和杉木人工林生长和土壤方面的数据,分析了不同代数间林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变化,并定量或定性分析了混交、施肥等地力维护措施对林分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的影响。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均呈现明显的下降,2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分别比1代下降24%和10%,3代分别比2代下降39%和15%。地力维护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治连栽人工林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的下降,2代杉阔混交林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贮量分别比2代纯林提高69%和19%;2代桉树与相思属树种的混交林生物量比2代桉树纯林增加29%;施肥可使2代杉木人工林生物量提高22%。轮作和林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会利  吴秦展  兰文明  陈晓龙  柯琴  王政烨  韦中绵  陈利军  吴立潮  曹继钊  
【目的】林下植被抚育是桉树人工林的重要经营措施之一,研究多代连栽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与土壤渗透性能等物理性状的变化为科学管理林下植被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不同连栽代次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和生物量、枯枝落叶现存量、土壤容重、渗透性能等指标,分析了林下植被和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结果】1)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桉树林下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种植前期对林下植被丰富度有促进作用,而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出下降趋势,说明连栽导致林下植被种间的个体差异变大;2)随着连栽代次的增加,桉树林地土壤孔隙度、持水量、渗透性能和土壤蓄水量大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容重变化趋势则相反,表明种植前期土壤物理性能不断得到改善,第4代是生产经营者需注重改善土壤物理状况的关键阶段;3)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林下植被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林下植被生物量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最大持水量和部分孔隙度指标呈现显著正相关;枯枝落叶现存量与总孔隙度、渗透性能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孔隙状况和持水性能受林下植被的影响更大,土壤渗透性能则主要受枯枝落叶现存量的影响;4)第3代桉树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和枯枝落叶现存量分别达到4.98和8.84 t/hm2,最有利于土壤结构、孔隙度和渗透性能的改善。【结论】保留恢复林下植被与保留枯枝落叶是提高桉树人工林地力恢复能力、提高林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少辉  盛炜彤  马祥庆  林开敏  卓仕安  张小泉  
在全国杉木中心产区的闽北林区,选择不同栽植代数、不同立地及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进行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长力影响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多代连栽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生产力有较大影响。随栽植代数增加,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平均木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及林分净生产力均呈逐代下降趋势,表现为1代>2代>3代,其中2代16地位指数不同发育阶段杉木林林分生物量比1代下降1 45%~11 68%;3代杉木比1代下降17 44%~60 53%,比2代下降16 23%~55 31%,多代连栽导致了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明显衰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彦龙  许中旗  纪晓林  徐学华  黄选瑞  
为了了解人工林与天然次生林碳汇功能的差异,以燕山北部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杨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两种林分的生物碳贮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18、28 a生杨桦天然次生林总生物碳贮量分别为27.33、35.77、46.13 t/hm2,9、13、30 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分别为21.97、34.14、55.62 t/hm2;0~13 a,14~18 a,19~28 a杨桦林生物总碳贮量的年碳积累速率分别为2.10、1.69、1.04 t/hm2,0~9 a,10~13 a,14~30 a落叶松林分别为2.44、3.04、1.34 t/hm2;华北落叶松单木生物量增长速率明...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温佐吾  
利用贵州省龙里林场哨上工区同一造林地上前后2次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密度试验林11年生和17年生长情况的调查测定资料,进行2代连栽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水平以及土壤养分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立地指数16m左右,立地质量中等的造林地,以3种不同密度连续栽培的2代马尾松人工林,第2代林分的平均树高和优势水平均高,均接近或超过第1代林分。所分析的几个土壤养分指标大多数项目均是第2代林分高于第1代林分,基本上未出现生产力水平下降和地力衰退现象。因此,试验研究地区立地指数在16m左右的造林地,第1代马尾松人工林采伐后,可以再次营造第2代马尾松人工林。表3参1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启武  杨承栋  焦如珍  
对江西分宜县大岗山不同立地指数(12、14、16指数)、不同生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和成熟林)的1、2代杉木人工林23项土壤因子进行了测定,运用主分量分析筛选出评价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的3个综合因子,并用主分量分析结果进一步对所选的样地进行综合评分、排序。2代杉木人工林综合得分均低于对应的1代杉木人工林,表明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的事实;1代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肥力的变化趋势为:从幼龄林发育至中龄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呈下降趋势;从中龄林发育至成熟林阶段,林地综合地力略有回升,说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下降孕育在1代林阶段。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启武  杨承栋  焦如珍  
系统研究了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 :1、2代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相比 ,不论幼龄林还是中龄林 ,1代林均明显好于 2代林 ;比较土壤酶活性 ,各林分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 ,即 1代林土壤酶活性较高 ;而比较两代林土壤化学性质则发现 ,在幼龄林发育阶段各土壤因子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 ,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素等指标反而为 2代林较高 ;但各林分发育至中龄林阶段后则有了较强的规律性 ,除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铜外 ,其它所有指标均为 2代林较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旭   李建鹃   王裕华   彭艳晖   王炎炎   郭玥   胡明玥   林文雄   吴则焰  
[目的]探究连栽对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古菌群落变化的影响,为探明木麻黄连栽障碍机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不同连栽代数(第一代First continuous plantation,FCP;第二代Second continuous plantation,SCP;第三代Third continuous plantation,TCP)的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为材料,以未种植木麻黄的天然乔木林根际土壤作为对照(CK),通过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古菌群落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从3个不同连栽代数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和对照土壤中总共得到1 146 390条有效序列,以100%序列相似度聚类得到998 515个ASV。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观察到的物种数和Chao1指数均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_e均以FCP最高,TCP次之,SCP最低。Beta多样性分析、PCoA分析、UPGMA聚类分析和Anosim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连栽代数木麻黄根际土壤古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但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共检测到5个门,优势菌门为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且奇古菌门占比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FCP、SCP、TCP分别下降了17.42%、50.97%、51.51%。古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奇古菌门与pH、全钾(TK)、全氮(TN)、全磷(TP)呈显著正相关,泉古菌门与速效磷(AP)和速效氮(AN)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古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木麻黄人工林经过多代连续栽植后,根际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推测古菌群落结构失衡是导致土壤微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为揭示木麻黄人工林连栽障碍形成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时忠杰  徐大平  高吉喜  宋爱云  于春堂  张宁南  胡哲森  
基于海南西部沿海台地区、北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台地区和中部山地区共18个调查点54个尾细桉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固碳能力及其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物量平均为49.72t·hm-2,乔木层(85.10%)>凋落物层(8.08%)>林下植被层(6.82%);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平均为88.84t·hm-2,乔木层为20.55t·hm-2(23.13%),林下植被层为1.55t·hm-2(1.74%),凋落物层为1.93t·hm-2(2.17%),土壤层(0~100cm)为64.81t·hm-2(72.96%);尾细桉各器官碳贮量以树干...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明安刚  张治军  谌红辉  张显强  陶怡  苏勇  
对广西大青山林区不同间伐强度下25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措施有利于提高马尾松乔木层生物量和碳贮量,不利于林下地被物和凋落物生物量和碳的累积,重度、中度和轻度间伐下马尾松林乔木层碳贮量分别高出对照11.47%,11.78%和14.49%,林下植被层分别低于对照20.82%,19.80%和0.20%,凋落物层分别低于对照15.81%,2.87%和27.31%;间伐对土壤层碳贮量和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影响,但有降低土壤碳贮量和增加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的趋势,土壤碳贮量分别低于对照4.15%,1.83%和5.53%,生态系统碳贮量总量分别高出对照2.62%,4.19%和3.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春燕  陈秋波  彭懿  刘建波  杨礼富  王真辉  
对处于更新期30年橡胶人工林含碳量、生物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橡胶树组分的含碳量在29.94%52.90%之间,大小表现为:树叶>树干>树根>树枝>树皮>胶乳,相同器官的含碳量枯样的要比鲜样的高。凋落物层含碳量平均为51.90%,林下植物为46.09%。土壤含碳量平均为0.54%,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层次土壤含碳量逐渐减少,相邻土层差异不显著。橡胶林生态系统现存碳贮量为219.68 t.hm-2,其中乔木层为140.21 t.hm-2,占整个生态系统碳贮量的63.82%,凋落物层和林下植被层为3.99 t.hm-2,仅占1.82%,土壤(0 100 cm)的碳贮量为7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弼昌  何斌  周燕萍  何纾敏  廖倩苑  李远航  舒凡  
西南桦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速生、珍贵用材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本研究对广西天峨县林朵林场速生阶段(12年生)西南桦人工林的碳素含量、贮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西南桦不同器官碳素含量为443.5~475.3 g/kg,各器官碳素含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材、树枝、树根、树叶、干皮。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素含量分别为442.6、427.8和450.3 g/kg。土壤(0~80 cm)中碳素含量为15.04 g/kg,其中表土层(0~20 cm)的碳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土层;(2)西南桦人工林碳素总贮存量为202.41 t/hm~2,其中乔木层为57.13 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斌  刘运华  余浩光  秦武明  韦善华  蔡树威  
对南宁市马占相思人工林3个不同年龄阶段(4,7和11年生)生态系统的碳素密度、贮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占相思不同器官中碳素密度为455.4~494.5g.kg-1,各器官碳素密度表现为:皮>干或叶>枝>根;同一林分中各层次碳素密度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0~80cm土层中碳素密度随林龄增加而增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3个年龄阶段马占相思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贮量分别为117.63,176.70和202.08t.hm-2,其中乔木层分别占25.67%,46.10%和50.91%,灌木和草本层分别占1.82%,1.65%和1.62%,土壤层分别占69.84%,49.62%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明东  江洪  刘跃建  
对32年生楠木人工林生物量、碳含量、碳贮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楠木林分平均生物量为174.33t·hm-2,其中乔木层为166.73t·hm-2,占林分生物量的95.6%;楠木林分生态系统各组分碳含量为树干0.5769gC·g-1,树皮0.4654gC·g-1,树枝0.5232gC·g-1,树叶0.4958gC·g-1,树根0.4931gC·g-1,灌木层0.4989gC·g-1,草本层0.4733gC·g-1,苔藓层0.4143gC·g-1,枯落物层0.3882gC·g-1;土壤碳含量平均值为0.0139gC·g-1,随土层深度增加各层次土壤碳含量逐渐减少;楠木林分生态系统总碳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文涛  谢昕云  刘西军  张驰  柯立  徐小牛  
根据杉木人工林年龄(10、22、45、48和50年生)梯度,在安徽大别山海拔较高山地调查了23块20m×20m的样地,采集18株不同径阶和树高的标准木,进行了生物量测定。利用7种常用的分别以D、D2、DH和D2 H为自变量的生物量模型对其进行拟合,得到35个生物量估算模型。结果显示,幂函数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多项式模型效果较差,从中优选出5个最优模型,枝、干、根和全株的最优模型是W=aDb形式的幂函数模型,叶的最优模型是W=a+bD2+cD4形式的多项式模型。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变化范围在46.64%~53.13%,过熟林(45~50年生)杉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按高低排列均为树皮>树根>树叶>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