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61)
- 2023(10627)
- 2022(8685)
- 2021(7701)
- 2020(6610)
- 2019(14572)
- 2018(14114)
- 2017(27146)
- 2016(14874)
- 2015(15990)
- 2014(15383)
- 2013(15348)
- 2012(13782)
- 2011(11992)
- 2010(12086)
- 2009(11371)
- 2008(11720)
- 2007(10436)
- 2006(9231)
- 2005(8405)
- 学科
- 业(81757)
- 企(76283)
- 企业(76283)
- 济(68371)
- 经济(68289)
- 管理(61896)
- 方法(32979)
- 业经(27127)
- 财(25994)
- 数学(25393)
- 数学方法(25268)
- 农(23448)
- 务(21614)
- 财务(21610)
- 财务管理(21600)
- 企业财务(20635)
- 农业(17723)
- 技术(16466)
- 制(13678)
- 划(13512)
- 策(13203)
- 中国(13050)
- 企业经济(12146)
- 贸(11931)
- 贸易(11928)
- 经营(11699)
- 和(11658)
- 易(11638)
- 理论(11475)
- 体(11417)
- 机构
- 学院(221083)
- 大学(214068)
- 济(95809)
- 经济(94425)
- 管理(92019)
- 理学(80355)
- 理学院(79648)
- 管理学(78674)
- 管理学院(78292)
- 研究(66931)
- 中国(53411)
- 农(46689)
- 财(43897)
- 京(43347)
- 科学(41437)
- 农业(37364)
- 业大(37187)
- 财经(35835)
- 所(34471)
- 经(32775)
- 江(32768)
- 研究所(31261)
- 中心(30320)
- 经济学(28736)
- 商学(27626)
- 商学院(27397)
- 财经大学(26640)
- 经济学院(26290)
- 经济管理(26278)
- 北京(26216)
- 基金
- 项目(148253)
- 科学(118589)
- 基金(111265)
- 研究(102131)
- 家(98725)
- 国家(97815)
- 科学基金(85584)
- 社会(68504)
- 社会科(65225)
- 社会科学(65205)
- 基金项目(59519)
- 省(58759)
- 自然(57714)
- 自然科(56535)
- 自然科学(56518)
- 自然科学基金(55669)
- 划(48428)
- 教育(45495)
- 资助(44616)
- 业(38449)
- 编号(38329)
- 创(34778)
- 重点(33014)
- 部(32391)
- 创新(31581)
- 发(31282)
- 科研(28992)
- 国家社会(28931)
- 计划(27861)
- 制(27690)
- 期刊
- 济(103181)
- 经济(103181)
- 研究(57457)
- 农(42857)
- 财(38669)
- 管理(38331)
- 中国(36504)
- 学报(36495)
- 科学(33982)
- 农业(29538)
- 大学(27568)
- 学学(27039)
- 业经(19867)
- 融(19404)
- 金融(19404)
- 技术(19209)
- 业(18872)
- 财经(18633)
- 经济研究(16592)
- 经(16017)
- 技术经济(14086)
- 问题(13637)
- 财会(12676)
- 商业(11749)
- 现代(11363)
- 教育(11361)
- 版(10984)
- 世界(10878)
- 科技(10582)
- 贸(10430)
共检索到314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邢劭思
优化股权结构安排是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多个大股东并存产生的经济后果备受学术界关注。采用2008—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股东信息和财务数据,研究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多个大股东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在经过了多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多个大股东会通过降低企业经营杠杆和提升企业经营能力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多个大股东发挥积极治理作用的关键因素。研究结论为我国企业优化股权结构、提升经营治理水平以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冰 张晓亮 郑晓佳
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安排可以降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同时,也可以降低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然而,多个大股东的存在可能导致监督过度,从而减少了那些从长远来说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行为。基于此,本文以2000~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本文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的存在会抑制企业创新。进一步地,当其他大股东的数量越多、相对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时,对创新的负向作用越大;同时,我们还发现多个大股东会导致公司风险承担能力下降,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降低,从而为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安排所导致的"过度监督"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证据支持。此外,我们还排除了大股东的合谋假说,并发现独立董事这一机制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他大股东的"过度监督"行为。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多个大股东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文献,对现实中如何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均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企业创新 多个大股东 过度监督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晓晴 文雯
本文采用2007~2016年中国沪深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除控股股东之外的其他大股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多个大股东的存在能够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当公司非控股大股东的数量越多、持股比例越高时,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高。该结论在控制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民营企业,多个大股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强化多个大股东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本文拓展了多个大股东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对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亦有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郑鹏
以2008-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增加了企业现金持有,这种增加效应主要出于大股东的“预防性动机”和“战略性动机”;而且其影响在民营企业和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更加明显。这种“高持现”并非大股东之间“共谋”的结果;相反,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持有提升了企业价值。因而,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企业特点,引入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治理机制,发挥大股东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同时,保持充足的现金储备,把握市场机遇,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地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林川
本文以2014-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即相较于单一大股东,存在多个大股东的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概率与数字化转型程度均更高,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因素的影响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而公司治理与企业资源是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影响的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非高科技企业、管理层持股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而且在从单一大股东模式变为多个大股东模式以及多个大股东越分散的模式中,企业越可能进行数字化转型。本文研究提供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的经验证据,拓展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因素的研究,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来自股权结构安排的新视角,也为多个大股东并存的公司治理体系与效应提供了更为充分的证据支撑。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淼 孙光国
本文以结构性去杠杆为政策背景,选取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多个大股东能否驱动企业降低过度负债水平。研究发现,存在多个大股东的企业过度负债水平更低。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其他大股东通过监督和退出威胁发挥治理效应,降低了企业过度负债水平。具体地,其他大股东通过提升信息透明度的作用路径抑制了控股股东的自利动机,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过度负债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完善的制度环境降低了其他大股东的监督成本,有利于其治理效应的发挥;并且其他大股东有助于缓解过度负债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提升了企业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桂华 王云
文章选取2008—201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发生的并购事件为样本,基于多个大股东的公司治理效应理论,从企业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的双重视角深入考察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单一大股东控制,多个大股东并存能够显著降低企业发起并购的可能性,同时显著提高了并购绩效,并且大股东数量越多,企业的并购绩效越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外部制度环境较差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洪彬 赵运运 覃予
本文利用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对企业短贷长投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显著抑制了企业“短贷长投”,且主要通过发挥其监督效应和资源效应来实现;在民营企业样本组和成长性较高组,多个大股东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并且非控股大股东数量越多、持股比例越高,越能有效抑制企业短贷长投。研究结论不仅为多个大股东的治理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如何约束企业短贷长投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短贷长投 监督效应 资源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晶慧 孙泽宇 齐保垒
新时代背景下探寻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动因具有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多个大股东并存这一特殊股权结构安排所引致的监督抑或合谋势必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迥异影响。本文以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并采用和讯网发布的社会责任评分来刻画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系统考察了多个大股东并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并存这一股权结构安排有效提升了企业社会责任绩效。强化监督意愿与增强监督能力是其中两条影响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个大股东并存对具体领域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差异化影响,且通过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而改善了公司未来财务绩效。本研究不仅拓展并丰富了多个大股东并存与企业社会责任各自领域的研究视角及相关文献,也为切实提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供了基于优化股权机构的全新治理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昆儒 孙夫祥
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连锁股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锁股东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路径检验证实,连锁股东通过促进双元创新这一路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连锁股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规模较大企业、盈利企业、薪酬激励较高企业和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连锁股东的经济后果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也为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佳悦 范源浩 范亚东
减少非理性的多元化扩张行为是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以2012~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考察连锁股东所施加的调节效应及三者间关系的异质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多元化经营会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即体现为多元化经营的“折价”效应;连锁股东能够发挥监督效应与信息效应,从而缓解多元化经营的“折价”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多元化经营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在不同分位点上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全要素生产率分位点的提高,多元化经营的“折价”效应越发显著,连锁股东的监督效应和信息效应也更为凸显。此外,当企业实施股权激励以及所处行业竞争程度较高时,多元化经营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无明显影响;反之,多元化经营的“折价”效应及连锁股东的调节效应显著。本研究为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重新审视多元化经营折损理论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撑,也为全面认识连锁股东的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昆儒 孙夫祥
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连锁股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连锁股东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作用路径检验证实,连锁股东通过促进双元创新这一路径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连锁股东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规模较大企业、盈利企业、薪酬激励较高企业和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样本中。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连锁股东的经济后果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也为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璇 张平
自2008年全球股市崩盘以来,股价崩盘风险以及防范机制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文章选取2012—2019年开展定向增发的沪深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多个大股东、定向增发经营绩效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企业的定向增发经营绩效越高,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概率越低;当企业存在多个大股东时,发生股价崩盘风险的概率更低;多个大股东会显著增强定向增发经营绩效对企业股价崩盘的抑制作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慧敏 孙浩然 盖瑶 肖红玮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已有范例验证多个大股东并存能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以2014~2019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并探究控制链长度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多个大股东的结构有利于降低过度负债程度,且大股东数量越多,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越低,并且国有企业的控制链条在上述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股权性质的多样化与过度负债程度负相关。多个大股东中有民营及自然人大股东时更有利于抑制过度负债。分组检验发现,多个大股东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竞争性行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之中。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慧敏 孙浩然 盖瑶 肖红玮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已有范例验证多个大股东并存能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以2014~2019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影响,并探究控制链长度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多个大股东的结构有利于降低过度负债程度,且大股东数量越多,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水平越低,并且国有企业的控制链条在上述关系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股权性质的多样化与过度负债程度负相关。多个大股东中有民营及自然人大股东时更有利于抑制过度负债。分组检验发现,多个大股东对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竞争性行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之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