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01)
- 2023(7363)
- 2022(5838)
- 2021(5719)
- 2020(4592)
- 2019(10523)
- 2018(10509)
- 2017(20334)
- 2016(10897)
- 2015(12197)
- 2014(12116)
- 2013(11661)
- 2012(10431)
- 2011(9510)
- 2010(9995)
- 2009(9213)
- 2008(8983)
- 2007(8160)
- 2006(7322)
- 2005(6423)
- 学科
- 济(51034)
- 经济(50995)
- 农(48681)
- 业(38843)
- 农业(32515)
- 管理(24823)
- 方法(20869)
- 数学(19355)
- 数学方法(18852)
- 企(18472)
- 企业(18472)
- 业经(17508)
- 农业经济(12343)
- 中国(11744)
- 制(10409)
- 地方(10399)
- 发(10097)
- 村(9429)
- 农村(9407)
- 发展(8631)
- 展(8626)
- 策(8404)
- 体(8205)
- 财(8020)
- 建设(7580)
- 土地(7497)
- 贸(7227)
- 贸易(7223)
- 学(7080)
- 易(7060)
- 机构
- 学院(156559)
- 大学(149015)
- 济(64221)
- 管理(63489)
- 经济(62928)
- 理学(55864)
- 理学院(55412)
- 管理学(54178)
- 管理学院(53941)
- 研究(48773)
- 农(46786)
- 中国(39165)
- 农业(35112)
- 业大(30614)
- 京(30120)
- 科学(29575)
- 财(25433)
- 中心(24649)
- 所(23487)
- 江(23318)
- 农业大学(21817)
- 研究所(21249)
- 经济管理(20270)
- 财经(20161)
- 范(19667)
- 师范(19516)
- 州(18487)
- 经(18414)
- 北京(18157)
- 经济学(17701)
- 基金
- 项目(106475)
- 科学(84438)
- 研究(80474)
- 基金(76814)
- 家(66377)
- 国家(65717)
- 科学基金(57136)
- 社会(51753)
- 社会科(48613)
- 社会科学(48598)
- 省(43934)
- 基金项目(40427)
- 教育(36244)
- 自然(35856)
- 自然科(35054)
- 自然科学(35051)
- 编号(34943)
- 划(34930)
- 自然科学基金(34395)
- 资助(31006)
- 农(28400)
- 成果(26938)
- 发(23753)
- 部(23466)
- 重点(23433)
- 课题(23046)
- 创(22145)
- 国家社会(21111)
- 创新(20624)
- 制(20449)
共检索到226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光芸
将多中心治理理论引入新农村建设,能够改变政府对乡村社会的行政性管理和控制,让乡村内部的自主性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冲突矛盾化解等多个领域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从而拉近地方政府与人民之间的距离,恢复草根民主和公共精神。应尽可能地实行多层次的地方治理,依靠政府、市场、民间组织、农民等多方主体的协商合作来解决农村公共事务问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可以摆脱单纯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的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正义的分配"。近年来,农村"一事一议"的决策制度是"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制度性尝试,丰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资金来源和权力中心多元化。但政府、市场组织、村民、非营利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同合作中也存在着理解错位、有限理性、参与度不足、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角色,有效履行市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合作治理责任,是疏解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困境的重要保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文礼
在城市公共事务日益复杂,公民权日益彰显的今天,单纯依靠"单中心"的政府组织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经济与社会公共事务,其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有必要将多中心治理模式引入到我国城市治理中。城市多中心治理的基本点,是改变政府对于社会的行政性管理和控制,让城市的自主性力量在公共服务供给、社会秩序维系、冲突矛盾化解等多种领域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光梅
"多中心治理"机制是指由多个权力中心和组织互动合作治理涉及广泛的公共事务,提供涉及广泛的公共服务。宁波"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中心治理"理念,特色显著,成就斐然,但是,也面临着监管力度不够、重数字轻实效、重建设轻维护、村域间发展不平衡、村民被动消极、资金供给不足等众多难题。公共产品的发展应构建融合多中心决策机制、多中心供应机制和多中心监督评价机制在内的多中心公共产品治理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晏鹰 宋妍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直接影响公共物品的总量和配置状态。单一化的垂直供给模式不能有效缓解当前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不足问题。而多中心的供给模式将有效缓解农村公共物品数量短缺问题,而且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主体对公共物品的特殊需求。因此,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上有必要引入多元供给主体,形成水平协调的供给模式。
关键词:
多中心 农村公共物品 供给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克夷 王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陆耀邦
广西是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山区,经济欠发达,俗称"老、少、边、山、穷"自治区,新农村建设难度大。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广西根据自身的特点,探索出了以基础建设拉动、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能人带动、企业开发联动、政府扶持促动等新农村建设模式,取得较好成绩。
关键词:
广西 新农村建设 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胜军 李翠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用多中心治理模式,对实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多元主体的利益整合、丰富培训资源、满足个性化的培训需求等,具有多方面价值。形成多元化的主体结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选择多样化的治理工具,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构建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多中心治理模式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治理模式 多中心治理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申云 潘世磊 吴平
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创新对于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三种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的效能、选择标准、转换条件,发现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越高,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越倾向于"嵌入式→融入式→内生式"的转换路径;社区居民参与度越高,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越倾向于"嵌入式→内生式→融入式"的转换路径;受制于不同社区治理能力的差异性,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也呈现出相互转换的趋势。此外,从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模式选择、治理主体自身建设、多元主体"三治"融合体系建设层面提出了创新新型农村社区"三社联动"治理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宁宁 李国锋 袁王月
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变迁可以看作是原有的行政力量在稳定的前提下有序退出,而参与农村社区管理的其他主体有序进入,并形成"遵从"导向下符合社会效率和各方利益的系列制度演化活动,这个过程受到乡村社区中面临的行政压力,社区自身的利益基础水平以及社区内部的社会结构状况的综合影响。本文回溯了不同农村社区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和治理模式状况,利用多案例比较的方法,将相应治理机制的制度选择概括为代理型自治、竞争型自治、操作型自治、行政供给四种模式,为如何整合农村社区管理秩序,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和实施效果等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切排 赵志浩
改革开放之后,村民自治制度成为农村治理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国家自上而下将村民自治制度下沉到农村和农村自下而上去承接村民自治制度的互动过程中,村民自治出现了"惟村庄利益化"的现象。依据不同的视角可以将农村治理划分成不同的治理模式。以农村对国家供给项目资源的承接态度为标准,可以将农村治理化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激进型治理模式。笔者考察了华北平原的X村在15年中经历了积极→消极→激进的治理模式的选择过程。得出以下结论:村民对农村治理模式选择是依据农村治理绩效的帕累托改进的标准,这种选择是一种理性选择,但往往会产生非正义的结果。将激进治理模式放在税费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源自于农村获取治理资源的方式会发生由内部汲取到外部输入的根本转变。同时,地方政府在晋升锦标赛体制和政治维稳高压之下,也默许了激进型农村治理模式的存在。
关键词:
农村治理 帕累托改进 项目进村 村治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明 刘义强
互联网在中国农村社会的普及与应用意味着一场深刻的治理变革。这场变革的关键在于互联网重塑了农村治理的社会基础、结构与形态,中国开始进入农村治理的互联网时代。在这一时代,以交互性和群结构性为特征的交互式群治理模式,将实现以群为核心的复合群组关系结构取代传统以家户为核心单一线性关系结构。这一模式以"想法流—权力流"为内部运行机制,以技术平台、新社会规范、一般性治理构件、正式群组、非正式群组、回应机制等为外部结构,通过动态的群组模块将分散、碎片化以及静态的个体重新连接成利益共同体,进而解决中国农村治理积习已久的参与之困,实现有效治理。
关键词:
交互式群治理 互联网 农村治理 模块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志斌 马晓明
分析了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构建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邓敏 王慧敏
基于适应性与多主体合作的角度,提出水资源适应性治理和多中心合作模式,在提升水权转让方案的灵活性和个体合作积极性的同时,改进各主体收益并降低交易成本。最后,结合哈密地区水权转让的实例对水资源适应性治理模式进行界定,并设计相关机制予以保障。
关键词:
适应性治理 多中心合作 水权转让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宫笠俐
日本在短时间内由一个备受公害困扰的国家转变成为一个环保型经济发达国家,其环境治理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显著的多中心治理特征:中央政府在环境治理中从规则制定者逐渐转变为鼓励相关利益方自愿参与环保活动的协调者,地方政府、企业、NPO和公民能够在环境治理中做到各司其职。日本环境治理模式的经验和特征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