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74)
2023(12964)
2022(11181)
2021(10461)
2020(8848)
2019(20063)
2018(19702)
2017(38151)
2016(20621)
2015(22957)
2014(22816)
2013(22676)
2012(20594)
2011(18147)
2010(18076)
2009(16687)
2008(16552)
2007(14400)
2006(12710)
2005(11223)
作者
(58572)
(48237)
(48235)
(45940)
(30954)
(23003)
(22032)
(19028)
(18384)
(17250)
(16672)
(16295)
(15495)
(15195)
(14835)
(14806)
(14542)
(14243)
(13912)
(13778)
(12041)
(11697)
(11629)
(11038)
(10959)
(10782)
(10727)
(10706)
(9579)
(9544)
学科
(85080)
(84331)
企业(84331)
(82482)
经济(82370)
管理(79955)
方法(40953)
数学(31719)
数学方法(31412)
(30092)
业经(26449)
(23044)
财务(22986)
财务管理(22953)
企业财务(21851)
(18768)
(18656)
中国(18525)
技术(17527)
(17141)
理论(16884)
(15851)
(15057)
(14220)
(14210)
贸易(14203)
(13805)
(13605)
地方(13406)
(13198)
机构
学院(293557)
大学(292032)
管理(126000)
(115535)
经济(113056)
理学(108964)
理学院(107907)
管理学(106407)
管理学院(105879)
研究(88917)
中国(69142)
(61423)
(56070)
科学(53954)
财经(45292)
(43117)
(42306)
(41101)
业大(41088)
中心(40846)
(39530)
研究所(39072)
北京(38546)
(35392)
师范(35094)
商学(34797)
(34464)
商学院(34442)
财经大学(33779)
经济学(33578)
基金
项目(200269)
科学(158788)
研究(147855)
基金(146791)
(126421)
国家(125259)
科学基金(109877)
社会(93878)
社会科(88901)
社会科学(88876)
基金项目(78521)
(77891)
自然(72010)
自然科(70370)
自然科学(70354)
自然科学基金(69124)
教育(67075)
(64686)
编号(60705)
资助(59684)
成果(47741)
(44142)
重点(43457)
(43092)
(40790)
课题(40233)
创新(39994)
项目编号(38971)
教育部(38408)
科研(38192)
期刊
(129038)
经济(129038)
研究(84450)
管理(50449)
中国(49842)
(46178)
学报(42462)
科学(40672)
(34334)
大学(32784)
学学(31066)
教育(27956)
技术(26175)
(24997)
金融(24997)
农业(24081)
财经(22234)
业经(22162)
经济研究(20217)
(18853)
技术经济(15874)
问题(15533)
理论(14974)
财会(14928)
现代(14475)
商业(14366)
科技(14012)
(13781)
图书(13734)
实践(13649)
共检索到421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军  吕晞雯  杨茗  
随着"八项规定"的实施,国企受到的外部监督越来越严格,这种外部监督所带来的外部治理效果备受关注。本文基于2012年12月出台的"八项规定"政策,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从国企高管权力大小视角实证检验了"八项规定"对国企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八项规定"发挥了有效的干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国企高管的过度在职消费;在政策实施初期,相对于拥有较高权力的高管,"八项规定"对低权力高管的过度在职消费抑制作用更强,但是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进,这种差异会逐渐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八项规定"政策对在职消费的治理效应使得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翟胜宝  徐亚琴  杨德明  
本文利用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媒体能有效监督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在职消费问题;随着媒体之间市场竞争的加强,这种监督职能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且表现为以下两方面:第一,媒体监督职能在东部地区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第二,传媒发展指数越高的地区,媒体监督职能越强。本文的研究对于如何利用媒体监督官员的腐败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先,鼓励媒体监督官员与国企高管腐败问题,"让权力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运行";其次,有序地推进媒体行业的竞争,促使媒体在发掘有价值的新闻的同时发挥监督职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若彤  李强  
以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高管在职消费与环境信息披露的关系,并探讨独立董事可能发挥的监督作用。研究发现:高管在职消费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正相关性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表明高管在职消费越多,越倾向于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环境信息披露成为高管掩饰在职消费的工具;独立董事监督能够削弱高管在职消费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正相关性,抑制高管的机会主义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媒体监督力度较弱的情况下,独立董事对高管在职消费掩饰行为的监督作用更显著,表明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存在替代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雨潇  王奕璇  叶勇  
以我国2010~201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外部监督对高管变更的影响。结果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作为一种外部监督机制显著促进了高管变更,媒体负面报道次数越多,高管越容易发生变更;不论是在国有上市公司还是非国有上市公司,媒体负面报道均可以显著影响高管变更,但对非国有上市公司高管变更的影响较大。媒体已经成为了公司外部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郝颖  谢光华  石锐  
本文利用规范国有企业在职消费行为的政策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契机,研究了外部监管对企业在职消费的影响及其经济结果。研究发现:监管政策能够有效抑制企业在职消费,特别是对地方国企,并且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效果更强。进一步的经济效应检验表明: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在职消费的监管政策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在市场化程度较弱的地区,尽管监管政策弱化了民营企业的短期绩效,对地方国企绩效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延迟效应,但是随着反腐进程的持续,监管政策的长期绩效促进作用开始凸显。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化建设,完善国企薪酬制度,对于提升监管政策的业绩促进效应有着积极的影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陶厚永  章娟  刘艺婷  
外部监督会强化个体的自我申辩需要,可能会导致企业高管在决策过程中产生承诺升级。本文探讨了外部监督、面子需要与企业高管承诺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外部监督对企业高管承诺升级的主效应显著,即受到外部监督的企业高管比不受监督的企业高管表现出更强的承诺升级倾向;(2)面子需要在外部监督和企业高管承诺升级之间发挥了显著的调节作用,与低面子需要相比,有高面子需要的企业高管在面对外部监督时会表现出更强的承诺升级倾向;(3)具体到面子需要的三个方面,能力性面子需要在外部监督和企业高管承诺升级间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而道德性和关系性面子需要未发挥出显著的调节作用。这充分表明能力性面子需要在面子需要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高管为了获得能力性面子,在面对外部监督时会表现出更强的承诺升级倾向。道德性面子需要、关系性面子需要与外部监督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在高管治理机制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企业高管不太重视道德性面子和关系性面子需要。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费盛康  余佩琨  
中国企业吸引外籍人士加入到管理团队中,是因为外籍高管在国内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可以避开很多人情干扰,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规定,从而更好地监督企业的运营。本文以2003-2007年所有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结果显示,引进外籍高管,可以减少企业股权冻结的事件,降低大股东占款比例,提高企业的审计质量。外籍高管发挥了人们期望的监督作用,外来的和尚可以念好中国的经。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认识外籍高管在中国企业的治理结构中所发挥的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仕杨  刘宇  
本文收集了2011~2017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不同绩效情境下非政府部门监督主体。结果表明:媒体、机构投资者与我国国企内部治理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但机构投资者会阻扰媒体对我国国企内部治理水平的提升作用,即机构投资者可以替代媒体对我国国企内部治理的作用;并且当企业期望绩效差距越大时,替代作用越明显。该结论有利于政府利用媒体和机构投资者等非政府部门来提高我国国企内部治理水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旭  孔玉生  
本文选取2011-2014年"八项规定"政策执行前后四年之间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八项规定"政策执行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企在职消费水平显著下降,企业绩效与民营企业相比也出现下降。原因是由于国企薪酬管制存在,在职消费成为高管获得个人隐性福利的替代方式,"八项规定"的执行使得高管隐性福利取得受限,一定程度影响了高管积极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姬霖  魏书媛  
文章主要探讨在职消费中超额在职消费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和媒体监督是否能够起到监督作用。对超额在职消费进行划分、计量和分析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超额在职消费对财务绩效起负向激励作用,这种作用在非国有上市公司更显著。同时,验证了媒体监督在超额在职消费对财务绩效负向激励中的调节作用,而非国有上市公司更容易受到媒体监督调节作用的影响。创新之处在于研究超额在职消费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引入媒体监督,并在此基础上按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划分探讨超额在职消费的影响变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耿云江  田旗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和国企薪酬制度改革的深化,在职消费的监督与治理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对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与在职消费关系的分析上,很少关注外部媒体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治理效用。文章在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公司治理与媒体监督的相关理论,梳理出媒体对在职消费的监督治理效用,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年的媒体监督能显著规范在职消费,但对下年在职消费的治理效用不显著;相较于国有上市公司,媒体对非国有上市公司的在职消费具有显著的治理效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珊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代理观"与"效率观"是有机统一的;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边际效应远大于在职消费发挥的边际效应。(2)公司的治理水平、内部特征、外部市场环境及产权性质等均会显著影响在职消费的两种机制对企业的治理效应。(3)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同样呈"倒U型"特征,而民营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则呈线性递增特征。上述发现厘清了高管在职消费的"代理观"与"效率观"之间的关系,其对既有研究构成了有益的补充,同时对企业激励机制的制定而言亦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珊  
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了高管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的治理效应。研究表明:(1)总体而言,高管在职消费与企业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这表明"代理观"与"效率观"是有机统一的;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提升的边际效应远大于在职消费发挥的边际效应。(2)公司的治理水平、内部特征、外部市场环境及产权性质等均会显著影响在职消费的两种机制对企业的治理效应。(3)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同样呈"倒U型"特征,而民营企业高管的在职消费则呈线性递增特征。上述发现厘清了高管在职消费的"代理观"与"效率观"之间的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修宗峰   殷敬伟   彭晓  
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是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手工搜集2015年至2019年我国A股国有上市公司“党建入章”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党建入章”对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1)“党建入章”能够抑制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行为;(2)对于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国有企业,“党建入章”对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3)异质性分析表明,“党建入章”对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行为的抑制作用在商业类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文化松紧度较高地区中更强。本研究首次从“党建入章”角度考察国有企业委托代理行为的影响机制,这夯实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理论基础,为实现“党建入章”与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初步的理论解释和证据支持,同时也为如何更好地规制国有企业高管在职消费行为奠定了政策基础。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国柳  李小倩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减少企业金融化,但同时也可能发挥机会主义效应,导致管理层自利成本降低,从而加剧企业金融化。为此,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加剧了企业金融化,且随着管理层自利动机的增强,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这支持了机会主义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金融化的正相关关系仅在国有企业和外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显著。当管理层自利动机较强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提升金融化后,对企业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