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74)
2023(17493)
2022(15103)
2021(13819)
2020(11725)
2019(26650)
2018(26276)
2017(50911)
2016(27675)
2015(30599)
2014(30608)
2013(30350)
2012(27963)
2011(25458)
2010(25585)
2009(23780)
2008(23091)
2007(20341)
2006(18145)
2005(16263)
作者
(82694)
(69310)
(68429)
(65374)
(43808)
(33121)
(30871)
(26983)
(26299)
(24380)
(23670)
(23276)
(22211)
(21783)
(21349)
(21243)
(20455)
(20441)
(19794)
(19684)
(17261)
(17011)
(16629)
(15736)
(15488)
(15308)
(15290)
(15100)
(13954)
(13389)
学科
(127241)
经济(127091)
管理(81570)
(73071)
(60702)
企业(60702)
方法(50144)
数学(43745)
数学方法(43323)
中国(31212)
(29951)
(29592)
(28652)
地方(27640)
业经(25769)
(24517)
(19539)
贸易(19529)
农业(19377)
环境(19018)
(18849)
(17971)
(17764)
财务(17691)
财务管理(17659)
(17482)
理论(17231)
(17187)
金融(17183)
(17175)
机构
大学(403372)
学院(399546)
(167265)
经济(163710)
管理(154389)
研究(140803)
理学(133711)
理学院(132105)
管理学(129843)
管理学院(129127)
中国(102880)
科学(87788)
(86253)
(75594)
(71563)
(69663)
研究所(65252)
业大(62888)
中心(62591)
财经(60486)
(58764)
(54881)
农业(54783)
北京(54267)
经济学(51438)
(51364)
(51115)
师范(50767)
(46655)
经济学院(46040)
基金
项目(274066)
科学(214856)
基金(200264)
研究(193724)
(176961)
国家(175573)
科学基金(149754)
社会(124637)
社会科(118239)
社会科学(118207)
基金项目(106926)
(105875)
自然(98659)
自然科(96317)
自然科学(96289)
自然科学基金(94549)
(89844)
教育(87485)
资助(81934)
编号(76270)
重点(61685)
成果(61289)
(60078)
(58353)
(56345)
课题(52983)
创新(52846)
科研(52317)
国家社会(51914)
教育部(51124)
期刊
(187520)
经济(187520)
研究(120181)
中国(75929)
学报(68722)
(62577)
科学(62115)
(56921)
管理(56898)
大学(51278)
学学(48912)
农业(42111)
教育(35879)
(33284)
金融(33284)
技术(32326)
经济研究(30682)
财经(30457)
业经(28298)
(26148)
问题(25409)
(20949)
技术经济(20029)
理论(19958)
科技(19564)
(19243)
现代(18152)
实践(17915)
(17915)
业大(17653)
共检索到589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豆建民  王光丽  
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部分城市呈现了从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的过程,社会与经济也随之产生了变化。本文基于2008年至2018年全国24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多中心经济空间结构对城市土地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经济空间结构越呈现多中心,土地价格越高。(2)经济空间结构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以及时间滞后性。(3)利用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了经济空间结构对不同用途的土地价格的影响机制,首先多中心经济空间结构有利于降低第二产业集聚度进而提高工业用地价格;其次伴随人口流入的多中心经济空间结构显著提高住宅用地价格;最后多中心经济空间结构有利于拉动城市消费能力进而提高商服用地价格。本文研究内容对我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土地市场化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沈昊婧  冯长春  侯懿珊  
不可移动的土地具有空间异质性,研究在分析城市间土地价格空间差异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城市间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进而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区域城市地价影响因素的差别。研究发现,(1)全国尺度看,城市间土地价格存在空间自相关,城市地价受城市优势和土地需求的正向影响,土地供给的负向影响。(2)区域尺度看,城市土地价格受到周边城市土地市场中供求因素和土地价格的影响,各因素的影响规律存在空间差异性。(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地价的影响均很大,其余各因素则略有不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斌栋  陈浩  
对于实践中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型,新经济地理学给出多中心结构有助于降低地价等集聚不经济的理论解释,基于中国城市的实证分析支持这一假说。多中心结构对降低城市综合地价具有显著作用,住宅用地和商服用地尤其如此,对于地价高的城市作用更是明显。此外,反映需求的人均储蓄和人口规模对于城市地价具有较为稳健的拉高效应;当年的土地供给对于降低综合地价尤其是工业地价具有显著效应;较好的城市设施质量能够提高综合地价尤其是中等地价城市的综合地价水平。因此,在城市空间政策中强化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有助于抑制过高的地价水平,提高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也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整个城市的经济绩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爱国  
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活动的基础,为了合理、有效、充分地利用和规划城市土地,我们必须研究城市土地价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曾国安  苏诗琴  
去杠杆、防风险是近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上升是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的重要原因,而土地价格的上涨是城市综合杠杆率上升的重要推动因素。基于全国10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2009—2018年数据所做的实证分析发现,土地价格确实推动了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上升,特别是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价格的上涨显著地推动了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上升,大城市及低经济增速城市土地价格的上涨更显著地推动了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上升。分析还发现土地价格上涨推升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作用还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也说明主要城市地价高企推升城市综合杠杆率的作用最终会传递到其他城市,从而推升全国宏观杠杆率。要使城市综合杠杆率及其变化处于合理水平就需要构建平抑土地价格过度上涨的长效机制,弱化地方财政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性,完善土地出让方式和土地出让价格分类调控机制,重点防控高杠杆率城市的债务增长,要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产业结构升级为抓手,努力实现债务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姝兴   付文强   吴康  
【目的】近年来中国的城市收缩现象日益突出,准确识别城市收缩现象及其对土地价格的影响机制,对指导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常住人口规模测度城市收缩,进行异质性分析和门槛检验,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11—2021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城市收缩对城市地价的影响。【结果】(1)在控制省份和年份固定效应后,回归结果显示,城市收缩与城市土地价格显著负相关。(2)将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区域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的负向影响更加显著,而东部城市的收缩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不同区域城市收缩对土地价格影响存在异质性。(3)以人均碳排放量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双固定效应回归发现,随着人均碳排放量的提高,城市收缩对地价的影响存在结构断点,在越过门槛值后影响更为显著。(4)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一个城市的收缩会引起周边城市的土地价格上涨。【结论】城市收缩程度越高,其土地价格越低;且城市收缩现象存在着门槛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因此,采取差异化城市收缩策略对引导各地区城市的经济发展、维持其土地价格平稳可控有着重大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安安  
本文阐述了土地储备的涵义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的运作模式由三大体系构成,即土地产权流转体系、土地资源流转体系和土地资产流转体系,分析了土地储备的价格形成及扭曲,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以使土地储备制度成为促进土地价格合理化的推动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荣  
本文利用199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城镇化与土地价格之间的变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城镇化对土地价格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非农产业比重对土地价格具有负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土地价格市场机制、加强土地价格监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以期为科学制定土地价格调控政策、稳定土地价格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孙斌栋  潘鑫  
通过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来疏解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是城市规划历来的理想,但这种理想正日益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关于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否节省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分析表明,两种截然相反的实证结论源于两种不同形成机制的多中心结构,改善交通出行的多中心结构是以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为前提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晓美  葛京凤  刘雅楠  崔媛媛  
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得出GWR模型计算结果表和GWR模型影响因素分布图,两者结合分析了5个国家级城市群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发现,各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地价均有推动作用,但每个城市群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长三角城市群地价受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和"外向带动"共同作用;珠三角是典型的政府带动下的外向型经济;京津冀是由北京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加资本投入等的共同发展,地价影响因素较复杂;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地价变化和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晓美  葛京凤  刘雅楠  崔媛媛  
通过构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得出GWR模型计算结果表和GWR模型影响因素分布图,两者结合分析了5个国家级城市群土地价格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发现,各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地价均有推动作用,但每个城市群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长三角城市群地价受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升级和"外向带动"共同作用;珠三角是典型的政府带动下的外向型经济;京津冀是由北京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加资本投入等的共同发展,地价影响因素较复杂;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地价变化和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安伟   胡艳  
经济韧性是城市应对结构变化和实施转型的能力,其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空间结构是集聚经济发展过程中收益与成本在不同空间中差异化演变的结果,其作为资源要素多中心集聚的体现,对经济韧性具有何种影响?文章从城市形态视角出发,探讨了不同空间尺度下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城市内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韧性具有促进作用,而外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形曲线特征,而且多中心空间结构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第二,对经济韧性进行shift-share分解后发现,城市内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可以通过产业结构韧性与竞争力韧性来影响整体经济韧性,而外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影响经济韧性的传导机制在不同区间内存在差异;第三,内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可以通过承载力效应与经济效率效应来影响经济韧性,而外部多中心空间结构可以通过要素流动效应与网络外部性效应来影响经济韧性,而且作用机制主要通过竞争力韧性进行传导;第四,对不同规模城市而言,受到内部集聚程度差异与外部网络结构差异的影响,支撑经济韧性提升的最优空间结构也存在差异。文章的研究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建设具有韧性的城市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杨帆  
基于空间集聚和扩散效应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已经成为区域和城市经济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希望通过一些相关的文献综述,为该领域研究的推进提供一些帮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曾国安  马宇佳  
土地是基本生产要素之一,其价格对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体而言,因为土地供给弹性较低,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土地价格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一个城市地价的上升对其产业结构升级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依据10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9—2016年地价和产业结构的面板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地价上升的确具有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且东中西部存在显著差异;地价并非越高越好,一旦地价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门槛值时,地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就会显著下降。其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地价上升确实具有倒逼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如果地价涨幅过大,其对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会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经济高度开放的条件下,地价涨幅过大必然会吞噬企业生产率提升带来的利益,就可能造成逼退低端产业而高端产业不愿进入的局面,因此如何管控地价,使其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相适应,将成为城市地方政府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春圆  
元代地价资料并非是有意识地系统记录的结果,因此首先应对相关文本作历史学的解读。元代徽州地契比较充分地反映了祁门县南部阊江流域中下游的土地交易情况,通过把地契中土地转换为标准"上田",可以初步实现价格的"序列化"。主要由石刻文献记载的江浙地价相对丰富,但存在真实交易与"投献"的区别。其他中原地区也有可供参考的地价资料。松江、大都等城内地价显著高于农地,且受城市经济影响。云南昆明、通海等地石刻记载的地价体现出元后期这一地区土地交易活跃,且价格能够有效反映土地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