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30)
- 2023(20446)
- 2022(17612)
- 2021(16356)
- 2020(13859)
- 2019(32029)
- 2018(31294)
- 2017(59705)
- 2016(32778)
- 2015(36673)
- 2014(36509)
- 2013(36293)
- 2012(33473)
- 2011(30305)
- 2010(30071)
- 2009(27709)
- 2008(27223)
- 2007(23786)
- 2006(20417)
- 2005(17892)
- 学科
- 济(132428)
- 经济(132285)
- 管理(92129)
- 业(86593)
- 企(70824)
- 企业(70824)
- 方法(62677)
- 数学(55289)
- 数学方法(54611)
- 中国(36533)
- 农(35011)
- 财(33697)
- 学(30908)
- 业经(27737)
- 贸(26052)
- 贸易(26044)
- 地方(25942)
- 易(25268)
- 制(23481)
- 农业(23279)
- 环境(22166)
- 务(21607)
- 财务(21525)
- 财务管理(21481)
- 和(20500)
- 企业财务(20357)
- 理论(20097)
- 银(19389)
- 技术(19345)
- 银行(19297)
- 机构
- 大学(472652)
- 学院(469316)
- 济(188255)
- 经济(184314)
- 管理(180765)
- 研究(162402)
- 理学(157726)
- 理学院(155873)
- 管理学(152909)
- 管理学院(152089)
- 中国(119243)
- 科学(104504)
- 京(100877)
- 农(85752)
- 财(83215)
- 所(83042)
- 研究所(76508)
- 业大(76479)
- 中心(73263)
- 农业(68189)
- 财经(68139)
- 江(66410)
- 北京(63401)
- 经(62137)
- 范(60837)
- 师范(60071)
- 院(59101)
- 经济学(57523)
- 州(53708)
- 经济学院(52108)
- 基金
- 项目(328373)
- 科学(256222)
- 基金(239144)
- 研究(229535)
- 家(212593)
- 国家(210922)
- 科学基金(179060)
- 社会(144578)
- 社会科(137061)
- 社会科学(137024)
- 省(127334)
- 基金项目(126737)
- 自然(120112)
- 自然科(117356)
- 自然科学(117318)
- 自然科学基金(115205)
- 划(108818)
- 教育(105181)
- 资助(99472)
- 编号(90799)
- 重点(74521)
- 成果(72484)
- 部(71777)
- 发(69656)
- 创(67335)
- 科研(64024)
- 课题(63123)
- 创新(63091)
- 计划(62413)
- 教育部(60579)
- 期刊
- 济(195524)
- 经济(195524)
- 研究(131451)
- 学报(85011)
- 中国(82545)
- 农(76383)
- 科学(74364)
- 管理(62837)
- 财(62801)
- 大学(62603)
- 学学(59461)
- 农业(52426)
- 教育(44383)
- 技术(38777)
- 融(36551)
- 金融(36551)
- 财经(32725)
- 经济研究(32663)
- 业经(31318)
- 经(28072)
- 业(27947)
- 问题(27017)
- 版(23964)
- 科技(23041)
- 技术经济(22295)
- 图书(22179)
- 统计(22022)
- 业大(21894)
- 贸(21415)
- 资源(21205)
共检索到6664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雷玉桃 朱鹤政 彭文祥
空间结构布局是城市综合发展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对于规模巨大的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更是如此。目前,中国部分超特大城市实施多中心策略,其是否满足生态城市的建设需求值得探讨。基于2005—2019年中国超特大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社会网络法测度城市多中心程度,实证考察大型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其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超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程度对城市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进一步对拐点进行分析发现,多数超特大城市处于提升多中心程度将促进碳减排的阶段。机制分析说明,城市多中心程度通过城市创新影响碳排放,城市公路设施水平则负向调节城市多中心程度对碳排放的影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轩 罗震东 何鹤鸣
目前,对城市多中心的认知主要是将其理解为功能集聚的"点",而特大城市的空间尺度较大,功能集聚点无法描述出其结构性特征。本文假设特大城市的多中心具备"独立成市"的特征,即多个中心可分别为相应的城市次区域提供完备的中心职能,中心内部由复合功能片区集聚成为"中心区域"。基于上述假设,设立了判别多中心的3个条件,并运用出租车客流对苏州市区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苏州城区范围内存在4个中心区域的结论。这4个中心区域具有紧密联系,并承担着其腹地的中心职能。未来,苏州应基于该4个中心区域合理安排城市的布局和功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叶昌东 周春山
研究了全国52个特大城市1990~2008年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多中心、多轴线的演变,多中心结构、带状结构和放射结构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演变特征在1990~2000年表现更加明显,多轴线的演变特征在2000~2008年表现更加明显;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受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城市产业结构类型和城市空间增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归纳为单中心结构分化、轴线结构强化、单中心结构回归三种基本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堂林 林琳
2007年世界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人类进入崭新的"城市时代"。随着经济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将发生很大变化,城市将由原来的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最终向城市功能区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从原来的一二三向二三一,最终向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本文力图弄清城市空间布局演变与城市产业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探寻规律并指导实践。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空间布局 特大城市 产业升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德豪 陈平
基于对广州市越秀区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城住宅小区居民受单位制等观念影响较深,存在自我管理意识薄弱、物业消费观转变慢、违规行为缺乏约束、业委会成立难、物业服务纠纷频发等问题。研究显示居民议事厅是在业主自治基础上激发社区自治活力的有益尝试,其组成、运作机制、实施效果和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此基础上,从健全利益表达和民主协商机制、培育业主组织、完善业委会运作机制等多方面,提出完善业主自治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
住宅小区 业委会 业主自治 居民议事厅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童玉芬
中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已经在实践中走过多年,然而学术界对于人口调控基础理论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很多基本问题上也缺乏共识。文章在对当前国内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研究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一些思考。从大城市人口自发调节的市场机制会出现失灵,特大城市病与人口因素的关系,短板资源对城市规模增长的硬约束等多个方面,论证了政府对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必要性。在具体调控措施上,提出了政府在特大城市人口调控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包括避免陷入人口决定论,注意人口调控的目标多元性,防止人口调控中的政府失灵,注意产业疏解与人口疏解的协调一致,以及在调控手段中注意避免直接行政干预,要在城市治理中采用经济法律手段进行调控等。
关键词:
特大城市 人口调控 人口疏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彩艳 刘修岩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区县面板数据和19个城市群数据,研究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主要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影响乡村振兴,集聚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扩散效应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2)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19个城市群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总体上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是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群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其中,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发展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具有抑制作用,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不显著。(3)进一步分析城市群多中心化对乡村振兴5个子系统的影响发现,成熟型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提高产业兴旺、乡风文明和生活富裕指数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型城市群通过抑制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制约了乡村振兴,培育型城市群多中心化对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指数具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乡风文明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上述发现,现阶段中国城市群多中心化空间布局应综合考虑城市群发展阶段,实施差别化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曼怡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使特大城市金融功能区的竞争力问题逐渐成为理论界广泛关注的热点。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通过六项因素即生产要素因素、相关与支持产业因素、需求条件因素、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因素、政府因素和机会因素对我国金融功能区建设进行竞争力分析,可知对金融功能区进行科学规划,大力发展金融业、统一部门管理等措施是提升中国金融功能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特大城市 金融功能区 钻石理论 竞争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特大城市的形象问题引起人们重新审视城市的设计、工具以及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方面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在密集型大城市与现代城市规划的均匀空间的比较之中提出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承良 王涛 郭庆宾
以武汉市为例,对其2003~2013年交通碳排放的异速生长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武汉市综合交通碳排放总体呈线性递增趋势但结构差异显著,结构效率呈"公共交通高私人交通低"的特征,前者呈螺旋式演进而后者增长迅猛;城市交通碳排放与经济社会等影响因素呈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城市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与交通碳排放呈负异速生长关系,机动车数量和公路里程成为交通碳排放"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皇甫玥 张京祥 邓化媛
大都市区化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在中国,大都市区化已经在一些高度城市化地区出现。本文在对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市区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归纳出大都市区化的特征,并将之运用到对南京实证案例的考察上。
关键词:
大都市区化 新型城市化 特征 南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陶婷芳 田纪鹏
从当前上海市旅游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出发,文章提出发展上海市环城游憩带旅游的重要意义,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市新"三城七镇"为样本,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构造逐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10个样本城镇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结论认为,10个样本城镇的121处旅游资源可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资源数量比较均衡,但资源分布地域差异明显,上海市西南部地区是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上海市环城游憩带旅游重点发展区域,由此提出上海市环城游憩带发展格局及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鹏 栾峰
以我国16个特大城市为例,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主客观测度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进行了解析。首先,基于熵值法进行客观测度,结果表明各个城市间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发展不平衡,呈现东部城市优于中西部城市、高行政级别城市优于低行政级别城市、城市群内核心城市优于非核心城市等特点。然后,通过与主观测度的公众满意度进行比较,发现在整体和分系统层面主客观测度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依据主客观测度结果将各个城市归纳为4种类型,并对主客观测度进行差异解析,提出总体上两者之间存在相关而非决定关系,且在维度和效用两方面存在差异。最后,提出提高我国特大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发展策略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鑫 傅凡
交通系统是城市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中小城市相比,特大城市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交通问题。伴随着城市的蔓延与过渡开发,特大城市的交通网络使得城市景观格局的问题日趋严峻,如景观破碎度增加,连通度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利用混乱,农田与绿地被侵占等,从而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增大,社区分离,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并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对我国特大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健 夏帅伟
紧凑城市作为一种全新发展理念和模式已经得到学术界和政府的高度认可,必将引领中国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在对紧凑城市研究动态和发展内涵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指标体系,对中国16个特大城市的紧凑度进行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对城市紧凑度的经济效应、产出效率及环境效应进行研究。形成三个结论:第一,功能紧凑是紧凑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第二,由于在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基底等方面存在差距,当前中国特大城市紧凑度发展存在较大水平差异。第三,从城市紧凑度多重效应计算结果看,城市紧凑度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地均有效产出、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关键词:
特大城市 空间结构 紧凑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