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3)
2023(4921)
2022(4469)
2021(4098)
2020(3807)
2019(9042)
2018(8964)
2017(17507)
2016(10117)
2015(11669)
2014(12098)
2013(12313)
2012(11786)
2011(10826)
2010(10845)
2009(10230)
2008(10383)
2007(9628)
2006(8102)
2005(7191)
作者
(33564)
(28610)
(28280)
(27043)
(17865)
(13935)
(13077)
(11266)
(10547)
(10153)
(9677)
(9540)
(9359)
(9146)
(9084)
(8944)
(8936)
(8465)
(8385)
(8200)
(7345)
(7137)
(7040)
(6549)
(6450)
(6361)
(6320)
(6265)
(6036)
(5893)
学科
(43074)
经济(43037)
(25103)
管理(24874)
方法(23306)
数学(21114)
数学方法(20940)
(19175)
企业(19175)
(12343)
(11820)
(10726)
中国(9645)
(8790)
贸易(8790)
(8531)
地方(8145)
农业(7931)
业经(7392)
(7203)
(6758)
(6634)
财务(6617)
财务管理(6596)
企业财务(6196)
环境(6130)
(5947)
银行(5903)
(5698)
金融(5696)
机构
大学(155215)
学院(153931)
(60312)
经济(58995)
研究(56242)
管理(54347)
理学(46856)
理学院(46220)
管理学(45219)
管理学院(44934)
中国(41098)
科学(39368)
(37358)
(33721)
(31873)
农业(30361)
业大(29519)
研究所(29501)
(26626)
中心(25609)
(23854)
财经(21455)
北京(21010)
农业大学(19826)
(19716)
(19713)
师范(19404)
(19360)
经济学(18863)
(18557)
基金
项目(103414)
科学(78053)
基金(73060)
研究(68832)
(66608)
国家(66103)
科学基金(53476)
(41261)
社会(40508)
基金项目(39027)
社会科(38234)
社会科学(38218)
自然(37234)
自然科(36274)
自然科学(36257)
(35724)
自然科学基金(35603)
教育(31694)
资助(31142)
编号(27822)
重点(24349)
成果(22688)
(22656)
(22554)
计划(22309)
科研(21051)
(20705)
科技(20587)
创新(19542)
课题(19498)
期刊
(63326)
经济(63326)
研究(39778)
学报(33774)
(33038)
中国(27513)
科学(27448)
大学(23370)
学学(22402)
农业(22153)
(21468)
管理(16681)
教育(12408)
技术(12363)
(12302)
(11884)
金融(11884)
财经(10615)
业经(10271)
经济研究(10156)
(9242)
问题(9112)
业大(9103)
(9085)
资源(8059)
技术经济(8039)
统计(7727)
农业大学(7673)
理论(7495)
(7347)
共检索到219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马飞  陆勤勤  胡传明  张涛  周伟  李家富  邓银银  朱建一  
为探讨条斑紫菜不同栽培品系、不同采收期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本实验对10个栽培品系进行了跟踪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条斑紫菜的脂肪酸组成稳定,与品系、采收期内季节性变化无关,但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各品系的3个采收期的饱和脂肪酸(16∶0为主,包括13∶0、16∶0、18∶0)的相对含量约为20%;不饱和脂肪酸(以EPA为主,包括18∶1 n-9、18∶2 n-6、18∶3 n-3、20∶1 n-9、20∶2 n-7、20∶3 n-7、20∶4 n-6(AA)、20∶5 n-3(EPA))的相对含量为70%左右。在温度最低2月份的采收样品中,总脂肪酸和EPA含量最高,显示低温有利于条斑紫菜脂肪酸尤...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春莲  王正加  夏国华  黄坚钦  刘力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00%,其中以油酸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且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相同,但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为73.01%~58.7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32.20%~19.6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登超  王钧毅  韩传明  崔淑英  侯立群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晓晶  李可  范航  刘通  李椿方  马超  刘玉军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施兆鸿  黄旭雄  李伟微  彭士明  胡盼  赵峰  
分析了室内水泥池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在不同生长阶段(2006年6-9月)的体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显示,人工养殖银鲳在进入幼鱼阶段初期,其体脂含量相对较低,随幼鱼的生长体脂含量逐渐升高,自7月底至9月银鲳幼鱼体脂含量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且显著高于6月至7月中旬期间的体脂含量(P<0.05)。在进入幼鱼阶段的初期(6月),鱼体饱和脂肪酸(SFA)含量相对较低,显著低于7至9月间的SFA含量(P<0.05)。幼鱼初期时的多不饱和脂肪(PUFA)含量及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随着幼鱼的生长,鱼体PUFA与HUFA含量呈现降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呼红梅  王继英  郭建凤  张印  沈彦锋  武英  
旨在研究莱芜猪和杜洛克猪间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差异,同时分析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探索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试验选择100kg体重莱芜猪10头、杜洛克7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mRNA表达丰度,并测定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比杜洛克猪高36.16%。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显著,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饱和脂肪酸、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莱芜猪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立坚  杨会邦  张俊杰  蔡春  
分别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肉、脂肪、肝、眼和皮等组织,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以C17∶0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各组织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罗非鱼各种组织中含有16种脂肪酸,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眼睛、肝脏、鱼肉和鱼皮;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02~8869 mg/kg,主要为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293~11219 mg/kg,主要为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36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乔芳  李欢  李东亮  张美玲  杜震宇  
为了解不同季节不同鱼类不同组织中的不同脂肪酸含量,科学地指导鱼类膳食消费,本实验研究了冬夏两季,采集自上海市场常见的5种经济鱼类:大黄鱼(海洋肉食性),银鲳(海洋杂食性),日本鳗鲡(淡水肉食性),莫桑比克罗非鱼(淡水杂食性),草鱼(淡水草食性),分别检测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尾部肌肉、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绝对含量。结果显示,5种鱼肌肉脂肪酸谱存在显著差异,并与各自的生活环境及食性均有关系;在鱼的腹腔脂肪或肝脏中,饱和脂肪酸(SFAs)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含量较高,且与组织脂肪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毛永江  常玲玲  杨章平  吴海涛  陈莹  施雪奎  李云龙  梁祥焕  尹召华  
【目的】探索中国荷斯坦牛乳中体细胞评分(SCS)与脂肪酸含量和组成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21头无临床乳房炎、胎次为2—3胎、泌乳期在100—300 d的中国荷斯坦牛早、中、晚共3次的混合奶样,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脂肪酸含量,并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季节、胎次、泌乳阶段、乳中体细胞评分对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同时对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与乳中体细胞评分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乳中共检出21种脂肪酸,季节对脂肪酸含量和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泌乳阶段对脂肪酸含量和组成影响较小;除十四碳一烯酸(C14:1)、棕榈油酸(C16:1)、十七酸(C17:0)、硬脂酸(C18:0)、亚油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  栗娜娜  郭世荣  
采用无机基质盆栽,研究不同氮浓度水平(5、10、15和20 mmol.L-1)对青花菜叶片膜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叶片含有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磷脂酰甘油(PG)、硫代异鼠李糖甘油二酯(SQDG)、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6种膜脂,同时检测出7种主要脂肪酸(C16∶0、C16∶2、C16∶3、C18∶0、C18∶1、C18∶2和C18∶3)。MGDG和PC相对含量随氮浓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在氮浓度为15 mmol.L-1时达到最高;而DGDG相对含量却随氮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当氮浓度为20 mmol.L-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宪时  许钟  汪劲  郭全友  
对日本鳗鲡 (Anguillajaponica)、欧洲鳗鲡 (Anguillaanguilla)及其制品烤鳗进行胆固醇、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 ,鳗鲡的胆固醇含量与其他鱼类接近 ,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及其烤鳗制品的胆固醇质量比分别为 0 .85 2、0 .832mg/ g和 1.15、1.12mg/ g。鳗鲡各食用部位中除腹部的胆固醇较高外 ,其他部位没有明显差异。鳗鲡的脂肪质量分数 16 %~ 2 4 % ,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分别为 18.9%和 19.0 % ,EPA +DHA质量比分别达 2 2 .6 6mg/ g和 2 9.2 7mg/ 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牟朝丽  陈锦屏  
用气相色谱(GC)分析了紫苏油的脂肪酸组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紫苏油中维生素E含量,并对紫苏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3.707%,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60.752%,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分别为15.761%和17.194%;紫苏油中维生素E的总含量为500.9 m g/kg;紫苏油比重为0.928 8,折光指数为1.481 7,酸价为2.9 m g/g,碘价为1 980 g/kg,皂化值为190.7 m g/g,不皂化物为0.6%,水分及挥发物为0.07%,过氧化值为3.7 mm o l/kg。紫苏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谟彪  傅绍清  罗苹  
食用豆包括蚕豆、豌豆、绿豆、饭豆、菜豆等十多种豆科作物(大豆等油料豆科作物除外)。在我国食物中的地位仅次于禾谷类和大豆。食用豆具有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等特点,是人类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傅翠贞等曾对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过研究,认为脂肪含量一般在0.5~2.5%范围,高者可达4%左右。脂肪酸以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但未报道各种脂肪酸的具体含量。其他文献对部分食用豆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作了报导。本文取材于全国十七个省、市、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研究课题的部分样品及四川省农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再忠  成永旭  王武  
实验采用称量法和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性早熟前后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指数(HI)、肝脂含量(LC)和肝胰腺脂肪酸组成。雌雄蟹的HI和LC在早熟前后的变化趋势一致,都是早熟个体低于未成熟个体。在性早熟前,雌雄蟹的肝胰腺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只是雌蟹中C20∶5n-3较高(P<0.05)。然而,对早熟前后的个体作比较时,发现雌雄蟹变化情况有很大差异:(1)早熟雌蟹中C16∶1n-7、C16∶0和C18∶0高于未成熟雌蟹(P<0.01),而C20∶5n-3、C20∶4n-6和C22∶6n-3则低于后者(P<0.01);(2)早熟雄蟹中C18∶1高于未成熟雄蟹(P<0.05),而C14∶0(P<0.05)、...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石娟  潘克厚  
微藻细胞中脂类的数量及质量是评价其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表明 ,改变培养条件及在不同的时期收获对微藻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有着显著影响。本文主要从培养基成分、光强、温度、通气量和生长期 5个方面综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 ,希望能为海洋微藻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