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84)
2023(17238)
2022(14667)
2021(13769)
2020(11361)
2019(26121)
2018(25876)
2017(49794)
2016(26928)
2015(30140)
2014(30110)
2013(29209)
2012(26545)
2011(23867)
2010(24116)
2009(22272)
2008(21795)
2007(19293)
2006(16981)
2005(15267)
作者
(75878)
(63011)
(62709)
(59705)
(40118)
(30378)
(28419)
(24567)
(23994)
(22564)
(21608)
(21192)
(20133)
(19878)
(19449)
(19319)
(18849)
(18542)
(18097)
(17947)
(15630)
(15498)
(15232)
(14373)
(14065)
(13969)
(13929)
(13917)
(12613)
(12249)
学科
(107541)
经济(107403)
管理(86110)
(79487)
(68957)
企业(68957)
方法(48733)
数学(42102)
数学方法(41373)
中国(28546)
(28203)
(27197)
业经(25330)
(23842)
地方(23499)
技术(22276)
(21769)
理论(19435)
农业(17989)
(17801)
贸易(17789)
(17708)
财务(17623)
财务管理(17588)
(17560)
(17341)
银行(17300)
(17232)
环境(16969)
企业财务(16688)
机构
大学(380141)
学院(378044)
管理(152785)
(147268)
经济(143926)
理学(132489)
理学院(131025)
管理学(128554)
管理学院(127842)
研究(122176)
中国(91857)
(80835)
科学(75700)
(70032)
(59808)
中心(55818)
财经(55569)
(55556)
(54543)
研究所(54239)
业大(53827)
北京(51024)
(50407)
(50400)
师范(49982)
(45176)
(45096)
经济学(43878)
农业(42216)
财经大学(41459)
基金
项目(260020)
科学(206436)
研究(192292)
基金(188727)
(163437)
国家(162101)
科学基金(140892)
社会(121758)
社会科(115387)
社会科学(115359)
(102320)
基金项目(99579)
自然(91140)
教育(89188)
自然科(89080)
自然科学(89064)
自然科学基金(87431)
(85707)
编号(78425)
资助(77332)
成果(63927)
重点(58105)
(57102)
(56970)
(54825)
课题(54503)
创新(52763)
(49941)
国家社会(49786)
教育部(49303)
期刊
(161389)
经济(161389)
研究(110898)
中国(77252)
管理(58663)
学报(56587)
科学(53613)
(53603)
(49360)
教育(47156)
大学(43921)
学学(40994)
技术(35205)
农业(34232)
(31856)
金融(31856)
财经(26805)
业经(26592)
经济研究(25417)
(22842)
科技(20737)
图书(20693)
问题(20246)
技术经济(18920)
理论(18277)
(17811)
(17394)
统计(17179)
现代(16783)
实践(16709)
共检索到554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华  封新宇  吴文清  赵黎明  
从协同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平台和协同创新环境三方面出发,研究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揭示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路径和关键环节,并以天津科技孵化网络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表明,多中心治理模式下,区域孵化器协会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各类主体协同创新的核心领导者,它通过建立协会网站,成立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孵化资源的积累和共享;孵化器运营能力的提升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力,以此为目标,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孵化器和相关辅助性主体被统一在协同创新的系统框架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振华  闫娜娜  谭庆美  
基于演化博弈方法,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内容和方式,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演化博弈模型,提出了促进多主体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结论表明:1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有三个层次:战略协同、知识协同和组织协同;协同创新方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资金支持、能力互补、知识技术整合和信息沟通。2为促进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多主体协同创新,要制定合理的额外收益分配与成本分摊比例,建立有效的正激励和负激励(惩罚)机制,建立有效的网络信任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利娟  
政、校、企一体化模式是目前各国探索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的合作模式,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构建区域协同机制的理论基础,从四个层面探讨了政、校、企一体化模式对区域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促进政、校、企一体化模式下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构建相应的创新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亚光  卢彬彬  
协同创新以开放、信任、共享为前提,促进创新资源的整合、流动与共享,实现1+1+1>3的协同效应。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不同主体以及各主体的内部功能单元均可成为网络组织的活性结点,形成多层次的网络组织。基于网络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对研发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从战略、契约、资源、利益分享、持续改进等5个方面构建研发协同创新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太胜  
产业集聚创新网络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模式和创新机制,本文试图探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的功能与结构分析,解释创新网络的集体学习机制,以及协同创新机制如何提升创新网络的创新绩效。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秀萍  卢小君  黄晓颖  
基于对三螺旋理论的深入研究,揭示出大学、产业、政府和由三螺旋产生的混合组织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剖析各类主体在知识协同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制度协同创新方面的非线性协同互动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中  
区域主导产业协同创新过程具有显著的生态特征,如创新主体要素的多样性、创新结构的层级性以及优势创新种的重要性等,本质上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在此分析基础上,把区域主导产业协同创新的内在生态机制界定为:价值链的协同进化动力机制、耗散结构的有序化运行机制和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骏飞  姜颖  付明  
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我国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典范。然而由于京、津、冀三地发展的不均衡,如何建立协同创新共同体,快速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区域特征以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的横向比较两个方面,分析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机制构建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该地区乃至全国其他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纪海  周雪亮  樊伟  
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深入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系统性设计。基于集成动员理论的核心思想,借鉴其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理论,针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不明晰等问题,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进行系统性设计,提出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管理机构的引导下,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各种资源要素和功能集成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流程和成果转化流程两大板块提供相关服务,并构建相关运行保障机制,进而实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集成化、敏捷化、模块化、高效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管理体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崔新健  崔志新  
进入21世纪,区域成为参与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利益体,单个区域或行为主体在多元环境的创新活动常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区域协同创新成为一种最佳可行性解决方案。文章从过程理论的角度研究多区域协同创新,探讨多区域协同创新演化路径,并依据参与协同创新的区域及行为主体的不同,将演化路径分为同主体多区域协同创新、同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和跨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三条。研究发现,在同主体多区域协同创新中,由于相同的行为主体存在共性,易达成利益共同体,协同创新目标特点由行为主体类型决定;在同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中,不同类型的行为主体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协同需要逐步融合,但主体知识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可以弥补其它主体的不足;在跨区域多主体协同创新中,相比前面两者,协同创新范围更广、形式更灵活、专业性更强,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可以有效降低多元环境障碍,但显然也存在更多的协同障碍。文章还在三条演化路径分析的基础之上,以三个区域协同创新为例,构建了3×3区域协同创新模式及演化路径,为多区域协同创新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阳  
人工智能时代,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将推动高职院校从单一向产业提供技能人才向主动引领产业人才培养转变。当前,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存在供给和需求错配、风险与利益博弈,短期抑或持续的背离、人才培养与技术迭代等困境,面临劳动力市场的深刻变革、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面临无业可就、职业教育发展惯性与转型困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等挑战。因此,建议通过探索有步骤、有层次、有目标的产学研用实施路径,实现理念融合、技术融合、培养融合和专业融合,解决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需求和产业技术变革的现实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丽能  袁江军  宋文官  聂华  倪成伟  沈建国  范小青  谈黎虹  李晓阳  裘军民  贾少华  王庆春  商玮  沈凤池  王宏梁  杨志昂  
本成果于2005年1月启动,通过9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主要成果是:创建了1个模型:依据职业能力与素质协同发展理念,研发专业系统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概念模型,创新性提出毕业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与系统综合实践的概念体系及理实一体专业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三维系统方法;创建了1个模式:依据概念模型创建电子商务专业系统综合实践人才培养示范模式;创建2个平台:依托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杭州)、世界小商品城(义乌)的区域优势,主持学校是世界500强浙江物产集团企业大学的体制优势,面向中高职师生与企业员工的实践教学需要,政行企校协同创新构建了联网创业实践、生产资料电子商务实践2个教学服务平台;创建了3种方式:校企协同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迎军  
高校"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索超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云模型理论进行了实例验证,以期为军民融合企业科技协同创新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林维蔚  石岿然  朱跃钊  
为了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演化并揭示参与者策略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有限理性假设基础上,构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演化博弈模型,对单群体和两群体系统的演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概率与协同超额收益正相关、与投入总成本和背叛收益负相关;存在一个最优的超额收益分配系数,使得产学研双方进行协同创新的可能性最大化;合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将有效减少双方的背叛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