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66)
- 2023(16948)
- 2022(14755)
- 2021(13663)
- 2020(11494)
- 2019(26462)
- 2018(26054)
- 2017(50320)
- 2016(26665)
- 2015(29888)
- 2014(29774)
- 2013(29457)
- 2012(26875)
- 2011(24332)
- 2010(24244)
- 2009(22154)
- 2008(21127)
- 2007(18533)
- 2006(16302)
- 2005(14252)
- 学科
- 济(125153)
- 经济(125039)
- 管理(76232)
- 业(69518)
- 企(58327)
- 企业(58327)
- 方法(53258)
- 数学(46709)
- 数学方法(46071)
- 中国(29308)
- 农(27691)
- 地方(26906)
- 财(26690)
- 学(25031)
- 业经(24624)
- 制(19273)
- 贸(19026)
- 贸易(19010)
- 理论(18495)
- 农业(18357)
- 易(18323)
- 和(17465)
- 环境(17364)
- 融(17001)
- 金融(16997)
- 务(16375)
- 财务(16297)
- 财务管理(16262)
- 银(16129)
- 银行(16081)
- 机构
- 大学(379596)
- 学院(377117)
- 济(159595)
- 经济(156371)
- 管理(150939)
- 理学(131019)
- 理学院(129560)
- 研究(127162)
- 管理学(127123)
- 管理学院(126447)
- 中国(94832)
- 京(79890)
- 科学(76502)
- 财(71376)
- 所(62159)
- 中心(57701)
- 财经(57567)
- 研究所(56531)
- 农(56130)
- 业大(54408)
- 江(53638)
- 经(52424)
- 北京(50174)
- 范(49229)
- 经济学(48956)
- 师范(48798)
- 院(46486)
- 经济学院(43850)
- 农业(43617)
- 州(43443)
- 基金
- 项目(259931)
- 科学(205796)
- 基金(190563)
- 研究(189316)
- 家(165324)
- 国家(164039)
- 科学基金(142350)
- 社会(121075)
- 社会科(114964)
- 社会科学(114930)
- 基金项目(101030)
- 省(100286)
- 自然(92732)
- 自然科(90619)
- 自然科学(90597)
- 自然科学基金(88928)
- 教育(87485)
- 划(84195)
- 资助(78776)
- 编号(76234)
- 成果(60804)
- 重点(57743)
- 部(57509)
- 发(54882)
- 创(53508)
- 课题(52164)
- 国家社会(50071)
- 教育部(50028)
- 创新(49957)
- 科研(49467)
- 期刊
- 济(174862)
- 经济(174862)
- 研究(113784)
- 中国(69382)
- 学报(57095)
- 管理(56822)
- 财(54310)
- 科学(53626)
- 农(49818)
- 大学(44252)
- 学学(41703)
- 教育(39178)
- 技术(34738)
- 农业(34362)
- 融(32806)
- 金融(32806)
- 经济研究(29156)
- 财经(28700)
- 业经(26518)
- 经(24644)
- 问题(22187)
- 技术经济(19697)
- 统计(18649)
- 理论(18547)
- 图书(18524)
- 业(17909)
- 科技(17157)
- 商业(16863)
- 策(16735)
- 贸(16733)
共检索到554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斌开 赵扶扬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本文研究外需冲击和国内市场分割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影响,进而探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潜在作用。基于动态量化空间一般均衡模型,本文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刻画了外需冲击、市场分割、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关系,解释了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经济增长率先升后降,以及产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储蓄结构“从失衡走向平衡”等重大宏观经济现象。研究发现,国内市场分割放大了外需萎缩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负面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可以让经济增长率下降幅度减少2/3。本文进一步测算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下降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发现产品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则更有利于提升社会福利,二者均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再平衡。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对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再平衡有巨大潜力,需要以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使各地区从“分割”走向“分工”,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宏
在新发展阶段下,建设现代流通网络、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内容。本文采用动态量化空间均衡模型,将地区数据匹配至一般均衡框架,从理论维度探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背景下流通产业发展的关键特征,结合卡尔多—希克斯改进框架,建立实现区域间流通再平衡的思维路径。通过基于2009-202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的量化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观测期内,区域流通要素集聚度越高,区域营商环境水平越高。同时,区域流通要素集聚显著提升区域要素市场化水平。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经济区域,发现经济发达地区的流通要素集聚对区域营商环境水平和要素市场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存在东部、中部、西部阶梯下降的情况。为实现我国区域流通再平衡发展,应坚持以要素自由流动为导向,实现资源禀赋的有效集聚,进而推动国内贸易的畅通发展。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郑善强 周耀东
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构建信任的客观指标,实证分析省际信任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1)省际信任涉及省份可信性和省际交互关系,可信性体现在省份能力、诚实和制度方面的信用特征上,交互关系则表现为省份间熟悉程度和省份群体的社会认同意识。(2)省际交互关系所形成的信任能够显著作用于地方市场整合;可信性特征尽管不能直接作用于市场整合,但可以成为省份群体社会比较的对象,可信性差距缩小能够缓和省份间的市场分割。(3)地方政府所实施的本地保护会导致省份间不信任,阻碍省份间统一市场的形成。最后提出了建立异地商会、跨省仲裁机构,统一省份间执法标准等促进省际信任形成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静梅 李钰琪 钟浩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国内市场统一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国内市场统一程度也越高。从省际贸易成本角度切入的机制分析发现,信息搜寻成本越高、物流运输成本越高的省份,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时,其市场统一程度的提升幅度也越大,说明成本优化是数字经济推动市场统一的作用渠道。门槛回归结果显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省际贸易成本的降低,数字经济推动国内市场统一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中西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推动市场统一,而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并不显著,说明数字经济能够缩小区域间市场统一性的差距。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全国统一大市场 成本优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张晏玮 刘莹
全国统一大市场包括全国统一的消费大市场(如农产品和工业品等各类商品大市场)、投资与金融大市场、要素与资源品大市场以及物流大市场等。从需求动力来讲,最主要的是建设消费大市场,只要巨大的消费潜能被释放,便能促进我国其他市场进一步繁荣。所以,建设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是基础,而形成强大的消费市场是关键,根本目标是加快促进制造强国与消费强国建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甬军 陈义国 宴宗新
通过测度1953—2021年中国省区市间GDP波动的溢出指数和溢出网络,从经济周期关联角度研究了中国省际市场的统一程度。研究发现,一是我国省区市间的市场融合程度保持在较高水平,呈现“急剧上升→缓慢下降→保持平稳”的时变规律。二是波动溢出总指数在GDP增速下降状态下比增速上升状态下高,即经济增速放缓时,市场间的融合程度更高。三是市场统一程度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六大行政区的市场统一程度高低顺序依次是华北、中南、西北、华东、西南、东北,四大经济区域的市场统一程度高低顺序依次是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四是省市之间存在直接和间接的GDP波动传导渠道,形成了GDP波动溢出网络。因此,坚持和加强国家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宏观引导和政策调节、处理好统一市场与区域市场的关系,实施区域内的产业主导政策、完善统一大市场的内在体系与组织结构等三个方面,将是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慧 张若威 张照帝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改善环境质量应是其题中之义。基于2008—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环境效应。结果显示,我国环境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在能源禀赋丰裕的省份更明显,但整体呈现减弱趋势。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环境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环境污染物排放存在空间异质性影响:从胡焕庸线区域分割特征来看,与西北片区和东南片区相比,只有对中间地带本地-邻地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抑制效应显著;从“大气十条”政策实施时期来看,该政策实施后,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抑制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均得到显著提升。扩展性研究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对实现减污降碳具有协同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鉴于此,资源型地区应积极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以打破“资源诅咒”、缓解污染集聚。同时,立破并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灵活设计制度体制,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将财政资金更多地向交通枢纽、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倾斜,奠定构建统一大市场和环境治理一体化的基础。此外,坚持全国“一盘棋”,凝练推广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现有区域一体化战略的模式经验,遵循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形成以中间地带省份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心、向外围省份延展的建设格局。协同环境政策的导向作用,培育形成统一的生态文明市场,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金武 侯冠宇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应对各种挑战下坚持利用国内市场发展国民经济,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与实践,从坚持独立自主下全国一盘棋的举国体制,到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市场化改革,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需要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提升市场协同性,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法治经济建设;以自身最大确定性抵御外部不确定性,释放国内市场潜力,抓住国际战略机遇,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纯龙 马海群 王今
[目的/意义]数字化转型中,传统产权交易机制及信用关系在数据要素市场化过程中失效,如何构建合理的数据信用体系应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文章在总结梳理全国统一大市场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现状及建设困境,从“信用”视角出发,提出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据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特色。[结果/结论]从理论基础、层次结构和技术支撑3个方面,构建面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数据信用体系。该体系是在数字经济及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对数据要素市场监管机制和社会信用管理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合良 李晓婉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之举。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数字经济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举措。从机理和现实看,数字经济可以突破时空和信息非对称性限制,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重构实体经济,加速实现供需平衡,畅通国内大循环,进而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由于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不同,地区间出现了数字鸿沟。同时,“大数据杀熟”“竞价排名”等新型垄断手段对价格机制具有破坏性,会弱化数字经济的驱动作用。基于2016—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能显著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数字经济驱动全国商品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实现路径有三:一是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数字鸿沟;二是加快流通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流通体系支撑作用;三是提升政府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高数字经济规制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渭恒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选择,为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选取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多种计量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国内国际双循环间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南方地区,数字经济在北方地区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促进作用更明显。空间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助推周边地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在数字经济赋能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应通过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培文 赖立
平台经济是历史的、时代的、动态的范畴,是数字时代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视域下,平台经济是依托于数字技术和平台、高效服务经济社会的公共数字基础设施,是高度集聚各类市场的新兴经济组织形态。平台经济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数字技术支持、数字资本支持和流通效率支持,通过集聚各类要素市场、构建现代流通网络、打造数字有为政府和完善信息交互渠道,将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织牢基底密网,畅通经济循环关键堵点,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但与此同时,私人资本控制下的平台经济也存在数字剥削、数字垄断、数字鸿沟和资本逻辑强化等问题,应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加强对平台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规制,科学提升平台经济站位,把平台经济的效率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更好结合起来,赋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芸帆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重要引擎,在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并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视角考察该影响的传导机制和门限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分维度来看,数字化基础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果明显强于数字化创新,而数字化应用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链现代化;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冉净斐 李国政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样态,枢纽经济以其高效的要素资源流动、增值和扩散效应,在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有着独特作用。交通便利性、要素积聚性、经济开放性和规则引领性是枢纽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枢纽经济助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运行机理,包括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推动区域市场融合、促进国内市场规则统一等。当前,在枢纽经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我国还存在枢纽经济带动效应弱、现代流通体系不完善、局部市场边界阻隔明显、市场统一规则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需从优化枢纽经济整体规划和布局、推动枢纽偏好型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枢纽经济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和制度规则等方面入手,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文 李亚男
我国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着规制不一、区域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和不合理垄断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向强转变,有利于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势在必行。目前,学者们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行了阐释,但现有文献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较少。基于此,文章力图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剖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内涵,并澄清学界和社会对全国统一大市场认识的误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不是“计划经济”的回归,也不是“完全市场化”,而是顺应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和融入全球化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统一,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在更好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同时推动国际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