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24)
- 2023(17194)
- 2022(14751)
- 2021(13716)
- 2020(11401)
- 2019(25960)
- 2018(25831)
- 2017(49055)
- 2016(26669)
- 2015(29907)
- 2014(30003)
- 2013(29054)
- 2012(26448)
- 2011(23672)
- 2010(23634)
- 2009(21872)
- 2008(21269)
- 2007(18865)
- 2006(16604)
- 2005(14681)
- 学科
- 济(99152)
- 经济(99010)
- 管理(86534)
- 业(80429)
- 企(69917)
- 企业(69917)
- 方法(43363)
- 数学(36397)
- 数学方法(35958)
- 财(28804)
- 中国(27563)
- 农(26622)
- 业经(24860)
- 制(23878)
- 技术(23781)
- 学(22103)
- 地方(19717)
- 理论(19333)
- 务(18198)
- 财务(18113)
- 财务管理(18077)
- 贸(17728)
- 贸易(17716)
- 农业(17552)
- 银(17349)
- 银行(17295)
- 易(17231)
- 体(17154)
- 企业财务(17121)
- 和(16793)
- 机构
- 大学(373535)
- 学院(371639)
- 管理(148833)
- 济(143847)
- 经济(140535)
- 理学(128623)
- 理学院(127210)
- 管理学(125147)
- 管理学院(124436)
- 研究(120899)
- 中国(90377)
- 京(79522)
- 科学(74677)
- 财(69339)
- 所(59526)
- 农(57495)
- 江(55493)
- 中心(55420)
- 业大(54840)
- 财经(54687)
- 研究所(53975)
- 北京(49838)
- 经(49667)
- 范(49098)
- 师范(48603)
- 农业(44937)
- 州(44582)
- 院(44476)
- 经济学(42759)
- 技术(41586)
- 基金
- 项目(255803)
- 科学(202226)
- 研究(190096)
- 基金(184883)
- 家(160554)
- 国家(159209)
- 科学基金(137705)
- 社会(119740)
- 社会科(113366)
- 社会科学(113342)
- 省(101116)
- 基金项目(98080)
- 自然(88726)
- 教育(88055)
- 自然科(86701)
- 自然科学(86684)
- 自然科学基金(85131)
- 划(84547)
- 编号(77644)
- 资助(74561)
- 成果(63694)
- 重点(57079)
- 创(56692)
- 部(56284)
- 课题(54136)
- 发(53884)
- 创新(52299)
- 制(49821)
- 国家社会(48892)
- 教育部(48647)
- 期刊
- 济(158484)
- 经济(158484)
- 研究(109299)
- 中国(78585)
- 学报(58459)
- 管理(57027)
- 财(54353)
- 科学(53220)
- 农(52136)
- 教育(48447)
- 大学(44780)
- 学学(41818)
- 农业(36095)
- 技术(35065)
- 融(30982)
- 金融(30982)
- 财经(26528)
- 业经(26479)
- 经济研究(24807)
- 经(22706)
- 图书(20658)
- 科技(20258)
- 问题(19872)
- 业(18966)
- 技术经济(18486)
- 理论(17788)
- 版(17408)
- 现代(16486)
- 坛(16360)
- 论坛(16360)
共检索到548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辅以利益协调机制可以调和创新主体之间的利益取向差异问题,进而改善技术创新综合绩效。
关键词: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 技术绩效 协调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
关键词: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 技术绩效 协调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军 成佳
文章首先构建了由经济要素持有者(企业)、科技要素持有者(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要素持有者(供应商、ODM/OEM)等多主体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技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地,阐述了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创新主体的主要合作模式,以及面向合作对象的利益协调机制,并结合案例企业的四个典型创新项目对比验证。研究发现:多要素持有者介入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有利于加速技术创新及其商品化;建立系统的、相互关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审视技术绩效水平并寻找解决路径,
关键词:
产学研用 协同创新 技术绩效 协调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海军 冯军政
桥接模块化理论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一种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结合案例研究发现:通过解构提升创新竞争力的价值信条并赋予相应模块,可以在平衡企业的创新策略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整合外部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以需求为导向、领导企业为核心,融合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创新主体在内的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有利于加强能力互补、协调分工,加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化的过渡;将模块化嵌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并辅以相关运行机制,可以改进协同创新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海军 冯军政
桥接模块化理论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理论,构建了一种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设计了相应的运行机制。结合案例研究发现:通过解构提升创新竞争力的价值信条并赋予相应模块,可以在平衡企业的创新策略前提下有针对性地整合外部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以需求为导向、领导企业为核心,融合大学、科研院所、供应商等创新主体在内的生态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有利于加强能力互补、协调分工,加速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化的过渡;将模块化嵌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并辅以相关运行机制,可以改进协同创新效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品平 袁剑锋 翟铖
基于空间网络视角,利用联合专利数据刻画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随着产学研主体不断增加,创新网络逐渐覆盖全国,但区域创新联系呈现出创新中心区与非中心区非均衡性。由于空间网络关系的路径依赖越来越明显,技术知识传递的非对称性分布加剧,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创新中心区位锁定,导致网络协同创新效应难以形成,整体上协同创新网络重心呈“单核”向“三核”分布格局演化,国家创新系统长期依赖少数中心区域,中心区域技术知识辐射的局部效应与区域平衡发展的矛盾不断凸现。因此,应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协同创新网络空间形态,推进国家创新系统向均衡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洪银兴
本文从创新投入的动力和协调机制入手,研究发展创新型经济所需要的体制和机制安排,对创新投入的刺激存在市场失效。已经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继续完善和发展,提高自主创新动力不只是要强化竞争环境,还要以垄断创新收益权有效保障创新者的创新收益。激励创新投入需要建立风险和收益相对称的风险投资机制。产学研合作的国家创新系统的集成需要市场和政府结合作用。
关键词:
自主创新 动力 协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秦旋 谢祥 房子涵 王付海
结合BIM技术应用的特点,构建BIM技术多主体协同创新关系模型和敏感性分析模型。然后,选取典型案例,构建典型项目的BIM技术应用协同创新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明确各主体在网络中的位置和角色,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对协同创新网络进行敏感性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提出BIM技术协同创新提升建议,以期推动BIM技术在项目全寿命周期中的应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娜 王孟钧 郑俊巍
针对协同创新网络与创新绩效国内相关文献进行科学计量和分析,绘制该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及聚类;依据其聚类图谱分析结果,分别归类为网络特性、知识管理及资源整合三大视阈,逐一进行细化解读,其中网络特性主要包含网络结构位置、网络关系镶嵌及网络组织能力3个子层面;最后,指出当前国内研究存在3个方面的不足,并点明未来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以供后续研究参考及借鉴。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青 梁超
采用单案例纵向研究方法,以演化程度相对成熟的服务于面向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的长三角绿色制药协同创新中心为实证案例。揭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特征,即网络自组织性、网络动态性、网络共生性、网络自增益性。提出可将产学研协同创新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萌芽期、初创期、规范成长期。在每一阶段的演化进程中,产业的协同创新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三方核心参与主体的共同推动。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创新网络 演化 绿色制药中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戚湧 王静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为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江苏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关系紧密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以及南京市在江苏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具有竞争优势,江苏新能源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关系最紧密,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次之,装备制造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关系紧密度最小,最后提出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学研 协同 创新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安驰
现代化的重心是经济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是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驱动。本文以国务院最新批复的苏南现代化示范区为依据,通过对苏南经济现代化的现状分析、创新驱动分析,提出在苏南五市推进区域协同创新,通过协同创新和协调发展推进苏南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最终促进苏南的经济现代化和全面现代化。
关键词:
苏南 产业升级 协同创新 区域协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秋明 顾新 杨雪
创新资源禀赋对城市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这两者及其作用机制均嵌入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之中,但现有研究较少关注这一问题。论文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视角,利用2011-2018年四川省城市层面的发明专利数据和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验证了资源禀赋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特征值网络嵌入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资源禀赋正向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结构嵌入性正向调节创新人力资本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关系嵌入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城市创新能力的关系。
关键词:
资源禀赋 城市创新能力 网络嵌入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太胜
产业集聚创新网络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本文试图探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的功能与结构分析,解释创新网络的集体学习机制,以及协同创新机制如何提升创新网络的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华 闫娜娜 谭庆美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