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8)
- 2023(5932)
- 2022(4960)
- 2021(4516)
- 2020(3788)
- 2019(8235)
- 2018(8122)
- 2017(15275)
- 2016(8231)
- 2015(9015)
- 2014(8893)
- 2013(8487)
- 2012(7732)
- 2011(6964)
- 2010(7084)
- 2009(6901)
- 2008(6749)
- 2007(6077)
- 2006(5330)
- 2005(5039)
- 学科
- 管理(30475)
- 济(29088)
- 经济(29017)
- 业(26283)
- 企(23358)
- 企业(23358)
- 制(12619)
- 财(11802)
- 方法(10322)
- 体(9050)
- 数学(8569)
- 数学方法(8441)
- 业经(8286)
- 农(8272)
- 中国(8200)
- 体制(7933)
- 务(7349)
- 财务(7330)
- 财务管理(7311)
- 企业财务(6968)
- 银(6269)
- 银行(6262)
- 行(5972)
- 融(5833)
- 金融(5831)
- 划(5700)
- 贸(5611)
- 贸易(5609)
- 环境(5597)
- 学(5588)
- 机构
- 学院(115712)
- 大学(115470)
- 济(47762)
- 经济(46733)
- 管理(43749)
- 研究(38191)
- 理学(37328)
- 理学院(36916)
- 管理学(36386)
- 管理学院(36153)
- 中国(29674)
- 财(26233)
- 京(23756)
- 科学(21131)
- 财经(19867)
- 所(18352)
- 江(18032)
- 经(17903)
- 中心(17414)
- 研究所(16197)
- 农(15717)
- 业大(15001)
- 经济学(14900)
- 北京(14762)
- 财经大学(14725)
- 院(14475)
- 范(14337)
- 师范(14200)
- 州(13811)
- 经济学院(13259)
- 基金
- 项目(76313)
- 科学(61010)
- 研究(57641)
- 基金(56265)
- 家(48381)
- 国家(47985)
- 科学基金(41789)
- 社会(38081)
- 社会科(36108)
- 社会科学(36102)
- 基金项目(29721)
- 省(29464)
- 教育(26906)
- 自然(26024)
- 自然科(25394)
- 自然科学(25388)
- 自然科学基金(24948)
- 划(24630)
- 编号(23091)
- 资助(22002)
- 制(20744)
- 成果(19248)
- 部(17439)
- 重点(17422)
- 课题(16434)
- 创(16305)
- 国家社会(15970)
- 发(15853)
- 教育部(15468)
- 性(15388)
共检索到1786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项冶
为了解决中国企业独特的治理问题和提升制度竞争力,外部董事制度建设应采取符合中国企业治理情境的发展方向。外部董事制度的引入是当前中国公司治理的重要变革之一。作为近年中国企业治理变革的亮点,外部董事制度的生存前景取决于在何种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企业独特的治理问题和降低制度适应成本。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孙永祥
诸多实证研究显示外部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方面起着很好的作用,外部董事的任命对公司股价也有较大的正面影响,而国内公司的外部董事制度作为新事物还处于介绍引进的阶段。在引入外部董事制度之前,首先应该对外部董事的概念和职责有明确的认识。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程瑜
我国进行股份制改造后,由于资本市场的不成熟及法人治理结构中“新三会”之间权、责关系不明确,致使董事会的重要职能受到削弱。因此,为了强化董事职能,应尽快建立外部董事制度,以优化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实现股份制企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万平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亚朋 汤桐
以央企及地方国资委直属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8年其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外部董事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董事制度的实施可以提升企业绩效。同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识别出代理成本的中介传导作用,即外部董事制度的实施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外部董事制度的相关研究,为外部董事制度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证证据,而且为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外部董事制度 代理成本 企业绩效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小青 王亚宏
近年来,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造假事件频发,外部审计作为一种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成为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以2010-2014年间我国沪深两市农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独立董事认知特征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并检验了制度环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女性独立董事比例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显著正相关,具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显著负相关,独立董事教育水平与高质量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强化了女性独立董事比例和独立董事财务背景对高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
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出发,结合国有独资公司外部董事制度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旨在构建适合国有控股集团的外部董事制度,并逐步形成外部董事人才市场,以市场的竞争机制来保证人才的流动并完善外部董事制度,充分发挥外部董事制度的积极作用,最终完善国有控股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小青 王亚宏
近年来,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造假事件频发,外部审计作为一种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制度安排,成为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以2010-2014年间我国沪深两市农业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独立董事认知特征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并检验了制度环境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女性独立董事比例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显著正相关,具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显著负相关,独立董事教育水平与高质量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制度环境强化了女性独立董事比例和独立董事财务背景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海舰 魏恒
中国现行独立董事制度体系存在“不公正性”、“不独立性”、“不在状态”、“不匹配性”和“不明晰性”等结构性或制度性问题。本文基于独立董事的“广义独立性,”围绕“独立董事协会”的构建,从社会、独立董事和企业三个层面为中国独立董事制度提供一个新的构建框架,以期实现对中国独立董事制度体系的“再造”。
关键词:
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协会 制度重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正旭 王志强
独立董事制度的实践起源于提高公司董事会有效性及独立性的内在要求。它在保护投资者利益、改善董事会结构、控制内部人控制、完善资本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功效。但是,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也存在条件,并不是“一独就灵”。在由政府强制性推行的制度移植过程中,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出现了异化。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分析独立董事的起源与发展,更有利于研究其本土化问题。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委托代理 独立董事 本土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侯菁如
我国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121条规定,“上市公司可以根据需要设立独立董事”,在实践中也有了设立这一制度的种种尝试,却很不如人意。针对中国股市中上市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剑拔弩张,公司独立董事有名无实,提醒无效,不得不辞职等怪现象的出现,经济界和法学界又出现了讨论。到底独立董事是否在中国应该存在,该如何存在?本文将就该问题再作法理探讨。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法人治理结构 制度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罗培新 毛玲玲
当我们在苦苦寻觅解决公司治理中的诸多死结而疲惫不堪时,陡然发现自己忘却了独立董事制度。但在逻辑上,并不意味着我国一旦有了独立董事制度,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公司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公司股权的多元化是治本之道。我们不应对独立董事制度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曾洁 张宇 王文轲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引入独立董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独立董事在彼此间相互制约关系下是否履行监督职能的策略选择问题,根据复制动态方程得到独立董事的行为演化规律和外部奖惩机制下的行为演化路径和演化稳定策略,并探讨外部奖惩机制的有效性。研究发现,独立董事考核津贴与声誉效应是影响独立董事决策的关键因素;由政府补贴与法制因素构成的外部奖惩机制力度足够大时,能够有效督促独立董事勤勉尽责。
关键词:
独立董事 监督职能 奖惩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马琳
鉴于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建立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势在必行,这不仅有助于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而且便于在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展开规范有力的竞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汴生 吴继忠
目前在我国公司制企业,为了约束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我们认为在中国这种二元制公司股权结构模式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不一定能保证选出真正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代理人,并且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并不能保证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实现公司治理目标,则要大力发展基金业,通过基金业的发展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把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群体"与"准群体"的冲突改善为"利益群体"间的冲突,以此形成一种权利相互制衡的格局,从而保证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
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治理目标 公司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