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6)
- 2023(12167)
- 2022(10700)
- 2021(10312)
- 2020(8627)
- 2019(20222)
- 2018(19987)
- 2017(38306)
- 2016(20821)
- 2015(23688)
- 2014(23609)
- 2013(23683)
- 2012(21851)
- 2011(20006)
- 2010(19626)
- 2009(17872)
- 2008(17397)
- 2007(14833)
- 2006(13003)
- 2005(11444)
- 学科
- 济(86529)
- 经济(86438)
- 管理(59032)
- 业(53041)
- 企(43526)
- 企业(43526)
- 方法(41452)
- 数学(36603)
- 数学方法(36259)
- 中国(24424)
- 农(22190)
- 财(18789)
- 学(18179)
- 业经(17520)
- 贸(17242)
- 贸易(17232)
- 易(16840)
- 地方(15387)
- 制(15296)
- 和(14534)
- 环境(14196)
- 农业(14032)
- 理论(13329)
- 技术(12349)
- 银(12110)
- 银行(12072)
- 融(11789)
- 金融(11788)
- 划(11763)
- 行(11539)
- 机构
- 大学(301170)
- 学院(295375)
- 济(124819)
- 经济(122224)
- 管理(119549)
- 研究(104362)
- 理学(104054)
- 理学院(102918)
- 管理学(101308)
- 管理学院(100785)
- 中国(77800)
- 京(65385)
- 科学(63649)
- 财(53131)
- 所(52306)
- 研究所(48057)
- 中心(46170)
- 农(45541)
- 财经(43773)
- 业大(43199)
- 北京(42058)
- 江(40499)
- 经(40168)
- 范(39027)
- 师范(38704)
- 经济学(38087)
- 院(37852)
- 农业(35779)
- 经济学院(34396)
- 财经大学(32928)
- 基金
- 项目(206767)
- 科学(162953)
- 基金(152299)
- 研究(151065)
- 家(133066)
- 国家(132046)
- 科学基金(112983)
- 社会(95932)
- 社会科(91030)
- 社会科学(91006)
- 基金项目(80853)
- 省(76902)
- 自然(73426)
- 自然科(71652)
- 自然科学(71634)
- 自然科学基金(70369)
- 教育(68474)
- 划(65972)
- 资助(63654)
- 编号(60490)
- 成果(49061)
- 部(47100)
- 重点(46012)
- 发(43758)
- 创(42294)
- 课题(41188)
- 教育部(40415)
- 国家社会(40181)
- 创新(39527)
- 科研(39444)
- 期刊
- 济(131359)
- 经济(131359)
- 研究(88307)
- 中国(55942)
- 学报(46588)
- 科学(44058)
- 管理(42870)
- 农(39973)
- 财(37239)
- 大学(34766)
- 学学(32310)
- 教育(31113)
- 农业(28849)
- 技术(24158)
- 融(22350)
- 金融(22350)
- 经济研究(21406)
- 财经(20993)
- 业经(19118)
- 经(17942)
- 图书(17504)
- 问题(17080)
- 理论(16656)
- 业(15917)
- 实践(15178)
- 践(15178)
- 资源(14812)
- 技术经济(14535)
- 贸(14317)
- 科技(14096)
共检索到429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苏梽芳 渠慎宁 陈昌楠
文章基于近年来国际资源市场价格激烈波动的现实背景,选择中国33个工业部门以构建反映部门间内在联系的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分析外部资源价格冲击对工业部门价格和产出波动的短期效应,继而通过分解各个工业部门的通货膨胀压力来源,探寻资源价格冲击的主要传导路径。研究表明:(1)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能源、化工和基础原材料部门的价格和产出的短期影响较大,而国际工业原材料价格冲击的影响则集中在冶金和机械等工业部门;(2)外部资源价格冲击的影响存在滞后性,但并未产生第二轮通胀效应;(3)工业部门的通货膨胀压力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国际原油和工业原材料的价格冲击沿着产业链内在联系构成的固定路径进行传导。在G...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力波 汤维祺 孙立坚 张中祥
本文建立了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藉此研究油价冲击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传导路径、作用机制,以及实际的影响程度,重点对油价冲击的长期与短期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国内市场价格机制扭曲严重,价格冲击无法充分传导,导致油价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更严重、更持久。油价冲击发生后的半年时间里,短期影响占主导地位,但长期影响的比例会不断上升,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于投资下降直接影响产能建设,因此,油价冲击造成的产出下降会持续很长时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佩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量化考察了1998~2007年间工业部门的资源错配,发现:各年平均来看,资本与劳动力在行业间的错配,降低了工业部门总体全要素生产率(TFP)的19%,远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资本错配造成的效率损失大约是劳动力错配的10倍。跨时期看,采矿业、制造业内部的资源错配程度大幅缩小,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不明显。回归分析表明,行业集中度越低、国有企业比重越大、进出门槛越低以及中西部地区比重越大的行业,越倾向于过度投资;就业重配置率越高的行业,越可能投入了过多的劳动力。
关键词:
资源错配 效率损失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国涓 郭崇慧 凌煜
本文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为基础,通过在能源要素份额方程中增加能源价格的非对称影响约束,将MES模型与能源价格非对称影响结合起来,建立了测算能源消费反弹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和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经济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的反弹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中国工业部门的反弹效应为39.48%,虽然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是工业部门能源效率的提高整体呈现出能源节约的特征。
关键词:
反弹效应 替代效应 价格分解 能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清泉 卢博科 袁莹翔
大中型工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工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增长方式和特点,必须大力提升其创新能力,从效率的层面看就是力图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入而提高产出。通过创新系统理论和技术效率理论,本文应用DEA方法测度了大中型工业企业的33个行业1999~2006年间的行业R&D效率。研究发现,大中型工业企业近年来R&D效率提升并不明显;高投入强度的行业并不具备显著的效率优势。从长远来看,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加大投入,创新效率的提升也是不容忽视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克贲 王晓芳
本文基于包含各类实际冲击和消息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定量分析影响中国通胀预期的主要因素,并探讨这些因素对通胀预期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包括通胀目标冲击在内的七种经济冲击能够解释大部分的通胀预期波动;消息冲击对通胀预期的影响比实际冲击更为重要;消息冲击对通胀预期的作用机制与实际冲击有显著区别。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政府在管理通胀预期时,应从实际冲击和消息冲击两方面构建通胀预期的监测网络,并在明晰实际冲击和消息冲击对通胀预期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消息披露和实际干预工具,稳定公众的通胀预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陶小马 邢建武 黄鑫 周雯
针对以往关于中国能源替代问题的研究未考虑价格扭曲因素的不足,本文以超对数成本函数为基础,对中国工业部门要素价格扭曲进行测度,并计算要素自价格弹性及要素间替代弹性。研究发现,能源的相对价格存在严重扭曲;能源自价格弹性在2004年前为正,其原因是价格管制与市场不完善阻碍了其调节功能的发挥;资本与能源间并不存在确定的替代关系,劳动与能源间在近期表现为替代关系,而其他投入与能源间表现为互补关系。本文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三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 价格扭曲 价格弹性 要素替代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胡剑锋
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信贷内生扩张能力和投资外生收益冲击,对我国近些年来的投资与通胀的关系进行了解释。具体分析过程是先建立一个信贷内生扩张约束条件下的厂商长期投资动态最优化模型,并给出一个有关投资外生收益对价格影响的命题。在此基础上,我们以中国为对象,对命题成立的三个条件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其中两个关键条件成立的背后动因进行了分析,且给出了长期增长与政策含义。
关键词:
信贷内生扩张能力 投资收益外生冲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博 温杰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估算出工业部门全要素生产率,以此来衡量工业技术进步,并将其分解为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将工业整体分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四大部门,利用行业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技术进步对我国不同工业部门就业的相应影响。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就业效应 工业结构 数据包络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停
笔者考察了中国工业部门市场份额的流动性,从动态视角为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竞争程度提供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法。尽管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工业集中度保持相对稳定,但通过市场份额流动性的经验研究发现,稳定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进一步考察工业集中度与流动性关系,发现集中度与流动性显著正相关。集中度并不能预测流动性,对行业竞争程度的衡量上,集中度指标与流动性指标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笔者对简单"结构操纵"产业组织政策提出质疑,政府需要关注那些高度集中的市场,但高度集中并不是反垄断的充分条件,高度集中的背后或许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
关键词:
工业部门 集中度 流动性 结构操纵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洁 许罗丹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跨国公司的“外溢效应”,也即“外部效应”,一方面是指由于跨国公司子公司的进入和存在,引起和本地企业之间业务上的联系,从而不自觉地引发了前后产业联动效应,另一方面是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引起了本国公司面临的竞争加剧,迫使本公司进行技术模仿、改进,并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但外溢作用最终还是要表现为公司获得的利益的增加,这当然要以外资企业不完全占有由于其进入和存在而带来的东道国企业由于效率整体和局部的提高而带来的利益为前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军 张旭
在对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影响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的具体因素,综合考虑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产出规模等四个要素,运用指标分解分析法中的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建立了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分解模型,并对1995年-2007年的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能源强度显现出了对碳排放明显的负影响,工业经济产出效应明显分为正影响缓慢增长的1995年-2001年和迅速增长的2001年-2007年两个阶段;工业总量增长引起能源消耗上升是导致碳排放总量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并且该效应已经抵消了能源强度效应对碳减排的贡献。文章最后提出了针对工业部门能源消耗的源头、过程和...
关键词:
工业部门 碳排放 LMDI 能源强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重恩 钱震杰 武康平
本文讨论我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因素问题。在标准的新古典要素分配份额模型中,本文引入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以及企业目标函数的差异,建立了要素分配份额的决定模型。根据这个理论模型,本文建立了中国工业部门要素分配份额的计量模型,并利用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回归结果表明,垄断能力越高,资本收入份额越高,国有和非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存在明显差异,国有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各类经济性质企业的资本收入份额从高到低依次为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法人投资企业、集体企业、私有企业和国有企业。传统新古典分配模型考虑的技术因素,包括要素投入比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要素分配份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邵军 管驰明
本文对我国工业部门的全要素能源使用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部样本行业的能效均值基本维持在50%至60%水平之间,能效水平总体不高。能源使用效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行业间差异,采掘业能效水平均值要高于轻工业和重工业。总体能效水平以2002年为拐点,出现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轨迹。采掘业能效水平在考察期内有所波动,但基本能够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重工业呈缓慢上升态势,而轻工业则在2002年以后出现了大幅下降。通过计算标准差,我们也未发现能效出现行业趋同。企业平均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强度的降低、外资规模的增加对行业能效提高具有积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