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52)
- 2023(12264)
- 2022(10112)
- 2021(9795)
- 2020(8033)
- 2019(17761)
- 2018(17406)
- 2017(31986)
- 2016(17428)
- 2015(19454)
- 2014(18784)
- 2013(17031)
- 2012(14947)
- 2011(13448)
- 2010(13900)
- 2009(12843)
- 2008(12070)
- 2007(11022)
- 2006(9503)
- 2005(8276)
- 学科
- 济(61643)
- 经济(61584)
- 管理(51674)
- 业(48522)
- 企(40484)
- 企业(40484)
- 方法(26442)
- 数学(23193)
- 数学方法(22553)
- 中国(19299)
- 农(18941)
- 技术(16973)
- 地方(15730)
- 业经(14944)
- 财(13720)
- 理论(13645)
- 农业(13301)
- 教育(13192)
- 技术管理(12228)
- 制(11363)
- 教学(10842)
- 学(10649)
- 和(9618)
- 贸(9573)
- 贸易(9565)
- 划(9507)
- 环境(9399)
- 融(9311)
- 金融(9308)
- 银(9276)
- 机构
- 大学(226436)
- 学院(224261)
- 管理(86950)
- 济(83273)
- 经济(81270)
- 理学(75504)
- 理学院(74641)
- 管理学(72764)
- 管理学院(72357)
- 研究(69526)
- 中国(50828)
- 京(46519)
- 科学(41967)
- 财(37970)
- 范(34620)
- 师范(34378)
- 江(34036)
- 中心(32742)
- 所(31921)
- 业大(29897)
- 财经(29861)
- 北京(29103)
- 研究所(29026)
- 农(28754)
- 州(28169)
- 经(27022)
- 师范大学(27002)
- 院(26280)
- 技术(26017)
- 经济学(24794)
- 基金
- 项目(154319)
- 科学(124024)
- 研究(119932)
- 基金(108938)
- 家(92839)
- 国家(91991)
- 科学基金(81255)
- 社会(75599)
- 社会科(71613)
- 社会科学(71596)
- 省(64333)
- 教育(59535)
- 基金项目(56740)
- 划(53175)
- 编号(50748)
- 自然(50402)
- 自然科(49362)
- 自然科学(49354)
- 自然科学基金(48426)
- 资助(42940)
- 成果(42348)
- 创(37436)
- 课题(37023)
- 重点(35283)
- 创新(33929)
- 发(33633)
- 部(33053)
- 项目编号(31507)
- 年(31276)
- 大学(31193)
- 期刊
- 济(91672)
- 经济(91672)
- 研究(67409)
- 中国(53030)
- 教育(47588)
- 管理(34859)
- 学报(29691)
- 财(29331)
- 科学(29160)
- 农(27108)
- 大学(25268)
- 技术(23461)
- 学学(21437)
- 农业(19093)
- 融(17466)
- 金融(17466)
- 业经(16822)
- 图书(15064)
- 经济研究(15027)
- 财经(14043)
- 科技(13006)
- 职业(12873)
- 策(12337)
- 经(12231)
- 统计(11584)
- 技术经济(11448)
- 坛(11162)
- 论坛(11162)
- 书馆(10783)
- 图书馆(10783)
共检索到334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嶂 王辉
贫困大学生多中心帮扶模式是"多中心治理"理论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领域的具体运用,其内涵包括帮扶主体多中心化、帮扶空间多中心化与帮扶手段多中心化。本文主要针对贫困大学生面临着经济、精神、心理、行为、学习、就业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复杂困境和现行贫困大学生帮扶体系存在着帮扶主体单一、帮扶内容僵化、帮扶手段有限等比较不足的实际情况,从多主体联动、全方位帮扶和多手段参与三方面着手构建贫困大学生多中心帮扶模式,对于有效提升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水平和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名艳 张阳
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精准帮扶的路径:精准识别,为贫困大学生建立就业档案;精准瞄准,匹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精准指导,建立贫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机制;精准帮扶,将精准扶贫战略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调动贫困大学生的内生动力,建立脱贫大学生返贫预警机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高职院校 贫困大学生 精准帮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丽
本文从社会需要理论出发,通过对贫困大学生需要的解构来阐明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的无权或弱权状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理念没有及时更新、方法比较单一、过程较为简单、育人效果不够明显等。本文主要从社会需要理论的视角来探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创新,以期构建一种重"育人",抓"服务",有"回报"的以人为本的贫困生帮扶机制。
关键词:
社会需要 贫困生 帮扶机制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辉 李俊
贫困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当前中国多数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在理念、方法、机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将积极心理学引入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增加积极体验、培养积极品格、创设积极环境三个方面入手,按照"树立意识—激发行动—培养习惯—塑造性格"的基本思路,打造新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银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认定标准难以统一、申请条件比较笼统、审批评定方法单一、专业评定机构和专业工作人员缺乏、社会力量参与助学的机制还没有形成、思想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需要科学确定认定标准和申请条件,完善资助帮困的评定方式和方法;提倡社会力量参与助学帮困,形成有社会力量参与的助学帮困的制度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实现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统一,提高帮扶工作实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贫困生 资助帮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谭清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扶贫政策从救济式扶贫阶段、体制改革扶贫阶段、大规模扶贫开发阶段、多维度扶贫政策阶段,到现在的精准扶贫阶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政府包揽""区域瞄准""物质帮扶""大水漫灌"到"开发式扶贫""多元共治""个体瞄准""扶志扶智""精准滴灌"的转变。
关键词:
扶贫政策 贫困治理 精准扶贫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潘锡杨
农村贫困大学生是当前高校大学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来自8省区的12名农村贫困大学生为期三年的跟踪调研和深度访谈,发现这一群体的"贫"和"困",表现为思想困惑和心理焦虑。以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为指导,扶贫必先扶志,扶贫贵在精准。帮扶农村贫困大学生,必须借助正能量这一"靶向药物"。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主旋律引领人生的航向,用正能量驱动梦想的风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晨 杨凯
目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数日益增多,其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等是在贫困大学生中开展朋辈心理互助的依据。可通过招募心理互助咨询员、实施培训、组建心理互助团队、开展团队活动等程序,将朋辈心理互助应用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帮扶中。朋辈心理互助具有形成榜样、建立融洽咨询关系、实现"助人与自助"的特点。
关键词:
朋辈心理互助 贫困大学生 应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荣山 陈晨 桑运川 马先明 狄娇 陈科瑞
针对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淡薄的实际,要积极转变资助工作理念,创新资助形式,形成以"学生实际需求提资助,学校搭建平台促发展,社会志愿公益谋感恩"的"三位一体"的反馈性资助模式。反馈性资助是指大学生在享受国家、学校资助的背景下,对社会进行回馈式的志愿服务,以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新型资助形式。在受资助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中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与感恩教育,实现物质资助与精神扶持的有机融合,能为大学生资助手段多元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月琴 张雪华
高职院校贫困生大多数因经济窘迫,自我评价过低,自卑心较重,资助过程中,贫困生这一弱势群体被标签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文章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促进贫困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建议,即帮助贫困生去标签化,高职资助部门及其教育者应坚持以人为本,做好贫困生无标签受助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对贫困群体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去标签化氛围;做好贫困生精神资助,实现心理脱贫;增加贫困生就业文化资本,有效帮助贫困生物质和精神脱贫,让贫困生体面、尊严、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
标签理论 贫困生 贫困生资助 去标签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桂芬
要想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在构建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的同时,还应构建精神资助体系。在实践中,要运用全人教育理念,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运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好经济资助,加强精神激励,激发贫困大学生的自身潜能,构建经济资助-心理支持-能力提升-全人发展的全方位资助模式。
关键词:
全人教育 贫困大学生 全方位资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师磊 朱红根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的贫困类型由绝对贫困转为相对贫困,总结减贫经验、巩固减贫成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运用广义精确匹配法定量分析了产业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相对贫困状况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 "GSP" "GTP"以及"企业或大户带领"三种模式扶贫政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摆脱相对贫困状态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多元化的扶贫政策可以优化农户的资源配置,"GSP" "GTP"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农户走向内生脱贫路径,但"企业或大户带领"模式则存在着"理念困境"。
关键词:
产业精准扶贫政策 相对贫困 作用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国江 邱杰
高等教育阶段不但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意识、养成良好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校教育者为促进国家社会进一步发展培养优质现代人才的重要时期。规则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必要基础教育内容,对推动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方面具备重要影响与作用。所以,高校应注重规则教育具体实践与发展。对此,笔者将结合乔晶编著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分析推动大学生规则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并顺应新时期发展趋势探究益于高校优化大学生规则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译 杨帆 曾维忠
研究目的是对森林碳汇扶贫的模式创新进行总结、凝练,以期为进一步的实践工作提供借鉴。采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等方法展开研究。森林碳汇项目兼具应对气候变化和扶贫双重功能。为发掘森林碳汇减贫潜力,"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以拓展社区功能为基础,以推动贫困农户有效参与和受益为核心,以推动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利益相关者由参与主体向扶贫主体转变为重点,探索了"农户主体型"和"集体经济主导型"两种精准扶贫带动模式,不断推进生态贫困区森林碳汇扶贫集成与示范,提升了项目扶贫开发的平台作用和聚合效应。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注重社区参与,不断发挥社区农户的主体作用;强化科技支撑,不断提升项目开发的扶贫效应。完善了扶贫资源整合、贫困人口参与和监测评估考核"三位一体"的益贫机制,有效推动了以"真扶贫、扶真贫"为导向的应对气候变化与减贫双赢目标实现。"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为深化森林碳汇扶贫实践提供了可复制、可迁移、可落地的创新模式和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刁翔正
在职业决策社会生态模型视野下,分析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建立"一能五步"的生涯辅导模式,即立足贫困大学生自助能力培养,引导他们感知并实现自我觉醒、指导他们评价社会生态环境及实施职业探索、帮助他们定位合理职业并制定职业生涯方案、以职业援助为前提辅导他们做好职业准备、引导他们自我评估与调整生涯规划。
关键词:
生涯辅导 贫困大学生 自助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