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33)
2023(19055)
2022(16193)
2021(15388)
2020(12563)
2019(28902)
2018(28872)
2017(54915)
2016(30075)
2015(33872)
2014(33935)
2013(33529)
2012(31087)
2011(28322)
2010(28818)
2009(26312)
2008(25669)
2007(22972)
2006(20575)
2005(18522)
作者
(88828)
(74017)
(73204)
(69631)
(46599)
(35616)
(33248)
(28961)
(28272)
(26528)
(25074)
(25007)
(23737)
(23589)
(22868)
(22715)
(22027)
(21774)
(21194)
(21072)
(18573)
(18401)
(18142)
(17183)
(16584)
(16438)
(16431)
(16429)
(15124)
(14691)
学科
(125211)
经济(125075)
(83648)
管理(80530)
(60463)
企业(60463)
(53080)
方法(51024)
数学(44230)
数学方法(43484)
中国(35868)
农业(35186)
业经(30967)
地方(30566)
(27551)
(26922)
(24163)
(21730)
贸易(21713)
(21017)
理论(20360)
(19226)
银行(19160)
技术(18902)
(18753)
环境(18529)
(18499)
(18497)
金融(18495)
(18420)
机构
学院(425066)
大学(423719)
(166167)
管理(164157)
经济(162314)
研究(148690)
理学(141212)
理学院(139571)
管理学(136784)
管理学院(136027)
中国(112564)
科学(94088)
(92401)
(87726)
(76098)
(75184)
业大(70095)
研究所(69060)
中心(68571)
农业(67748)
(65428)
北京(58615)
财经(58457)
(58439)
师范(57818)
(53807)
(53147)
(52933)
(48057)
经济学(47973)
基金
项目(286929)
科学(223690)
研究(209147)
基金(205027)
(180328)
国家(178735)
科学基金(151608)
社会(129682)
社会科(122369)
社会科学(122331)
(113878)
基金项目(107934)
自然(98818)
自然科(96460)
自然科学(96435)
教育(95914)
(95670)
自然科学基金(94668)
编号(87070)
资助(84839)
成果(71194)
重点(64823)
(64306)
(62418)
课题(60680)
(58939)
创新(54993)
科研(54431)
国家社会(52583)
教育部(52583)
期刊
(193525)
经济(193525)
研究(125446)
中国(92158)
(86343)
学报(72118)
科学(65984)
管理(59548)
农业(58850)
(55777)
大学(54888)
教育(52534)
学学(51604)
(40113)
金融(40113)
技术(38737)
业经(35788)
(29294)
经济研究(28565)
财经(27475)
问题(26005)
图书(24666)
(23476)
(22830)
科技(20960)
技术经济(20742)
业大(20242)
理论(19426)
资源(19403)
现代(19024)
共检索到647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光梅  
"多中心治理"机制是指由多个权力中心和组织互动合作治理涉及广泛的公共事务,提供涉及广泛的公共服务。宁波"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多中心治理"理念,特色显著,成就斐然,但是,也面临着监管力度不够、重数字轻实效、重建设轻维护、村域间发展不平衡、村民被动消极、资金供给不足等众多难题。公共产品的发展应构建融合多中心决策机制、多中心供应机制和多中心监督评价机制在内的多中心公共产品治理模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可以摆脱单纯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的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正义的分配"。近年来,农村"一事一议"的决策制度是"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制度性尝试,丰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资金来源和权力中心多元化。但政府、市场组织、村民、非营利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同合作中也存在着理解错位、有限理性、参与度不足、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角色,有效履行市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合作治理责任,是疏解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困境的重要保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卜紫洲  伍景华  
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比较缓慢。大部分农村地区公路、通讯、清洁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教育水平与城镇教育水平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医疗和公共卫生水平落后,农民有病无处就医,许多传染病有重新抬头的迹象,社会保障覆盖面小,除了个别试点地区以外,绝大部分的农村社会保障基本处于靠土地保障、靠子女保障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受农业自身积累缓慢等特点约束,另一方面国家财政虽然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邓奇  赵玉龙  
农村税费改革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农民负担的减轻,农民对公共事业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而相对滞后的地方公共事业已经阻碍了农村整体经济的快速健康稳定发展。为全面了解税费改革后农村公共事业的运行状况,切实解决税费改革后暴露出的新问题,巩固税费改革成果,笔者就沈阳市税费改革后的农村公共事业运行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秀兰  
当前,我国城市化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城市人均空间狭小、生态资源有限、城市基础功能脆弱的矛盾非常突出,导致城市公交的发展变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同时又变得更为艰巨和复杂。宁波城市公共事业的发展正面临三大改革课题:一是环境法制化;二是方向市场化;三是政策主导化。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继刚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促进型公共产品供给与治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多中心治理理论为基本出发点和分析框架,着重探讨该类公共产品在浙江省的实践情况,并分析了其中值得肯定的经验,最后提出关于解决发展促进型公共产品供给与治理问题的几点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苏宝芳  
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现状是总体比较滞后,管理低效,发展环境较差。地方政府重视不够、发展战略严重偏差、自上而下的决策体制、公共事业发展主体和渠道的单一、约束监督机制缺失是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必须坚持以科学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和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和完善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新的投入与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管立杰  赵伟  
[目的]农村基础设施采用PPP模式能够增加项目投资、使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得到改善、体现更高的经济效率,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在农村和农业建设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ntropy),实现主观与客观赋权相结合,从合作障碍因素、制度保障因素、经济环境因素3个层面,确定了19个影响因子在影响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中的权重值。[结果]评价指标中项目收益率、政策支持力度、资金可获得性、专业人才充足性、平等合作意识指标的权重居于前5位,表明该5项指标是影响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探索这些因素对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论]结合主要影响指标贡献度,提出注重优化组合、加大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注重人才培养、坚持平等互利,消除合作障碍等建议,为农村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春福  
PPP模式是西方国家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对基础设施进行多元治理的新模式。在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治理中引入该模式是摆脱公共资源瓶颈、提高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径。推行PPP模式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工具作为支撑。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和优化组合是政策工具创新的重要思路,也是有效推行农村基础设施治理PPP模式的重要前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娱   秦国伟   于法稳  
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基于系统论视角,从数量和空间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1)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2)在数量方面,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二者发展是否存在相互影响。(3)在空间方面,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1)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2)就耦合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耦合阶段,尚未达到良性共振;就协调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协调阶段,和谐一致、协调发展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二者的耦合性和协调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根据二级指标权重确定改善方案,以实现二者良性共振,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娱   秦国伟   于法稳  
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问题。基于系统论视角,从数量和空间两个方面出发,探究二者之间的发展规律。(1)构建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指标权重赋值。(2)在数量方面,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找出二者发展是否存在相互影响。(3)在空间方面,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二者发展的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以找出二者相互影响的程度。研究发现:(1)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发展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2)就耦合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耦合阶段,尚未达到良性共振;就协调性来说,二者目前处于中低度协调阶段,和谐一致、协调发展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升。(3)二者的耦合性和协调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根据二级指标权重确定改善方案,以实现二者良性共振,协调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樊丽明  石绍宾  
一、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与公共品市场供给:理论分析框架(一)市场供给公共品的特征:可排他。尽管公共品的基本属性是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但这不意味着所有公共品都具有相同程度的非排他性质,也不意味着公共品一定不可以排他。实际上,排他的实质是一个成本问题而不是一个逻辑问题,其可行或者不可行依赖于执行成本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同彬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是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政府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政府应结合农村的实际需要,改革原有公共事业发展机制,逐步扭转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慧娟  董亮  
农村公共事业既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强化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滞后,制约着农民生活的全面小康和农村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本文结合辽宁的实际,剖析辽宁农村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辽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庆国  翟印礼  
本文强调政府机制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的主渠道,同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社会自治机制,把民间资本动员起来。为了保证公共基础设施资金的使用效率,必须建立政府支农资金的整合机制,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运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