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2)
2023(7958)
2022(6691)
2021(6171)
2020(5282)
2019(11744)
2018(11714)
2017(23043)
2016(12558)
2015(13546)
2014(13571)
2013(13178)
2012(12219)
2011(10918)
2010(11069)
2009(10559)
2008(10990)
2007(10007)
2006(8756)
2005(8395)
作者
(35387)
(29926)
(29550)
(28456)
(19051)
(14422)
(13443)
(11177)
(11162)
(10864)
(10181)
(9897)
(9811)
(9594)
(9588)
(9116)
(8836)
(8663)
(8604)
(8552)
(7433)
(7296)
(7196)
(6842)
(6832)
(6761)
(6609)
(6449)
(6048)
(5819)
学科
(51556)
经济(51467)
管理(45794)
(43768)
(39833)
企业(39833)
方法(22524)
(21729)
数学(19938)
数学方法(19769)
(16971)
(15209)
财务(15186)
财务管理(15161)
企业财务(14696)
业经(12490)
(11794)
(11576)
中国(11182)
体制(10425)
(10082)
银行(10065)
(9949)
金融(9945)
(9518)
(8961)
技术(8129)
(7804)
农业(7768)
(7328)
机构
大学(182848)
学院(179925)
(78316)
经济(76806)
管理(69643)
理学(59826)
研究(59509)
理学院(59226)
管理学(58378)
管理学院(58021)
中国(46722)
(43620)
(36889)
财经(33719)
科学(32894)
(30657)
(29828)
(27000)
中心(26978)
(26906)
研究所(26369)
财经大学(25425)
经济学(25133)
业大(24121)
北京(23095)
经济学院(22572)
(21334)
(21211)
农业(20981)
商学(20452)
基金
项目(116562)
科学(93594)
基金(88738)
研究(83875)
(77171)
国家(76590)
科学基金(66644)
社会(56328)
社会科(53681)
社会科学(53666)
基金项目(46586)
(43409)
自然(43146)
自然科(42215)
自然科学(42202)
自然科学基金(41520)
教育(38803)
(36960)
资助(36384)
编号(31748)
(27902)
(27560)
成果(27151)
重点(26105)
(24506)
(24384)
教育部(24330)
国家社会(24270)
人文(23343)
创新(23084)
期刊
(86481)
经济(86481)
研究(55733)
(38129)
中国(35544)
管理(28495)
学报(27969)
科学(25605)
(24849)
(22380)
金融(22380)
大学(22014)
学学(21155)
财经(18566)
农业(15834)
(15756)
教育(14310)
经济研究(13855)
技术(13405)
业经(12263)
问题(11575)
财会(10136)
(9728)
会计(8888)
国际(8798)
理论(8750)
(8711)
技术经济(8391)
(8085)
现代(8028)
共检索到274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步丹璐  文彩虹  李衍霖  
控制性投资能提高内部资本运营效率,但也可能增加代理问题。运用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取动态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国有控制权转移对控制性投资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结果表明:国有控制权转移促进了控制性投资,国有控制权转移主要通过控股股东掏空效应来增加控制性投资,多个大股东对国有控制权转移的控制性投资促进效应具有负向治理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国有控制权转移的公司通过控制性投资实现了行业变更和规模扩张,但其更倾向于高溢价控制性投资且扩张效益较低。此外,国有控制权转移对控制性投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间滞后效应。上述研究结论从控股股东掏空效应和多个大股东治理效应的视角,揭示了国有控制权转移是影响公司控制性投资的重要因素,不仅为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甄别公司控制性投资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还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股权设计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朱保  张金贵  朱允露  
本文基于2010-2015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单一大股东的控制权结构细分为单一控制性大股东、单一非控制性大股东两类,使用双重差分模型(DID)等方法,分析单一控制性大股东、单一非控制性大股东和多个非控制性大股东等三类控制权结构的代理成本大小及其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单一控制性大股东的代理成本最低;单一非控制性大股东的代理成本居中;多个非控制性大股东的代理成本最高;国有性质对三类控制权结构影响代理成本效应均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宋力  陈光  
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是对较为稀缺的控制权资源和原来上市公司的股权配置状况进行重新安排的行为。对公司控制权转移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价,主要是看该控制权转移行为是否有效地提高了公司价值并降低了代理成本。本文拟通过分析控制权转移前后控股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私有部分和共享部分比例的变化,构建控股股东"边际代理比率",并以此作出从代理成本角度对公司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丁振松  齐鲁骏  
民营上市公司原控制人做出退出控制地位的决定后,到真正退出之前,具有加剧掏空的机会主义行为动机和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民营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在控制权转移发生前一年时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述掏空现象有抑制作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许艳芳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约束公司管理层、改进公司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但在我国不完全成熟的证券市场上,新控制性股东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后,很可能并不是为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学伟  马忠  
本文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金字塔股权结构下存在多个大股东对终极控制人控制权力的影响,考察了当多个控制性大股东股权性质不同时,股权制衡程度对公司经营绩效的作用差异。本文发现多个大股东与最终控制人之间既存在监督效应,也存在合谋效应。当其他多个控制性大股东性质不同时,对终极控制人的监督动机超过了合谋动机,从而对公司经营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影  王满  马勇  于浩洋  
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高,大股东之间可能存在合谋掏空或监督制衡的关系,为此,以2008~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只有单一大股东的公司而言,具有多个大股东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更高;大股东数量越多、非控股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大股东之间股权偏离度越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外国投资者和国有法人大股东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多个大股东的治理效应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及市场环境越好,多个大股东监督效应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林  
本文认为,国有大股东委托权的有效性是有疑问的,代理方法不能有效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代理问题;发达经济国家公司治理机制无法有效运用于我国;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与控制权并没有分离,公司治理缺乏最根本的基础。作为改进我国现有治理机制的一种探讨,本文设计了一个控制权状态依赖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俊秋  
公司治理研究的最新成果说明,股权集中和家族控制才是全球公司股权结构的主导形态。当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存在控制性股东的情况下,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表现出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此时,公司主要的代理问题是大、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获取控制权的私人利益成为大股东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姚燕  张宁  
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成本高、缺乏融资渠道等问题,尤其是民营企业问题更为严重,往往通过获取上市公司"壳资源"来解决其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本文以民营企业集团——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集团)为例,剖析其是如何通过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进而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来解决融资需求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白云霞  林秉旋  王亚平  吴联生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徐菁  黄珺  
大股东控制企业一方面有助于降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相应地,公司的控制权收益可以分为共享收益和私有收益两大部分。为限制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掠夺,应当建立起激励相容的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对控制权共享收益的分享机制,增加大股东对共享收益的分享份额,同时,通过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审计委员会制度、强化对大股东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等措施控制大股东对公司的掏空行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邓建平  曾勇  
本文用控股股权和非控股股权转让的溢价差来估计我国控制权的私人利益,发现我国的控制权私人利益约为17%,负债率和转让比例对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和非控股股权转让溢价有不同的影响,公司规模和股权转让溢价存在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控股股东的控制力、股权离散度和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股权制衡度越低,控股股权转让溢价越高。没有发现高管持股比例对控股股权转让溢价存在影响的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石水平  
"壳"资源的稀缺性使得上市公司成为众多企业争夺的对象,但控制权争夺后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屡见不鲜。传统的支持和掏空理论认为这是"两权分离"下的代理成本令大股东有意侵占上市公司,以获取控制权私人收益,但这难以解释中国的现象。所有权和控制权的相互关系是剖析股东行为,研究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对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后的超控制权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研究表明,(1)控制权转移后的董事变更比例、高级管理人员变更比例和控股股东在目标公司董事会中所占的席位比例与大股东利益侵占都显著呈正相关;(2)大股东利益侵占与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正相关;(3)大股东利益侵占与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负相关;(4)大...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柳建华  魏明海  郑国坚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的关联投资是一种常见的投资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关联交易形式。本文从"效率促进"和"转移资源"的视角对我国大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关联投资进行分析。以2002 ̄2004年的样本数据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关联投资并未增加企业价值,而是成为控股股东转移上市公司资源的一种渠道。进一步,当上市公司前一年发实施了IPO或SEO,EBIT较高时,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而当上市公司ROE为负或3年平均ROE在6% ̄8%之间时,关联投资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控股股东会根据上市公司可供转移的资源多寡,通过关联投资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