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3)
2023(4753)
2022(3854)
2021(3491)
2020(2963)
2019(6653)
2018(6189)
2017(12889)
2016(6345)
2015(6792)
2014(6573)
2013(6690)
2012(6161)
2011(5375)
2010(5946)
2009(5936)
2008(4813)
2007(4201)
2006(3781)
2005(3663)
作者
(16978)
(13833)
(13670)
(13266)
(8671)
(6730)
(6324)
(5495)
(5121)
(4971)
(4706)
(4686)
(4547)
(4541)
(4460)
(4245)
(4189)
(4000)
(3902)
(3618)
(3593)
(3403)
(3282)
(3172)
(3154)
(3106)
(3029)
(2865)
(2832)
(2757)
学科
(26111)
经济(26096)
(25562)
金融(25562)
(22490)
银行(22484)
(21775)
(21421)
(19133)
企业(19133)
管理(19000)
中国(14978)
(12427)
中国金融(11064)
方法(11005)
(10605)
数学(10077)
数学方法(10031)
(9718)
财务(9704)
财务管理(9685)
企业财务(9455)
地方(7717)
(6925)
业经(6517)
体制(6326)
产业(6273)
(5985)
结构(5161)
(4445)
机构
学院(85288)
大学(84227)
(40922)
经济(40164)
管理(31591)
中国(31368)
研究(27665)
理学(26439)
理学院(26203)
管理学(25871)
管理学院(25719)
(22957)
(17840)
财经(17805)
(17578)
银行(17255)
金融(17204)
(16660)
(16191)
(16134)
中心(15385)
经济学(14599)
科学(13760)
财经大学(13555)
人民(13480)
经济学院(13350)
(13255)
国人(12341)
(12322)
中国人(12297)
基金
项目(53280)
科学(42396)
基金(39940)
研究(39925)
(33636)
国家(33351)
科学基金(29412)
社会(26989)
社会科(25981)
社会科学(25974)
基金项目(20712)
(20607)
自然(17740)
教育(17495)
自然科(17287)
自然科学(17284)
资助(17066)
自然科学基金(17017)
(16619)
编号(15364)
成果(12571)
重点(12390)
(12091)
(12068)
(11694)
国家社会(11686)
(11662)
(11375)
创新(11004)
教育部(10877)
期刊
(41748)
经济(41748)
(30668)
金融(30668)
研究(28932)
(19358)
中国(16078)
管理(11871)
学报(10880)
(10137)
科学(10012)
财经(9644)
大学(9015)
学学(8820)
(8220)
经济研究(7662)
技术(6000)
业经(5878)
农业(5581)
中国金融(5391)
问题(5324)
理论(5282)
财会(5271)
实践(4653)
(4653)
国际(4533)
(4232)
教育(4156)
技术经济(4027)
统计(3922)
共检索到1377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青   杨权  
本文首先从理论机制上探讨了不同资产负债配置结构对一国金融危机的影响,然后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并结合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存量衡量的以FDI为代表的股权负债、债务资产以及官方储备能够显著降低一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而以OFDI为代表的股权资产和债务负债则显著提升了一国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进一步地分析揭示资产负债结构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和金融一体化水平的国家存在差异。从资产负债结构诱发金融危机的作用渠道和调节效应来看,估值效应和净投资收益的上升减弱了OFDI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正向提升作用,资产波动性上升导致OFDI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正向提升作用进一步放大,并使债务资产与储备资产对本国金融危机发生概率的降低作用被削弱。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义中  何帆  
研究金融危机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能理清主流经济学难以解释的流动性陷阱、大衰退、新型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经济问题。本文梳理了金融危机传导的国内和外部资产负债表渠道以及相关宏观经济政策与金融监管启示等方面的文献,试图为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打下基础。从既有文献中得到的政策内涵是:重新审视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谨慎使用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将资产负债表信息纳入经济政策框架并进行风险监控。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昌忠泽  
本文认为主流宏观经济学范式存在着两个根本缺陷,一是假定企业面临着硬的预算约束;二是假定企业拥有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以利润最大化为行为目标。因此,将预算约束与资产负债表状况引入到现代宏观经济学中,能够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建立坚实的微观基础。美国经济中普遍存在着软预算约束现象,软预算约束与资产负债表失衡相结合,能使我们加深对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认识。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孟艳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商业银行过度使用杠杆的弊病和被广泛采用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技术的缺陷。未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将会在改革中得以持续。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由于内外部的原因,尚处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阶段,较西方商业银行仍存在很大差距。为逐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快外部监管环境的完善,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证券市场改革。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认识,健全资产负债管理业务组织体系,坚持并完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勇  祝红梅  
本文利用SCF调查数据分析了2007年金融危机对美国居民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并考察了美国的三次经济衰退期间居民资产负债的变化。研究发现,一方面,2007年危机之前的几年间美国家庭资产、负债结构等方面的变化造成此次危机期间美国家庭陷入比以往危机更严重的财务困境,从而对总需求产生更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2007年危机造成美国居民收入下降、家庭资产大幅缩水,消费金融市场违约率上升,家庭资产负债表被迫进行新一轮调整。这造成了美国消费的持续低迷和复苏的延缓。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新民  朱爽  王蓓  
本文从产权与"道德风险"的视角解释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运用"公地悲剧"理论剖析金融资源产权管理缺位的"牧场效应",深入分析金融危机背后蕴含的因多个市场主体个体理性选择叠加导致整个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缺失的集体非理性现象,以及因企业经理人逆向选择诱发的"道德风险"。籍此,探索破解市场失灵问题和防范经理人道德风险的对策,即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经济学意义和战略内涵,提出用企业边界治理治愈市场失灵,规避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公地悲剧";用资产负债表界定企业战略边界和利益相关者治理边界的初步构想。防范企业管理层"道德风险"。确保企业遵守全体股东确立的长远发展战略承诺,以制约企业因短期财务目标而向其他市场参与主体转嫁...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磊  
在金融危机管理的过程中,发达国家中央银行通常采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在此框架之下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有效运用对于危机救助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日本银行与美联储在此问题上的比较分析,发现建立在各自资产负债表变化特征基础之上的规模与结构的差异性,乃是源自"数量宽松"与"信用宽松"货币政策本质的不同。日美央行在金融危机管理中也因此各具特色,表现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以及资产购买种类的差别等方面,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国金融体系结构的区别。而它们的共同点则是运用零利率政策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以配合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应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相栋  
当短期官方名义利率降至零附近后,美联储采取了"信贷宽松"的策略应对金融危机。"信贷宽松"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美联储对其资产负债结构的主动性调整。本文在阐释中央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转换基本原理及其理论基础之上,实证分析了美联储资产负债结构的转换过程,并简要评析了其作用效果。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朝阳  安亚人  
金融危机具有周期性特征,通常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会发生显著的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由于银行中介信贷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同周期性,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信贷扩张与资产价格泡沫积累掩盖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问题;市场高涨往往伴随着金融自由化思潮、道德风险问题与实质性监管松弛。基于对金融中介机构资产负债表量化模型的构建与分析,应从资本充足率、金融资产计量属性、坏账拨备比率三个维度采取逆周期金融监管策略,以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叶华  
文章以资产负债表为切入点,从金融杠杆的角度构建基于风险调整的金融资产总供求模型,分析系统性风险(由金融市场外部因素导致)和系统风险(由金融市场内部因素导致)引发金融危机的机制,并重点阐述和论证个别风险系统化导致风险转移、积累和集聚的机制以及金融危机的发生。分析表明,杠杆交易机制使得金融市场具有天然的不稳定和脆弱性;个别风险对冲是金融市场系统风险积累和集聚的源头之一;做市商制度为个别风险对冲转化为系统风险提供了渠道;系统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导致金融危机的过程和机制相异。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海涛  
本文通过分析2006-2012年美国、欧元区、日本和中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研究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扩张和路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发生后,美、欧、日等经济体采取的非常规性货币政策导致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度扩张,其中央银行按照经济金融形势灵活安排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缘于经济运行机制和制度安排。因此,本文建议改革相关制度,消除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规模被动扩张机制,主动运用资产负债表调节经济运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于东智  
商业银行不恰当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促进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也加剧了自身的风险积聚。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实施转型迫在眉睫。本文总结了西方银行在危机中汲取的经验教训,展望了后危机时代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面临的挑战,剖析了未来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趋向,并在此基础上为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转型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鸬捷  
通过对日本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揭示经济现象背后包括外汇、货币、财政等在内的金融政策运行逻辑,总结日本经济危机的一般性金融规律和特点,探讨如何充分发挥和协调外汇、货币、财政等金融政策影响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金融环境,为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判断和金融决策提供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昌忠泽  刘婵婵  
通过对历史上几次重大债务危机成因的比较研究,探讨软预算约束、资产负债表失衡与债务危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现软预算约束是导致债务危机爆发的共同制度根源,主要表现在财政纪律软约束、有限责任和破产重组、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安全网等四个方面。以此为基础,从政府、企业、中央银行、社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硬化预算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昌忠泽  刘婵婵  
通过对历史上几次重大债务危机成因的比较研究,探讨软预算约束、资产负债表失衡与债务危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发现软预算约束是导致债务危机爆发的共同制度根源,主要表现在财政纪律软约束、有限责任和破产重组、存款保险和最后贷款人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安全网等四个方面。以此为基础,从政府、企业、中央银行、社会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硬化预算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