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63)
- 2023(15985)
- 2022(13429)
- 2021(12227)
- 2020(10499)
- 2019(23588)
- 2018(23002)
- 2017(44140)
- 2016(23808)
- 2015(26155)
- 2014(25679)
- 2013(25316)
- 2012(22530)
- 2011(19920)
- 2010(19559)
- 2009(18256)
- 2008(18103)
- 2007(15909)
- 2006(13641)
- 2005(11924)
- 学科
- 济(96157)
- 经济(96007)
- 业(94214)
- 管理(91168)
- 企(90796)
- 企业(90796)
- 方法(49031)
- 数学(40345)
- 数学方法(39901)
- 财(36730)
- 业经(28007)
- 务(26243)
- 财务(26195)
- 财务管理(26158)
- 企业财务(24817)
- 制(23315)
- 农(22426)
- 中国(21687)
- 技术(19094)
- 划(17893)
- 贸(17875)
- 贸易(17869)
- 易(17489)
- 体(16917)
- 和(16730)
- 理论(16288)
- 策(15520)
- 学(15032)
- 农业(14860)
- 银(14549)
- 机构
- 学院(335445)
- 大学(333840)
- 济(141723)
- 管理(139865)
- 经济(139165)
- 理学(121981)
- 理学院(120819)
- 管理学(119051)
- 管理学院(118427)
- 研究(100984)
- 中国(78437)
- 财(69531)
- 京(66892)
- 科学(59955)
- 财经(55540)
- 农(52545)
- 经(50618)
- 业大(50264)
- 江(49232)
- 所(48307)
- 中心(48162)
- 经济学(44105)
- 研究所(43794)
- 财经大学(41584)
- 农业(41447)
- 北京(40266)
- 经济学院(40091)
- 商学(39376)
- 商学院(39023)
- 州(37736)
- 基金
- 项目(233253)
- 科学(186826)
- 基金(175433)
- 研究(164933)
- 家(153627)
- 国家(152358)
- 科学基金(133641)
- 社会(109896)
- 社会科(104551)
- 社会科学(104525)
- 基金项目(93603)
- 省(90239)
- 自然(88581)
- 自然科(86690)
- 自然科学(86661)
- 自然科学基金(85203)
- 教育(76151)
- 划(75931)
- 资助(70429)
- 编号(63201)
- 部(52472)
- 重点(52112)
- 创(50719)
- 成果(48463)
- 发(47569)
- 创新(47430)
- 制(47102)
- 国家社会(46746)
- 教育部(45919)
- 科研(45703)
- 期刊
- 济(147458)
- 经济(147458)
- 研究(89499)
- 财(60023)
- 中国(58939)
- 管理(56295)
- 学报(51861)
- 科学(48829)
- 农(44816)
- 大学(40331)
- 学学(39000)
- 技术(29800)
- 农业(29649)
- 融(28590)
- 金融(28590)
- 财经(28247)
- 经(24259)
- 业经(24143)
- 教育(24138)
- 经济研究(23665)
- 问题(19317)
- 财会(18415)
- 业(17787)
- 技术经济(17704)
- 版(16324)
- 商业(15544)
- 科技(15459)
- 贸(15384)
- 会计(15378)
- 统计(15353)
共检索到475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亚朋 汤桐
以央企及地方国资委直属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2018年其控制的国有上市公司财务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外部董事制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董事制度的实施可以提升企业绩效。同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识别出代理成本的中介传导作用,即外部董事制度的实施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上述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外部董事制度的相关研究,为外部董事制度治理的有效性提供了实证证据,而且为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外部董事制度 代理成本 企业绩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文贵 余明桂 钟慧洁
为了建立健全央企的治理结构,使其规范行使对国有上市公司的股东权利,国资委自2004年6月开始逐步对央企实施董事会试点改革(1)。基于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分析控股股东董事会建设对国有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采用20022015年沪深交易所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发现,央企董事会试点显著降低了控股上市公司的两类代理成本,且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央企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进一步的检验发现,相对未纳入试点范围的央企,那些试点央企的控股上市公司在试点后3年内拥有显著更高的经济增加值和股票回报率。上述结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国鼎
控制权转移能够通过代理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笔者以2004—2018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上市公司中所发生的控制权转移事件为研究样本,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了控制权转移如何通过管理层在职消费率、资产利用率和大股东占款率等代理成本度量指标变化以影响企业绩效。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控制权转移影响企业绩效的作用过程中几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都显著。区分控制权转移类型研究的结果显示出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有差异:就国资控制权的转移而言,管理层在职消费率和资产利用率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对于民资控制权转移的代理成本中介效应却不能一概而论,其中,若转让给民营资本,则管理层在职消费率和大股东占款率的中介效应显著,若转让给国有资本,则几类代理成本之中介效应均不显著。笔者通过进一步考察控制权转移影响企业代理成本渠道发现:控制权转移后,高管变更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控制人的控制权减少可以降低大股东占款率。本研究揭示了控制权转移如何通过代理成本的变化影响企业绩效的机理,得出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控制权转移绩效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能够为规范中国控制权转移市场、提高中国企业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凌士显 于岳梅
基于沪深上市公司2009—2015年的数据,借助多元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考察董事高管责任险、两类代理成本及公司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高管责任险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董事高管责任险在公司治理中发挥激励效应和外部监督职能,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第一和第二代理成本;通过对两类代理成本的显著降低,董事高管责任险对公司绩效产生正的中介效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琳 谢永珍
基于董事会行为的中介效应视角,以2009~2011年我国由风险投资公司支持的民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非线性的检验方式,对创业企业异质外部董事通过董事会行为对公司价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提高独立董事比例能够通过强化董事会行为而增加公司价值,且瞬间间接效应随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而降低;提高风险投资董事比例将通过弱化董事会行为而降低公司价值,且瞬间间接效应随风险投资董事比例的提高而增加;董事会行为在创始人外部董事比例与公司价值之间无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嘉宁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8-2020年的经验证据,实证检验了学术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学术背景独立董事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说明其在独立董事中的占比并非越高越好,需要实务背景独立董事与之优势互补。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学术背景独立董事与企业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董事会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发挥了中介效应,股权集中度和审计意见发挥了调节效应。在更换变量定义、采用倾向匹配性得分、引入工具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仍然成立。本文的研究对企业优化董事会结构、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作用具有一定启示和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甄红线 张先治 迟国泰
现有文献对公司治理效应的研究大多采用了“黑箱”的分析模式,即从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来反向推断治理机制的作用。本文以代理成本为切入点,通过分析两类代理成本在终极控制权和制度环境与公司绩效之间的不同影响路径,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黑箱”内部的运作机理。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第一,终极控制权集中能够降低两类代理成本,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最终提升公司绩效;第二,现阶段我国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更有利于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第三,终极控制权集中度和外部制度环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制度环境水平低的情况下,终极控制权集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公司绩效。第四,国有终极控制权能够更好地解决第一和第二类代理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朱健齐 李天成 孟繁邨 翁胤哲
董事会作为上市公司监督和决策的重要机构,其独立性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内部监管,规避大股东内部控制导致的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成为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共同取向。独立董事制度能否以及如何提升企业绩效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也是近年来以独立董事制度取代原有公司监察人和监事会制度所积极深入剖析的主要课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董事会独立性的作用。政策的推行依赖社会制度和法制环境,海峡两岸面临不同的社会制度以及处于不同法制和金融环境。从推行独立董事这一政策视角入手,选取2002年至2015年中国大陆965家上市公司和2002年至2006年台湾地区1 10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分段回归模型,研究强制设置独立董事的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就海峡两岸间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强制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在海峡两岸均会提升上市公司的绩效,但台湾地区受政策影响的企业绩效提升作用更明显;海峡两岸在证券市场的成熟度、监管和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以及公司治理的代理问题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国大陆虚设独立董事的现象影响了其企业绩效的提升。(2)按照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人数是否符合证监会规定进行分组,对比分析后发现,中国大陆强制设置独立董事的制度推行后,独立董事比例低于国家法规强制设置比例的上市公司,增加独立董事人数会对其资产报酬率有提升作用。董事会独立性作为公司治理研究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为理解和评估中国推进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提供新视角和新证据,海峡两岸间的对比为英美公司治理制度全盘移植于新兴市场提供参考。研究结果对支持法规强制设置独立董事政策有积极支持作用,海峡两岸公司治理制度在双轨制与委员会制度并存之际,此研究对许多尚未探讨的制度性选择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朱健齐 李天成 孟繁邨 翁胤哲
董事会作为上市公司监督和决策的重要机构,其独立性至关重要。为了加强内部监管,规避大股东内部控制导致的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独立董事制度已经成为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共同取向。独立董事制度能否以及如何提升企业绩效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也是近年来以独立董事制度取代原有公司监察人和监事会制度所积极深入剖析的主要课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董事会独立性的作用。政策的推行依赖社会制度和法制环境,海峡两岸面临不同的社会制度以及处于不同法制和金融环境。从推行独立董事这一政策视角入手,选取2002年至2015年中国大陆965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陆明 管志明
公司治理从广义而言包括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其中外部治理中的市场机制对公司治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司因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的分离而产生的代理成本问题是公司治理的一大顽症,通过建立产品市场、管理市场和资本市场中的竞争机制,对公司经营管理者(董事)产生激励与限制,将有利于纾解代理成本,同时竞争机制若要充分实现其作用,需要公司董事会的重新建构和调整。
关键词:
市场机制 代理成本 董事会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 赵晓乐 娄昌龙
在微观企业层面上,"波特假说"及其理论支持者以往较多地从生产成本、创新研发的角度来探讨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影响,而鲜有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代理成本为视角1,借鉴现代产业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分析范式,引入代理成本作为中介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绩效提升的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提高企业绩效、抑制代理成本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代理成本在环境规制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王敬勇 王璇 孔令鹏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其人力资本构成及异质性程度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选取2008-2017年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董事会成员的教育、职业、职能与企业兼任这四个维度的背景构成的综合异质性指标来衡量董事会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董事会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其影响存在一个最优水平或拐点,适度提高董事会人力资本异质性能促进企业绩效提升,而过强的异质性则会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董事会资源提供能力对董事会人力资本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具有非线性中介传导效应,即适当提高董事会人力资本异质性可以提高董事会对企业资源提供能力,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绩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邵毅平 王引晟
以2011—2013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从董事会治理视角,探讨董事会资本、R&D投资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董事会资本对企业绩效、R&D投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董事会资本对R&D投资战略的影响程度不同,进而导致R&D投资强度的不同,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创新结果,直接作用于企业绩效,因此R&D投资对董事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具有中介效应。
关键词:
R&D 董事会资本 企业绩效 中介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长江 杨昱琪 兰凯
公司ESG绩效的提升需外部监管和内部驱动的合力。独立董事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安排,能够通过协调代理问题影响ESG绩效。文章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代理成本与ESG绩效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表明,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对ESG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一类代理成本在董事会独立性对ESG绩效的提升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第二类代理成本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对ESG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大;第一类代理成本在东部地区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对ESG绩效的提升机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第二类代理成本则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均未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娜 李世刚
近年来,获得境外居留权的公司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中,其治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以国有企业董事会成员境外居留权为视角,手工收集2004~2015年董事会成员境外居留权数据,实证检验了董事会成员境外居留权、审计师选择与代理成本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成员境外居留权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的代理成本,基于降低代理成本的需要,董事会成员境外居留权更倾向于选择国际"四大"进行审计,同时也付出了更高的审计费用,研究结论对于现阶段规范国有企业有关人员的境外居留权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