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46)
2023(17016)
2022(14219)
2021(13443)
2020(11375)
2019(25566)
2018(24999)
2017(48349)
2016(25505)
2015(28161)
2014(27444)
2013(26652)
2012(24183)
2011(20841)
2010(21221)
2009(19391)
2008(19470)
2007(17125)
2006(14848)
2005(13146)
作者
(66177)
(55363)
(54983)
(52258)
(35607)
(26032)
(24756)
(21148)
(20759)
(19773)
(18624)
(18507)
(17415)
(17371)
(17102)
(16908)
(16503)
(15922)
(15913)
(15820)
(13363)
(13332)
(13313)
(12774)
(12348)
(12292)
(12176)
(12130)
(10887)
(10774)
学科
(103820)
(103354)
经济(103243)
(93462)
企业(93462)
管理(93203)
方法(47184)
(43894)
数学(38142)
数学方法(37673)
(33532)
业经(32584)
(27460)
财务(27406)
中国(27382)
财务管理(27349)
企业财务(26029)
技术(24428)
(23624)
农业(23268)
(20101)
理论(19269)
(18528)
贸易(18515)
地方(18412)
(18065)
(17667)
(17534)
(17425)
(16180)
机构
学院(347116)
大学(339985)
(149961)
经济(147233)
管理(146306)
理学(125737)
理学院(124647)
管理学(123029)
管理学院(122341)
研究(105142)
中国(84914)
(78703)
(68810)
财经(59056)
科学(57985)
(53778)
(52956)
中心(50446)
(49395)
(48302)
经济学(45151)
业大(44372)
财经大学(43604)
研究所(43602)
北京(42744)
(41179)
经济学院(40814)
商学(40590)
(40372)
商学院(40230)
基金
项目(227765)
科学(183938)
研究(174325)
基金(168177)
(143314)
国家(141780)
科学基金(126099)
社会(113865)
社会科(108252)
社会科学(108226)
(89398)
基金项目(88595)
教育(80285)
自然(79207)
自然科(77513)
自然科学(77496)
自然科学基金(76203)
(73200)
编号(70714)
资助(67402)
成果(56046)
(52921)
(51478)
重点(50127)
(48915)
创新(48581)
课题(47607)
国家社会(47507)
(45996)
教育部(45670)
期刊
(167396)
经济(167396)
研究(104257)
(68827)
中国(68691)
管理(60580)
(44864)
科学(42682)
学报(40505)
技术(35640)
教育(35427)
(35269)
金融(35269)
大学(33788)
学学(32050)
农业(31034)
财经(29914)
业经(29064)
经济研究(26937)
(25784)
问题(21039)
技术经济(20418)
财会(19573)
(19082)
会计(17976)
现代(17388)
(17229)
科技(16663)
商业(16239)
世界(15863)
共检索到525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唐大鹏  王凌  江琳  
多个“国家队股东”的结构安排可以稳定企业预期,激励创新资源高质量配置。基于此,本文使用2006—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检验多个“国家队股东”,即多个社保基金投资组合持股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多个“国家队股东”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其与财政政策呈现出协同作用,具有准财政政策效应;机制检验证明,这种效应是通过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和研发资本投入作为中介路径来实现的;此外,研究还发现投资模式、投资持股比例的差异均会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对社保基金优化投资管理人绩效目标、实现准财政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作用具有政策价值,对企业抢抓政策红利以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朱冰  张晓亮  郑晓佳  
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安排可以降低经理人的代理问题,同时,也可以降低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然而,多个大股东的存在可能导致监督过度,从而减少了那些从长远来说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行为。基于此,本文以2000~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本文研究发现,多个大股东的存在会抑制企业创新。进一步地,当其他大股东的数量越多、相对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时,对创新的负向作用越大;同时,我们还发现多个大股东会导致公司风险承担能力下降,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降低,从而为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安排所导致的"过度监督"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证据支持。此外,我们还排除了大股东的合谋假说,并发现独立董事这一机制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他大股东的"过度监督"行为。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及多个大股东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文献,对现实中如何改善公司治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均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跃  
企业绿色创新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探讨绿色财政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将“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绿色财政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综合示范城市试点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逐年增强的动态持续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综合示范城市试点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非资源型城市的企业中表现更强,且综合示范城市试点能够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改善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因此,重视绿色财政政策的作用,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激发资金配置和创新补偿效应,畅通绿色财政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渠道;提高市场化程度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发挥绿色财政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制定差异化绿色财政政策,保障政策效果精准发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苗苗  肖洪钧  傅吉新  
本文主要探讨了财政政策、企业R&D经费和技术创新能力(TICs)之间的复杂关系,并针对性的选择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16个上市企业作为样本,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和二次多元函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R&D经费投入对TICs具有简单的正向影响。企业TICs对企业R&D投入的影响较复杂,当企业TICs达到特定水平时,将会刺激企业加大对R&D经费的投入,然而,当企业TICs未达到特定水平时,企业的R&D经费投入较少。财政政策对企业R&D经费投入和企业TICs也具有较复杂的影响,即存在某一特定的区间值,使财政政策无论是对企业R&D经费投入的影响还是对企业TICs的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谢雪燕  朱晓阳  
本文基于2014—2017年新三板企业的年度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从融资方式和控股股东行为的双重视角,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显著抑制了技术创新投入,其影响机制包括融资方式视角下的直接效应和控股股东行为视角下的间接效应;直接效应为主要影响路径,即作为新三板企业的一种融资方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具有成本高、风险大和期限短等特征,从而抑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投入;间接效应为次要影响路径,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诱发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减少技术创新投入。本文丰富了融资方式和控股股东行为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相关文献,为企业如何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乔贵涛  杜英巧  
以2015—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金融化视角考察“国家队”持股对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家队”持股能够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表明,缓解融资约束和改善信息环境是“国家队”持股抑制企业金融化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投机动机下的金融资产持有以及“国家队”持股比例较高时,其抑制作用越强;在抑制金融化趋势后,企业的研发投入显著提高。研究结论既丰富了“国家队”持股经济后果领域的研究,亦为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伟艳  胡士集  
“国家队”机构投资者不仅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影响着微观企业经营决策行为。以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缓解企业内部委托代理问题以及提高企业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信息透明度是“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抑制企业避税的重要渠道“。国家队”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以及审计质量较差的样本中。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文雯  胡慧杰  李倩  
"国家队"持股在起到稳定资本市场作用的同时,能否对微观企业经营决策产生影响有待深入探究。本文运用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国家队"持股对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队"持股能显著降低企业风险,且上述影响在代理成本较高以及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对影响路径的分析发现,"国家队"持股主要通过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投资效率来降低企业风险。上述结论在使用双重差分法、工具变量法和公司固定效应模型缓解内生性问题后依然稳健。本文拓展了"国家队"持股的经济后果研究,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忠义   涂淼  
“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是数字治理在国内的“先试先行”,也是我国基于政务大数据驱动数字治理、实现惠民惠企的重要举措。基于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利用2011—2022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数字治理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治理能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治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成熟期企业、东部地区、法治水平高及互联网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更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治理通过影响数字要素投入、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创新“危机应对+平台监管”数据治理机制,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安全环境;推进数字要素偏向型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提质;加强知识产权转化效能,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研究为数字治理发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能提供了实证依据,对后续数字治理调整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仲鸣  张鹏  
以股东代理理论为基础,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分析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偏离对企业技术创新投资的影响,并以2007~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整个生命周期,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偏离程度越大,企业技术创新投资越少;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两权偏离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在成长期,两权偏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有支持效应;在衰退期,两权偏离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投资有抑制效应;在成熟期,仅有微弱证据表明两权偏离与企业技术创新投资呈负相关关系。两权偏离对处于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技术创新影响主要来自于非垄断行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姝  翟士运  古朴  
中国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第二类代理问题,控股股东侵犯其他股东权益的案例层出不穷,独立董事等常规治理手段相继失效,鼓励非控股股东积极参与企业决策的声音却与日俱增。然而,对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能否对企业产生正面影响的研究并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本文以2007—2016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股东大会投票的数据,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实证检验了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对企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投票率与企业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数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相对于其他企业,在非国有企业、经理人纵向兼任、非"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和非交叉上市的企业中,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排除各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主要通过抑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而对管理层的监督作用则非常有限,甚至不存在,更不能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本文结论不仅验证了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有效性,还发现了非控股股东抑制控股股东机会主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同情形,为鼓励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助推技术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思远  牛冲槐  姚西龙  
从创新两阶段视角出发,将企业创新过程分为研发阶段与成果转化阶段,并运用基于松弛变量的数据包络分析SBM-DEA四阶段模型对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2个阶段中的政府财政政策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财政政策在企业成果转化阶段的影响大于在研发阶段,年均政策效率在研发阶段为7.626,在成果转化阶段为12.237。全国各区域的财政政策效率存在差异,其中在研发阶段,青海省的政策效率最高,研发投入大省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省的政策效率却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在成果转化阶段,江苏和广东省的政策效率较高,青海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唐大鹏  于倩  
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地方财政政策支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在行业获得地方财政政策支持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偏重硬件项目制的政府补贴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但对高技能人才的倾斜相对不足,导致仅促进了创新数量的增长;偏向市场激励的税收优惠则可以同时克服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约束的负面影响以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本身获得政府创新要素倾斜较多或所处地区制度环境较不稳定时,政策支持分别发挥“锻长板”和“补短板”的创新效应。本文厘清了地方财政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为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优化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贾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产业体系,一些产业的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经济的增长方式仍属粗放式增长,资源消耗巨大,环境破坏严重,产品附加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唐大鹏  郑好  李渊  王伯伦  
社保基金投资是政府出资人通过股票市场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其中委托投资管理人“操盘”成为主要市场化投资运营模式。文章将社保基金委托投资作为代表中国制度优势的“准财政政策”工具,对其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效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保基金委托投资可以促进企业创新,尤其是在政策支持企业、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以及高投资机会企业中,这一促进效应更加显著。进一步考察作用机制发现:社保基金委托投资可以通过政策利好的预期引导和政策驱动的资源注入两种渠道产生“准财政政策”效应。研究揭示了社保基金委托投资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效应及其传导机制,提出了“准财政政策”工具如何提质增效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