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8)
- 2023(15944)
- 2022(13294)
- 2021(12519)
- 2020(10412)
- 2019(23934)
- 2018(23993)
- 2017(45120)
- 2016(25121)
- 2015(28580)
- 2014(29007)
- 2013(27957)
- 2012(25915)
- 2011(23002)
- 2010(22967)
- 2009(20955)
- 2008(20520)
- 2007(18364)
- 2006(16264)
- 2005(14089)
- 学科
- 济(95234)
- 经济(95118)
- 管理(68981)
- 业(62279)
- 企(51077)
- 企业(51077)
- 方法(39562)
- 数学(33361)
- 数学方法(32869)
- 中国(28792)
- 农(28536)
- 地方(23997)
- 学(23437)
- 业经(22911)
- 财(22812)
- 制(19069)
- 农业(18747)
- 理论(18068)
- 和(16026)
- 贸(15489)
- 贸易(15475)
- 环境(15081)
- 教育(14935)
- 易(14901)
- 银(14801)
- 银行(14747)
- 融(14447)
- 金融(14438)
- 技术(14413)
- 体(14227)
- 机构
- 大学(349201)
- 学院(346818)
- 管理(132171)
- 济(127139)
- 经济(123806)
- 研究(119725)
- 理学(113375)
- 理学院(111944)
- 管理学(109661)
- 管理学院(109050)
- 中国(88202)
- 科学(77969)
- 京(76893)
- 所(60987)
- 农(60624)
- 财(59202)
- 研究所(55576)
- 中心(54854)
- 业大(54437)
- 江(53430)
- 范(50489)
- 师范(49948)
- 北京(48409)
- 农业(47433)
- 财经(46646)
- 院(44224)
- 州(43304)
- 经(42257)
- 师范大学(40381)
- 技术(40157)
- 基金
- 项目(238582)
- 科学(185597)
- 研究(174499)
- 基金(169356)
- 家(148626)
- 国家(147336)
- 科学基金(125304)
- 社会(106252)
- 社会科(100253)
- 社会科学(100226)
- 省(94443)
- 基金项目(90622)
- 自然(82318)
- 教育(80555)
- 自然科(80387)
- 自然科学(80363)
- 划(79779)
- 自然科学基金(78847)
- 编号(72834)
- 资助(68727)
- 成果(60083)
- 重点(53493)
- 课题(51301)
- 部(50976)
- 发(50746)
- 创(48740)
- 创新(45455)
- 科研(45207)
- 项目编号(44050)
- 大学(43987)
- 期刊
- 济(146959)
- 经济(146959)
- 研究(103071)
- 中国(74677)
- 学报(60151)
- 农(56254)
- 科学(53564)
- 管理(48890)
- 教育(48756)
- 大学(44893)
- 财(44809)
- 学学(41497)
- 农业(38601)
- 技术(31835)
- 融(28750)
- 金融(28750)
- 业经(24568)
- 图书(23394)
- 经济研究(21952)
- 财经(21855)
- 业(19723)
- 问题(19549)
- 经(18685)
- 版(17780)
- 科技(17322)
- 资源(16414)
- 理论(16338)
- 书馆(16219)
- 图书馆(16219)
- 现代(15675)
共检索到522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霞
城市空间结构从"单中心"到"多中心",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大城市空间演变的普遍经验。本文通过对上海城镇体系发展演变的回顾与总结研究,发现:上海城镇体系的发展,也同样经历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城镇体系结构不断完善和优化的历程。今天形成的较为科学的"多中心"城镇体系布局,实际上是不同历史阶段在诸多现实矛盾与问题下推进的城镇体系建设,沿着从中心城区到郊区的推进途径,上海终于形成了今天的四级城镇体系。可以说,以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带动的上海城镇体系演变,实际上是"中心城区极化发展引领的多中心化空间进程"。在这个"多中心化"的过程中,上海的空间演变还表现出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突出特点:城镇体系建设与...
关键词:
城镇体系 多中心化 空间演变 区域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妍 赵蕾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国内推广应用公私合营(PPP)模式的热情高涨,然而PPP项目的风险因素众多且复杂多变,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咨询公司等一直探索着如何进行有效的PPP项目风险评价。本文基于德尔菲法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城镇化背景的特点设计PPP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化的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价模型,并以莘庄CCHP项目为例构建了11个一级风险因素指标和35个二级风险因素指标评价体系,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风险评价模型的实践应用性较强,为PPP项目的风险决策和管理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PPP项目 风险评价体系 模糊层次分析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奇 戴慎志
当前,我国现有的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未成体系,且指标不完善。尤其,随着大都市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条件与背景下,对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有了新的需求。而现有的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难以适应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以上海为例,探索新时期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建构适应大都市郊区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以有利于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赟赟 马文军
旨在建立"四个中心"的上海,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不仅要以国际性中心城市的定位发展,还要充分认识自身的生存目标。本文在对现有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分析比对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性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的指标体系,同时也为上海均衡的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舜 毋庆刚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聚焦于"人的城镇化",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体系,基于产业生态、自然生态、居住生态、文化生态、农村生态的综合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白云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建立,人们对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的需求日益强烈。我国征信体系的建立经历了先试点、后在全国铺开的过程。上海是征信试点城市之一,在个人信用信息法律保护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上海个人信用信息法律保护的特点和经验,对我国征信立法和个人信用信息保护立法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阙波 周红波 李欣兰
业主方项目管理过程中,组织的决策机制及效果对项目目标的控制与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多投资主体一体化建设项目的管理特点及特殊性入手,梳理其组织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并形成其组织决策机制与协同机制。
关键词:
多投资主体 一体化建设 组织 决策 协同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魏翠玲 安玉洁 纪俊霞
本文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主要特征的分析入手,简要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金融支持的作用机制和意义,并进一步分析新型城镇化进程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在金融支持上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增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金融支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汤芷萍
目前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已成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必须破解的瓶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应当参照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改革模式,以提升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为基础,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尊重土地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规律,激发农村集体土地市场经济属性,并尊重土地不可移动的自然属性,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解决城乡一体化资金,实现城乡结构平衡组团式发展的有效制度安排。
关键词:
土地制度 集体土地 土地使用权
[期刊] 征信
[作者]
肖振宇 孟德锋 张杰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利益诉求多元,矛盾冲突频仍,信用缺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关系的大变革、主流价值观的缺乏、个别政府榜样作用的削弱、社会失信惩戒机制的失效等。因此,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体来说,应制定信用法律法规,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加强诚信教育宣传,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和组织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方茂扬 古学彬
新型城镇化将加快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农民市民化的发展,引致金融支农异质性需求。当前供给领先型金融支农制度、定价机制、主体和客体等金融供给都不能满足异质性金融需求。因此,新型城镇化需要对需求追随型金融支农制度设计、市场化定价机制设计、金融功能化的金融主体、金融支农的产品和服务完善四位一体的金融支农体系进行重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应韵
金融是支持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关键因素,当前金融支农体系中的相关制度、定价机制等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金融需求,而产生了制度、功能、担保、服务体系以及融资渠道等方面的供求矛盾。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重构金融支农体系,争取在制度上改革创新,在定价机制上进行合理的补偿,在主体上解决金融支农体系的融资、管理、结算等问题,加强金融支农产品的研发、服务和定价等功能来进行金融支农体系重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相雪梅 赵炳新
产业关联是区域经济的重要无形资源,本文把产业关联从经济空间拓展到地理空间,基于产业网络核结构,研究了核心产业群的空间分布,提出了产业网络核的空间效应概念,并设计了衡量这一效应的指标体系。实例分析验证了这一指标体系的有效性,提供了产业政策制定的新视角,利于产业升级及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兵 魏康霞 宋巍巍
通过分析1994~2009年16a逐年DMSP/OLS的静态平均灯光数据的DN值分布情况,考虑实际空间格局分布数据需求和数据质量,选择1994、2000、2005、2009年4个年度为代表,进行江西省城镇空间格局分布应用研究,并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4~2009年度江西省城镇建设用地总量数值尽管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总体扩展趋势基本一致;在城镇化增长速度上,2000~2005年比1994~2000年大29.53%,2005~2009年比1994~2000年大43.57%,说明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正逐步提速,并有加快发展的趋势;景观指数分析表明江西省城镇化扩张过程中,面积越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邵民智
本文力图阐述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融合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探讨"终身学习"需求对有效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导向意义;研究当前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体系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对上海中心城区现阶段可实施的对策进行思考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