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6)
- 2023(10991)
- 2022(9072)
- 2021(8272)
- 2020(6750)
- 2019(14567)
- 2018(14547)
- 2017(27557)
- 2016(14976)
- 2015(16502)
- 2014(15766)
- 2013(15155)
- 2012(13484)
- 2011(12214)
- 2010(12389)
- 2009(11769)
- 2008(11156)
- 2007(9954)
- 2006(8964)
- 2005(7785)
- 学科
- 济(57872)
- 经济(57810)
- 业(50149)
- 农(46334)
- 管理(41215)
- 农业(30671)
- 企(29143)
- 企业(29143)
- 方法(19045)
- 业经(18546)
- 数学(16523)
- 数学方法(16340)
- 中国(15564)
- 制(14909)
- 财(13324)
- 地方(13273)
- 体(12815)
- 环境(11146)
- 学(11129)
- 发(11060)
- 农业经济(10504)
- 策(10463)
- 技术(9840)
- 贸(9660)
- 贸易(9657)
- 划(9576)
- 易(9410)
- 银(9255)
- 银行(9237)
- 村(9221)
- 机构
- 学院(203889)
- 大学(194255)
- 济(82253)
- 经济(80551)
- 管理(78821)
- 理学(68509)
- 研究(67967)
- 理学院(67912)
- 管理学(66749)
- 管理学院(66418)
- 农(57044)
- 中国(52981)
- 农业(43752)
- 科学(42069)
- 京(39568)
- 业大(38773)
- 财(35222)
- 所(33940)
- 中心(32711)
- 江(31769)
- 研究所(30812)
- 财经(27328)
- 农业大学(27142)
- 范(25527)
- 师范(25240)
- 州(24919)
- 经(24790)
- 经济管理(24259)
- 院(23987)
- 省(23942)
- 基金
- 项目(140676)
- 科学(110776)
- 研究(106129)
- 基金(100155)
- 家(87449)
- 国家(86611)
- 科学基金(74418)
- 社会(68243)
- 社会科(64169)
- 社会科学(64152)
- 省(59226)
- 基金项目(52967)
- 教育(47481)
- 划(47194)
- 自然(46107)
- 编号(45212)
- 自然科(45056)
- 自然科学(45045)
- 自然科学基金(44199)
- 资助(38830)
- 成果(35206)
- 农(32445)
- 发(32414)
- 重点(31599)
- 课题(30938)
- 创(30521)
- 部(30445)
- 创新(28514)
- 制(28044)
- 国家社会(27979)
- 期刊
- 济(98963)
- 经济(98963)
- 农(61978)
- 研究(54207)
- 中国(45779)
- 农业(42093)
- 学报(33707)
- 科学(30658)
- 财(26440)
- 大学(26209)
- 学学(25292)
- 管理(25255)
- 业经(24246)
- 教育(22065)
- 业(20199)
- 融(19739)
- 金融(19739)
- 技术(18132)
- 农业经济(14177)
- 农村(14084)
- 村(14084)
- 问题(13669)
- 经济研究(13518)
- 版(13065)
- 财经(12230)
- 世界(11141)
- 业大(10630)
- 经(10559)
- 科技(10463)
- 经济问题(10181)
共检索到304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艳丽 李桦
多主体协同治理对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及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为例,采用DEA-HR模型分析地理标志保护多主体合作博弈及协同绩效。结果表明:现阶段地理标志保护主体(监管部门、茶厂、茶农)合作不完全;保护主体协调度仅为0.64,处于"初级协调发展型"阶段,茶厂与茶农成为拉低整体协调度的短板;进一步运用门槛模型揭示茶厂与茶农协调度低的关键因素在于监管部门的质量检测强度弱、茶农的品牌了解程度低,同时测出茶厂与茶农的经营规模存在门槛效应。为提高地理标志保护主体协同绩效,政府应协同其他主体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宣传力度,构建以市场监管为主、政府规制为辅的地理标志保护主体协同治理策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纪金雄 谢屹
农户绿色生产行为是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化、农林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林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行动手段。然而,农户在追求生产收益最大化过程中依然存在不规范现象。文章基于多主体治理视角,引入政府规制、市场机制、产业组织驱动和社区治理外部环境因素,建构茶农绿色生产行为决策的理论研究框架,利用福建省茶叶主产区872户茶农调查数据,采用Ordered-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多主体治理对茶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机理及其交互效应,有效揭示多主体治理下茶农绿色生产行为决策的内在逻辑,为茶农绿色生产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结果表明:(1)影响茶农绿色生产行为决策的因素中,政府规制的引导规制和激励规制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边际效应分别为6.60%和11.35%;市场机制的市场收益激励和销售规则约束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边际效应分别为0.56%和7.57%;产业组织驱动的生产质量监督和农资供应服务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边际效应分别为12.49%和9.38%;社区治理的农户监督和邻里示范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边际效应分别为10.20%和2.90%。(2)在茶农绿色生产行为治理过程中,政府规制与市场机制具有互补效应,而与产业组织驱动和社区治理存在替代效应。因此,政府在加强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宣传推广和优化政策补贴机制的同时,既要健全优质优价的市场甄别机制,又要充分发挥茶叶合作组织质量安全监督和绿色农资供应服务的作用,以及健全农村社区监管体系,形成多元主体高效协同互动的茶农绿色生产行为治理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少惠 赵军义 朱侃
有效的农业公共服务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国农业公共服务的现实困境,借鉴三重螺旋理论模型建构了一个以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多主体协同合作提供农业公共服务模式,并就政府、企业、合作社等主体在公共服务中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边界、互动机制和行为规范进行分析,对多主体协同合作服务模中的合同治理开展探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福周 李静
农村生态环境呈现多重污染复合交织的形态,严重制约了农村可持续发展。针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文章构建村镇企业、地方政府和农户三方主体协同治理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博弈主体行为策略选择和演化稳定性条件。结果表明,降低地方政府引导成本且给予净化企业和监督举报的农户经济激励、降低农户参与成本且做好对受损农户的补偿、降低村镇企业净化成本并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督强度和惩罚力度,将有利于推进三方互动,实现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协同治理 演化博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国根
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适应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协同学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应着力于从主体互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从理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即通过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和全面推进多元主体环境信息公开共享等路径来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陶国根
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是适应行政民主化潮流和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产物,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而协同学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形成机制应着力于从主体互动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监督惩罚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并从理念、机制和行动三个层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进行系统设计,即通过培育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理念,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绿色绩效考核机制和全面推进多元主体环境信息公开共享等路径来推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庞素琳 房秋文 蔡牧夫
本文提出研究基于LEC评价法的多主体协同治理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风险管理方法,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价与评估、平台构建与实现方法、案例分析、政策建议等,给出了一套多主体协同治理下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的创新风险管理思路;首次将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风险管理的多主体分为外部相关主体、内部主体和基层主体三大类,并对各类相关多主体进行主体和客体脆弱性分析;运用多主体协同治理理论、结合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和LEC评价法相结合,对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暴露性以及导致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价和危险性评估;构建了多主体协同治理下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风险管理系统平台,实现了对城市密集建筑群火灾风险进行多主体实时联动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新珍
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部分职业院校开始实施校企合作办学、"产学研"合作办学等新兴职业教育模式,参与建设职业教育集团。这需要充分发挥政策协调作用,发挥企业实训就业保障作用,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作用,发挥行业协会监督协调作用,以此来探寻基于多主体协同治理的职业教育集团新出路。
关键词:
职业教育集团 多主体 协同治理 校企合作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婉红 李娜
本文通过构建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剖析绿色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中政产学研间博弈的动态演化规律,并通过仿真分析影响绿色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在市场机制下,违约金额临界值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中产学研行为策略极易受到随机因素干扰,产学研的创新收益和研发成本分摊比例对产学研的行为策略影响呈倒“U”型;在政府规制下,政府的奖惩力度与绿色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稳定程度呈正相关,而奖惩机制同时作用较单一补贴、惩罚机制对绿色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稳定成效更为显著。因此,政府应完善监管机制,增强企业绿色智能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引导学研积极参与协同创新,形成政府-企业-学研合力,共同维持绿色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稳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蕾 李桦
基于重点茶区761份茶农调研数据,构建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Tobit方法测算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并分析政府规制、社区行动对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的影响机理及其规模差异。结果表明: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普遍较低且规模农户普遍高于小农户;政府补贴、社区收购商监督和社区服务对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具有提升作用;政府监管对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的提升作用受到周围农户监督的影响,村委会和社区收购商监督在惩罚措施对茶农绿色生产持续水平的影响中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小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受政府补贴、村委会监督和社区服务的影响,而规模农户绿色生产持续水平主要受政府补贴和社区收购商监督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在促进农户绿色生产时应调动社区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农户的规模差异,针对不同经营规模的农户施加不同的干预手段,全面提高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方式的持续性。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晓颖 郑军 张明月 魏晓 李画画
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5大基本理念之一,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茶农+种植合作社"模式下构建了委托-代理模型,并结合4家茶叶种植合作社的案例分析了该模式下的茶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绿色生产激励、绿色生产监督、"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绿色生产成本及败德行为收益是影响茶农绿色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提高绿色产品收购价格、完善监督惩罚机制、构建信任合作机制、加强质量信号传递、降低交易成本能够有效作用于以上影响因素,从而提高茶农绿色生产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范逢春
为探寻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效率低下的解决之道,本文运用治理理论、协同论,构建了政府、自治组织、私人部门、第三部门、村民五大主体共同参与,表达、决策、筹资、生产、评估、问责六大环节循环运转,合作、竞争、制衡三大系统共同作用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系统",以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运行状况为实证检验对象,为村级公共服务"成都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协同治理 成都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有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稳步上升,旅游业成了在现代繁忙城市生活之余闲暇放松的热门方式,尤其是乡村旅游更为人津津乐道,农家乐、民宿、乡村家常菜等吸人眼球。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经济体系。关于乡村旅游系统主体如何多元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等问题有待多方面协调治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未来发展途径、各主体协调治理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展开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有进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稳步上升,旅游业成了在现代繁忙城市生活之余闲暇放松的热门方式,尤其是乡村旅游更为人津津乐道,农家乐、民宿、乡村家常菜等吸人眼球。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经济体系。关于乡村旅游系统主体如何多元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等问题有待多方面协调治理。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目前乡村旅游现状、乡村旅游发展趋势、乡村旅游未来发展途径、各主体协调治理乡村旅游发展机制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系统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展开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华 闫娜娜 谭庆美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