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1)
2023(10341)
2022(8684)
2021(7975)
2020(6790)
2019(15744)
2018(15191)
2017(30300)
2016(15782)
2015(17732)
2014(17300)
2013(16934)
2012(15288)
2011(13288)
2010(12776)
2009(11589)
2008(11087)
2007(9441)
2006(7683)
2005(6407)
作者
(41367)
(34839)
(34711)
(32904)
(22417)
(16721)
(15895)
(13457)
(13243)
(12128)
(11996)
(11576)
(10926)
(10652)
(10652)
(10553)
(10284)
(10093)
(10086)
(9959)
(8377)
(8263)
(8195)
(8028)
(7855)
(7802)
(7564)
(7194)
(6937)
(6737)
学科
(73476)
经济(73412)
管理(50741)
(50464)
(42700)
企业(42700)
方法(42493)
数学(39177)
数学方法(38814)
(21398)
中国(16401)
(16047)
(15267)
财务(15230)
财务管理(15202)
企业财务(14663)
业经(13585)
(13140)
贸易(13132)
(12670)
地方(11620)
(11603)
(11428)
金融(11427)
农业(10721)
(10525)
银行(10520)
技术(10466)
(9891)
(9466)
机构
大学(223156)
学院(220582)
(100996)
经济(99510)
管理(95260)
理学(84289)
理学院(83621)
管理学(82442)
管理学院(82031)
研究(63245)
中国(50036)
(46733)
(42725)
财经(39364)
(36253)
经济学(33613)
科学(33495)
中心(31706)
经济学院(30843)
财经大学(30234)
(29477)
业大(29363)
(28411)
(27971)
商学(27142)
商学院(26904)
经济管理(25659)
北京(25432)
研究所(25319)
(24418)
基金
项目(158431)
科学(129068)
基金(122098)
研究(114699)
(104499)
国家(103737)
科学基金(93133)
社会(78819)
社会科(75225)
社会科学(75209)
基金项目(64653)
自然(60303)
(59223)
自然科(59069)
自然科学(59059)
自然科学基金(58059)
教育(54075)
资助(50578)
(49821)
编号(43553)
(37379)
重点(34659)
国家社会(34306)
(33864)
教育部(33723)
成果(32874)
人文(32829)
(32216)
创新(31647)
科研(31155)
期刊
(94180)
经济(94180)
研究(60324)
(37795)
管理(34008)
中国(33112)
学报(28948)
科学(28144)
大学(23779)
(22732)
学学(22624)
(22288)
金融(22288)
财经(20445)
技术(19448)
(17422)
经济研究(16663)
农业(15349)
业经(14709)
教育(14274)
问题(12902)
统计(12671)
(11626)
技术经济(11385)
理论(11329)
(11207)
商业(10978)
财会(10550)
决策(10401)
实践(10096)
共检索到300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武晓芬  唐媚媚  陆旭冉  
本文采用多期DID模型探究外部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内部资本市场构建的关系。研究发现:陆港通实施后,外部资本市场会替代企业内部资本市场,两者的作用路径主要源于融资约束的缓解和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且这种作用效果在股票流动性低和分析师跟踪人数高的样本中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外部资本市场开放对内部资本市场构建的替代效应最终可以带来公司价值的提升,也主要体现于低股票流动性和高分析师跟踪人数的公司中。上述研究结论对于理解陆港通效应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程利敏  唐建新  徐飞  陈冬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开放为研究对象,以陆港通为背景,研究陆港通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对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和健全资本市场具有现实意义。基于2011—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察对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并检验调整速度变化的原因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资本市场开放加快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速度,并优化资本结构。具体表现为:在陆港通实施后资本结构向上调整的速度显著加快,但是向下调整的速度没有显著变化;增加净债务和增加净权益的调整方式得到加强。在传导机制检验中,资本市场开放通过改善信息效率和加强监督治理,加快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非国有公司和公司治理薄弱的公司调整作用更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雪莹  刘茵伟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断深化对我国构建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为样本,借助陆港通(1)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面板回归模型考察陆港通实施对债券利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陆港通的实施能够通过改善债券流动性进而显著降低债券利差;在市场整体违约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流动性对债券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强,而陆港通的实施对债券流动性的提升及债券利差的降低效果明显。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国企债,陆港通的实施对民企债的流动性及利差的影响程度更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扩大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及降低债券市场风险溢价等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黄国良  余娟  
信息披露质量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文章依据有效市场假说和信息不对称理论,以2012—2019年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深港通"政策实施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有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深股通标的企业前十大股东包括境外投资者时,资本市场开放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强。研究为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机制、完善资本市场开放、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提供了经验依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肖磊  张聪  
运用HCW政策效应评估模型,以“深港通”为实验样本,基于市场深度、宽度及弹性属性,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并分板块、分行业进行了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1)“深港通”促进了市场流动性整体提升,市场深度、宽度及弹性均有所增强,但促进作用有限;(2)分板块看,主板的流动性下降,中小板和创业板流动性上升;(3)分行业看,信息技术股和原材料股流动性下降,工业股和可选消费股流动性上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银莉  陈收  
本文在科学度量外部融资约束程度的基础上,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与外部融资约束的替代关系。结果表明:一方面,企业集团背景及其内部资本配置可以放松成员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证实具有基本金融功能的内部资本市场有效存在,能替代和弥补外部资本市场的失效;另一方面,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可能异化为大股东转移资金的便利隧道,加剧成员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两权发生偏离时此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卢建新  胡红星  
内外部资本市场呈现出替代、冲突及互补等多种特征,使得单一的"替代论"、"冲突论"或"互补论"均缺乏足够的解释力。这三种观点,都只反映了事物的一个侧面,不能用其中的某一个观点来概括内外部资本市场间的关系。在不同情况下,内外部资本市场会表现出不同的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爱东  王慧  
本文采集沪、深两市2003—2005年的相关数据,以财政部第十一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为研究事件,观测检查公告对受处罚会计师事务所未来收益与客户市场价值波动的影响,映射其中蕴含的资本市场独立审计信用惩罚效应。结果表明,市场对处罚公告回应并不强烈,验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弱势"独立审计信用惩罚效应的存在性,而监管机构协调化、监督检查常规化与制度化,以及公众信用意识与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宋书彬  
本文简要总结了资本市场中锚定现象的特征,探讨了对锚定实证的方法,并以我国实行询价制5年来上市公司IPO定价中的锚定效应为例进行了实证,发现我国中小板与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定价对市盈率、市净率的锚定效应明显,但两板块锚定目标有差异,中小板紧密锚定于市盈率,而创业板紧密锚定于市净率。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罗棪心  伍利娜  
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缺乏成熟的运行机制,与境外市场的融合程度也较低。"陆港通"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里程碑事件,实现了境内外投资者的互联互通,对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陆港通"政策的实施为背景,探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审计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公司成为"陆港通"标的后,其审计质量和审计收费都有显著上升。进一步分析表明,在实施"陆港通"后,非"十大"审计、弱公司治理以及非交叉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和审计收费有显著提升。本文从审计角度切入,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的经济后果,为我国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陆港通"政策更大范围推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红波  董立起  陈鹏翔  
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为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外资的进入或将带来投资者结构的“鲶鱼效应”。本文以我国2010至2020年的公募基金为研究对象,利用持股组合的盈余质量来刻画投资偏好,探究了沪深港通开通后北向资金的进入对基金投资偏好的影响。研究发现:北向资金的进入显著提高了基金持股组合的盈余质量,即更偏好高盈余质量的公司股票。进一步,本文得出了两条主要影响机制:一是对高盈余质量股票信息环境的改善,北向资金的进入促进了卖方分析师群体对高盈余质量股票的投研分析,有效激励公募基金持有分析师关注更多和盈利预测更加准确的高盈余质量股票。二是对北向资金引起的学习效应,北向资金成熟的投资风格和可观的市场收益引起了国内公募基金对其持股组合的学习与模仿,特别是对蓝筹股的偏好增加,进而促进其投资组合盈余质量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能够通过鲶鱼效应来改善投资者质量,进一步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昌文  蒲自立  
本文从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入手研究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资本市场的融资机制 ,使投资者有权选择投资的对象 ,从而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 ;资本市场的价格机制 ,可使出资者了解公司经营信息 ,降低了股东对管理层的监控信息成本 ,降低了公司治理的成本 ;资本市场的并购机制 ,可以强制性纠正公司治理的低效率。本文还用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验证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及其有效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昆  周庆鸽  
利用"沪港通"的实施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上市公司并购商誉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并购商誉,且对高商誉样本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沪港通"主要通过改善信息环境来抑制并购商誉;"沪港通"对于并购商誉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融资约束高的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有效抑制并购中的商誉泡沫、改善并购效率,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应继续稳步推进,通过开放引入更多理性和专业的投资者,引导我国资本市场投资风格转变,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要加快完善和规范中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及监管制度,特别是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吴珊  邹梦琪  李四海  
采用2010—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陆续实施为外生冲击,在PSM基础上构建多期DID模型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显著抑制了企业避税行为;这种抑制作用主要表现在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少、分析师盈余预测偏差较高以及自愿性信息披露程度较低的企业;信息透明度和审计质量的提升是资本市场开放抑制企业避税行为的主要机制。本研究从避税的视角揭示了资本市场开放所发挥的治理效应,为我国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后续制定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当企业拥有多个业务部门时,拥有相应的投资机会的部门之间为了争夺资源会展开竞争,作为企业总部的集团为了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需要将各投资机会产生的现金流集中起来重新分配,以提高内部投资效率。这种资金再分配使得企业内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资本市场。当企业外部融资市场出现信用约束,也即具有正NPV值的投资机会可能融不到资金或者融得的资金不足时,企业可以通过内部资本市场将目前可控制的资金在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