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88)
- 2023(9157)
- 2022(7640)
- 2021(7241)
- 2020(5761)
- 2019(12706)
- 2018(12197)
- 2017(22593)
- 2016(12342)
- 2015(13433)
- 2014(12916)
- 2013(12345)
- 2012(10952)
- 2011(9522)
- 2010(9946)
- 2009(9577)
- 2008(9482)
- 2007(8268)
- 2006(7308)
- 2005(6508)
- 学科
- 管理(42553)
- 济(41279)
- 经济(41234)
- 业(34538)
- 企(30770)
- 企业(30770)
- 财(27162)
- 方法(14773)
- 中国(14572)
- 财政(14405)
- 农(13608)
- 制(12686)
- 务(11988)
- 财务(11963)
- 财务管理(11911)
- 政(11729)
- 业经(11580)
- 数学(11459)
- 企业财务(11338)
- 数学方法(11238)
- 地方(10614)
- 体(9332)
- 学(9300)
- 理论(9178)
- 农业(8412)
- 家(8154)
- 策(8134)
- 体制(7838)
- 国家(7797)
- 贸(7595)
- 机构
- 学院(164107)
- 大学(161582)
- 济(61277)
- 经济(59776)
- 管理(59324)
- 研究(53399)
- 理学(50284)
- 理学院(49721)
- 管理学(48838)
- 管理学院(48517)
- 财(41204)
- 中国(40604)
- 京(33367)
- 科学(31667)
- 财经(28031)
- 所(25958)
- 江(25832)
- 经(25281)
- 中心(24096)
- 范(23118)
- 师范(22955)
- 研究所(22648)
- 农(21351)
- 北京(20823)
- 州(20673)
- 财经大学(20304)
- 院(20098)
- 业大(20014)
- 经济学(18999)
- 师范大学(18100)
- 基金
- 项目(104005)
- 科学(81987)
- 研究(81138)
- 基金(73885)
- 家(63405)
- 国家(62829)
- 科学基金(53977)
- 社会(51680)
- 社会科(48896)
- 社会科学(48885)
- 省(41564)
- 基金项目(37863)
- 教育(37622)
- 划(34842)
- 编号(34145)
- 自然(32113)
- 自然科(31380)
- 自然科学(31374)
- 自然科学基金(30780)
- 成果(29545)
- 资助(29065)
- 课题(24597)
- 重点(23787)
- 发(22438)
- 部(22411)
- 创(21950)
- 性(21742)
- 项目编号(21610)
- 国家社会(21287)
- 制(20976)
共检索到2577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万里
长期以来,侧重收入分配一端的财政体制改革造成地方财政支出压力日益加大,对财政利益的争夺扭曲肢解了财政体制;公共品供给"结构偏向"问题并未有效解决,事权下放并没有真正提高公共品供给效率,且造成地方政府事实上的权力主体地位,降低中央公共品供给在地方层面的执行效果;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健全加剧了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因此,单纯侧重收入一方的体制演进弊端凸显,财政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新思维与新突破。事权划分新逻辑的构建就是对上述难题的破解。事权划分新逻辑取决于两个维度:纵向——中央—地方财政分权架构下的纵向公共品供给职责配置;横向——政府、市场与非营利组织公共品供给职责横向分工两个维度,使财力与事权相匹配,即由...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坚卫 罗辉
政府之间的事权如何界定,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是财政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正视的一个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中央十七届二次全会通过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靳继东
财税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建立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当前,地方政府财力不足与支出责任过重是我国财税体制面临的突出矛盾,而以政策性方式调整政府间事权和财力配置关系是导致这一矛盾的重要根源。本文认为,实现政府间事权与财力匹配的关键在于制度化,应按照法治化渠道统筹推进政府间事权、支出责任、财权划分以及财力配置的系统性改革。
关键词:
政府事权 财力配置 法治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明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佩霞
关于"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实现路径问题,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应将税权下放以增强地方财力。这种观点既不符宪政制衡原则,也缺乏中国具体国情基础。清末财权下放的惨痛经历即是该论断的一个有力佐证。而透过清廷末期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权关系演变,其清晰地昭示出:政府间财政关系调整要义在于保持宪政制衡;政府间财政权关系的调整路径,还可借助人事权调整实现。所以,本着宪政制衡原则与经济激励相融和的目标要求,以及秉持区域差异与地方主体功能定位的发展导向,我国当下政府间财政权关系的调整,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目标的达成,其实现路径与政策重心应在于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而不在于地方自主税权的构建。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要...
关键词:
财力 事权 宪政制衡 转移支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波
一、现行"市管县"体制的弊端市管县体制对增强大中城市实力、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曾起到过积极促进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管县体制的弊端也在逐渐显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万里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推进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必须系统研究其逻辑进路,并强调体制保障与法治匹配。在逻辑进路方面,支出责任调整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起点;理顺"条块"关系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横向维度;公共品层次性区分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纵向维度;由横纵分明到多元互动是政府间事权配置的终点环节。在体制保障方面,确立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匹配运行原则;整合增值税、所得税和税收返还,设立地方税收分享包机制;上移支出责任,缩减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建立以均衡性拨款为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培
1.合理划分事权,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职能重心。下阶段改革的方向是推动事权划分明确化和细化。首先,总体的事权划分上,明确中央政府应主要负责那些全国性的或者跨区域的公共事务;地方政府主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公共事务。现阶段,要优先明确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公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洪友 张楠
1.科学界定政府事权范围。以法治原则规范政府、市场和社会各自的职能范围,合理界定政府事权。政府天然具有干预市场的内在倾向,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惯性,中国更甚。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本原则,在《宪法》框架下,以《预算法》及各单项公共事业法律法规(如教育法等等)为基础,明确界定政府事权范围,并以"正面清单"约束政府,对政府而言是"法无许可不可为",对各类市场主体而言则是"法无禁止即可为"。2.合理、具体划分政府间事权。在明确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立承
运用RE指数、基尼系数及其按收入构成分解方法考察2019年设立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东中西区域层面,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对县级财力均等化效应显著,在边际效果上强于一般性转移支付,反映出增加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规模能够更好地推动基层财力均等化。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主要体现为省际间差距缩小,但省内差距缩小并不明显,反映出中央对省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比省对下转移支付分配的均等化政策目标更明确,政策执行更为有力。从区域层面来看,中部省份省对下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最为显著,而东部发达省份和部分西部欠发达省份在转移支付实施后县级财力差距不降反升。据此,应完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政策,协调好财力均等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中央对省和省对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资金分配的一致性、一般性债务与政府财力的匹配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永生
目前世界性的分权化趋势更多地表现为地方政府支出份额的增加,而地方政府的征税权(或自有收入份额)并没有增加的趋势,政府间纵向财政不平衡的状况也没有减弱的迹象。通过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中央(或联邦)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这种政府间关系的格局之所以形成,原因在于其可以形成上下级政府间有效的相互制衡,从而达到国家政权稳定的需要。解决中国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的改革方向,主要不是大幅增强地方的税收权,而是要通过改革地方人事制度,以在上下级政府之间建立起有效的相互制衡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事权 财权 纵向财政不平衡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寇明风
事权划分是现代财政制度有效运转的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存在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当前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求在转变政府职能、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本文分析了省以下政府事权划分的难点,包括:政府与市场分工不明确,政府事权边界变动问题,职责同构、事权错配问题,各级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楚,事权层层委托、层层下压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春根 舒成
地方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合理划分是规范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础。分税制以来,我国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调整中更多着力于财权划分,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一直采取"上级主导、层层下放"路径下的原则性划分,这就造成了地方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模糊和不科学。因此,我国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路径应由现有的"上级主导、层层下放"路径优化为"事权法定、外溢共担、超负上移"路径,从而形成事权法定、因地制宜、分工合作、财力事权匹配的地方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框架。
关键词:
省以下分税制 事权划分 支出责任划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楼继伟
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是包容性很强的表述,也是历来的提法。如何科学合理分配财力和事权,《决定》作出了明确部署。完善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目前,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制约市场统一、司法公正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些应由中央负责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康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深化财税改革提出了"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的要求。这一表述是建立在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已形成的"建立健全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要求的基础上,但具有更明确的要点、更丰富的内涵,不仅对我国财税体制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意味着深化财税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形成了更清晰的要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能够适应经济管理体制总体模式的财政体制,是以"经济性分权"形成的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在这一体制中,需要中央和地方各级合理而清晰地明确规定政府的事权即支出职责,以适应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