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6)
- 2023(1786)
- 2022(1444)
- 2021(1468)
- 2020(1289)
- 2019(2949)
- 2018(2957)
- 2017(5626)
- 2016(3558)
- 2015(4062)
- 2014(4218)
- 2013(3339)
- 2012(3100)
- 2011(2854)
- 2010(3041)
- 2009(2550)
- 2008(2376)
- 2007(2259)
- 2006(1875)
- 2005(1723)
- 学科
- 济(7036)
- 经济(7023)
- 中国(6446)
- 教育(6068)
- 管理(5154)
- 业(4050)
- 教学(3867)
- 理论(3167)
- 农(3098)
- 方法(3076)
- 数学(2958)
- 数学方法(2856)
- 政治(2635)
- 思想(2624)
- 思想政治(2558)
- 政治教育(2558)
- 治教(2558)
- 德育(2549)
- 学校(2355)
- 企(2196)
- 企业(2196)
- 农业(2154)
- 学法(2136)
- 教学法(2136)
- 工作(1924)
- 研究(1718)
- 劳(1677)
- 劳动(1677)
- 高等(1546)
- 制(1534)
- 机构
- 大学(42549)
- 学院(37395)
- 研究(13649)
- 济(12423)
- 经济(12051)
- 管理(11377)
- 理学(9968)
- 理学院(9785)
- 京(9460)
- 管理学(9352)
- 管理学院(9287)
- 教育(9110)
- 范(8757)
- 师范(8696)
- 科学(7815)
- 中国(7728)
- 师范大学(7025)
- 所(6319)
- 北京(6302)
- 江(6146)
- 研究所(5788)
- 中心(5774)
- 农(5669)
- 财(5482)
- 业大(5466)
- 院(5152)
- 技术(5121)
- 州(4799)
- 职业(4610)
- 财经(4411)
共检索到63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现在大学生的培养并不是总量过剩的问题,不管是从发达国家还是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经验看,我国大学生总量并不多。更进一步说,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观念问题,更是社会相关制度结构性缺陷所致。谌新民在《羊城晚报》2006年12月4日撰文认为,目前,不管是教育部发言人对媒体的呼吁,还是媒体和公众的激烈反应,多少有点让人感到过于感性,或者说诘问错了对象,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理性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性缺陷和深层结构性矛盾。实际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陈小平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有关数据表明,全国就业率在逐年下降,并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由于大学生就业是全国就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上是一个强势群体,人力资本投入比较大。学生及其家长对人力资源投资收益期望值比较高,但是现实当中,由于某些原因,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乐观,出现了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现象。从而大学生就业更加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为了追踪现实情况,本期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方伟主任、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钱明光先生以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教授,对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鸿雁
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不合理,其突出表现为人才高消费、就业市场分割、不同用人单位供需比严重失衡等,进而引发教育资源和人才的巨大浪费。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就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缺失问题则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由于政府与高校负有就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因而它们有责任克服人才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消除不公平就业政策,打破就业市场分割状况。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市场失灵 公共产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阳 陈怡 刘晓婕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有利于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收益,有利于高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因此,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其就业能力应是一个由个体、家庭和学校、政府参与的系统过程。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大学生 影响因素与提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欣
随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就业与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本文从分布结构的不平衡、毕业流向的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复合化、就业岗位的大众化四个方面,探求了大学生就业走势,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人力需求 大学生 就业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杰 黄未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有序Logit模型的回归结果表明,父母工作于传统"体制内"行业的毕业生有更大的可能性实现就业,毕业生的个人社会资本积累,比如积极参加兼职和实习活动同样有助于大学生实现就业。同时,社会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单位性质也有影响,家庭社会资本和个人社会资本的积累都有利于毕业生更好的实现就业,获得更高的薪酬,并且有更大的可能性在国有部门就业。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地域、户籍等社会排斥政策的废除是实现公平就业环境的重要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文静
目前,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不同步,致使大学生就业市场面临着结构性供求失衡的严峻形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关乎毕业生群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在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多方责任主体中,毫无疑问,政府应承担起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责任。本文从供给侧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尝试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来完善相关理论,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政府责任 供给侧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进 陈馥强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现状,构建两者协调统一的匹配机制,能够为缓解"供需"矛盾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就业能力 社会需求 大学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亮 黄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的就业,成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从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构成以及就业质量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玮 许锦民
文章从职业发展的视角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采用自主开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及就业质量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对64所高校2571份有效样本的分析,考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就业能力结构中一些稳定性、内隐性的能力或要素不仅影响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也会影响就业质量,并将影响个体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质量 影响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树莲 梁少群
就业市场需求状况和特点要求必须提升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根据对2007~2009年2521家面向42个专业高职院校女毕业生招聘的用人单位招聘条件的调查分析,提升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应根据女性就业市场需求设置专业,根据女生身心特点培养女生职业素质,根据专业方向拓展女生就业市场,根据女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
关键词:
就业市场需求 女大学生 就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小晴 张婉 黄志斌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不仅我国面临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这一问题曾经在西方多国同样存在,这些国家通过不断探寻解决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制定多方协同的、以政府与高校为主导的以及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服务 供给模式 国际比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恺 蒋承
从农林院校大学生就业期望的视角,探讨近年来我国林业人才不足的问题。以北京市三所农林院校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农林院校本科毕业生对于就业去向、就业地点、就业行业、工作选择核心要素、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期望。研究发现,农林院校学生总体期望读研或留学的比例较高,而从事基层工作的意愿较低,更倾向于第三产业工作,相对于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更关注发展机会、收入水平、稳定性等核心要素;农林院校中,农林类专业学生相较于非农林类专业学生,从事第一产业的期望较高,但对于在农村工作的意愿较低。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林业人才 农林院校 就业期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世洪
"供给侧"是破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切入点。供给与需求割裂、脱节,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面向市场人才需求,实现高等教育由低水平供给向高水平供给的跃升。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崔宇 唐栋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人力资本服务被列为新增长点,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学生是市场经济人力资本的重要供给端,大学生就业关系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稳定,深入分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就业新需求,领悟学业专业与行业事业共同形成的就业结构内涵,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的就业新路径,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新命题。
关键词: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大学生 就业 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