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84)
- 2023(11415)
- 2022(8749)
- 2021(7845)
- 2020(6721)
- 2019(14790)
- 2018(14609)
- 2017(29196)
- 2016(15314)
- 2015(16973)
- 2014(16774)
- 2013(16412)
- 2012(14574)
- 2011(12594)
- 2010(13178)
- 2009(13131)
- 2008(12640)
- 2007(11628)
- 2006(10390)
- 2005(10027)
- 学科
- 业(83058)
- 企(78243)
- 企业(78243)
- 济(73192)
- 经济(73112)
- 管理(62854)
- 方法(31361)
- 财(29239)
- 业经(28869)
- 融(27223)
- 金融(27223)
- 务(24566)
- 财务(24540)
- 财务管理(24527)
- 银(23950)
- 银行(23943)
- 中国(23695)
- 数学(23590)
- 数学方法(23501)
- 企业财务(23499)
- 行(23185)
- 农(23058)
- 制(18931)
- 农业(17835)
- 技术(16067)
- 体(14940)
- 策(14311)
- 理论(13683)
- 地方(13339)
- 体制(13139)
- 机构
- 学院(221333)
- 大学(214143)
- 济(100624)
- 经济(98945)
- 管理(92039)
- 理学(78384)
- 理学院(77809)
- 管理学(76990)
- 管理学院(76600)
- 研究(64036)
- 中国(60108)
- 财(51387)
- 京(42874)
- 财经(40697)
- 经(36939)
- 江(33878)
- 科学(32520)
- 农(32046)
- 中心(31636)
- 经济学(31058)
- 所(30514)
- 财经大学(30186)
- 商学(28666)
- 商学院(28429)
- 经济学院(28202)
- 州(27618)
- 北京(26854)
- 业大(26692)
- 研究所(26618)
- 融(25754)
- 基金
- 项目(134756)
- 科学(109456)
- 研究(102970)
- 基金(101008)
- 家(84320)
- 国家(83485)
- 科学基金(75559)
- 社会(69597)
- 社会科(66341)
- 社会科学(66326)
- 基金项目(53426)
- 省(53189)
- 自然(46585)
- 教育(45994)
- 自然科(45644)
- 自然科学(45636)
- 自然科学基金(44938)
- 划(42005)
- 编号(41389)
- 资助(40646)
- 业(33156)
- 成果(32530)
- 创(31839)
- 部(30292)
- 重点(29282)
- 国家社会(29103)
- 发(29065)
- 创新(28768)
- 制(28723)
- 性(27841)
- 期刊
- 济(116106)
- 经济(116106)
- 研究(67182)
- 财(45937)
- 管理(40756)
- 中国(40315)
- 融(39594)
- 金融(39594)
- 农(31868)
- 科学(25562)
- 学报(23893)
- 财经(21774)
- 业经(20990)
- 农业(20910)
- 技术(20550)
- 大学(20175)
- 学学(19559)
- 经(18696)
- 经济研究(18206)
- 问题(15248)
- 教育(14659)
- 财会(14607)
- 技术经济(13825)
- 业(13221)
- 现代(12318)
- 贸(11929)
- 世界(11812)
- 会计(11709)
- 国际(11552)
- 商业(11449)
共检索到3428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柳永明 罗云峰
近年来,企业的金融化倾向越来越普遍,并逐渐形成了"脱实向虚"效应。已有研究大多认为推动企业金融化倾向的主要是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发展等宏观因素,而忽视了股东价值导向产生的公司特质因素。基于此,文章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收益特征及持有金融机构与房地产公司股权行为对公司实体投资不足产生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究了外部盈利压力和内部治理机制对金融投资挤出实体投资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母公司层面的公司金融投资收益提升以及公司持有金融机构与房地产企业股权的行为都会促使企业减少实体投资,从而造成企业的投资不足,即存在金融投资对实体投资的挤出效应。(2)从外部治理机制来看,由资本市场盈利预测和股价形成的外部盈利压力会加强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对实体投资的挤出效应,从而强化企业金融化造成的影响。(3)从内部治理机制上看,在双重效应的共同作用下,代理问题产生的缓解力量超过了股东价值导致的推动力量,使得多元化股权投资最终缓解了金融化的投资挤出效应。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公司治理机制与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改善和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金融化倾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晋盛武 何珊珊
以2010-2015年沪深584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产权异质性角度考察企业金融化、高管股权激励与研发投资关系。研究发现:(1)非货币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与研发投资呈负相关,反映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且高管股权激励能弱化企业金融化与研发投资的负向关系。挤出效应和弱化效应在投资性金融资产上体现非常明显,而在交易类金融资产上体现不明显;(2)与非国有企业相比,非货币金融资产的挤出效应和高管股权激励的弱化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更为显著。投资性金融资产的挤出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较为显著,而在非国有企业中不太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尹洁 曲卫华 刘舒情
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政府补助有助于为企业提供净现金流并传递积极信号,吸引实体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文章以2011—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政府补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政府补助抑制了企业的金融化程度;(2)股权集中度对政府补助与企业金融化的影响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基于产权性质,非国有企业中政府补助抑制企业金融化的作用更明显,股权集中度对政府补助抑制企业金融化的显著正向调节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以上结论对决策者制定政府补助政策,激励企业发展实体经济及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炳亮
从股东的角度入手,依据代理理论和制度理论分析了股东的股权与身份两种股东属性对企业多元化的影响,实证发现,股权集中度降低企业的多元化水平,而股东身份的多元化则显著提高企业的多元化程度。
关键词:
多元化 股权 身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静梅 蒋典谷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需要顺应发展趋势开展数字化转型活动。本文关注数字技术对企业的赋能作用,利用2009-2022年上市商贸流通企业年度数据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技术赋能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提升了商贸流通企业的盈利持续性;第二,多元化的治理结构弱化了数字赋能对盈利持续性的提升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数字赋能对商贸流通企业盈利持续性的正向提升和多元化治理结构的削弱作用在欠发达地区和民营企业中更强。数字技术支持了商贸流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但在数字经济时代,商贸流通企业需要的是专一、专业化的治理层。本文补充了数字技术为企业带来积极经济效益的证据,同时为数字背景下治理转型提供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化成 胡国柳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企业投资多元化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投资多元化水平显著负相关;国有股比例与企业投资多元水平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法人股比例与企业投资多元水平基本无关;流通A股(社会公众股的替代)比例与企业投资多元水平显著正相关;流通B股对企业投资多元化水平的影响可能是负向的。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 投资多元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一丁 易紫薇
本文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决策层角度出发,探究股权集中度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代理成本是否具有调节效应。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能够显著抑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具有"大股东治理效应",且代理成本越低,股权集中度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效应越强;机制检验发现,股权集中度主要是通过促进企业进行主业投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金融化产生抑制作用。本文为抑制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借鉴,有助于从企业内部因素着手解决实体经济"脱实向虚"的问题。
[期刊] 预测
[作者]
王兆龙 曲世友 刘通
私募股权投资时机的选择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研究私募股权投资时机对被投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选取深圳中小板的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私募股权投资选择不同的时机进入,会对被投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不同影响。初创期进入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扩张期进入则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是成熟期却与企业盈利能力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进入时机越早,对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越明显,企业的资金和资本越能够得到迅速增值。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投资时机 盈利能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花秋玲 邱泽鹏 杨良敏
本文选取2008—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基于企业股权集中度之上的属性多元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从企业内部治理水平与所处的外部环境角度深入探讨了股权多元化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外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基于股权集中度之上,提升股权属性的多元化有利于企业高质量发展,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内部作用机制表明,股权多元化可以通过提升管理层治理积极性、激发企业经营活力以及增强资源获取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外部调节效应表明,市场垄断和技术壁垒会抑制股权多元化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效应,而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则可以起到正向的促进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鑫 佟岩 钟凯
如何避免实体企业"脱实向虚"事关金融体系稳定与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2006—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这一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股东监督力度较小、治理环境较薄弱时,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这是由于股权激励通过加强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同效应,进而对实体企业金融化产生了抑制作用;且管理层股权激励能够促进实体企业"脱虚向实",即通过抑制金融资产配置,促进企业进行长期实业投资和创新投资。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完善薪酬激励机制,避免可能诱发的机会主义行为;政府应加强对股权激励实施方案的监管,助推实体企业"脱虚向实";金融部门应健全动态金融风险防范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矜慎 韩健
多元化经营是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法,也是流通行业自我调整的重要路径。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流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多元化经营战略对流通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深入探究了其机制路径。实证结果显示,相比于未选择多元化经营的上市流通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上市流通企业杠杆化程度更高,进而盈利能力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上市流通企业多元化经营对其盈利能力的影响效果更显著。因此,流通企业应该选择恰当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合理负债。政府应适当给国有流通企业放权,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瑶 尹涛 陈刚
文章通过分析2004—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结构对公司多元化战略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多个大股东股权结构的存在对多元化战略具有抑制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有效制衡为公司制定出科学的决策;多元化战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存在差异。就国有企业而言,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而就民营企业而言,多元化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公司价值。
关键词:
股权结构 多元化战略 企业价值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惠丽丽 郭方醇 谢获宝
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通过整合内部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将剩余资金投资于金融市场,利用会计准则的弹性,依托各种金融化工具来调节投资收益的实现和利润的分布,达到盈余管理的目标。传统意义上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不管是在内涵还是计量上都忽视了利用金融化投资所进行的盈余管理。本文选取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体企业基于金融化投资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水平越高,真实金融活动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在广义的真实盈余管理中,实体企业利用金融化投资进行的盈余管理部分替代了传统的真实经营活动盈余管理;此外,实体企业金融化投资并没有带来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金融活动盈余管理之间的替代,而是促成了两者的互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光伟 殷浩洲 刘星
混合的股权结构是经济转型中的特有现象,也是当前公司治理领域关注的热点。本文检验了国有上市公司多元化的股权结构对投资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不同股权制衡度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流动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具有不同影响;在混改"七大领域"与非重点领域,股权结构对投资结构影响存在异化;在不同控制层级国有企业中也存在异质性。应当在基本维持原有水平的情况下展开混合所有制;分别制定适当的改革措施;积极在市级控制的国有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不同性质股东的作用。
关键词:
混合所有制 股权结构 多元化 投资结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孟丁
股权结构对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公司价值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自利性多元化不仅直接影响了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投资和破产政策的扭曲同时也损害了企业价值。本文从民营企业的金字塔持股结构和股权制衡角度分析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民营企业公司价值,研究金字塔持股结构下的终极控股股东的多元化侵占方式。本文收集2006~2009年我国A股市场179家民营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将民营上市公司分为直接上市和间接上市两种类型,其结果支持了本文的研究假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