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8)
2023(4831)
2022(4126)
2021(3794)
2020(3073)
2019(6995)
2018(6889)
2017(13670)
2016(7406)
2015(8090)
2014(8062)
2013(7740)
2012(7354)
2011(6651)
2010(6830)
2009(6354)
2008(6279)
2007(5692)
2006(5265)
2005(4813)
作者
(19900)
(16459)
(16287)
(15871)
(10790)
(7742)
(7545)
(6387)
(6256)
(6255)
(5576)
(5451)
(5390)
(5380)
(5255)
(5194)
(4999)
(4895)
(4874)
(4790)
(4228)
(4068)
(4024)
(3895)
(3784)
(3700)
(3681)
(3624)
(3297)
(3274)
学科
(29896)
经济(29873)
管理(22501)
(19920)
(15791)
企业(15791)
方法(10743)
数学(9868)
数学方法(9716)
(9366)
中国(9029)
(8175)
(7626)
地方(7208)
(6789)
贸易(6787)
(6633)
(6328)
(5880)
银行(5873)
及其(5804)
业经(5780)
(5702)
农业(5617)
政策(5337)
(5332)
金融(5332)
(4950)
税收(4772)
(4742)
机构
学院(101296)
大学(99059)
(45790)
经济(44843)
管理(39283)
研究(35332)
理学(33233)
理学院(32929)
管理学(32403)
管理学院(32206)
中国(28708)
(22723)
(20162)
科学(19478)
(17255)
财经(16995)
中心(16621)
(16411)
(15446)
研究所(15263)
(15106)
经济学(13933)
业大(12882)
北京(12865)
(12856)
(12730)
师范(12633)
(12550)
财经大学(12493)
经济学院(12457)
基金
项目(63723)
科学(50996)
研究(49077)
基金(46366)
(39116)
国家(38789)
科学基金(33773)
社会(31435)
社会科(29903)
社会科学(29899)
(24923)
基金项目(23260)
教育(22774)
自然(20981)
(20961)
自然科(20510)
自然科学(20503)
编号(20310)
自然科学基金(20135)
资助(20056)
成果(17467)
课题(14700)
(14436)
(14278)
重点(14093)
(13294)
(12998)
(12851)
国家社会(12646)
教育部(12644)
期刊
(52813)
经济(52813)
研究(33876)
中国(22988)
(16072)
管理(15706)
(14364)
金融(14364)
(14290)
学报(12066)
科学(11843)
教育(11720)
大学(9774)
农业(9610)
经济研究(9244)
学学(9243)
技术(8971)
业经(8553)
财经(8273)
(7109)
问题(6548)
(6512)
国际(6115)
理论(5387)
现代(4952)
统计(4945)
技术经济(4849)
实践(4786)
(4786)
世界(4744)
共检索到163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叶菁  曹春玉  
文章建立了包含地方政府、房企、居民家庭等非金融部门和金融中介在内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引入非金融部门,基于土地及房产的抵押融资行为,分析了外部需求收缩下实体经济不同部门的杠杆率变动及其传导机制,并据此检验不同宏观政策组合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外部需求下降拖累本国出口继而削减产出,货币政策逆周期宽松应对产出下降,推动地价及房价上涨,提高了地方政府、房企和家庭的借贷能力,推升了宏观杠杆率,并造成冲击结束后实体部门的被动去杠杆过程,而居民住房抵押借贷能力的增加以及基于借贷约束的资产配置变动进一步推升了股市泡沫。对此,在传统货币政策和管理浮动汇率的宏观政策组合基础上,使用贷款价值比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逆周期宏观审慎政策组合,可以缓解外部需求下降造成的实体杠杆率波动,限制非金融部门的过度借贷行为。叠加房产税的逆周期调节能有效增加实体经济的消费及投资,缓解政府支出的负向波动,减少外部需求下降对产出造成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逄锦聚  
本文运用比较翔实的资料,在将2003年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与我国过去曾经发生的经济过热的状况比较的基础上,提出2003年出口、投资、经济增长速度增长较快不能认为是经济已经过热,而是国民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常态,这预示我国新一轮经济波动上升的开始。但对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某些行业重复建设、货币供应量偏多、消费增长依然缓慢的问题要给予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治理。2004年的宏观政策选择,从总体上应保护国民经济出现的良好态势,而同时又要遏制局部重复建设的势头,预防通货膨胀,所以既要保持相对稳定和连续性又要适度进行调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沛英  
本文探讨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协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完善产业结构调整中宏观政策协调的建议。本文旨在构建产业、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框架,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应剑波  
汇改以来,我国经济面临着汇率大幅波动对整体经济特别是对外贸易的挑战,目前的金融危机又加剧了这种压力。如何采取正确的宏观政策以应对汇率波动和金融危机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的迫切任务,日德两国本币升值时期宏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松华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具有自动稳定机制的财政政策、金融中介机构以及粘性价格、粘性工资等特性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在校准模型结构参数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技术手段分析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贷款、消费偏好等8个外生随机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消费偏好和政府购买支出等冲击均导致我国经济上升,即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上升,贷款和技术冲击导致产出增加而通货膨胀下降,投资调整成本冲击导致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下降,价格加成和工资加成冲击均导致产出下降、通货膨胀上升;货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温彬  冯柏  
当前,新冠疫情在我国蔓延扩散的势头基本得到控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明显的短期冲击。综合考虑经济理论、历史经验,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实际和潜力空间等诸多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下阶段,宏观政策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节,协调发力对冲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加快恢复,释放发展潜力和动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项松林  赵曙东  
通过政策调整损失函数的理论模型分析,认为负的需求冲击是构成欧洲债务危机的前提,而缺乏货币政策协调的持续性扩张财政政策是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对2000Q1—2010Q1的"PIIGS"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5国独立财政政策和欧元区共同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是存在冲突的。希腊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均存在主权债务危机风险,因而成为首个爆发危机的国家。西班牙、意大利的短期调整虽暂时缓解了主权债务危机出现的可能,但不能解决发生危机的根本问题。而爱尔兰、葡萄牙只是短期内实施了过度的积极财政计划而造成了主权债务危机假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宙  魏杰  
基于分工网络动态演进的过程,讨论了政府宏观政策和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并结合中国数据对该机制进行了经验分析。指出:经济波动和增长是分工网络动态演进过程中的两种宏观表象;经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分工网络的结构特征和演进过程有关;政府宏观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按规则的长期政策对经济增长有正影响,相机抉择的短期政策对经济增长有负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娟娟  安锦  
本文对2001年以来我国居民食品消费者价格指数(RFCPI)进行趋势周期分解,并基于方差比度量了随机冲击对我国RFCPI波动产生的持久性效应。研究发现我国RFCPI的变动主要受到以需求为代表的确定性趋势影响,周期性因素与随机冲击对RFCPI变动的影响并不大;2001年以来我国RFCPI共经历了两个完整的波动周期,从2013年开始我国RFCPI开始进入第三轮价格上行期;我国RFCPI长期波动中约有30%源于随机冲击,并且这种冲击效应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特别是充分利用与开发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优化我国食品消费的供给结构、消除食品供给的瓶颈,避免过度依赖市场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继东  刘诚  
本文利用2002—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测度了中国企业的微观波动现状,讨论了企业微观波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研究发现:(1)金融危机后企业微观波动(不能通过宏观、行业或企业特征所解释的企业层面的波动)显著增加;(2)企业收入、利润和就业波动的程度和趋势有所不同,就业波动相对平稳;(3)从企业波动对宏观政策的含义看,微观波动可能加剧企业"等待—观望",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具有更大的短期效应,更小的真实效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高明  
本文根据现有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形成机制的研究成果,将经济体之间相互影响的诸多单一关系汇总整合成系统关系,构建出两国经济周期协动关系模型,再以中美两国数据为基础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和形式修正,最终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中美之间的需求管理政策博弈对策进行模拟。研究发现,虽然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但在与美国的宏观政策博弈的过程之中总体上仍处于劣势,因此中国在政策博弈中不仅要考虑经济规模、影响力上的相对优劣,也要考虑行动时序所带来的顺序优势和信息优势。经济规模与影响力上的劣势可以通过"随机应变、因时而动"而得到补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元元  
本文以广西横县为案例,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组合、协调问题。文章认为:第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微观领域的共性在于各自通过影响资源配置以推动经济增长,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注重总量调节,后者主要作用于交易激励;第二,当前财政政策在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因收入不足而制约支出的问题,而货币政策则面临政策工具不足、金融机构和信用环境不良而无法有效激励金融资源配置问题;第三,面对上述情况,有必要对财政、货币政策的分工、协调实施静态和动态规划。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陈彦斌  谭涵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提升至新的高度。本文从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两方面视角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从经济运行的视角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改善供给结构、改善总需求结构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宏观政策的视角看,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这需要秉持宏观政策“三策合一”新理论框架具体做好两方面主要工作:第一,大力实施结构政策改善经济结构,从而加强结构政策与稳定政策的协调;第二,在积极使用结构政策的基础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各自达到应有的力度,从而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桁林  
一、宏观态势基本反映了政策效果我国经济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特大洪涝灾害的双重考验,从总体上看,不利局面得到了有效控制。首先是对外贸易持续发展,外贸部门积极采取多元化市场战略,努力扩大出口,减少了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不利性。1998年1~9月份进出口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